科技創新成天橋發展「新引擎」

2020-12-17 濟南日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國家發展戰略的落地需要實幹的精神、務實的作風。
  近年來,在天橋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天橋區科技局通過抓班子、強隊伍,聚焦實施天橋發展「1339」戰略,將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第一時間送到企業,深入科研院所和企業,現場解疑答惑……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引領下,天橋科創中心建設突飛猛進,不斷實現新跨越。
  繼榮獲「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稱號後,今年9月,天橋區被評為首批「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區」,1-11月份完成技術交易額52億元,連續4年位居全市前列。天橋區科技局先後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區幹事創業「出彩型」好班子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培養黨員幹部擔當作為能力
  黨的幹部總是與黨的事業緊緊連在一起,科技創新事業更需要一支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近年來,天橋區科技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加強黨員幹部之間的學習提升,開展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以「靜——靜思善學、境——提升境界、敬——勤奮敬業、淨——潔淨清廉、競——創先競優」為主線,讓全體幹部學出水平、比出幹勁、創出佳績。
  為紮實開展「境界標準提升年」活動,該局將「三學三比三創」轉化為服務企業的實踐。具體包括編印下發了《天橋區科技工作概覽》《科技政策選編》《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彙編》等服務指南,每本都十多萬字,字字凝聚心血;根據《天橋區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給予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研發平臺、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等發展扶持資金960萬元。
  此外,該局不斷完善「領導班子包掛院所企業」等工作機制,由領導帶頭走訪院所、企業160多次;加強與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藥山科技園及區發改局、區工信局、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的聯繫溝通,構建起覆蓋全區、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服務體系等。
3年增加100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持續增強
  厚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是天橋區科技工作的一大重點。為使駐區企業充分了解和掌握有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相關政策及申報程序,天橋區科技局舉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題培訓班。同時,利用周末時間邀請專家與企業實行「一對一」審核輔導、靠上服務,提高申報質量;編印《天橋區高新技術企業創新之路》等。
  其中,《天橋區高新技術企業創新之路》是由天橋區科技局領導親自帶隊,到轄區15家高校院所、100餘家重點企業走訪調研,匯集13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院所業務特色、科創實力與發展歷程而成。這是全區科技創新領域第一部「全書式」資料彙編。
  滴水能穿石,紮實的服務全力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數據顯示,天橋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37家發展到2019年的140家,創造了3年增加100家的優異成績,預計2020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將突破170家。
  同時,全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持續增強,連續四年走在全市前列,今年獲評「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區」。1-11月,該區完成技術交易額52億元,實現了全年指標任務翻一番。
  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為全區發展裝上「智力引擎」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天橋轄區有2所省級高校、13家科研院所、54家科技研發機構,高層次人才優勢明顯。
  為充分發揮優勢,該區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採取「院校專家+現場考察+創新型企業家」形式,走出去舉辦科技管理與創新發展研修班;深入院所企業、對接各街道辦事處,廣泛開展人才政策宣講等。
  近年來,天橋區科技局共引進20家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在天橋區設立研發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先後指導企業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5名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指導濟南海創曼城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與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士斯別蘭斯基籤約,實現了天橋區與海外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零突破。
  今年,該局指導山東犀牛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已通過省科技廳備案。博士後創新實踐工作站3家、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人才5人、泉城產業領軍人才2人、泉城產業領軍創業團隊10家等,全區高層次人才達到4600餘人。
  科技研發平臺同樣結出碩果。今年,天橋轄區6家單位獲批8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山東省公路橋梁建設有限公司、天諾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山東省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全區省級以上科技研發機構增至34家(國家級1家,省級33家),為全區跨越發展裝上「智力引擎」。(本報記者 張素芬)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荔枝視評:科技創新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實踐充分證明,科技創新在引領經濟發展進步、改善人們生產生活、提升中國國際地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在不斷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科技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進步的動力源。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
  • 科技創新成濱海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這是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取得的科技創新發展「成績單」。從整體上看,「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科技發展態勢良好,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科技型企業正在逐步成為未來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和主要創新力量。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發展新引擎 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模擬題:發展新引擎 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經結束,意味著面試準備已經開始。國家公務員面試形式主要為結構化和無領導。
  • 創新「三大生態」,點燃發展「新引擎」
    縣區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尤其需要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培育「三大生態」,使創新成為引領縣區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守正創新」的產業生態。創新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關鍵要落腳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上來。一要增強科技創新「新活力」。
  • 平頂山: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我市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大力營造創新生態,全力推進「四個一批」建設,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為民生福祉的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撐。
  • 桐城:科技創新成「轉調」新引擎
    這是桐城市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藉助「外腦」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項重要成果。  企業是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該市先後有70餘家企業參與省內外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轉化,以期達到「借雞下蛋」的目的。
  • 用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期間,哈電集團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為先導進行產業布局謀劃,下好「先手棋」,健全科研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力度,在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應用、前瞻性技術儲備等方面不斷實現突破,以前所未有之勢,走出了一條哈電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 金融科技創新已然成為壹壹金服第一發展引擎
    金融科技創新已然成為壹壹金服第一發展引擎 文/Lisa2017-10-23 15:43:55來源:womeng--人物頻道 官方數據顯示,成立3年來,壹壹金服攜手各類合作機構及壹壹金服平臺的出借人
  • 創新是中國鼎益豐集團、聯通等企業的發展引擎
    面對國內外的「兩難境地」,中國企業要如何更好的生存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家們共同關注的問題。近日,中美貿易爭端再升級,美國掀起「技術霸凌」行動,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霸氣反擊,「備胎轉正」、「把我們自己能做的做好」。其實,華為等企業的底氣和骨氣體現了一點,即創新才是硬道理,創新成為企業的發展新引擎。而這一引擎,也是中國聯通和鼎益豐集團賴於生存發展的關鍵。
  • 科技創新再添新引擎!南科大工學院新大樓啟用
    讀創/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鄭承昊 10月17日,南方科技大學舉行工學院新大樓啟用儀式。工學院新大樓總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即將入駐8個系(院)。工學院新大樓啟用,將為南科大的科技創新增添新引擎。
  • 2021京考面試模擬題:發展新引擎,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_北京中公教育
    2021北京公務員考試職位檢索熱點背景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2020.9.11 ,結合當下國際形勢,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發展的主要動力,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 「十三五」成就巡禮|創新:安陽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
    我市持續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行業湧現出一批領軍型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加工裝配成一輛輛性能優良的新能源商用車,銷售至全國市場,為社會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
  • 【範文】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文字+音頻)
    【範文】加強城市治理  服務人民生活【範文】為鄉村振興點燃「人才引擎」【範文】講好脫貧「好故事」  唱響攻堅「好聲音」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堅持創新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助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經濟巨輪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 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江蘇引擎」
    回眸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江蘇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牢記為全國探路的職責使命,以創新驅動打造發展引擎,5年來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堅實支撐。變革求突破,創新贏未來。江蘇正凝聚各方力量,滿載創新碩果走向「十四五」新徵程,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
  • 「科技興蒙」行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19年12月9日,科技部與自治區政府在北京召開部區工作會商會議,雙方正式確定實施「科技興蒙」行動。「科技興蒙」行動是繼「科技援疆」「科技援藏」「科技入滇」「科技支寧」「科技援青」等之後,國家層面全面支持內蒙古科技創新工作的重大舉措,為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搭建了開放平臺,注入了無窮活力。
  • 2020 GBAS科技大會即將開啟!共探科技創新發展新風向!
    2020 GBAS科技大會即將開啟!共探科技創新發展新風向!今年11月,《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正式實施,有效地讓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引擎,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
  • 「學習新語」人民日報: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要求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調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 中信銀行自主研發信用卡新核心系統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本次中信銀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正式投產運行,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金融系統自主智慧財產權化,實現「科技賦能業務創新發展、智慧經營驅動價值創造」的關鍵路徑,有效增加和完善了中信銀行金融產品供給服務。新核心系統上線後,該行信用卡中心依託智能開放式平臺,實現「新服務、新技術、新管理」三維一體的綜合能力提升,將成為驅動未來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 楊凌:孵化培育科技企業 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為我國首個農業示範區,楊凌如何以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記者近日走企入園,感知這座城市的創新脈動。楊凌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恩岐自豪地說道。楊凌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圍繞國家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瞄準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致力於動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發。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以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以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一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回望「十三五」,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全面推進富裕新堆龍建設,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位造強區、質量強區、網絡強區、數字強區,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深化改革開放,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構建現代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