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濰坊市城市公共運輸發展規劃(2020-2035年)》曝光。
重點規劃:
重點規劃範圍為濰坊市中心城區、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其中,中心城區指北至興安街(食品谷北),東至楊瓦路、南至八馬路,西至杏樂路的範圍,總面積為648平方公裡。
規劃期限:本次規劃修編年度確定為四個階段:近期到2023年,中期到2028年,遠期到2035年,遠景到2048年。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全網共布設市區線4條,中心城區為1號-4號線,線路全長125.3公裡;布設市域線2條,為R1、R2線,線路全長76.0公裡;遠景線網總長201.3公裡。
濰坊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心城區,遠景)
城市智軌線網規劃
智能軌道捷運系統(簡稱智軌系統)是現代有軌電車的新型態,是沿著地面虛形軌道行駛的現代「有軌」電車。通過集成中車現有的、成熟的軌道交通牽引傳動、網絡控制、制動,以及通信、信號等系統,再結合虛擬軌跡跟隨技術,智軌系統具有運量大、安全智能、節能環保、運營靈活、成本低等特點。
規劃方案:
起訖點:濱海東城—長江西路—海河路—河濱南街—河濱北街—成賢路—濱海西城大家窪
長度:26.2km
站點數量:8個
平均站間距:3.74km
功能定位:
1)有效串聯兩個組團(商務科研和大家窪),加強組團間的橫向連接,實現智軌近期客流的有效吸引;
2)智軌系統服務該區域最強的客流吸引源(各工業園區),滿足沿線居民的出行需求,尤其是通勤需求。
智軌系統規劃路線圖
城市快速公交(BRT)線網規劃
BRT是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特點融入常規公交的一種公共運輸方式,是一種功能屬性介於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中長距離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中起次要骨幹交通作用。具有中等運量、機動靈活等優點,但是相對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較小。
規劃方案:
中心城區形成「三橫兩縱」5條BRT線路,線路總長度為104.4公裡;此外,為了配合濱海新城的開發,規劃開通濱海新城至中心城區的一條BRT線路,線路長度56公裡,滿足濱海新城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公交出行。
BRT線網規劃方案示意圖
(1)BRT1號線
途徑道路:東風街
功能定位:促進東部與西部之間及東西部和中部的聯繫,聯接了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
(2)BRT2號線
途徑道路:北宮街、惠賢路
功能定位:促進東部與西部之間聯繫。
(3)BRT3號線
途經道路:長松路、勝利街、濰縣路、櫻前街、濰安路
功能定位:聯接了城市中心區西北部與東南部,是城市中心區內的重要公交走廊。
(4)BRT4號線
途經道路:濰膠路、濰州路、玄武街、月河路
功能定位:聯接了經濟開發區、中心城區以及坊子,保障了經濟開發區以及坊子區域的公交快速出行需要,是貫穿城市南北的重要公交走廊。
(5)BRT5號線
途經道路:春鳶路、寶通西街、青年路、勝利街、虞河路、東風街、北海路、通亭街
功能定位:聯接城市中心區東北部與西南部。
(6)BRT城海線
途經道路:北海路、泰祥街、城海快速通道(寒亭—濱海段)、海安路
功能定位:聯接濱海新城和中心城區。
BRT城海線線路示意圖
城市公交專用道網絡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路網骨架,近期到2023年由「三橫三縱」公交專用道路構成,即「三橫」為東風街、勝利街、健康街,「三縱」為北海路、濰縣中路、新華路,初步形成分時段(早7:15-8:45,晚17:15-18:45)專用的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系統框架,有效提高尖峰時段公交車輛的運營整點率,吸引市民優先選擇公交出行,提高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從而減少私家車出行比例,緩解城區交通擁堵。
遠期到2035年將陸續完成其他公交專用道的建設,達到公交專用道路網呈「六橫六縱」的總體格局,即「六橫」為東風街、勝利街、健康街、通亭街、北宮街、寶通街,「六縱」為北海路、濰縣中路、新華路、月河路、青年路、濰州路,形成科學合理、布局有效的公交專用道網絡,最終實現城區路網結構優化、道路暢通有序常態化。
濰坊市公交專用道規劃方案
未來,濰坊公共運輸將形成「以軌道、BRT與常規公交相結合、與其他運輸方式便捷換乘」的一體化城市客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