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評論】「青雲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朵更好的雲」。無論是公司創始人,還是筆者接觸最多的市場部,或是剛剛入職青雲的老同學,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12月12日,對於很多網購愛好者來說,是個「血拼」的日子,對於青雲來說,是又一個裡程碑。這一天,青雲宣布三款新產品正式商用,使得青雲的底層架構在形態上越發完整,這也標誌著,青雲在實現「一朵更好的雲」的目標上,往前走了一大步。
所謂全模雲,是旨在面向企業兼顧「敏態」和「穩態」的需求,為分布式和集中式業務架構進行雲端部署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換成好理解的說法就是,為了解決「敏態」和「穩態」的需求,有兩種不同的方案,一個是融合模式,一個是分離模式,這兩種模式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談不上誰比誰更好,它們有各自的優缺點。全模雲把融合模式和分離模式結合起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給上層應用。當然這種結合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堆砌,最重要的是如何用一體化的方式向上交付資源,同時對兩種模式進行統一管理。
舉一個實際例子可能更清晰一些,比如在部署業務資源時,用戶可以選擇將一個應用部署在分離式架構或者融合式架構上;也可以選擇將業務拆分,分別部署在不同的架構上,但重要的是,無論採用一種還是多種架構形態,都可以進行統一的管理,這就是全模雲。
基於「全模雲」的願景,青雲一舉推出了三款新產品,其實在之前的「2017 QingCloud Insight」大會上就有過亮相,包括:物理主機服務(Bare Metal)、QingStor NeonSAN共享塊存儲以及RadonDB分布式關係型資料庫。
首先,Bare Metal能夠滿足各類核心應用對高性能及可靠性的需求,同時具備雲資源的敏捷性、靈活性與高可用,兼具與虛擬主機一致的使用體驗,提供雲端極致計算性能,是企業在雲端承載核心業務的最佳選擇。
這不禁要問,青雲推出物理主機是不是對傳統業務的一種妥協?基礎平臺研發總監陳海泉的回答是:不。他表示,物理主機是一種全新的主機方式,相比物理機託管服務的漫長周期,前者的交付周期僅需要10分鐘,以完全自動化的方式來實現物理主機的交付,從物理機的作業系統的安裝到相應的驅動配置,以及SDN網絡的配置,都完全沒有人工參與。
另一款新品QingStor NeonSAN,是一款全新的、基於Server SAN架構的塊存儲,擁有業界領先的高性能和低延時,支持容量和性能無限水平擴展,並且基於x86標準硬體架構,在滿足企業對核心業務苛刻要求的同時,顯著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
據青雲QingCloud存儲高級技術專家劉樂樂介紹,Neon名字的由來是惰性氣體的氖元素,氖元素非常穩定,這是存儲很需要的一個特質。事實也正是如此,作為QingStor的新成員,NeonSAN一登場就驚豔四座:單卷容量大於100TB、單卷性能可以達到100K IOPS、延遲小於100微秒。
除此之外,NeonSAN 的容量和性能完全支持 Scale out,用戶可以隨時通過加節點的方式進行擴展。在部署層面,NeonSAN 在青雲QingCloud 公有雲以超高性能容量型盤交付,同時支持多主機掛載;在私有雲交付中,NeonSAN 支持雲平臺集成部署和獨立部署。
第三款新品是RadonDB,這是青雲QingCloud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關係型資料庫,其將MySQL資料庫與主流分布式算法相結合,不僅支持分布式事務,全面兼容MySQL,還能夠實現容量與性能無限水平擴展,具備金融級數據強一致性,滿足企業級核心資料庫對大容量、高並發、高可靠及高可用的苛刻要求。
在具體的性能表現上,青雲QingCloud 資料庫高級技術專家張雁飛談到,單機MySQL和四個存儲節點的RadonDB的對比,使用sysbench 16個表、512個線程,隨機寫了5000萬條數據,測試得出來的結果,RadonDB基本上可以做到26,589 TBS,單機是9346 TBS,可以看到在TBS層面RadonDB性能將近是單機的三倍,延遲卻只有的三分之一。這就是分布式資料庫的威力,性能和容量可以通過節點的增加而線性增長。
在發布會最後,青雲CTO甘泉總結到,「首先,全模雲產品全部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擁有全部的智慧財產權,都是我們的工程師付出很多的努力開發的;第二,青雲QingCloud是首家獨立完成全模雲產品布局與能力輸出的公司;最後是青雲QingCloud的特色,我們是唯一一家可以為公私混託提供一致的服務能力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