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更好的雲 MADE IN 青雲QingCloud

2021-01-08 IT168

  【IT168 評論】「青雲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朵更好的雲」。無論是公司創始人,還是筆者接觸最多的市場部,或是剛剛入職青雲的老同學,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12月12日,對於很多網購愛好者來說,是個「血拼」的日子,對於青雲來說,是又一個裡程碑。這一天,青雲宣布三款新產品正式商用,使得青雲的底層架構在形態上越發完整,這也標誌著,青雲在實現「一朵更好的雲」的目標上,往前走了一大步。

  所謂全模雲,是旨在面向企業兼顧「敏態」和「穩態」的需求,為分布式和集中式業務架構進行雲端部署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換成好理解的說法就是,為了解決「敏態」和「穩態」的需求,有兩種不同的方案,一個是融合模式,一個是分離模式,這兩種模式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談不上誰比誰更好,它們有各自的優缺點。全模雲把融合模式和分離模式結合起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給上層應用。當然這種結合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堆砌,最重要的是如何用一體化的方式向上交付資源,同時對兩種模式進行統一管理。

  舉一個實際例子可能更清晰一些,比如在部署業務資源時,用戶可以選擇將一個應用部署在分離式架構或者融合式架構上;也可以選擇將業務拆分,分別部署在不同的架構上,但重要的是,無論採用一種還是多種架構形態,都可以進行統一的管理,這就是全模雲。

  基於「全模雲」的願景,青雲一舉推出了三款新產品,其實在之前的「2017 QingCloud Insight」大會上就有過亮相,包括:物理主機服務(Bare Metal)、QingStor NeonSAN共享塊存儲以及RadonDB分布式關係型資料庫。

  首先,Bare Metal能夠滿足各類核心應用對高性能及可靠性的需求,同時具備雲資源的敏捷性、靈活性與高可用,兼具與虛擬主機一致的使用體驗,提供雲端極致計算性能,是企業在雲端承載核心業務的最佳選擇。  

  這不禁要問,青雲推出物理主機是不是對傳統業務的一種妥協?基礎平臺研發總監陳海泉的回答是:不。他表示,物理主機是一種全新的主機方式,相比物理機託管服務的漫長周期,前者的交付周期僅需要10分鐘,以完全自動化的方式來實現物理主機的交付,從物理機的作業系統的安裝到相應的驅動配置,以及SDN網絡的配置,都完全沒有人工參與。

  另一款新品QingStor NeonSAN,是一款全新的、基於Server SAN架構的塊存儲,擁有業界領先的高性能和低延時,支持容量和性能無限水平擴展,並且基於x86標準硬體架構,在滿足企業對核心業務苛刻要求的同時,顯著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

  據青雲QingCloud存儲高級技術專家劉樂樂介紹,Neon名字的由來是惰性氣體的氖元素,氖元素非常穩定,這是存儲很需要的一個特質。事實也正是如此,作為QingStor的新成員,NeonSAN一登場就驚豔四座:單卷容量大於100TB、單卷性能可以達到100K IOPS、延遲小於100微秒。  

  除此之外,NeonSAN 的容量和性能完全支持 Scale out,用戶可以隨時通過加節點的方式進行擴展。在部署層面,NeonSAN 在青雲QingCloud 公有雲以超高性能容量型盤交付,同時支持多主機掛載;在私有雲交付中,NeonSAN 支持雲平臺集成部署和獨立部署。

  第三款新品是RadonDB,這是青雲QingCloud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關係型資料庫,其將MySQL資料庫與主流分布式算法相結合,不僅支持分布式事務,全面兼容MySQL,還能夠實現容量與性能無限水平擴展,具備金融級數據強一致性,滿足企業級核心資料庫對大容量、高並發、高可靠及高可用的苛刻要求。

  在具體的性能表現上,青雲QingCloud 資料庫高級技術專家張雁飛談到,單機MySQL和四個存儲節點的RadonDB的對比,使用sysbench 16個表、512個線程,隨機寫了5000萬條數據,測試得出來的結果,RadonDB基本上可以做到26,589 TBS,單機是9346 TBS,可以看到在TBS層面RadonDB性能將近是單機的三倍,延遲卻只有的三分之一。這就是分布式資料庫的威力,性能和容量可以通過節點的增加而線性增長。

  在發布會最後,青雲CTO甘泉總結到,「首先,全模雲產品全部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擁有全部的智慧財產權,都是我們的工程師付出很多的努力開發的;第二,青雲QingCloud是首家獨立完成全模雲產品布局與能力輸出的公司;最後是青雲QingCloud的特色,我們是唯一一家可以為公私混託提供一致的服務能力和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青雲QingCloud發布端到端場景化解決方案,激活萬物喚醒智能
    【城宇互聯】報導,騰訊新聞推薦企業級混合雲服務商青雲QingCloud(qingcloud.com)日前宣布,正式發布物聯網平臺、EdgeWize邊緣計算,並面向智慧數據中心、智慧建築和智慧交通等新基建核心場景,發布圍繞雲網邊端一體化架構構建的端到端場景化解決方案(qingcloud.com
  • 技術行者,青雲QingCloud怎麼做行業雲?
    而青雲構建的行業雲也基於以下四個維度:集團雲、行業全棧雲、行業應用雲、品牌定製雲。  B2B2B的「嫁接」能力  「在中國,雲計算發展歷程相對較短,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把大量原始積累的經驗和技術,與雲計算嫁接在一起,提供給相關使用者或者需求方。「沈鷗如此談到。
  • 一米教育以青雲QingCloud提升智慧校園的雲端能力與體驗
    這可不是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 在解釋自身的「高度產品化、模塊化」,而是廣州市一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米教育」)副總經理劉峰波在描述,深耕教育信息化10年後,一米教育以何種產品形式服務於客戶。
  • 青雲推出AppCenter2.0以應用為中心的全新雲服務體系
    青雲推出AppCenter2.0以應用為中心的全新雲服務體系 2017年03月24日 08:30作者:王琛編輯:王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奇襲」混合雲,青雲QingCloud站上C位
    因此,實現混合雲最快的方式,自然是「集成拼裝」策略,即通過API把兩家或多家的雲服務集成在一起。 猛一看,不同的雲服務是連起來了,但實際上卻用不起來。因為「拼裝」做不到真正的無縫混合,用戶體驗極差,明顯達不到用戶對混合雲的期望。 這時人們才發現,真正的混合雲,必須要像一朵雲那樣,擁有一致的架構和體驗,而這絕對不是「集成拼裝」可以實現的。
  • 青雲QingCloud的「百寶箱」
    青雲QingCloud創辦於7年前的2012年,2013年公有雲服務正式上線,2014年推出私有雲解決方案,成為第一家既做公有雲又做私有雲的雲服務商。那個時候,大家還認為公有雲才是真正的雲,私有雲是偽概念,混合雲還不像今天這樣被大家認同。
  • 雲時代軟體定義未來,青雲QingCloud助力企業重構數位化競爭力
    另外,隨著數位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對全棧雲平臺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迫切,混合雲和行業雲趨勢更加明顯。青雲QingCloud成立於2012年,從公有雲廠商起步。當時的青雲雖然稚嫩,但卻定義了一個可以無限延展,具備無限靈活性和彈性的超級雲平臺,可以支撐極其複雜的公有雲業務,為今天的青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推進雲網邊端一體化 青雲QingCloud物聯網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6月10日,企業級雲服務商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正式發布物聯網平臺、EdgeWize邊緣計算,並面向智慧數據中心、智慧建築、智慧交通、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核心場景,發布了端到端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 混合雲大行其道 青雲科技勝券在握
    根據早期發布的《混合雲白皮書(2017)》的定義,混合雲(Hybrid Cloud)是雲計算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的一種雲形態,它不是簡單將例如公有雲、私有雲等幾種雲疊加,而是利用各種雲部署模型的技術特點,提高用戶跨雲的資源利用率,進而更好的為業務服務。
  • 從雙模IT到全模雲,青雲QingCloud引領企業IT架構趨勢
    青雲QingCloud為何提出全模雲?       作為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託管雲一體化的雲服務提供商,青雲QingCloud需要在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實現對「敏態」和「穩態」業務的兼顧,這是青雲QingCloud提出全模雲最重要的原因。
  • 一文讀懂青雲QingCloud的平臺戰略
    在上述變化的大背景下,大家才能更清晰地理解青雲QingCloud 的產品與技術戰略,以及我們同很多雲廠商的區別。首先,青雲構建的是一個包含三個維度的大平臺,目標是完整支撐數位化企業的業務體系。更重要的是,這些自建和維護系統的工作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潛在成本,企業除了培養出一個特別適合雲廠商的雲計算團隊之外,並沒有實現其他價值。所以聰明的企業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專業廠商的平臺產品,而不是自建。同理,都是雲廠商,因為對雲的認知程度不同、技術積累不同、工程化能力不同,交付的平臺健壯性也是截然不同的。大家的產品都"能用",但是"可靠"這一點上青雲有著極大的自信。
  • 用解耦的方式做雲平臺,青雲QingCloud推出邊緣計算新品與IoT解決方案
    雖然市場份額無法與阿里雲、騰訊雲比擬,但在Forrester的報告裡,青雲已經連續三次被評為Strong Performer。據青雲官方數據,它正在為超90000家企業提供雲服務,它的客戶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大型企事業客戶,也有掌眾金融、好未來等網際網路企業。
  • 青雲QingCloud黃允松:我們為什麼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賽道?
    至今還記得那次溝通會,在場媒體的問題大多是圍繞「青雲是做什麼的」、「雲計算公有雲還是私有雲更有前景」等話題展開,黃允松表現出他思路清晰、思維敏捷的一面,他的語速很快,打字做採訪筆記要想跟上他的語速都很困難。那次採訪給人的感覺,黃允松有著一般做技術出身所不擅長的表達能力,他從容、冷靜,在談到讓他興奮的話題時,會手舞足蹈。
  • 青雲D輪獲10.8億人民幣融資,IPO進程已啟動
    )獲悉,企業級雲服務商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在今天正式宣布完成金額為10.8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對於本輪融資,青雲CEO黃允松表示,新一輪融資後,青雲將不斷補充和完善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與更多合作夥伴共同提供更貼近業務場景的企業應用與綜合解決方案,實現從基礎雲服務商向綜合企業服務平臺的升級。黃雲松透露,未來青雲的產品與服務體系將涵蓋從功能晶片,到基礎設施服務,到開發平臺,到企業應用交付的IT全產業鏈條。
  • 青雲QingCloud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新一代微型雲數據中心
    7月25日,由青雲QingCloud主辦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CIC)2019雲計算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青雲QingCloud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了新一代微型雲數據中心——青立方Qing3 Rack易捷版,為企業提供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一站式交付與運維管理,降低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門檻,全面適用於軟體定義數據中心、桌面雲、混合雲、IoT邊緣計算等場景
  • 搭積木一樣,青雲QingCloud這麼快就拿出了三合一的融合存儲
    得益於技術知識的傳承,青雲QingCloud跟許多創業公司一樣都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但像青雲這樣獲得飛速的發展並不多,從最早作為公有雲廠商,到現在蛻變為一家公私託混一體化的企業級ICT服務商,青雲的飛快成長,得益於在開源抑或成功的商業方案林立的花花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路,並且沿著路一路狂奔,搭積木似的構建著自己的產品王國。如果時間提前個十年,這很難。
  • 青雲QingCloud 推出容器版深度學習平臺,並聯合 Intel 發布 CPU 優化版深度學習框架
    青雲深度學習平臺組件版本對照表模型和數據為了方便用戶使用,我們收集了深度學習常用的數據集,以及一些常用模型的預訓練權重,放在對象存儲中,用戶可直接使用這些數據開始自己的工作,節省下載數據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 青雲QingCloud超融合易捷版全新升級:從簡出發,一步上雲
    如何以小規模IT環境為起點,在滿足虛擬化資源交付的基礎上提供極簡的運維管理,同時隨著業務增長實現從虛擬化到私有雲甚至混合雲架構的平滑過渡,成為企業設計雲戰略的關鍵。青立方Qing³超融合易捷版的誕生,為企業的雲戰略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起點。作為青雲QingCloud的旗艦產品,青立方Qing³超融合自2015年7月正式推出,並宣布開啟融合3.0時代。
  • 青雲科技給出完美答案
    用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完成業務支撐和運行要求,這是用戶的需求,也是混合雲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混合雲中的這個「混合」,一開始人們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公有雲+私有雲」。實際上,大多數用戶最初也是這樣「混」的。隨著各式各樣的企業加速上雲,以及相關技術和實踐的逐漸豐富,「混」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可以混合的不僅是公有雲和私有雲,還可以是雲與傳統IT混合,或者雲與虛擬化混合。
  • 青雲QingCloud公開課即將開講 首期帶你深入理解Docker原理
    9月21日20:00-21:00,青雲QingCloud公開課正式開講,首期課程我們邀請了青雲QingCloud容器平臺負責人王淵命(Jolestar Wang)帶來《Docker內部原理及網絡配置》的主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