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少家長都熱衷於讓自己的孩子讀國際學校、甚至不惜「砸鍋賣鐵」勒緊褲腰帶早早地把孩子送出國門,送到香港特區去讀中學。特別是經歷過高考「殘酷」洗禮的一代家長們,對自己當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激烈競爭歷歷在目,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再經歷這種身心備受摧殘的過程了。在他們的心目中,國外,香港特區和國際學校的中小學教育比內地的傳統教育更為優質,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從長遠角度來看, 結果是否真的如家長們所期待呢? 下面,請大家從幾個真實案例開始:
我們本質教育從2015年開始在香港特區提供線下的GMAT課程 (GMAT是北美商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的入學考試),在這些年裡我們親自接觸了線下線上數百個學生。和大家分享兩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個案例,是關於我們的一位GMAT學員。她在美國讀高中,本科是在一所美國著名大學裡學習應用數學。上課前,她信心滿滿覺得自己GMAT數學都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她的這一判斷我們一開始也是認同的。我們把自己解決過的數學問題的難度用0-10打分(10分最難),GMAT數學的難度大概在2-4分,作為比較,高考數學的難度大概在3-7分。換句話說,GMAT數學雖然考察概率論,計數法等內容,但本質上並不算一個困難的測試。因此我們也覺得既然是數學系的學生,GMAT數學應該不在話下。然後在上課的過程中,她卻發現自己很多GMAT數學的概率題目做不出來,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也讓我們同樣陷入了深思。
另一位同學,在香港本地中學畢業後考入了香港最好的兩所大學之一,因為在校成績傑出,獲得去美國最頂尖大學的交流生資格。同樣,在GMAT數學部分被打擊得不輕。
一個難度遠低於高考難度的數學考試,為什麼上述兩位背景相當優秀的同學卻被PK呢?
我們認為是因為國外教育體系,無論是A-level還是IB,它們所教授的數學深度太淺!我們一直說學好數學最重要的是紮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加上良好的數學思維。不要小看這個數學思維。這也被稱為數學哲學– 一流數學家是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哪些新的,沒人見過的問題。這是一個人探索,創造和發明的思維方式,對一個人的一生發展都至關重要。
然而,如果數學學習的難度不夠,所遇到的題目代代公式就能解出答案,哪裡需要學生去學習和發展數學思維?這樣學起來是輕鬆了,但是殊不知卻是錯過了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進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能力、磨練韌性的大好機會!
我再給大家舉2個案例作為對比:
我們的GMAT學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經過「殘酷競爭」,通過高考進入香港的大學的內地孩子。第一位,薛同學,來自國內三線城市,智商情商雙高,在大學不僅成績優異更是各個社團的活躍分子。GMAT數學滿分、總分成績首戰740,畢業後沒有立刻申請MBA,而是拿到了香港高盛的offer,要知道他的本科學校本不屬於高盛的「TargetSchool(目標學校)」, 在中金工作兩年後,他成功進入高盛這樣一流的投行。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趙同學,從小立志做交易員。在跟我們學GMAT的同時,也時常向我們請教交易的內容。記得有有一次,澤宇給了他一篇金融衍生品定價的論文,讓他」reproduce」論文裡面的計算和表格,從而鍛鍊他對數學思維裡「盯住目標」這一解題策略的運用。小趙同學一開始摸不著頭腦,被澤宇老師連續罵了3次才做出答案。他現在還回憶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間,但經此一役,他茅塞頓開,飛速成長,整個人從以往浮躁的狀態下沉浸下來,並真正體會到數學思維的作用。這段經歷幫助他取得了瑞士信貸投行部的實習,在實習期間,他沒有好像其他實習生一樣熱衷於蘭桂坊的社交活動,而是勤勤懇懇、努力而出色的完成老闆交代的各項任務。最後,他成功「擊敗」其他來自哥倫比亞、紐約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的學生,拿下了returnoffer。這個逆襲驚呆了很多人,要知道小趙本不屬於target school,卻憑藉自己的努力PK掉了頂級名校的學生。
其實人在痛苦中是成長最快的。恕我直言,「快樂學習」本就是忽悠人的。如果在學習中你一直都是處於快樂的狀態,說明你根本沒有遇到過挑戰,難題。而沒有了挑戰和困難,一個人如何鍛鍊面對困難時候堅持不懈的韌性?如何鍛鍊學習能力?如何鍛鍊解決問題,特別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三個能力,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例如要想進入投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部門工作,通常有一個假期實習階段,拿到returnoffer之後,也還有3-6個月的試用期。這段時間就是周圍的人,老闆檢驗你的能力的時期。金融交易很多實戰使用的經驗公式,規則在各類金融教材中並不包括,你需要迅速學習並掌握。於此同時,你還需要掌握你所交易的金融產品的定價模型,特別是模型的假設是什麼,什麼時候這個假設不成立,這時候你該如何交易等。另外,你還要學習交易系統(包括如何利用其來編程),熟悉風險管理系統,熟悉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再加上交易員通常沒有什麼耐心,同樣的問題教2遍就會不耐煩,如果你沒有具備一流的學習能力,等待你的就是一句」This guy is useless」,然後呢?很簡單,開除。
這還沒完,接下來我們一般會給他們一個中等難度的任務,做好了,接著是一個較高難度的任務。任務通常是探索性的,換句話說,布置任務的我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如果沒有靈活的解決問題的思維,你如何解決?
因此,我們建議家長中學階段不要送孩子出國,到香港等地方讀書,而是讓他經歷高考的「摧殘」,或者至少要求你的孩子按照內地高考的要求學習數學。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孩子通過挫折和困難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數學思維)。這樣的教育才是對他們的人生負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