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層級的新維度:視差運動

2020-12-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什麼是視差運動?視差運動是怎麼產生的呢?與交互的關係是什麼呢?

一、信息層級的表現方式

先來回想一下,在界面設計中有哪些方式可以表現信息的不同層級,大小,顏色,位置,陰影,模糊,透明度。這些方式大家可能已經非常熟悉。但事實上,在真實世界中,我們是如何分辨信息層級的?最熟悉的,不應該是距離嗎?

因為有了遠近的區別,才產生大小、清晰度、陰影等差別。但由於二維屏幕的限制,我們只能通多其他方式表現遠近,比如前景清晰後景模糊,近大遠小,陰影投射高度等等。

但歸結起來,這些都是用靜態的方式表現遠近,而今天想介紹的是一種動態的方式,視差運動。

二、新的思路

視差運動這個名詞可能很少聽聞,但相信大家都有所印象,比如蘋果壁紙的透視模式,其實就是一種視差運動。更常見的應該是在一些橫向捲軸的遊戲裡面。

視差運動可以在平面中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使得界面信息更加吸引(圖一)。

圖一

事實上,視差運動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但是為了讓大家有更清晰的認知,筆者總結了一些心得。

三、視差運動的基本原理

視差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回憶一下,當你坐在前進的列車上時,有沒有感覺距離你近的物體(如:圍欄)會運動特別快,而距離你遠的物體(如:遠處的樓房)會運動得相對慢很多。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現象?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人眼判斷一個物體的快慢並不是以大地為參照物,而是以我們人眼本身為參照物

如圖二,設人眼所在的位置為O,物體從A點到B點的實際速度為AB的距離/時間,但事實上,人眼感知的速度是夾角AOB的角度/時間。

明確這一點後,接下來就是基本的幾何問題:

圖二

第一種情況,平移運動,就好比你坐在前進列車上,窗外的物體其實就是在你視野中平移。

這種視差運動的原理如圖三,AB兩個物體在同樣的時間內平移了一段距離,但AB物體距離眼睛的距離有差異,在圖上可以明顯看出,夾角β小於夾角α。

也就是說,如果以人眼為參照物,AB兩個物體的角速度是不一樣的,這使得我們感覺遠處物體移動更慢。而這,就是視差運動。

圖三

第二種情況,旋轉運動,就好比你平時搖著頭看東西。這又有三種不同的子情況:旋轉中心是人眼本身、中心在人眼前和在人眼後。

先說一種最特殊的情況,旋轉中心在人眼前。如圖四,AB兩個物體同時繞著中心O旋轉,B物體離中心更遠。

可以看出,對於點O而言,兩個物體的角速度是一致的。但對於人眼而言,由於中心點不在人眼的位置,所以AB兩個物體的角速度是不一致的。

從圖中可知,夾角β大於夾角α。有趣的事情出現了,在平移的情況下遠處的物體感覺運動得更慢,但在這種情況下遠處的物體反而更快。

而剩餘的兩種子情況就不多闡述,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知道答案。

圖四

說了這麼多視差運動的原理,其實就是為了讓設計更加接近本質,更有說服力。

當看到一個好的設計時,不應忙著借鑑,應該深入思考其設計的源頭。就好比剛剛列舉的視差運動情況,大家都常見後景比前景慢的現象,但只要稍作分析就能發現,其實也會存在後景比前景快的情況。

四、視差運動與交互

視差運動的不同形式剛好對應著不同的屏幕交互:平移運動對應著滑動屏幕,旋轉運動對應著轉動屏幕。

隨著交互動作的發生,視差效果也會同時表現出來,如圖五、圖六所示。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視差運動需與交互動作匹配,立體感才會更加真實,否則會有一種彆扭的生硬感。

圖五

圖六

五、如何實現視差運動

我們已經知道現實中產生視差的基本原理,但投射到屏幕上應該怎樣去實現?

三個要點:分層、速度差和運動響應。

圖七

分層,即界面元素是相互分離可以獨立控制的。這就跟PS中的圖層概念一樣。一張圖片可由多個圖層組成,改變一個圖層不會影響其他圖層。

速度差,即界面元素在屏幕內運動的時候以不同的速度運動,且按圖層的順序逐層遞減或遞增。

運動響應,即當交互行為發生時,運動會隨之發生,而且即時響應。

具備以上三點,就會產生視差運動,元素將會活現於界面上。

最後

首先,以平移的視差運動為例,運動越快的元素意味著越接近眼睛,但運動越快的元素卻越幹擾視野,所以請慎重控制速度。

其次,視差運動也有諸多弊端,比如:對內容的要求更高,以前只需要提供一張圖片素材,但視差運動要求提供多張圖片素材;對系統性能消耗更大,不流暢的界面反而更影響體驗。

最後,請不要濫用視差運動。處處強調等於沒有強調,處處驚喜等於沒有驚喜,作為一種能帶給用戶全新感官體驗的設計手段,克制使用,效果更佳。

 

作者:genrry,公眾號:設計師阿餘。熱愛設計,關注用戶體驗,分享設計思考。

本文由 @genrr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格局:層級神經系統
    看似雜亂無章的神經元連接實際上遵循著兩個層面的精確層級結構,一種是大腦皮層任意點上的6層神經元結構,另一種是多個大腦皮層間往返連接的多層結構。前者在單個區域內用神經元的激活表達當前信息,後者利用多個層級的信息匯總、抽象、歸納出更高級的意義。        皮層表達信息通過皮層分層和皮質柱來實現。
  • 心理所發現三維生物運動知覺整合了不可辨別的雙眼深度信息
    立體視覺的複雜性很大程度上源於物理世界的第三個維度被壓縮在沒有縱深的視網膜上,而視覺系統需要依賴深度線索實現二維信息的三維重建。雙眼視差是一種天然而強有力的深度線索。成人的雙眼間隔大約60mm的水平距離,因此同一光源在雙眼視網膜上呈像的位置總是存在著細微的差別。
  • 秦德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維度與層級
    原標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維度與層級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並把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國家治理上的革命性變革。
  • 汪行福:視差之下的批判與政治
    原發信息:《哲學研究》第20176期  內容提要:柄谷行人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左翼理論家之一。他試圖通過對康德哲學和《資本論》的重新解讀,重鑄反資本主義的抵抗邏輯。然而,他的康德化馬克思主義方案具有明顯的缺陷。
  • 2019年23個激發靈感的最佳視差網站
    Web用戶已經習慣了向下滾動頁面以獲得更多信息,搜尋引擎也更喜歡內容更豐富,會話時間更長的網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更可能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創建獨特的體驗來吸引訪問者進行滾動瀏覽,可以提供這種獨特體驗的就是視差滾動。什麼是視差滾動?
  • 寫給新手的滾動視差設計經驗(附9個教科書級案例)
    視差滾動特效是用戶在滾動頁面的過程當中,頁面中不同元素隨之進行不同速率的運動,所營造出的接近3D的視覺效果。設計中增添音頻和視覺為內容賦予了更多的生機,傳達出許多純文字無法捕捉到的內容。滾動視差以步步推進的方式傳達出內容,以吸引人們閱讀,它利用了網頁的優勢呈現出非常棒的視覺效果。當你想要表達一個細膩故事時,考慮使用滾動視差設計滾動視差設計特別適合用來敘述一些細膩內容,隨著內容慢慢鋪開,通過設計能使得內容變得更加鮮活。滾動視差能夠突出故事內容,並把你吸引到它的敘述中。
  • 33%兒童青少年有視差,孩子雙眼近視度數不同,家長應如何做?
    中國消費者協會19年發布的一份《青少年近視現狀與網遊消費體驗報告》中提到,約33%的兒童青少年報告有視差的情況。其中,100度以上視差的兒童青少年約佔10%。在兒童青少年階段,視力差情況十分常見。除了發育與先天原因,用眼習慣不注意是屈光參差的主要成因。
  • 彭蘭 | 網絡社會的層級化:現實階層與虛擬層級的交織
    網絡的使用與互動,帶來了人群的新的層級差異,但與現實社會不完全一致的是,這種層級差異會體現在多重維度下,不同維度下,人們會獲得不同的層級定位。相比現實社會的階層,人們在某些維度下的網絡層級中的流動相對更容易,但仍會受到各種因素制約。在網絡中,由話語權力帶來的分層是最典型,也是對個體影響突出的一種新的層級結構。社交媒體興起之初,人們認為網絡使得人人都擁有了「麥克風」、人人都掌握了話語權。
  •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歷史、現狀與癥結分析
    人們關注羅興亞人問題的來龍去脈時,受不同來源素材的影響,會不自覺地站在某個立場上,而這些立場往往有較大的歧異性,這便形成了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本文擬從不同視角出發,梳理對羅興亞人的產生、詞義和境遇的分歧,分析視差碰撞下羅興亞人問題的危機現狀和走勢,進而梳理和分析其癥結所在。
  • 長江治理|實現信息公開,推動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
    抗生素等水體新型汙染物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成水環境新挑戰。總體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雖發生了轉折性變化,但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的新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需充分發揮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潛能,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
  • 寶寶追視差,懷疑智力低下?可能是你沒用對方法
    寶寶追視差怎麼辦?我兒子對不感興趣的只會稍微偏著頭看一下就不看了,是不是追視差?追視差是不是就說明智力低下,發育不好?在家裡要怎麼鍛鍊?有家長諮詢,寶寶不會追視,是不是還沒到時間,出生多久才能夠追視呢?
  • 李公明︱一周書記:烏託邦與……「視差之見」
    我想起美國歷史學家布魯斯·卡明斯的《視差:美國與東亞的關係》的原書名是「making sense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 」,直譯只是「認識(或理解)美國與東亞的關係」,譯者卻用了「視差」這個概念。
  • 雙目立體視覺 II:塊匹配視差圖計算
    在本例中,X1和x2之間的差異為我們提供了視差值。我們已經提到過,如果我們用左眼閉著看一個近距離的物體,反之亦然,位置根據睜眼的角度而變化。當物體距離越遠,這種差別就越明顯。這意味著如果視差值越小,物體越近。每個點都可以做這個操作,但是效率不高,因為:我們需要減少誤差,在這種情況下,逐點處理不會有幫助。
  • 17例視差滾動效果網站設計案例
    17例視差滾動效果網站設計案例 P迪 | 2013-10-17 8:15:37 | 科技資訊
  • 視差怪的過早登場是原因之一
    所以視差怪非常強大,而且因為宇宙生靈的恐懼情感永遠不會消失,作為恐懼化身的視差怪當然也不可能被殺死,只能被暫時封印。但在《綠燈俠》中主角哈爾·喬丹只是將視差怪引到了太陽附近,然後視差怪就被太陽的引力捕獲並燒掉了。
  • 孫志海:論進化的另一個維度: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動方式
    本文試圖在自組織的進化論基礎上提出判斷和研究進化的一個新維度。筆者認為:系統空間結構方式的變化僅僅是系統進化的表現,是由於系統內部產生了一種新的穩定的物質、能量或信息的流動路徑或運動方式,這種流動方式的進化創造了系統新的結構。所以,應理解系統進化存在兩個維度:一是空間組織結構的維度,一是物質、能量或信息流動方式的維度。前者是從組織學的立場理解進化,後者是從動力學和組織學相結合的立場來理解進化。
  • 中科院心理所:發現雙眼深度信息影響三維物體視覺加工
    原標題:發現雙眼深度信息影響三維物體視覺加工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王瑩和研究員蔣毅發現了意識下的雙眼深度信息自動影響三維物體視覺加工的證據。相關研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上發表。
  • 核心素養在學校課程轉化的層級分析
    信使RNA的作用是準確無誤地傳遞DNA中的遺傳信息,這個傳遞過程包括兩個步驟:一是轉錄,信使RNA把DNA中的信息轉錄成有序列的一條單鏈,成為一個模板;二是翻譯,這個有遺傳信息序列的模板攜帶基因信息指導蛋白質合成,或者說是在新的蛋白質合成時充當模板。轉錄和翻譯便是中介信使RNA在傳遞基因過程中的關鍵方式。
  • 中消協:調查報告顯示8.6%的青少年出現兩百度以上視差
    中消協:調查報告顯示8.6%的青少年出現兩百度以上視差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9-05-15 11:10 來源:
  • 內容範式的新拓展:從資訊維度到關係維度
    如果我們這些做內容的人看不到內容的內在價值和基本範式的深刻變革,如果我們的內容研究仍束縛在「內容即資訊」的單一理解和把握之中,那麼,我們就無法在這場偉大變革之中激流勇進,成為新時代、新傳播的引領者。【關鍵詞】內容範式 資訊維度 關係維度 關係價值 新高地一、內容價值的四種屬性在傳播學領域,為內容本身下一個規範性的定義是很難的。其基本屬性中最重要的「元功能」就是它具有「消解或減少外界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