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

2020-12-23 第一財經

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中科建債權申報通知書(下稱「申報通知書」)顯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並於10月23日指定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為中科建管理人。

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案件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2021年1月15日通過網絡在線視頻方式召開。

今年1月初,有媒體爆出中科建已被申請預重整,當時曝光的負債金額達到700億元。10個月過去了,中科建從預重整進入正式破產重整階段。

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破產重整與清算專業組牽頭人路少紅律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預重整到破產重整意味著從非司法程序正式進入到由法院主持的司法程序。

路少紅還表示,現在的情況應該是債務人(破產企業)被管理人接管,管理人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履行法定職責。企業原管理層是否還繼續協助管理人管理企業,取決於後續程序,管理層如繼續履職,也應當在管理人監督下進行。

中科建的一家債權人在得知中科建正式進入重整階段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已經向法院申報了2億多元的債權,現在中科建進入正式破產重整,一旦進入破產程序,我們到底能獲賠多少,接下來只能按照《破產法》追討債務,按法規來辦。」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第一財經記者試圖聯繫中科建原管理層。中科建原總工程師熊祚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目前已經離職,並且中科建領導班子已經解散,也不再履行管理,公司交給資產管理人處置。

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根據記者獲悉的這份最新的申報通知書,據審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科建資產總額275億元,負債總額371億元,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所有債務。

在今年4月16日,中科建預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透露,從今年1月2日到3月26日,管理人一共收到740份債權申報,涉及債權人2035名,涉及總金額699.23億元。

「近700億元債務應該是債權的申報金額,一般而言,破產債權申報時很可能會出現重複申報的情況,最終債權金額需要管理人核查;而審計一般是根據公司財務資料進行的,371億元應該理解為目前審計核查下來的帳面值。由於債權申報還在進行,債務到底有多少還不確定,最終要看管理人核查報告確認的金額。」 路少紅表示。

中科建是一家由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成立於1991年,企業性質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國企的性質在其破產重整中是否有特殊含義?中科建破產又是否會牽連到其母公司?

路少紅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結合現有法律規定,就目前案例和司法實踐上看,全民所有制企業這一企業性質對於企業借款的清償沒有特別影響。

「根據《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並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上述法律的司法解釋,當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時,公司股東要在未實繳註冊資本的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全民所有制企業作為非公司企業法人參照上述規定,要看當時出資情況,如上級單位已經出資到位了,且未對破產主體提供擔保,則不會波及它的母公司。」路少紅說。

正式進入破產重整後具體將怎樣操作?路少紅表示,破產重整是通過引入外部投資人的方式,通過債權人大會表決確認的重整計劃草案(也可以理解為債權人達成的一種分配方案)最終處理債務人(破產企業)現有債務問題,債權人依照重整計劃草案進行受償後,債務人重新回歸市場,完成「重生」。而如何具體清償要看重整計劃草案。

巨額負債或因大量「掛靠子公司」

2012年之前,中科建主要從事建築施工承包,並未涉足其他領域,企業基本沒有融資貸款。2014年10月1日,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顧瑋國由副總經理崗位升任為總經理,此後用時4年,中科建業務擴展到房地產、新材料、城市配套服務、文旅、貿易、能源、汽車、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其子公司的數量也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態勢。

根據啟信寶提供的數據,目前中科建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企業達到418家,但其員工規模卻只有179人。

經過幾年的「蒙眼狂奔」,中科建首次在2018年5月曝出資金鍊斷裂,公司業務瀕臨崩潰。

曾有媒體報導,中科建的債務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張的部分原因是其分公司、子公司中相當一部分與中科建為「掛靠」關係,他們看中的是中科建的國企身份,在融資時,「中科建」體系下的公司互相擔保,憑藉「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背景獲得投資人的信任。這些掛靠公司對外融資一旦不能如期還款,中科建就可能面臨財務危機。中科建對其子公司的管理也相當薄弱。

在中科建第一次預重整大會中,管理人曾披露:「2019年12月24日,管理人在進駐中科建的第一時間對部分印章證照進行了接管,截至目前,管理人已接收中科建(包括分公司)印章89枚,證照57份。」這也意味著,中科建大部分子公司和分公司沒有上交印章和證照。

中科建也曾因股東資格問題與其旗下子公司發生訴訟糾紛。

相關焦點

  • 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
    2020.11.19 20:34【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中科建債權申報通知書(下稱「申報通知書」)顯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並於10月23日指定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為中科建管理人。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案件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2021年1月15日通過網絡在線視頻方式召開。
  • 獨家|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
    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中科建債權申報通知書(下稱「申報通知書」)顯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並於10月23日指定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為中科建管理人。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案件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2021年1月15日通過網絡在線視頻方式召開。
  • 中科建370億欠債謎團待解:優質子公司為何不翼而飛
    第一財經獨家獲悉,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破產重整案,標誌著中科建破產重整從非司法程序正式進入到由法院主持的司法程序。中科建負債總額達371億元,旗下超過400家子公司,股權複雜,旗下有些公司頻繁變更實控人,而且在國企與民企身份之間不斷切換,引發債權人質疑。中科建是一家由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下稱「中科院行管局」)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目前中科建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企業達到418家。
  • 中科院全資持有的中科建 為何走到負債700億、瀕臨破產的地步?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中科院全資持有的中科建,為何走到負債700億、瀕臨破產的地步?一家由中科院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用時四年,將業務滲透到房地產、新材料、城市配套服務、文旅、貿易、能源甚至汽車和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發展前景似乎不可限量。
  • 中科建收取民企掛靠費 專家:這是「偽國企」典型案例
    近日,第一財經獨家報導了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一事。引發廣泛關注的「中科建」案中,頻頻浮現國企與民企的新型「掛靠」模式,讓融資市場二元化再度成為焦點。
  • 中科建收取民企掛靠費,專家:這是「偽國企」典型案例
    近日,第一財經獨家報導了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一事。引發廣泛關注的「中科建」案中,頻頻浮現國企與民企的新型「掛靠」模式,讓融資市場二元化再度成為焦點。
  • 央企負債371億?中科建破產,只是因為轉型失敗麼……
    來源:大貓財經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申報債權。這意味著中科建在申請預重整10個月後,進入正式破產重整階段。據審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科建負債總額371億元。早在2018年的時候,中科建就已經出現兌付危機。2019年1月24日,在銀保監部門的牽頭之下,178家「中科系」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債委會,協商處理債務危機。但直到今年1月,中科建也沒有拿出處理方案!
  • 復盤萍鄉首例涉房地產企業破產重整成功
    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怡和源公司經初步審計,資產總額為3.96億元,負債總額4.6億元,淨資產為-0.66億元;截止到同年8月31日,申報債權共計964筆,申報金額達10.14億元。 「要讓企業儘快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把涉及怡和源公司的系列糾紛維權路徑引入法治軌道。」萍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張雪群為此案「把脈開方」。他提出,只有通過築巢引鳳,引入外部資本,由其投資先把房子建起來,才有機會讓企業起死回生。
  • 承建過河南博物院的國企破產重整,4.65億化解近20億債務,怎麼做到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圖片由鄭州中院提供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省建築工程局、我省唯一一家省管國有大型建築集團企業、承建過河南博物院,卻在成立半個多世紀後陷入困局:在全國各地官司纏身、負債近20億,不得不申請破產重整。如今,這家企業現狀如何?近20億債務如何化解?破產重整期間,職工們的權益如何保障?
  • 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新華社瀋陽11月20日電(記者陳夢陽、汪偉)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
  • 正式進入程序 華晨破產重整申請獲受理
    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於11月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華晨集團作為遼寧省屬國企,直接或間接控股、參股四家上市公司,並通過旗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與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公司。
  • 以案說法:庭外重組向司法重整的轉換
    截至2014年底,二重集團、二重重裝金融負債總規模已經超過200億元。二重重裝已經嚴重資不抵債。2015年9月11日,在銀監會的組織下,各方達成了框架性的重組方案,其核心內容為在2015年內以「現金+留債+股票」清償全部計息金融負債。同日,債權人機械工業第一設計研究院等向四川省德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德陽中院)提起了針對二重集團、二重重裝的破產重整申請。同月21日,德陽中院裁定受理二重集團、二重重裝重整一案,並指定管理人接管了二重集團和二重重裝。
  • 又一大型國企破產,負債371億,原因是什麼?
    今年的10月10日,中科建破產重整案被正式受理,按照法院的要求,各個債務人要開始申報債權了,截至時間為2021年1月5日。這也標誌著中科建的破產重整正式開啟。根據審計後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12月31日,中科建總共負債為371億元。
  • 論「實質合併」在破產重整程序中的適用
    引言隨著我國破產重整案件的增多,實質合併破產重整越來越受到實務界和理論界的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及其他法律、司法解釋並未對「實質合併破產重整」概念進行界定,各地人民法院在實踐中嘗試性地將實質合併規則運用到關聯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中,並對該規則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
    正式破產重整!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據華晨集團今年半年報,集團層面負債總額523.7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失去融資能力。為解決債務問題,有關方面成立了華晨集團銀行債委會,力求債務和解,但未果。根據法律規定,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指定華晨集團管理人,全權負責企業破產重整期間各項工作,包括受理並認定債權人債權申報,編制重整計劃草案並提交債權人會議表決等。債權人將根據法院最終批准的重整計劃獲得償付。
  • 2020破產重整年:開發商如何參與破產重整拿下項目
    另外,與破產清算、司法執行大都「一拍了之」不同,意向投資人在破產重整全流程中,會始終保持與破產企業、管理人、債權人的溝通,這有利於投資人設置出更具靈活性的交易方案,並減少司法拍賣的不確定性。對此,意向投資人有權依據《3號文件》第七十九條規定,要求管理人提供破產企業的財產調查報告、資產評估報告、償債能力分析報告、審計報告以及債權表等資料,獲知破產企業資產負債情況,以及加諸於目標資產上的法律瑕疵。在此基礎上,意向重整投資人才有可能判斷破產企業是否具有重整價值,及其重整價值的大小。
  • 破產重整程序五步驟是什麼,怎麼進行破產重整?
    企業發展陷入到了困境中,已經欠下了很多的債務,但是經營者不想要就這麼放棄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於是就會想要去申請破產重整。那麼破產重整程序五步驟是什麼,怎麼進行破產重整?網友諮詢:破產重整程序五步驟是什麼,怎麼進行破產重整?
  • ST公司破產重整卡殼倒逼司法解釋「清障」
    《破產法》自2007年6月30日實施以來,大約已有25家上市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其中21家經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草案。
  • 佛山負債3億陶企,「執轉破」73天完成破產重整
    而且其對外負債超3億元,債權人超300人的大型陶瓷企業,公司名下各項資產被多地法院輪候查封,處置變賣難度大。佛山市禪城法院接手該案後,經過大量複雜艱難的工作,用73天完成破產重整,實現「一案化百案」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