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窯洞頂上的小西瓜

2021-01-09 涓水西流
童年,最美的回憶!

前幾天,弟弟從北京回來住了兩天。閒談時,想到了童年,不由聊到那顆生長在窯洞頂上的小西瓜。

那是一段快樂的時光,父親曾和幾個朋友承包了村南的磚窯廠,我和弟弟經常去那兒玩。

磚窯廠在大路的西邊,東邊是幾排瓦房,爸爸的宿舍在最後面,再往前是個塑料廠。記得那時的牆頭上爬滿了牽牛花,特別漂亮。

可惜的是磚窯廠現在已經成了垃圾存放處,當年的一排排瓦房已經夷為平地,現在連一個瓦礫都找不到了,真是滄海桑田,變化無常啊!

磚窯裡是工人幹活兒的地方,不讓小孩子過去玩兒,但窯頂成了我和弟弟的樂園。

我們也不怕熱,大暑假還在窯頂上跑來跑去。突然,我們發現了新大陸,在窯頂上竟然生長著一顆小西瓜。

那顆小小的秧苗,一如我們見過的西瓜苗,更可喜的是還結著一個花生米大小的小西瓜。

我們高興極了,決定把它保護起來。

我們找來一些枯草,把這顆小秧苗輕輕蓋上。一來防止強烈的太陽光,二來也怕被別人發現。這顆小西瓜苗成了我和弟弟的秘密。

我們更是頻繁地去窯廠上玩,目的就是去看我們的小西瓜。

我們還用小杯子盛滿水,一遍遍地去澆這顆瓜苗,澆完後還若無其事地在跑到別處玩一會兒,生怕別人發現了我們的寶貝。

其實,現在想想,那時,根本沒人在意兩個小孩子的秘密。

小西瓜好像長大了一點點,我們高興極了,覺得很快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大西瓜了。

我們更小心地呵護著,盼望著它快快長大。

開學後,我們不能天天去窯廠玩了。到了周末,我們飛跑過去看,發現仍然藏在枯草下的瓜苗已經有些枯萎,小西瓜也無精打採,我們趕緊給它澆水,澆水.....

在無比的牽掛中,我們又度過了一個星期。

當我們再次去看小西瓜,它已經徹底枯死了。這讓我們傷心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們,不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土壤,只是盼著小西瓜能在我們的照料下長大。現在想來,小西瓜的枯死是必然的。但不管怎樣,我和弟弟曾盡力地去呵護一個幼小的生命,並且這顆柔弱的小植物也在我們的呵護下,努力地生長過,盡情地釋放過它的生命。

生活總有許多無能為力,只要真誠地付出過,就會收穫感動。

那顆小西瓜,至今還留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還有那無憂無慮的童年。

童年,最美的回憶!

相關焦點

  • 小西瓜品種有哪些,常見的十種美味小西瓜
    小西瓜最常見的十大品種中有香味西瓜、秀玲西瓜、小天使西瓜、蜜寶西瓜、黑美人、金美人、黃珍珠、紅龍、紅貴妃、佳東,這些小西瓜雖然個頭小,但果肉多汁口感鮮美,還有著各種不同的營養價值。小西瓜最常見的品種生活中西瓜有大有小,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品種,最常見的小西瓜品種中有香味西瓜、秀玲西瓜、小天使西瓜、蜜寶西瓜,它們的個體雖然都很小,但是這些小西瓜的果肉十分的香甜。
  • 臺灣學霸「小西瓜」 申請就讀寧諾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徐瓊)昨天,從寧波諾丁漢大學傳來消息:寧諾在臺灣的招生很火爆,有17名「頂標生」(相當於臺灣排名前7.5%的學生)申請就讀該校。其中一名還是紅遍臺灣的人氣學霸「小西瓜」。    自2010起,包括北大、清華、人大等名校免試接收在臺灣基本學力測試中成績達「頂標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
  • 臺灣學霸「小西瓜」要來寧波諾丁漢大學讀書了?
    2009年小西瓜參加錄影,和蔡琴一起唱《恰似你的溫柔》  近日,記者從寧波諾丁漢大學了解到,該校在臺灣地區的招生相當火爆,有17位是「頂標生」 (臺灣排名前7.5%的學生),其中一位還是紅遍臺灣的人氣學霸「小西瓜」。  自2010起,北大、清華、人大等名校免試接收在臺灣地區基本學力測試中成績達「頂標級」高中畢業生。
  • 臺灣學霸「小西瓜」申請大陸高校:希望感受大陸發展
    2009年「小西瓜」參加臺灣綜藝節目錄影資料圖中新網寧波4月22日電(記者李佳贇通訊員徐瓊)4月22日,記者從寧波諾丁漢大學獲悉,該校在臺灣招生火爆,目前已收到近60位臺灣學子的入學申請,其中有17位是「頂標生」(相當於臺灣排名前7.5%的學生),而紅遍臺灣的人氣學霸「小西瓜」也向該校提出了入學申請
  • 窯洞:黃土高坡上的穴居風景(圖)
    窯洞:黃土高坡上的穴居風景  行走在溝壑縱橫、墚峁交織的黃土高原上,視野中經常會出現與黃土渾然一色的窯洞,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黃土高原上除少數石質山地之外,表面都覆蓋著一層黃土,它們薄者數米,厚者可達200米。就是這些由黃土層構築的獨特地理環境,成了窯洞天然的建造場。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符號  《墨子·節用》中說:「古人因丘陵掘穴而處。」
  • 送莊袖珍小西瓜讓你一次甜個夠(圖)
    東方今報記者 張超飛/文 李新華/圖  5月29日,在孟津縣送莊鎮梁凹村慧林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萊大棚裡,瓜農正在懸空的西瓜秧上,採摘著一個個成熟的小西瓜
  • 冬暖夏涼的窯洞,符合這些條件就可以建造,但是大部分條件很嚴格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的傳統民居,一般大家都住這個。廣泛分布於黃河中上遊流域的各省、自治區,面積約60萬平方公裡,居住人口高達4000萬。當地人對窯洞的喜愛是外界人所難理解的,經常聽到來自西北黃土高原的同志誇說這種「穴居」如何的優越,那更是家常便飯。
  • 小西瓜解了「脫貧之渴」
    新華社南京6月6日電題:小西瓜解了「脫貧之渴」新華社記者朱筱、陸華東、鄭生竹6月初的蘇北大地,陽光耀眼,氣溫節節攀升,江蘇省淮安市蘇嘴鎮沙吉村的瓜農們忙著採摘、搬運、包裝,汗流浹背,心裡卻甜得很。爭取產業富民資金,先後投資250萬元建起400畝鋼架大棚,配套建設道路和泵站,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始嘗試種植小西瓜。對於新品種,村民們起初大多持觀望態度。村幹部們站了出來,承諾如果有收入全部歸村集體,損失則由他們承擔。種植小西瓜技術要求高,水和肥料一旦控制不好,口感、形狀都會受到影響。「過去農民主要靠天吃飯,現在我們發現,靠科技才能致富!」
  • 被大家稱為「小西瓜」的「它」,不僅美味,重要的是藥用價值很高
    我相信在農村長大的都知道,在農村的山上會有很多野生的水果,種類甚多也數不勝數,而它們不僅營養高,價值也非常昂貴,很多人都會費盡心思到山上去採摘這些野果,因為野生的水果不僅是一種生態綠色食品,而是現在在市場上不一定買不到得。
  • 小西瓜怎麼去種植?在種植期間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小西瓜出現過的時間已經很長了,看著小吃著也還不錯。它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那怎麼種才好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1、種類選擇:大多數小西瓜的幼苗都是外來品種。雖然網際網路上一樣有它的種子賣,但購買這些種子和小苗都得注意下。
  • 老陝的窯洞情結,其實比臊子麵還久遠
    曾經有人問過說書人,陝西的窯洞的問題。絕大多數外省人印象中的陝西,都是住在窯洞裡,睡在火炕上,端著大老碗,蹲在窯洞口,撲簌簌地吸溜著「褲帶面」。老實說,這種場面,倒也不是沒有,只是過於遙遠。或許在80后里,也只有85前出生的人才能在印象中的一角裡,撿起那麼一丟丟回憶。小時候的農村,蓋房往往是不敢奢想的事情。家家戶戶都住在窯洞裡。
  • 山裡長出野生小西瓜,以前總當玩具,長大後才知道價值
    山裡長出野生小西瓜,以前總當玩具,長大後才知道價值小花小時候常常在路邊看見這種植物,結出的果子樣子十分特別,就像一個小小的西瓜一樣,有些果子外表綠綠的,也就比拇指稍微大一點,看起來也是十分好看的,和小時候那種常吃的圓圓的泡泡糖有些像,不過這種植物結出的果子可不能吃
  • 父親的窯洞我的家
    一盆花,枝繁葉茂,生長太過旺盛,小盆難以容納,就會紛紛向外延伸。才搬進新家,院牆沒有門,我婆就用棗刺擋住,窯洞沒有窗門我媽就用一家人穿爛的織布子衣服一片一片的縫製成門帘掛上,炕上沒有席就鋪上麥稷,廚房裡有擀仗沒有案,有勺子沒有刀,有風箱沒有燒鍋鏟鏟子,有一口原來大家時淘汰了的漏水的曾子鍋
  • 幾代人都住在窯洞裡,窯洞安全嗎?是什麼建築原理?
    窯洞,是我們國家西北地區黃土高原上特有的傳統居住形式,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冬暖夏涼,住著十分舒適,所以到現在仍保持著這種古老的居住方式。大家都知道,任何建築都講究安全性,那陝北的窯洞安全係數怎麼樣?高嗎?
  • 這種野生的「小西瓜」只能聞不能吃!氣味太芳香了!
    這種野生像「小西瓜」的植物在我們小的時候遍地都是,現在幾乎少之又少,只有在種植旱作物的土地上才能見到。這種「小西瓜」學名叫馬泡瓜,我們農村叫小香瓜、屎泡瓜。是一種野生的植物,7月開花結果到8月9月果實成熟,成熟之後會變成黃色的,有大有小,小的直徑在2釐米左右。大的會跟拳頭那麼大,只是長到跟拳頭那麼大可能大家見的很少,瓜味有香有甜,有的酸有的苦,瓜皮顏色有青的、花的、白綠相間的,大多數隻要長到成熟都會是黃色的。
  • 窯洞與門窗,陝北人的阪依之所,獨特的藝術神秘窯洞
    實際上,陝北的穴居歷史很早,並且一直延續下來,土窯洞在陝北自古至今都比其他建築形式更為常見,山梁上、溝底下、平川中,處處可見,或掩映或突元,或錯落有致布於山坡或散落於河畔。陝北土窯洞居住形式的興盛是多方面促成的。由於地形、土質、水源、耕地、交通等條件所限,陝北的窯洞布局和村落形態與他者不同。
  • 農村這野果,長似「小西瓜」葉子根莖長滿刺卻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
    農村這野果,長似「小西瓜」葉子根莖長滿刺卻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在眾多野果裡面,很少有野果的葉子和根莖都是長滿刺的,所長的刺還不比其他植物來得不柔軟,尖銳的同時還會劃破皮膚,因此很多人都會把它當做害草,果實有兩種色澤,一種是綠色的到成熟後呈現出黃色,看起來就跟小西瓜一樣
  • 田園孟津|孟津研發出無籽小西瓜新品種
    田園孟津|孟津研發出無籽小西瓜新品種 2020-05-01 0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窯洞裡的「託牛所」
    這是7月12日在甘肅省崇信縣錦屏鎮窯洞「託牛所」拍攝的母牛和牛犢。  在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錦屏鎮,當地政府將廢棄不用的窯洞改造成牛舍,從2016年開始,當地村民朱海萍在政府支持下辦起「託牛所」。朱海萍的窯洞「託牛所」起初只有10餘頭牛,2019年,為了擴大養殖規模,朱海萍通過錦屏鎮平頭溝紅牛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相關企業籤約,以「租借」的方式引進了64頭基礎母牛,5頭牛犢。在朱海萍的悉心照顧之下,「託牛所」裡牛群規模不斷擴大,她的「託牛所」現在共有20孔窯洞,130多頭牛。經過7個月左右的育肥後,一頭牛可帶來1萬元左右的收入。2019年,朱海萍靠著「託牛所」收入約10萬元。
  • 山路邊常見一「小西瓜」,兒時拿來當玩具,如今才知是貴草金紐扣
    於是,大家只能沒事就到野外去尋找一些野花野草來玩,在以前總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植物來作為玩具呢,就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一種,接觸果實像小西瓜一樣的植物,那時候就經常把它拿來當作彈珠,如今了解到各種野花野草的知識之後才發現,原來它是一種貴重的草藥,名字叫做金紐扣呢。山路邊常見一「小西瓜」,兒時拿來當玩具,如今才知是貴草金紐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