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百八十裡,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mǐn)。有鳥焉,其狀如鴞(xiāo),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wǔ)。
黃山
自皐(gāo)塗山西行一百八十裡就到了黃山。
黃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卻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竹林,
盼水河從這座山發源,一路向南奔騰而去,最終流入了赤水河,河中蘊藏著豐富的玉石。
那麼《山海經》裡的黃山是不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天下第一奇山」——安徽黃山呢?筆者個人認為並不是。因為安徽黃山在《山海經》成書的年代還並不叫黃山。
安徽黃山在古代被稱為「天子都」,因為它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據說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
到了秦朝,因為黃山上有很多黑石,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之為「黟(yī)山」。
直到唐朝的天寶六年,黟山才被命名為黃山,而黃山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為據說這座山是軒轅黃帝的煉丹之所。
《黃山圖經》對此事有著詳細記載,而後世亦大多沿用此說:
黃山舊名黟(yī)山,當宣歙(shè)二郡界,在歙之西北,高一千一百七十丈,東南屬歙縣、西南屬休寧縣各一百二十裡,即軒轅黃帝棲真之地。唐天寶六年六月十七日敕改為黃山。
在黃山中生活著一種名曰(上敏下牛,mǐn)的野獸。
的外貌就像普通的牛,渾身長滿了蒼黑色的皮毛,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對碩大的眼睛。
《事物紺珠》也對有過記載:
,蒼黑色,大目。
袁珂先生注釋的時候則是引用了《逸周書·王會》中的一句話:
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
每牛,就是小牛的意思,袁珂先生是認為還是一種體型很小的牛。
這樣想來,一頭眼睛又大又圓的小黑牛,感覺的形象頓時卡哇伊了起來。
鸚
黃山中還生活著一種名曰鸚(wǔ)的禽鳥。
鸚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鸚鵡,它的形狀很像是貓頭鷹,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鳥喙。它的嘴裡還長著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夠學人說話。
(左母右鳥)同鵡,是一個古字。古人認為鸚鵡學舌就好像是小孩子在和母親學習說話,因此組成其名字的兩個字裡就包含了「嬰」「母」兩個字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道:
鸚鵡如嬰兒之學母語,故字從嬰母,亦作鸚鵡。
古人常常認為,鳥獸蟲魚如果具有了人的某種習性,那麼它們在生理上一般也是擁有著類似於人的特徵的。《爾雅·翼》有云:
此鳥其舌似小兒,故能委曲其音聲以象人耳;又鳥目下瞼眨上,唯此鳥兩瞼俱動如人目。蓋羽蟲之能人言者,必有人形之一端。
意思就是說鸚鵡之所以能夠學人說話,是因為這種鳥兒的舌頭構造很像是小孩子的舌頭,所以可以吐出字詞的發音;而且禽鳥在眨眼的時候,普遍是下眼瞼向上眨眼,只有鸚鵡和人一樣是上下眼瞼同時眨動的。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黃山全部的講解了,有小夥伴想要探討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下一篇我們將要走進的就是西方第一列山系的最後兩座山——翠山和騩(guī)山了,小夥伴們敬請期待吧。
趣聊《山海經》|皐塗山——玃如馬蹄而人手,數斯鳥如鴟而人足
趣聊《山海經》|天帝山——谿邊是避邪神獸,櫟鳥可以治療痔瘡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