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山海經》|黃山——蒼黑大目的牛,舌似小兒能說人言的鸚鵡

2020-12-17 夢槐文史

又西百八十裡,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mǐn)。有鳥焉,其狀如鴞(xiāo),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wǔ)。

黃山

自皐(gāo)塗山西行一百八十裡就到了黃山。

黃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卻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竹林,

盼水河從這座山發源,一路向南奔騰而去,最終流入了赤水河,河中蘊藏著豐富的玉石。

那麼《山海經》裡的黃山是不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天下第一奇山」——安徽黃山呢?筆者個人認為並不是。因為安徽黃山在《山海經》成書的年代還並不叫黃山。

安徽黃山在古代被稱為「天子都」,因為它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據說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

到了秦朝,因為黃山上有很多黑石,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之為「黟(yī)山」。

直到唐朝的天寶六年,黟山才被命名為黃山,而黃山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為據說這座山是軒轅黃帝的煉丹之所。

《黃山圖經》對此事有著詳細記載,而後世亦大多沿用此說:

黃山舊名黟(yī)山,當宣歙(shè)二郡界,在歙之西北,高一千一百七十丈,東南屬歙縣、西南屬休寧縣各一百二十裡,即軒轅黃帝棲真之地。唐天寶六年六月十七日敕改為黃山。

在黃山中生活著一種名曰(上敏下牛,mǐn)的野獸。

的外貌就像普通的牛,渾身長滿了蒼黑色的皮毛,引人注目的是它有一對碩大的眼睛。

《事物紺珠》也對有過記載:

,蒼黑色,大目。

袁珂先生注釋的時候則是引用了《逸周書·王會》中的一句話:

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

每牛,就是小牛的意思,袁珂先生是認為還是一種體型很小的牛。

這樣想來,一頭眼睛又大又圓的小黑牛,感覺的形象頓時卡哇伊了起來。

黃山中還生活著一種名曰鸚(wǔ)的禽鳥。

鸚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鸚鵡,它的形狀很像是貓頭鷹,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鳥喙。它的嘴裡還長著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夠學人說話。

(左母右鳥)同鵡,是一個古字。古人認為鸚鵡學舌就好像是小孩子在和母親學習說話,因此組成其名字的兩個字裡就包含了「嬰」「母」兩個字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道:

鸚鵡如嬰兒之學母語,故字從嬰母,亦作鸚鵡。

古人常常認為,鳥獸蟲魚如果具有了人的某種習性,那麼它們在生理上一般也是擁有著類似於人的特徵的。《爾雅·翼》有云:

此鳥其舌似小兒,故能委曲其音聲以象人耳;又鳥目下瞼眨上,唯此鳥兩瞼俱動如人目。蓋羽蟲之能人言者,必有人形之一端。

意思就是說鸚鵡之所以能夠學人說話,是因為這種鳥兒的舌頭構造很像是小孩子的舌頭,所以可以吐出字詞的發音;而且禽鳥在眨眼的時候,普遍是下眼瞼向上眨眼,只有鸚鵡和人一樣是上下眼瞼同時眨動的。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黃山全部的講解了,有小夥伴想要探討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下一篇我們將要走進的就是西方第一列山系的最後兩座山——翠山和騩(guī)山了,小夥伴們敬請期待吧。

趣聊《山海經》|皐塗山——玃如馬蹄而人手,數斯鳥如鴟而人足

趣聊《山海經》|天帝山——谿邊是避邪神獸,櫟鳥可以治療痔瘡

#山海經#

相關焦點

  • 山海經神獸大都滅絕,唯有這7個動物活到了現在
    存不存在,真不好說,我們沒有證據它們存在,也沒有證據證明它們不存在,但是以下幾種《山海經》記載動物,卻是實實在在存在於世的,甚至名字都一樣。 鸚鵡。《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鸚鵡我們都很熟悉了,它能夠學習人類講話。如果鸚鵡已經滅絕,那麼我們肯定不相信一種鳥類能講人話。
  • 趣聊《山海經》|鹿臺山和小次山有兩種兇獸,見則必起刀兵之禍
    鹿臺山又西二百裡,曰鹿臺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其獸多(zuó)牛、羬(qián)羊、白豪。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fú)徯(xī),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鳧徯的外形很像是普通的雄雞,但奇異的是它長著一張人一樣的面孔,它名叫的聲音很像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鳧徯是一種災禍之鳥,據說有鳧徯出現的地方,就一定會狼煙四起,起刀兵之禍。據說明朝崇禎九年的夏天,天下大旱,莊稼顆粒不收,糧食漲到了每石八錢,百姓生活困苦。
  • 奇書《山海經》小解,《西山經》多藥材,多闢邪之物!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又西百八十裡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名曰[敏牛]。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母鳥]。
  • 趣聊《山海經》,崇吾山中的比翼鳥,象徵的不是愛情而是洪災?
    《山海經》中並沒有記錄這種樹的名字,但是卻記錄了它神奇的藥效,據說它結出的果實與枳實相似,人吃了這種果實就可以多子多孫。舉父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舉父。據說舉父十分擅長投擲,經常會舉起石頭砸人。清代文學家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有云:建平山有之,大如狗,狀如猴,黃黑色,多髯鬛(rán,liè),好奮頭舉石擲人。
  • 趣聊《山海經》|天帝山——谿邊是避邪神獸,櫟鳥可以治療痔瘡
    據說馬如果吃了杜衡,就可以成為日行千裡的良駒,如果人吃了杜衡就可以治癒脖子上長出的贅瘤。谿邊在天帝山中生活著一種名曰谿(xī)邊的野獸。谿邊的外貌很像是普通的黑狗,善於攀爬樹木,據說將谿邊的獸皮製成座席或者寢具,人們坐臥其上,就不會中妖邪毒氣。
  • 趣聊《山海經》|南禺山——志向高潔的象徵鵷雛,竟也是鳳凰之一?
    之前筆者講到丹穴山的時候已經詳細聊過了鳳凰。趣聊《山海經》|丹穴山——鳳凰非梧桐不棲,還能知天下治亂興衰? 其實鵷雛也是鳳凰的一種,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曰: 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chú);青者鸞;紫者鸑鷟(yuè zhuó);白者鴻鵠 意思就是說鳳凰有五種樣子和五種顏色。
  • 趣聊《山海經》,共工怒觸不周山致使天柱崩斷,自此大地西高東低
    關於不周山的位置有很多推測,根據《山海經》的地理方位,應該是位於內蒙古準格爾旗到山西平朔之間。站在不周山頂,可以感受到巍峨的不周山高高地雄踞於嶽崇山之上,北望可以看見諸毗(pí)山,東望可以看見黃河之水的源頭所潛在的地方——泑(yōu)澤(位於今內蒙古黃河前套平原,又名土默川平原),地下的源頭之水噴湧而出,發出了渾渾(gǔn)泡泡(páo)的響聲。
  • 鸚鵡的馴化技術,怎麼讓鸚鵡學說話?
    一、鸚鵡學舌鸚鵡學人說話在我國歷史悠久,在《山海經》中記載有鳥……能言人語。西漢的《禮記》中也提到鸚鵡能言不離飛禽。《玉壺野史》中還提過有隻靈慧過人的鸚鵡,它能誦李白宮詞,每當客人進來,它會響亮地呼喚「上茶」,並問寒問暖。
  • 舌象解析|幾種現代人、小兒常見舌象及調理方法
    本 期 導 讀 如何通過舌象看脾胃問題,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調理自己和孩子的身體?《難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舌與內臟的聯繫,主要是通過經脈的循行來實現的。《黃帝內經》中記載:心、肝、脾、胃、腎、膀胱、三焦、等經絡均與舌有聯繫。今天我們主要講通過舌象看脾胃問題。夏天是脾胃比較虛弱的時候,冷飲、溼氣、飲食不節等更易傷脾胃,脾胃被傷後,會出現哪些變化?舌頭有齒痕就是脾虛失運體內有溼嗎?小兒積食的舌象又是怎樣的?
  • 黃山食趣(旅遊漫筆)
    不僅因為這裡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故鄉,而且更因為黃山美食食趣多多——奇趣、妙趣、謎趣、逆趣、史趣、閒趣、異趣、怪趣、神趣、諧趣……每每僅憑一款佳餚抑或一勺鮮湯甚至一口大鐵鍋,就足以讓遠客近朋們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地牢牢記住了它,讀懂了它。  奇趣之最當屬「一品鍋」了。
  • 小兒「地圖舌」(二)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孩子中有一個特殊的體徵——「地圖舌」,這一期我們繼續了解與地圖舌和舌苔有關的知識。 地圖舌病變特點有哪些 (1)好發部位:舌尖、舌中央和舌緣。 (2)病變表現:圓或橢圓形紅斑,單發或多發,可擴大或融合,融合後常類似「地圖邊界」,周邊為白黃色稍微隆起的弧形邊緣,中央為火紅色的絲狀乳頭剝脫區,但菌狀乳頭無改變。
  • 小兒「地圖舌」怎麼治
    舌象中的所謂「地圖舌」,中醫稱為「花剝苔」。「地圖舌」顧名思義,就是舌面上的舌苔出現了不均勻的剝脫,好像地圖樣的舌苔。舌為脾之外候,苔為胃氣所上,故「地圖舌」多與機體的脾胃功能關係密切,又因小兒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故「地圖舌」多見於小兒。此種情況有生下來就出現的,也有後期形成的。
  • 趣聊《山海經》|長右山——長右,被謬傳為孫悟空原型的猴形水怪
    漁夫無法拉出鐵鏈,所以將這件事情被上報給楚州刺史李湯,李湯召集了幾十個擅長鳧水的人和那個漁夫一同進入水中,還是沒有辦法拉出鐵鏈,只好又找來五十幾頭牛在岸上一起拉,才將鐵鏈稍稍撼動。 當時水面上無風無浪,但是在鐵鏈即將拉上岸的時候,卻忽然天地變色,水面一陣驚濤駭浪,圍觀的人不禁大驚失色。
  • 北京市野生動物園裡面的鸚鵡,看看你能認識幾種鸚鵡?
    都是被沒收的鸚鵡 ,說到動物園飼養的鸚鵡,估計大家可能會想到,廣東長隆野生動物園裡面的鸚鵡園,飼養鸚鵡的肯定知道長隆,今天聊的不是長隆,而是中國最早的動物園,北京動物園由於歷史還有是首都的原因,其中的動物可不少,那麼今天帶大家去首都北京,看看首都都飼養了哪些鸚鵡的品種?
  • 家長注意:小兒草莓舌不是地圖舌
    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兒科宋桂華主任醫師說,這其實就是咱們老百姓所說的草莓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很多家長認為草莓舌就是地圖舌,其實不然。小兒草莓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紅草莓舌,一種是白草莓舌。紅草莓舌多跟熱邪過盛有關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另外,一些記載的生物無法找到原型的,我們仔細想想歷經時間的推移,很有可能一些生物滅絕了,就像能發出嬰兒啼哭聲的娃娃魚,會學人言的鸚鵡,對於大自然不了解的先民來說就已經是很奇異的存在了,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對深海的探索還只是百分之幾的程度,隨著一些未知生物的露面,深海那些長相差強人意的魚,在某種程度是不是也高度還原科幻電影裡的怪物嗎?
  • 《說文解字》第367課:舌頭的「舌」,造字方法跟蛇有關?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540部中的「舌」部,《說文解字》「舌」部包括部首漢字「舌」在內只有三個漢字:舌、舓、(沓+舌)。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仍然保留有「舌」部,部中漢字多表示舌頭的動作、滋味、言語等。《說文》舌部這三個漢字,現代漢語只有「舌」是常用漢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就是舌。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舌。
  • 司馬遷為什麼不言《山海經》怪物
    司馬遷最早對《山海經》的真偽提出了質疑。司馬遷認為,張騫考察過黃河,沒有什麼崑崙、醴泉、瑤池,因此認為《禹本紀》不可信。對於《山海經》,他沒有具體論證考察,只是由此推出《山海經》中的怪物也不可信,所以他不敢言。
  • 《山海經》中所寫異獸,有哪些證實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山海經》記載:騶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長於身。出孟山,亦出鳥鼠同穴山,日行千裡。騶虞是什麼?《說文》解釋「白虎黑文,尾長於身,食自死之肉,不食人。」《草木蟲魚疏》解釋「騶虞即白虎,文異,尾長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這種動物毛皮白色有黑紋,尾巴比身子長,不吃人,只吃死亡後動物的屍體。
  • 【2762】被搶瘋了的絕美《山海經》掛曆,背後還有這樣的意義
    山海經中能飛的牛,有兩類,其中這個叫做「鯥(音陸)」的牛,它的背上和肋下都有翅膀,可以乘風;它的身上還有魚鱗,可以破浪。它是一隻能乘風破浪的翼牛!圖片來源:《山海經》陳絲雨繪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辛丑牛年,人們的確需要一隻能飛起來的翼牛來激勵和祝福我們,去跨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