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蘇州物業
作者:蘇小物
感謝蘇州物業,感謝蘇小物!
隨著私家車的日益增多,
老舊小區裡的車位出現「井噴式」緊張,
許多業主為了方便自己,
私設地鎖「圈地」停車,
公共空間成了「個人定製」。
這不僅堵塞了消防通道,
更是容易引發鄰裡矛盾,
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這種亂象頻繁出現,目前已經成為頑疾,很難得到根除。
那麼,在居民小區裡,地鎖的困局是怎麼形成的?背後有哪些主要原因?又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呢?
01
「誰不裝地鎖誰傻!」
部分車主私自安裝地鎖,大家都紛紛效仿私自「圈地」,忽然一夜之間,地上就冒出來很多豎起的「小黃耳朵」,一個挨著一個。
「你不裝別人也會裝,誰佔了就是誰的!」「如果你不裝地鎖,就沒地方停車!」「現在誰不裝地鎖誰傻!」
一些老舊小區道路均比較狹窄,車輛停放難,為了搶佔車位,車主們也是用盡了各種招數,椅子、輪胎、自行車等物品全部派上了用場。
一把鐵鏈一把鎖,就宣告了「主權」。
「下班本來是件輕鬆的事,卻因為停車問題變成了負擔……」有居民抱怨,每天下午下班,自己都得火急火燎往家趕,生怕回去晚了沒地方停車。
然而,即便是有空地,但上面冒出的那些橙黃三角地鎖卻明白地顯示了那片地方是有「主人」的。
每當此時,他只好繼續駕車在小區內四處找地方。
02
停車難,難於上青天
出現私立地鎖的現象,一方面是由於個別老舊小區沒有引進正規的物業公司,小區缺乏管理。
另一方面則是有的小區雖然有正規的物業管理,但車位不足,或者沒有專門設置停車位,導致很多私家車輛無法停放。
在原規劃車位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停車位需求的情況下,有的業主為了一己私利,便動了在公共用地安裝地鎖的歪心思。
只要有一戶安裝了地鎖,那麼大家就都會紛紛效仿,私自「圈地」。
小區內的道路兩側,樓前樓後空地上,有地鎖直接安在了道路上。
有的上面停放著私家車,有的只剩下三角形地鎖,上面一把鎖緊緊地鎖著,如果拿鑰匙的業主不開鎖,外來車輛根本無法進入。
停車難催生「搶車位」。
白天小區裡車少,還能找到空餘的車位,一旦裝上地鎖,找個車位就會非常費勁,最後只能停在便道上。
有業主後悔下手晚了,「現在想裝也找不到地方了」。
03
處罰力度不夠
對於老舊小區地鎖「瘋長」的原因,除了成本低外,處罰的力度有時也不夠。
事實上,對於地鎖一般都是一拆了之,這導致一些業主重視程度不高,出現反覆現象。
對於安裝地鎖,有業主坦言,雖然之前曾有執法人員前來拆除,但他們走後,再購買一個裝上去也不費事,「有了地鎖,確實方便了許多」。
04
私裝地鎖,隱患非常大
停車位緊張,是不少小區存在的問題。但是在公共用地上裝地鎖,這麼做不僅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可是違法的。
既破壞了公共道路設施,佔據了消防通道,更是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1、影響小區環境美觀
一個個安在道路中間的三角形地鎖,由鎖鎖著,立起來高約30釐米,原本平坦的路面顯得雜亂不堪。
有的地鎖甚至直接安裝在綠化帶之內,損壞水泥路肩,嚴重影響小區環境的美觀。
2、堵塞消防通道
有業主甚至在消防通道內私裝地鎖,嚴重影響了小區業主的出行和生命財產安全。
很多老小區道路本來就不寬,原本應保持暢通的消防通道停放車輛後,一旦發生火災或者誰家裡有病人需要搶救,急救車和消防車都過不去,大大影響了救援行動。
3、影響居民出行
好好的小區道路被這些「暗器」霸佔,不僅影響美觀,還十分危險。
居民經過這些「釘子」需要繞來繞去,到了晚上回家時,這些立得橫七豎八的地鎖還會變成「絆馬索」,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嚴重影響大家出行。
4、浪費停車資源
在非固定車位和道路上隨意設置地鎖,嚴重浪費停車資源。
有的小區很多車位一天都鎖著,白天的上班時間裡長時間閒置,居民樓前空蕩蕩,別人想停卻沒法停車,完全浪費了停車資源,剝奪了其他業主的停車權利。
05
拆除地鎖,並非容易的事
小區內私自安裝的地鎖該如何處理?
有律師給出的意見是,「小區的公共用地,屬於全體業主所有,任何個人私自設置地鎖,損害了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按照《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應該拆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六條: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
小區內的空地屬於全體業主,部分業主的私自行為是違法的,屬於無效行為。
然而,真的要拆除這些地鎖,並非簡單的事情。
大部分地鎖泛濫的都是老小區,物業和社區都坦言,拆除地鎖很難。
在居民向物業反映此類情況後,物業一般也會配合社區居委會進行勸說和張貼公告等,「新小區內還比較容易整改,但老小區內這類現象此起彼伏,圈佔公眾區域作為停車位確實是痛點。」
有社區表示:曾聯合城管、公安多次進行集中整治,但是居民屢拆屢裝,效果甚微。
06
應先解決停車難問題
在部分小區,等執法人員一走,拆除的地鎖又悄悄「死灰復燃」了。
解決地鎖之困,依靠「搶」停車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僅靠執法部門多次上門拆除地鎖,也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無濟於事,停車難才是關鍵。
事實上,停車難在一些老舊小區是共性問題,也是歷史所遺留的問題,不是拆幾個地鎖就能解決的。地鎖是「病徵」,停車難才是「病根」。
如何治?居民紛紛建言獻策。
對於有物業公司的小區,物業要切實發揮其作用。
地鎖全部拆除後,在一些老舊小區給停車位重新劃線,完善小區的設施,外來車輛不讓進入,考慮按月、季、年等不同時限收取停車費管理。
在平時的巡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業主私裝地鎖,需勸業主自行拆除,對於不拆除的人員,要聯繫上級執法人員進行執法。
不要讓其他業主跟風效仿,對此上級單位和執法部門要充分支持。
對於無物業的小區,要引進物管公司或成立業主委員會。
向停車資源相對豐富的轄區空閒場所「借車位」來緩解停車位緊張的問題,擬定「錯時停車」方案,設置一些公共停車場,供小區居民停放車輛。
如果條件允許,可建設立體停車庫,用最小空間發揮最大的作用。
根據沿街比較寬的道路,探索晚8點單邊停車方案,當然這就需要和政府及交警部門共同協商。
居民有地方停車了,大家自然不會再安地鎖私自「圈地」了。
07
看看別的城市怎麼做
在小區停車難問題上,國內其他城市有哪些值得借鑑的措施呢?
朝陽區櫻花園小區將小路改成單向通行,對小區內部的道路進行了優化,除了重新施劃線路、安放指示牌、設立減速帶外,還在不影響居民出行的情況下開闢出了近300個臨時車位。
北京海澱區學院路一小區幾年前拆除地鎖,至今無反彈。
2011年6月,居委會聯合物業、城管、民警和街道巡防隊等多部門將地鎖全部拆除,無反彈的秘訣在於居委會對停車空間的統籌規劃。
拆除地鎖前,居委會先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設置三個機動車出入口,並聘用專業停車管理公司,在出入口設崗亭。
本社區居民憑車證刷卡進出,社會車輛如要進小區需要刷卡交費;拆除地鎖後,居委會又將廢棄地鋪裝成停車場;同時與小區內的單位協商,開放閒置院落供居民停車,拓展出50多個停車位。
上海則利用高架橋孔下的空間,建設了橋孔公共停車場。
南京在老舊小區的道路邊建設立體車庫,實現在單位面積內停放更多的車輛。
而杭州則鼓勵社區和單位「結對子」,利用白天、晚上的時間差互借泊位,錯時停車。
08
一起行動起來
地鎖嚴重浪費停車資源,影響車位的使用效率,更容易造成意外和危險。
在非固定車位和道路上隨意設置地鎖,不僅鎖住道路、影響通行,更是將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權限,用地鎖強行「鎖定」,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而且,地鎖都帶有尖銳邊緣,過往的路人,尤其老人、兒童不小心很容易被碰傷、絆倒,造成意外傷害。
安裝「霸王」地鎖
不但緩解不了停車難、亂停車的現象
反而會加劇停車引發的矛盾,
最終是降低了公共停車位的利用率,
擠佔浪費公共資源。
小夥伴們
留言、轉發、點讚
我們一起共同抵制小區「圈地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