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市委確定的「三新」突破年,也是雙流水務局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按照市委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的戰略部署,雙流水務局緊緊圍繞雙流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以「35223」為核心的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發展思路,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截至目前,全縣已有14個鎮(街道)用上了成都市岷江自來水廠輸送的安全、放心的自來水。東山、牧山兩走廊供水工程暨鎮鎮通岷江自來水惠民工程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屆時,雙流縣全縣25個鎮(街道)都將用上岷江水,這是雙流改善人民生活和投資硬軟體環境的具體舉措之一,也是打造「中國西部航都」的亮點之一。
啟動供水改造工程 老百姓告別靠天吃水
高樓層住戶最怕用水高峰期,不過2001年,現華陽街道辦(原華陽鎮)的高樓層住戶再也沒有為用水問題犯過愁,因為2000年底建成的岷江水廠華陽分廠已解決了原華陽鎮高樓層用戶用水水壓不足的問題,並且每天都將10萬噸的自來水源源不斷地供應到家家戶戶。
飲用水衛生得不到保障一直是困擾原文星鎮居民的一大難題。2003年10月1日,岷江水廠文星分廠工程施工隊正式進場施工;2004年3月1日,文星分廠正式開始供水,從此原文星鎮居民用上了符合衛生標準的飲用水,用當地居民的話來說:「自從啟動供水改造工程後,老百姓從此告別了靠天吃水,咱們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進入新世紀年以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供水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前建設的各鎮供水設施已不能適應和滿足現在的需求。為配合雙流縣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民向城鎮集中工作,2001年,雙流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鄉鎮供水改造工程項目。至今,雙流縣水務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可持續發展、城鄉一體化、保護地下水資源、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集中式供水的發展思路,已連續實施並完成了三期鄉鎮供水改造工程項目,受益鎮達11個,累計投資5000餘萬元。並逐步探索出充分發揮岷江水廠供水優勢,確保水量、水壓、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實現集中式管網供水為目的的改造模式。去年年底,以金馬河為水源,投資5000萬元實施了岷江水廠二期工程已經竣工,目前全縣日供水規模達20萬噸,已有東升街道辦、西航港街道辦、華陽街道辦、彭鎮、金橋、公興、中和街道辦、萬安、白沙、新興、黃甲、勝利、黃水、九江等14個鎮(街辦)納入了岷江自來水廠集中供水的範圍,日平均供水量達14萬噸,供水人口達到30餘萬人。
在雙流縣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為了保障群眾能夠吃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岷江自來水廠加強了對金橋鎮、黃甲鎮、勝利鎮移民小區及三星鎮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安裝工作,並完成了雙流縣新農村建設亮點工程之一的崑山飲水工程建設,該工程於2005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投資300萬元,安裝管道12公裡,管線橫跨金橋、岷江、鄰江、金沙、紅石、新安、崑山七個村社,解決了3.5萬餘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在此期間,投資800多萬元,實現岷江水廠與航空港供水工程公司聯網供水(2000年);投資1300多萬元,實現雙流與成都管網無縫對接工程(2002年),從此,雙流縣城市供水有了可靠的應急備用水源,實現了雙水源供水。
鎮鎮通岷江自來水惠民工程 全縣吃上自來水
2007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實施了「十大惠民行動」,雙流縣針對性地提出了「十大惠民行動計劃」,雙流水務局承辦了其中兩項,即「鎮鎮通岷江自來水惠民工程」和「農業水費財政轉移支付惠民行動工程」。而鎮鎮通岷江自來水惠民工程該是雙流縣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安全飲水行動」的一項具體工程,是大力推進「三個集中」,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農村廣大群眾飲水安全的一項「民心工程」。
該工程總投資7302.07萬元,其中香山加壓站投資2094萬元,管網工程投資5208萬元。加壓站佔地35畝,選址在東山快速通道華陽段香山村,設計規模為4萬噸/日,一期2萬噸/日。該工程計劃敷設管網100.98公裡,涉及成仁路,雙黃路和東山快速通道3條路沿線12個鎮,並在沿線預留接口,向規劃的場鎮、中心村供水,並在黃龍溪將東山、牧山兩走廊供水主管連通,形成整個丘陵地區的大環狀管網。2007年底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為解決東山片區的興隆、合江、太平、永興、三星、大林、籍田、正興、煎茶和牧山片區的公興、永安、黃龍溪12鎮共有17.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供基礎條件;為改善東山、牧上兩走廊招商引資金環境,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沿線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堅強供水保障;為全面推進該縣供水一體化,實現雙流縣在全省率先實現水務現代化,打造西部水務強縣打下堅實的基礎。
突破五難 在全省率先實現水務現代化
據雙流縣水務局局長劉志勇介紹,今年以來,雙流水務局緊緊圍繞各項工作目標,深入實施縣委以「35223」為核心的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發展思路,開拓創新,創造性的提出了水務「1861」工作思路,全力以赴實施「八大工程」,大興水利,積極構建「供水安全體系」、「防洪減災安全體系」、「水環境安全體系」和「水電漁產品供給安全體系」四大安全體系,構築「水安全防線」,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年下半年,雙流縣水務局將抓住成都市被確立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契機,緊緊圍繞市委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加速推進縣委「35223」為核心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的發展思路,務求在解決「飲水難、用水難、節水型社會建設、小流域治理和水管體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實現水務現代化。
劉志勇表示稱,今後,雙流縣水務局將繼續在縣委推進「三個集中」、實現「三個轉變」政策的指引下,秉承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工作原則,積極開展工作,從水務方面為雙流早日與成都對接、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特色發展打好基礎戰。對此,他們將加大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突破飲水難。大力推進鎮鎮通岷江自來水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對全縣招商引資項目所涉及的供水管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施新農村建設供水配套工程建設,繼續實施東升、華陽兩城的舊城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做好縣城新區供水管網的規劃建設。加強新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突破用水難。在金橋鎮崑山村都市農業園區實施棚內微噴灌和露地噴灌工程,在新興鎮特色蔬菜農業園區實施棚內微噴灌和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實施新南乾渠玉皇支渠整治一期工程8公裡和4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整治工程;在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實施以居民生活用水、農業生產用水、汙水排放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工程。加快節水型社會試點縣建設工作,突破節水難。努力建立和完善節水管理網絡,實施高標準農業節水灌溉工程試點,啟動農田灌溉監測控制管理系統工程;加快實施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工程和河流監測系統工程;繼續開展「一戶一表」工程,大力推廣節水型器具。強力推進小流域治汙工作,突破治汙難。加快航空港汙水處理廠及配套截汙幹管工程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自覺保護河道水環境的意識;建立健全河道長效管理機制,強化入河排汙口的日常監管,提高汙水收集處理水平;四是強化水資源管理,進一步保護飲用水源的安全。深化水務體制改革,突破管水難。認真結合中央、省、市水管體制改革精神,加大探索水管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城鄉統一的水行政管理體制,如對現有基層水管理機構進行整合,成立水務管理所,為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和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好的水務保障。規劃在2007年內將管網敷設到全縣25個鎮(街辦),在五年內將管網延伸到管網能到達的中心村,最終形成城鄉聯網、鎮村聯網、村村聯網的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格局。(向小林 潘國義)
編輯:武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