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30個省級城市地震風險評估 石家莊最高

2020-12-22 中國網

時報訊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郭曉東)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發生地震的危險有多大?科學家對30個省級城市進行了地震災害危險度評估,廣州排在第25位;而江門地震風險度指數(UERDI)大於0.25,具有較大的風險,專家建議加強對地震的防範。這是昨天記者在廣東科技館舉辦的「地震與思考」地震科普圖片巡展上獲悉的。

地震危險度廣州低江門高

「巡展」展示了中國部分省級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的數據,該數據來源於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報告——《中國城市地震災害危險度評價》。專家認為,雖然2008年汶川地震震級低於2001年東崑崙巨大地震,但是造成的損失、受到的關注卻遠遠超過了後者。顯然,這是因為它涉及多個城市(鎮),而後者基本發生於無人區域。

中國重要的大城市發生地震的危險性如何?北京師範大學的科學家對中國城市的地震災害危險度進行了評價。在研究過程中,他們主要考慮了三個指標的影響:導致災害的強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級)、承災體的脆弱性指數(人口、GDP、建築抗震能力)和響應能力(疏散、救援等應急應變能力)。

研究顯示,廣州的地震危險度在30個省級城市中排名第25,居倒數第6,比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城市高,但遠低於石家莊、成都、海口等城市。但江門與懷化、阿圖什、喀什等40個城市,地震風險度指數(UERDI)大於0.25,具有較大的風險,報告建議這些城市大力加強對地震的防範。研究解釋,海口、北京等城市雖近源地震等效震級較高,但受到建築抗震能力較強等人為因素影響,地震風險相對降低。

珠三角不會地震是錯覺

根據文獻記載,珠三角自有人類活動以來,尚不曾發生過超過6級以上的地震,而廣州地區發生地震的次數更少,這讓市民甚至政府官員們造成錯覺,以為珠三角不會發生地震。

專家指出,其實整個中國東南沿海都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而珠三角地區所處的位置,則是7度地震烈度帶,「因此,我們的抗震意識不能麻痺!」

記者在巡展的圖表上看到,廣東沿海地區基本處於地震帶上,其中潮汕地區處於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地震帶上,而幾乎整個珠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區都處於7度烈度的地震帶之中。

「動物與地震」夏令營開營

廣州動物園將建地震科普館

時報訊 (記者 孫雯 通訊員 鍾淑筠) 動物的異常反應能否準確預測地震呢?昨日,廣州動物園今夏首期「動物與地震」夏令營開營,參加夏令營的高中生們可以了解地震基本知識、汶川地震前後一些動物異常現象的報導及專家解釋、動物的 「超能力」、避險演習等等。另據透露,動物園將建一座地震科普館。

據動物園科技科的黃志宏博士介紹,此次夏令營主要是為了普及地震常識,除了在特定情況下觀察動物的異常反應之外,還有地震常識、逃生知識的普及。目前廣州動物園重點監測的動物有蜥蜴、蛙、蛇、鶴等,飼養員每天會把動物的異常反應記錄下來,並上報地震局。

此次夏令營分為3期,第一期活動定於7月21日開營,來自市內多所科普示範學校的師生將參與活動。第三期夏令營活動將於8月12日舉行,10~12歲在校學生可報名免費參加,報名熱線:38376574(廣州動物園科技科)。

另據透露,地震局將在動物園投資100多萬元興建廣州首座地震科普館,裡面將陳列圖片和地震動物資料等,作為長期普及地震知識的基地。

相關焦點

  • 北京地震後,石家莊登上「地震危險度排名」第一?權威說法來了…
    而《30個省級城市地震風險出爐 石家莊最高上海最低》這份報告是一個研究生的論文,專家已經駁斥其論點,作者本人也已經承認觀點錯誤並道歉。   從媒體報導的風險指數排名中的三個依據來看:   第一,導致災害的強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級),石家莊市的地震等效震級為5-5.5級,從嚴格意義上講,石家莊市地震等效震級可能還達不到5.5級,歷史上石家莊30公裡範圍內沒有發生過5級以上地震。
  • 紀念唐山大地震44周年:專家建言六措施防控城市直下型震災風險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河北省地震局 供圖)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孟潭研究員指出,全國不少城市面臨著直下型地震的潛在威脅,需要從結合國家地震災害風險調查工程、完善建設城市直下型大地震災害情景庫和應急預案庫等六個方面,防控城市直下型大地震災害風險。
  • 面對瘟疫、氣候變化與地震,這三個亞洲城市是如何應對的?
    瘟疫的消息不脛而走,驚慌失措的蘇拉特人開始大逃難,從 9 月 22 到 25 日約有 30 多萬人逃離了蘇拉特市,留在城裡的市民也個個惶恐不安,原本熱鬧的大街小巷突然變得一片死寂,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商店、市場和影劇院等公共服務場所關門停業,部分地區甚至飲水和食物供應中斷。各種抗菌藥物、口罩被搶購一空,黑市商人更是趁機抬高藥價。
  • 中科院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地震次生山地災害風險評估與預測...
    中科院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地震次生山地災害風險評估與預測預警」在成都舉行 2016-06-01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來自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不丹4個南亞國家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政府管理與技術人員齊聚成都,參加中國科學院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
  • 科學家警告!比模型高出100倍,美國加州或發生特大地震
    科學家警告說,去年美國南加州的奇克萊斯特(Ridgecrest)地震增加了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大地震的風險。地震模型公司Temblor警告說,地震給連接山脊斷層和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的Garlock斷層帶來了壓力。
  • 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綜述
    以某一特定建築物為對象的火災風險評價也比較多,如中國礦業大學周心權教授,在分析建築火災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建立了建築火災風險評估因素集,並運用模糊評價法對我國的高層民用建築進行了消防安全評價。  與上述的安全評估不同,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的目的是根據不同的火災風險級別,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導城市消防系統改造,指導城市消防規劃。
  • 科普|高層建築如何規避地震風險?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從地震的破壞作用,即地震烈度說起。特大地震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破壞,如果發生在城市的周邊就會帶來巨大的人員損失和財產損失。地震在某地造成的破壞程度稱為「地震烈度」。因此,在某個城市建設高層建築時,首先就要掌握不同地區的地震破壞風險,即以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為標準,進行風險評估。
  • 需要一張災害風險評估等級圖
    災後重建 有5個難題和5個優勢 「汶川大地震是一次特大地震災害。」葛全勝說,「這次地震受災範圍廣、人員傷亡慘重,需要轉移安置的移民多。 對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問題,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資料以及以往工作的積累,葛全勝建議,在大規模重建工作之前首先要做5件事情:災情綜合評估、生態環境綜合評估、災害風險綜合評估、受災群眾安置預案編制、有序組織生產恢復。 災情綜合評估的目標就是核實因災受損情況,為受災群眾的臨時與過渡安置的選址和安置規模、標準的確定提供依據。
  • 防災科技學院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近日,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0年度新建省級學科重點實驗室名單(冀科平函〔2020〕31號),防災科技學院「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依託土木工程(0814)一級學科,開展防震減災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設有強地面運動預測與場地失效機理、建築地震破壞機理與防禦、地震災害風險識別與韌性評價3個研究方向。
  • 中國人口「最多」的副省級城市,已經超過直轄市天津
    中國直轄市作為省級行政機關,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有很大的政策優勢,因此聚集了很多人口,從全國城市人口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是重慶、上海、北京,意外的是天津排在第五位,成都人口超過天津排在第四位,中國除了四大直轄市和港澳兩個特區外,15個副省級城市地位最高,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成都當然也是副省級城市
  • 全國36個省會和副省級城市中哪個政務最誠信?
    與此同時,為了防範國別風險,提高合作效率, 「一帶一路」信用體系建設也正在展開。9月9日,國合信用研究院院長楊玉英在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辦的「國際合作信息、信用系統建設研討會」上,發布了系列研究成果:包括《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政務誠信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國別信用報告》和《產能合作指數研究報告》。我國哪個城市的政務最誠信?
  • 中國總計有15個副省級城市,河南的省會鄭州為何不算?
    截止2017年,鄭州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9000多億,超過了石家莊、西安、濟南、合肥等省會城市。在中部六省中,僅次於武漢和長沙。但是西安和濟南都是副省級城市,全國總計15個,鄭州為何不是副省級城市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很多,除了經濟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省會的變遷問題。首先我們來聊聊河南省會的變遷問題,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以後,一直沿用到了現在。從元朝開始,河南的省會就是開封。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為健全完善全省防震減災地方法制體系,及時修訂了《四川省防震減災條例》,制定了《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農村村民住宅抗震設防管理的決定》《四川省抗禦地震災害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規章,出臺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市縣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建設要求》等多項配套省級地方標準,住建、發改、地震等部門還就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具體適用,發布了系列規範性文件,全省防震減災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
  • 中國十五個個副省級城市排名
    副省級城市的領導層,則是副省級幹部,由中央組織部門直接任命和選拔。我國的副省級城市有15個,分別是: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西安、成都、廣州、武漢、南京、杭州、濟南、廈門、青島、寧波、深圳。在這15個城市中,有10個城市為我國各地區各個省份的省會城市,例如遼寧省、廣東省、四川省等等。富貴有餘之意。鴻運當頭是年夜飯餐桌上必備的大菜之一。好好搭配還能再穿一季!
  • 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 切實減輕地震災害風險
    報告指出,雖然防震減災法貫徹實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存在城市老舊房屋、農村民居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佔比依然較大,地震觀測環境和監測設施保護力度不夠,防震減災法的宣傳普及不夠深入等問題。針對這次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報告提出,應當通過深入開展普法和科普宣傳,加強防震減災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開發運用,加大對城市老舊房屋、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工作的支持,加大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的保護力度等措施,進一步抓好防震減災法的貫徹實施,大力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現代化建設,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切實減輕地震災害風險,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 「火眼」馳援石家莊,最高日檢測通量破百萬
    其中,首套硬氣膜實驗室已於1月8日凌晨在河北體育館搭建,加上裝配了華大智造自動化設備的12艙「火眼」實驗室(氣膜版),預計總檢測日通量最高可突破百萬人份。連夜搭建,12小時投入使用!華大智造硬氣膜火眼實驗室日最高檢測30萬人份!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為健全完善全省防震減災地方法制體系,及時修訂了《四川省防震減災條例》,制定了《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農村村民住宅抗震設防管理的決定》《四川省抗禦地震災害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規章,出臺了《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市縣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建設要求》等多項配套省級地方標準,住建、發改、地震等部門還就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具體適用,發布了系列規範性文件,全省防震減災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
  • 我州實施「三舉措」防治地震災害風險
    我州實施「三舉措」防治地震災害風險:一是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格局「三強化」。強化責任分工,州委編辦印發地震災害應急管理職責劃分意見,明確州應急管理局與州防震減災局的應急管理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州編辦核定州防震減災局增設州抗震救災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1名;強化統籌協調,州防震減災局副局長兼任應急管理局副局長。二是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建設「三抓手」。
  • 河北省最「有錢」的城市,不是石家莊,而是這座三線城市
    一般而言,一個省的省會城市發展最快,經濟最好,但我國也有例外,有的省會城市超過了其他城市,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河北省就是它的省會石家莊,但石家莊不是河北省最富裕的城市,而是唐山。唐山市,大家都很熟悉,經歷過7.8級地震的城市,這個城市可以說是震後重建了,地震也沒有影響到這個城市的發展,現在的發展勢頭很強,唐山本身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已經發現了50多種礦藏,尤其是鐵礦資源,有62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集中地區之一。此外,黃金礦床,油氣資源豐富。
  • 玉樹地震十年來青海省防震減災工作進展
    2015年省政府第4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地震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共有權力事項37項、責任事項37項。規範全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將地震風險區劃、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強制性評估以及抗震設防要求監管融入我省「放管服」改革。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規範行政審批,防震減災服務事項更加明確、管理方式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