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 切實減輕地震災害風險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法制網

10月24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艾力更·依明巴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防震減災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雖然防震減災法貫徹實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存在城市老舊房屋、農村民居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佔比依然較大,地震觀測環境和監測設施保護力度不夠,防震減災法的宣傳普及不夠深入等問題。

針對這次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報告提出,應當通過深入開展普法和科普宣傳,加強防震減災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開發運用,加大對城市老舊房屋、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工作的支持,加大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的保護力度等措施,進一步抓好防震減災法的貫徹實施,大力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現代化建設,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切實減輕地震災害風險,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民居抗震設防能力不足

城市老舊房屋、農村民居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佔比依然較大。

防震減災法第四十條明確對城鄉民居抗震設防提出了要求。但執法檢查組發現,我國民居抗震設防能力不足的狀況仍沒有根本改變。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城市有許多老舊房屋還沒有抗震除險加固,抗震能力較弱;農村也有眾多農居還沒有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第五代全國地震區劃圖確定的強制性抗震設防要求在廣大農村地區貫徹還不到位。

此外,各級政府引導支持政策沒有完全落實,扶持資助力度不大,缺乏抗震設計規範技術指導,加之農民受經濟條件制約不願加大建房成本投入,對地震抱有僥倖心理,致使房屋普遍抗震性能偏低。

報告指出,農村地區自建住房抗震設防標準較低,存在較大地震安全風險。數據表明,歷次破壞性地震災害損失中農村民居佔比較高。建議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多震地區的城市老舊房屋、農村民居抗震改造的扶持力度,提升抗震能力,全面改變「城市高風險、農村不設防」的局面。

同時,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城市老舊房屋抗震加固情況的摸底排查和監督檢查,對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給予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為解決財政支持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結合富民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精準扶貧工程等,一併解決城鎮老舊房屋和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問題。

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強

報告指出,防震減災法的宣傳普及不夠深入。

防震減災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了政府及有關組織宣傳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的義務和責任。但檢查中發現,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與高震災風險的國情要求相比還不相適應。

一方面,還缺乏更為切實、有效的宣傳手段,利用新媒體等手段進行宣傳的力度還不夠,有些宣傳還停留在營造氛圍的層面上,宣傳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待加強。新聞媒體在主動宣傳防震減災法和防震減災知識方面還不夠。

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對防震減災法律和知識的知曉率不高,預防為主和主動減災的社會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比如,檢查組在一些省的隨機調查問卷顯示,有的地區超過半數的答卷民眾不能掌握基本的地震避險知識。

對此,報告建議,深入開展普法和科普宣傳,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

報告認為,應當全面實施防震減災素質提升工程,以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社會參與度為目標,推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推進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和法治教育全覆蓋。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宣傳作品創作和載體建設,紮實做好重點人群特別是青少年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地震遺址遺蹟的警示教育作用,建設和利用好各類科普場館及防震減災示範點,開展示範創建,以點帶面。

提升防震減災綜合能力

報告提出,要保持常備不懈,提升「防大震救大災」的應急救援能力。強化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防震減災各責任主體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報告建議,完善各級防震減災規劃實施機制,全面提升全社會防震減災綜合能力。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的地震應急預案,國務院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省級政府制定的地震應急預案,做到預案切實能用、管用;進一步提升應急物資儲備和調配能力,加強體系建設;進一步規範地震臨時安置、災後重建、理賠償付等一系列事關災區社會穩定,縮短災區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所需時間的政策性舉措和工作規範。

相關焦點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12年來,四川直面多震災的嚴峻形勢,著力提升全省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成功應對處置了2次7級、2次6級和70餘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事件,奮力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四川實踐」。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12年來,四川直面多震災的嚴峻形勢,著力提升全省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成功應對處置了2次7級、2次6級和70餘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事件,奮力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四川實踐」。
  • 築牢地震災害防治的人民防線
    中國網訊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地震多發、震災嚴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 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傷痛漸遠,記憶猶存。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基層應急能力,切實築牢地震災害防治的人民防線,是全社會和每個公民的共同責任。
  • 陳建民:科學防災避災 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通過歷次地震災害分析表明,95%以上的人員傷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因此,防禦地震災害最基本的途徑就是針對各地地震危險性,按照大震不倒的設防要求,採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以確保建築物的抗倒塌能力,用一句比較形象的話來講,就是要「地上搞結實、地下搞清楚」。  另外,震後應急救援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手段。
  • 應急局:多措並舉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梧州市是全國首批25個重點防洪城市之一,洪澇、山火、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梧州通過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完善物資保障體系、創建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教等舉措,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 肥西:聚焦城市安全,提升防震減災力度
    近年來,肥西縣嚴格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要求,不斷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能力,聚焦城市安全,全面提升防震減災工作力度,積極探索科技化、專業化、精細化的防震減災工作常態機制防震減災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玉樹地震十年來青海省防震減災工作進展
    2015年2月,中國地震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籤署了《共同加強青海省防震減災綜合能力建設合作協議》,對全面提升我省防震減災綜合能力發揮重要作用。五是充分利用地震行業資源,開展防震減災合作共建。2014年起,我省與江蘇省開始了新一輪省級、市(州)級地震部門結對共建工作,山東省地震局也於同年開啟援建海北州防震減災工作。通過合作共建,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短板得到進一步補齊。
  • 防災科技學院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近日,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0年度新建省級學科重點實驗室名單(冀科平函〔2020〕31號),防災科技學院「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河北省地震災害防禦與風險評價重點實驗室」依託土木工程(0814)一級學科,開展防震減災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設有強地面運動預測與場地失效機理、建築地震破壞機理與防禦、地震災害風險識別與韌性評價3個研究方向。
  • 全國防災減災日: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在成都揭幕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值此之際,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本國際協力機構、新華網、北京師範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主辦的成都-壹基金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以下簡稱防災館)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風險治理創新項目成都基地啟動會議在成都舉行。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編制和實施《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綜合防災減災事業發展、構建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全面增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對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好《規劃》實施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
  • 加強培訓 服務防災減災 提升業務能力
    此次培訓有利於提升氣象信息員防災減災業務能力,提升農村氣象災害防禦能力,推進基層防災減災建設。(作者:章威 劉麗琴 )  安徽舒城:聯合開展知識講座提升景區防災減災能力  12月16日,安徽省舒城縣氣象局聯合縣地震局、縣消防大隊,到萬佛湖風景區管委會開展惡劣天氣、地震等防災減災知識講座暨消防疏散演練。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嘯後,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了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相繼完成了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海平面上升等5個災種的國家尺度風險評估和區劃,從宏觀層面初步掌握了我國沿海地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各災種風險分布情況。
  • 2020年玉林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擴大)電視電話會議...
    會上,自治區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主任、研究員周斌作了2020年玉林市地震形勢分析報告,北流市介紹了「10·12」地震工作經驗,市地震監測服務中心、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應急管理局分別作了發言,提出了2020年防震減災相關工作建議。
  • 基層社區:提升基層地震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
    基層社區:提升基層地震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 2020-05-13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河南基層社區:提升基層地震應急能力 築牢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
    為普及全民防災減災知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推進防災減災文化建設,有效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地震來了如何自救自護?救援器具如何使用?5月13日上午,國花社區開展了「普及防震知識,提高減災意識,共建和諧安全社區」為主題的防災減災教育宣傳系列活動。
  • 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於下發《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的通知
    現將《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標準》印發你們,請按照新的標準,積極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社區防災減災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增強城鄉社區居民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 中科院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地震次生山地災害風險評估與預測...
    在5月23日的開班儀式上,羅曉梅代表成都山地所對中科院國際合作局一直以來對山地所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謝,並希望通過此次培訓班,為南亞國家培養一支具有災害風險管理能力、掌握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的核心隊伍,有力提升我國在南亞地區的科技影響力。
  • 哈密:發揮黨員急先鋒作用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10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升綜合減災能力現場會在哈密市召開,哈密市氣象局作為市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中心掛牌單位,成為大會四個觀摩點之一,在監測預警、會商研判、科學測度與風險發展模型推演等展示中,表現亮眼。
  • 地震來臨,該怎麼辦?這個活動教你逃生技巧
    區防震減災局、區應急辦、區氣象局、區水務局、區民政局、區衛計局等11個部門以「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為主題,通過宣傳冊、展板等方式向市民普及防災減災和避險互救知識,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技能。宣傳防災減災知識 市民參與積極「阿姨,來這邊掃碼,關注我們,除了了解防災減災的知識,還有贈品相送額!」
  • 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正式開館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意識
    據了解,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是根據《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自2009年9月開始建設的「省級綜合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項目,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作為四川省委、省政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