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謝東櫻) 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據統計,2001年到2017年,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超過2075億元。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實施,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在沿海區域快速發展,人口、城市和經濟高度聚集,海洋災害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資源開發帶來嚴峻挑戰。
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嘯後,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了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相繼完成了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海平面上升等5個災種的國家尺度風險評估和區劃,從宏觀層面初步掌握了我國沿海地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各災種風險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綜合研究5個災種風險評估和區劃成果,結合不同災種在我國沿海地區發生頻次、致災強度及造成損失等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會同有關單位製作了以沿海縣(區)為單元的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附圖),科學識別了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災害綜合風險分布。
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供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渤海灣底部沿岸、萊州灣沿岸、長江口及杭州灣北部沿岸、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沿岸、珠江口沿岸、雷州半島沿岸及海南島北部部分沿岸是我國海洋災害高風險區域。其中,遼東灣底部及西岸海冰災害風險較高;渤海灣底部沿岸、萊州灣沿岸受溫帶風暴潮災害影響較大,長江口以南前述沿岸受颱風風暴潮災害影響較大;此外,浙江台州和舟山、珠江口以東、海南東部地區海嘯災害潛在風險較大。海平面上升對上述地區亦有不同程度影響,特別是天津市、上海市等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不容忽視。
115中學的同學們參觀海洋衛星遙感業務化應用平臺,聽科研人員講解海洋衛星遙感知識。中國青年網記者 謝東櫻 攝
針對海洋災害高風險地區,有待進一步強化海洋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樹立災害風險管理理念,提升災害風險預警能力,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在涉海空間規劃「多規合一」、海洋自然資源管理、沿海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等工作中充分考慮海洋災害風險的影響,採取針對性風險管理措施,提高海洋災害風險防範能力。下一步,國家海洋局將繼續開展精細化的市縣尺度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製作大比例尺海洋災害淹沒風險分布圖,劃定海洋災害重點防禦區,有力提升沿海地區海洋災害風險防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