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固碳作用顯著 國家海洋局將支持海洋碳匯開發

2021-02-08 易碳家

  9月19日~22日,由中科院學部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北京市政府協辦的首屆「雁棲湖會議」在京召開。會議以「陸海統籌論碳匯」為主題,聚焦海洋碳匯研究。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王宏指出,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碳循環和碳匯的研究關乎人類發展,受到國際社會的日益關注。海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庫」,參與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循環過程,每年吸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固碳作用顯著,潛力巨大。海洋碳匯已成為海洋領域研究的新熱點。中國廣闊的海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紮實的科研條件,為海洋碳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近年來,國家海洋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部署,積極推動、統籌布局,在基礎研究、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王宏表示,國家海洋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對海洋碳匯的研究,著重從4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完善頂層設計。推動建設完善海洋碳匯發展機制,強化海洋碳匯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制定國家海洋碳匯發展規劃。二是提高基礎能力。加強海洋碳匯的基礎研究,構建海洋碳匯標準體系,完善海洋碳匯監測系統。三是加強應用示範。推進海洋碳匯生境重建、漁業碳匯擴增、人工碳匯等示範工程。四是營造發展環境。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海洋碳匯建設,探索建立海洋碳匯的交易市場、產品認證,組建國家專項基金,推動出臺有關海洋碳匯投融資政策。


  王宏強調,海洋碳匯的研究離不開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推動海洋碳匯各項工作中,國家海洋局願與各方開展合作,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共同為推進海洋碳匯發展創造條件,為海洋碳匯研究和實踐貢獻力量,為發揮海洋碳匯的價值和潛力提供中國經驗。


  據悉,此次會議邀請了來自美、德、法等國家的專家學者40 餘人,圍繞「海洋碳匯過程與機制」「海洋碳匯模型與預測」「海洋碳匯標準與體系」等展開交流探討,旨在建立海洋碳匯合作交流國際平臺,深入探索海洋碳匯響應和氣候變化調控,推動學科發展和技術研發,提高我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中科院院士徐冠華、中科院學術與出版委員會副主任梅宏、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海洋科學主任薩爾瓦多·艾瑞克出席會議。


    

      微信公眾號                 碳交易APP

致力打造國內最具影響力的

碳排放權交易服務平臺

長按二維碼關注

最新 | 最快 | 最全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謝東櫻) 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據統計,2001年到2017年,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超過2075億元。
  • 海洋局關於印發《海洋標準化管理辦法
    第三條 國家海洋局標準化工作歸口管理部門(以下簡稱「管理部門」)、國家海洋局業務部門、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海標委」)及其各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分委會」)、標準化業務支撐單位以及標準應用單位等,依據職責分工組織開展海洋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工作。
  • ...海洋學科縱深發展 工信部、海洋局正式籤署共建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教育在線 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海洋局 共建哈爾濱工程大學協議》正式籤署完畢,這是對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船海核領域貢獻和地位的認可,標誌著哈爾濱工程大學未來將在更高層面和領域服務國家重大發展和戰略需求。
  • 【微頭條】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6月開園運行,構建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
    中科院院士陳宜瑜、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工程院院士唐啟升、工程院院士袁業立、中科院院士胡敦欣等五位特邀理事獲頒聘書。 據了解,青島市作為副理事長單位,下一步將秉承「開放辦室、廣納資源、流動共享、協同創新」的理念,加大力度支持實驗室建設。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海洋局將高度關注並大力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建設。
  •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高端論壇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中心主任、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張登義,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孫志輝,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葛東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孫慶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原國家海洋局紀委書記呂子耀等出席論壇。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致歡迎辭,黨委常務副書記張靜主持開幕式。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所長李家彪獲聘浙江省海洋科學院首任院長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所長受聘擔任浙江省海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消息透露:浙江省海洋科學院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由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和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共同管理,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支撐海洋綜合管理,推進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海洋經濟發展。
  • 藍絲帶·海洋環保大型紀錄片《海洋》傳播活動
    12月9日19:30,在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中國電影集團北京中評國影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籌備了一個月之久的藍絲帶·海洋環保大型紀錄片《海洋》傳播活動終於在三亞大東海廣場隆重舉行。
  • 中國海油綠色消油劑獲國家海洋局分散劑核准認證
    近日,隸屬於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環保公司的中海油環保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自主研發的環境友好型消油劑已獲國家海洋局分散劑核准認證,該產品將在國家海洋局管轄海域內使用。   消油劑是處置溢油事故應急、減輕溢油汙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消油劑主要成分多為化學表面活性劑,其本身難以降解對水生生物的毒害效應。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類專業介紹
    海洋科學類  本專業類涵蓋海洋科學、軍事海洋學、海洋管理三個本科專業。  ●海洋科學專業是國家首批15個「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基地班的同學將受到更加嚴格的訓練,為將來繼續深造打下基礎,他們在享受學校、學院各種獎學金之外,還可享受「基地專業獎學金」。本專業近年升研率平均達到60%以上。  畢業生主要去向:國家海洋局及其所屬單位、地方海洋局、高等學校、海軍相關部門等。
  •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海洋與可持續」。海洋在人類的...
    發展 海洋既提供資源又提供通道,海洋經濟已佔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0% 在人口膨脹、陸地資源短缺等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海洋開發和利用。我國人均礦產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多年來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對資源能源的需求持續攀升,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漸增強。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將加強海洋領域合作與發展
    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崔清新、張藝)在北京舉行的第33屆世界海洋和平大會4日通過並發表了《北京宣言》,強調為了人類長久的福祉,應該充分認識到海洋和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問題,以確保人類和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說,這次會議有利於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和加強國際海洋合作。
  • 于偉國王寧與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一行座談
    >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記者嚴順龍)11月23日,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王寧在福州與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一行座談
  • 一場精彩紛呈的海洋盛宴_海洋產經_愛海洋_海疆在線
    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越表示,保護海洋健康、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是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東南亞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據她介紹,我國近10年來增加了一定數量的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海洋公園,「2006個海洋保護區共計12萬平方公裡」。目前,中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與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東協國家展開了務實合作。
  • 海洋生態保護警鐘長鳴:全球海洋治理中國在行動
    我國還大力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努力實現由點狀保護、政府單一投入向面狀保護、系統修復、多元投入轉變。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在今年6月舉辦的聯合國海洋大會上說,中國將繼續貫徹「生態優先」的理念,加強沿海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濱海溼地、紅樹林、珊瑚礁等關鍵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降低海洋和陸上活動產生的汙染物。
  • 【宏觀·政策】海洋經濟區:「六龍鬧海」各自為政
    威海南海新區定位為:以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產業為引領,強化港口、園區的帶動作用,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區。但是,讓威海南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邢海文感覺苦惱的是,他們守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這塊金字招牌,卻缺少國家給予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 2018國家海洋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大綱
    2018國家海洋局事業單位招聘416人公告國家海洋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國家海洋局有關規定,結合海洋工作實際需要,對應聘人員進行的海洋基礎知識、綜合能力等方面的測試二、海洋基礎知識筆試大綱根據對海洋基礎知識認知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將知識點劃分為「了解、熟悉、掌握」三個層次:[了解]——對相關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和記憶,明白並理解具體概念、作用、意義等。[熟悉]——清楚地知道相關知識點,認知的程度比較深刻。
  • 首批國家海洋專項督察情況公布 我國出臺最嚴圍填海管控措施
    按照國務院批准同意的《海洋督察方案》,2017年,國家海洋局組建了第一批國家海洋督察組,並於當年下半年分別進駐遼寧、河北、江蘇、福建、廣西、海南開展了第一批以圍填海專項督察為重點的海洋督察,重點查擺、解決圍填海管理方面存在的「失序、失度、失衡」等問題。2018年1月17日,國家海洋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我國首批國家海洋督察情況進行公布,並發布了史上最嚴的圍填海管控措施。
  • 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農業農村部從十二方面答覆...
    在財政部支持下,已明確自2015年起的未來5年內,每年在漁業油價補貼資金中安排至少5億元用於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已落實資金16.9億元支持70個海洋牧場建設。此外,農業農村部還成立了由46位專家組成的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關於明確發展目標方面,《規劃》確定了到2025年,建設178個區域代表性強、生態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總體目標。
  • 海洋科學:探索海洋的奧秘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國家對於海洋科學採取積極支持發展的政策。近幾年,我國在海洋科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尤其是在海洋資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測、海產品生產等方面,已經達到世界領先地位。今後,海洋科學領域的專業人才將存在持續的需求,特別是高級人才供不應求。海洋科學涉及的相關學科非常廣泛,所以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範圍也非常廣闊。
  • 福建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成績顯著 總數佔全國四分之一
    黃世峰副廳長:2009年起,聯合國指定每年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2010年起,我國首次舉辦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今年,我省為貫徹十八大「海洋強國」戰略部署和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展示福建推進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新成就,凝聚全省「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省」的正能量,經積極爭取,成功向國家海洋局申請承辦2014年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