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成績顯著 總數佔全國四分之一

2020-12-15 水產養殖網

福建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成績顯著 總數佔全國四分之一

2014-08-20 11:0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福建政府網        瀏覽量: 2059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8月19日上午,福建省海洋漁業廳黃世峰副廳長接受中國福建政府網專訪,就「福建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中國福建」省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今天非常高興邀請到福建省海洋漁業廳黃世峰副廳長,黃副廳長,您好!
黃世峰副廳長:您好!
主持人: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是什麼?
黃世峰副廳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福建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福建省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千米,比陸地面積大12%,大陸岸線總長3752千米,面積大於500平方米海島1321個,沿海分布大小海灣125個,我省豐富的港口、漁業、旅遊、砂礦和海洋能等資源,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地處臺灣海峽西岸的區位優勢以及正在構建的「一帶、雙核、六灣、多島」的海洋開發格局,為先行區建設提供了優越的基礎條件。
主持人: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基礎如何?
黃世峰副廳長:2013年,我省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不減。預計全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900億元,同比增長15%,比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高4個百分點,佔GDP的27.1%。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建築業、海洋船舶修造業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為1860億元,同比增長14.6%,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拉動福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為先行區建設奠定可靠的經濟基礎。
主持人: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都有哪些呢,也請您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黃世峰副廳長:我們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是比較多的,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建成和完善。2002年9月,我省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了第一部地方性海洋環保法規《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2010至2012年,福建省政府先後制定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近岸海域海洋環境保護的實施意見》、《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為保證實現規劃目標,省政府還下達了《沿海設區市海洋環保責任目標(2011-2015)》。為了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我廳近年還先後組織制定了《福建省海域海島海岸帶整治修復保護規劃》、《福建省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福建省濱海沙灘資源保護規劃(2014-2020年》、《福建省沿海重點生態保護名錄》,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福建省海洋生態補償賠償管理辦法》等,全省共制定海洋環保法律法規20多部,規劃12部。應該說福建省在這項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
主持人:目前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重點有很多,提高海洋環境質量有哪些舉措?
黃世峰副廳長: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是深入開展「百姓富、生態美」2014年福建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保護十大行動。為創新海洋管理機制,推進現代漁業建設,保護全省海洋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海洋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福建省著力實施「嚴格執行伏季休漁制度、全面實施捕撈標準漁具、開展大規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嚴厲打擊漁船違規、加快海洋牧場建設、海洋漁業環境監測與疫病防控、漁業科技創新服務、漁民教育培訓、促進公眾參與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保護」等十大行動。
二是實施海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繼續實施一批海域、海岸帶和海島海洋環境綜合整治,以及生態修復項目。
三是繼續做好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和預警工作。特別做好是赤潮防抗、船舶海上溢油或危化品洩漏事故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四是進一步規範海洋環保行政審批工作。嚴格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做好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是採取了這些措施。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創新是永恆的主體,海洋生態制度創新有哪些打算呢?
黃世峰副廳長:我省一直很關注創新工作,創新工作也一直是我們考慮的工作重點。我們在海洋生態制度創新方面主要做了這幾個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海洋生態補償制度和機制。開展福建省海洋生態補償和劃定海洋生態紅線試點工作,做好各級各類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
二是探索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機制。堅持「五個用海」,探索建立我省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機制,做好海洋資源管理工作,保證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海洋環保責任考核制度。利用更科學的沿海設區市政府海洋環保責任考核制度,促進和推動沿海各級政府重視和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創建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四是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我省自上而下的海陸一體海洋環保工作機制,與環保、海事等部門緊密合作,加強海洋環保聯合巡查執法等等,這些應當說都是我們福建省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的一些創新的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主持人:「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已在全國舉辦多屆,今年的「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我省舉辦,我省是否有利用這一平臺宣傳推介我省海洋文化?
黃世峰副廳長:2009年起,聯合國指定每年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2010年起,我國首次舉辦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今年,我省為貫徹十八大「海洋強國」戰略部署和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展示福建推進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新成就,凝聚全省「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省」的正能量,經積極爭取,成功向國家海洋局申請承辦2014年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今年在我省舉辦的2014年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包括:年度「全國十大海洋人物」頒獎儀式、「2014年海洋杯國際自行車公開賽」&nbsp、「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攝影展、清潔海灘行動等,有效提升了大眾對生態文明、海洋文化的認識,進一步推動了生態文明和海洋文化建設,很好的利用6.8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這一平臺宣傳推介福建海洋文化建設。應該說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
主持人: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亮點是什麼?
黃世峰副廳長:福建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比較多,我歸納起來大的方面就有這幾個內容:
1、2002年9月,我省在全國率先頒布了地方性海洋環保法規《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2012年福建省政府批准了《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在全國屬首次。
2、2012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行海洋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制度。通過實施沿海設區市政府海洋環保責任考核制度,促進和推動沿海各級政府重視和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創建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3、2013年我省組織編制了《福建省沿海重點生態保護名錄》,該名錄分福建省重點保護海洋物種名錄、福建省重點保護海洋物種集中分布研究、福建省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等八個篇章,包括我省沿海重要的生態系統。
4、2013年2月,我省廈門市、晉江市、東山縣3個市、縣被國家海洋局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佔全國12家的1/4。
5、2005年,泉州市崇武至秀塗海岸帶被《中國地理雜誌》評選為全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為加強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4年來泉州市累計投入2.47億元,組織編制了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相關規劃,組織實施了一大批整治工程,強化了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日常監管,崇武至秀塗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泉州市已於2013年在全省率先通過省級生態市驗收,今年還有望通過國家級生態市驗收。
6、2009年漳州八尺門海域生態修復和東山「三灣」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經驗和做法,得到國家海洋局高度評價和肯定,並在全國發文推廣,中央電視臺還專門作了宣傳報導。
7、我廳實施的「百姓富、生態美」2014年福建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保護十大行動,被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中國環境保護協會、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澳門環境保護協會、臺灣環境保護協會五家機構評為傑出環境治理工程獎。
8、2014「百姓富、生態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各類經濟、特色魚蝦貝藻種苗達10億尾(粒)以上,比往年增長1倍以上。以前加起來3億、4億,最多5億,今年突破10億。
這些都是我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亮點,效果特別的顯著。
主持人:目前我省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和各類保護區建設工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黃世峰副廳長:我省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和保護區建設成績顯著。
一是前面提到的創建了廈門市、晉江市、東山縣3個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佔全國12家的1/4.
二是建立了40多個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近十年全省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用於建立各類海洋保護區,目前已建立了10個各級海洋自然保護區,27個海島特別保護區,3個海洋特別保護區,5個國家級海洋公園(全國13個),主要保護對象有中華白海豚、造礁石珊瑚、文昌魚、大黃魚、海蚌、厚殼貽貝、仙女蛤等珍稀瀕危經濟物種。當然我們對生態的環境,生態的建設也是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主持人:對於公眾比較關心的海洋環境綜合整治方面我省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
黃世峰副廳長:海洋環境整治跟陸地上整治不太一樣,海洋環境岸線長、面積大,我們省裡面在這一方面也花了很大的氣力,我們省投入了7000多萬元專門用於海域的海洋環境整治。我們主要做這幾個方面工作:
1.重點區域海洋環境整治。連續在長樂陳塘港、龍海九龍江入海口、惠安崇武至秀塗濱海沙灘、平潭海濱旅遊區及浴場和雲霄漳江入海口等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重點項目,主要以截流治汙、人工種植紅樹林、汙染物回收等環境汙染治理、生態建設恢復措施來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2.養殖環境整治。在寧德、福州、莆田、漳州等主要海域網箱養殖區推廣實施科學、生態的養殖方式,減輕海洋與漁業環境汙染。
3.漁港環境整治。2008年起,我廳陸續投入近千萬元對我省191個中心漁港及一級、二級、三級漁港進行漁港環境整治,整治率達79%,基本實現漁港景觀整潔,水質較清潔,無淤積,保證通航安全。
4.「美麗漁村」建設。為落實省政府「美麗鄉村」建設部署,分別在「福安溪尾」和「羅源岐頭」開展漁村環境整治工作,通過漁村景觀整治、紅樹林種植、大米草整治、生活汙水規範處置等措施提升漁村環境,得到漁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高度肯定。
我們主要是在這幾方面的工作力度比較大。
主持人:說到環境整治,我知道互花米草一直是我省環境整治的一個難點。我廳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哪些整治措施?
黃世峰副廳長:這個提的很好,互花米草,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大米草,引進外來物種。當時說可以固定沙灘,保護堤岸不會被海水侵蝕,結果引進互花米草無限制、大範圍、大面積綿延,使的整個灘涂受到破壞。我省互花米草侵害面積達到9924公頃,佔全省沿海灘涂面積20.55萬公頃的5%,約佔全國互花米草侵害面積(3.5萬公頃)的29%,近年來,我省對泉州、寧德、羅源等多個米草重災區採取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手段防治互花米草,取得了一定收效。其中泉州張坂前至東園秀塗海岸帶整治修複試點項目積極推進利用紅樹植物替代種植以控制濱海溼地互花米草的蔓延,在原米草侵害的灘涂人工替代種植紅樹植物已達7000多畝,已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人工種植紅樹植物面積最大的區域。而且那片的紅樹林基本上給我們抑制、消滅掉了,所以我們後面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加大力度繼續採取紅樹林這個辦法來抑制互花米草的侵害。
主持人: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省在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方面做的主要工作由哪些?
黃世峰副廳長:大家知道福建省海域面積很大,13.6萬平方公裡,這麼大的面積,我們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和體系建設非常重要。陸上有泥石流,每次暴雨都有地質災害的防治,但是海洋災害受到的威脅一樣很大。我省的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和體系基本形成。目前全省已成立了省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及沿海6個設區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等15個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從2004年起,每年投資1000-1500萬開展海洋環境監視監測和預警工作,在全省近岸海域共布設1377個站位,開展水質、沉積物、生物質量和生態監測。在全省14個主要海灣、11個主要江河入海口和70個重點陸源入海排汙口開展環境趨勢性監測;加強對15個海洋保護區、11個海水浴場、4個赤潮監控區和6個增養殖區等重點功能區的生態監控。2013年全省近岸海域第一、第二類水質面積比例達63.9%,而2010、2011、2012年分別為59.5%、61.6%和62.9%,我們水質還是向好的方面轉化。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省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當然我們海洋環境監測還有有毒的赤潮的監視監測,還有對溢油、化學品洩露突發事件的監測,應當說我們通過這個監測,我們這個體系網絡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那這個工作我們今後還要繼續加強,讓它整個的網絡跟體系更加完善,不能夠留有死角,不能留有空白,這樣子才能更好防範海洋自然災害。
主持人:針對於漁業資源衰退這一情況,我省又做了哪些相應的工作?
黃世峰副廳長:福建省是漁業大省,野生資源很豐富,現在野生資源量很少,資源衰退是一個事實,當然現在在做一些工作慢慢恢復福建省原有野生資源。目前我省對於漁業資源的恢復主要有兩個方面:
1.開展增殖放流。2009年以來,全省共投入逾6000萬元用於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放流水域遍布全省十三個主要海灣及許多島嶼和閩江、九龍江、汀江等主要水系以及相關支流、湖庫水域。放流魚、蝦、貝25億尾(粒)以上,主要有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大黃魚、真鯛、中國鱟、文昌魚、江蘺、西施舌、曼氏無針烏賊等17個海水經濟及瀕危物種以及四大家魚、中華鱘、胭脂魚、大鯢等20個淡水經濟物種。
2.開展海洋牧場建設.2008年以來我省共獲農業部、財政部支持的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項目專項資金3700萬元,主要用於我省莆田市南日島、泉州市惠安大港灣、漳洲詔安城洲島、寧德霞浦縣福寧灣、蕉城鬥帽島和福鼎嵛山島六處以人工魚礁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建設。至2013年,完成投資額共2000多萬元。以上工作對改善各種魚類繁殖、棲息環境,保護漁業資源和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增加漁民收入等都起到積極作用。
通過這兩個措施,我想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福建省漁業資源衰退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使我們海洋漁業資源生物多樣性早日得到恢復。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農業部關於印發《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的...
    為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的有關要求,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國務院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關於發展海洋牧場的部署安排,更好地發揮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綜合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全國海洋牧場在未來一個時期建設取得新突破,發展再上新臺階,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規劃(2017-2025年)》。
  • 「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項目通過驗收
    12月2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組織來自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科院建築設計研究院標準化研究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5位專家,對長島綜合試驗區承擔的「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項目進行了評估驗收。
  • 2018中國海洋生態文明論壇初步達成《海洋生態文明長島共識》
    齊魯網煙臺10月13日訊10月13日到14日,2018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中國山東省長島縣舉行。本屆論壇以「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海洋智慧」為主題,匯聚國內政產學民媒各利益相關方代表,致力於探討陸海統籌體制下海洋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熱點問題, 推動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和海洋強國建設。64家單位120名代表參加論壇交流,27位專家圍繞陸海統籌體制下海洋綜合管理、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經驗交流、海洋國家公園建設、海洋高質量發展等四個主題發表演講,10位嘉賓參與了沙龍討論。
  • 躋身「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太白湖新區有自己的底氣
    日前,太白湖新區獲評第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榮譽稱號,這一閃亮光環,是對太白湖新區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的褒獎,也是對「生態宜居新區」的詮釋。目前,太白湖新區治理幸福河和老運河2個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面積0.6平方公裡。協調市南水北調截汙導流管理處中水庫積極進水,在老運河尾水截流人工溼地和洸府河河道、南陽湖農場溼地建設新型高效生態浮島+竹碳纖維生態草浮島,增加曝氣設備,保障河流斷面穩定達標。完成洸府河溼地提升工程建設任務,城區水環境質量獲得顯著提升,一幅河清岸綠、魚翔淺底、白鷺成群的美麗畫卷徐徐展現在新區人民面前。
  •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生態環境是深圳競爭力關鍵因素
    建設「無廢城市」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強國城市範例的應有之義及重要舉措,是打造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的美麗灣區的必然要求,是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必由之路。深圳抓住機遇,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上勇當改革創新排頭兵,將更好地發揮示範引擎作用,從而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
  • 生態芮城爭先行——芮城縣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工作紀實...
    2014年7月,芮城成功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僅有9個縣市。  生態的芮城爭先行,先行的芮城好生態。推動「六大發展」的號角催人奮進,打好「三個一百」的戰役緊鑼密鼓。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徵程中,芮城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縱橫捭闔、馳騁疆場,展示了一幅幅波瀾壯闊、奮勇前行的美麗畫卷!
  • 「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舉行(圖)
    石其鵬 攝中新網長島10月13日電 (王嬌妮 石其鵬)為期兩天的「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13日開啟,130餘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山東省長島縣,結合長島近年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探索,探討中國海陸統籌體制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交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經驗等。
  • 「美麗福田」書寫生態文明建設優秀答卷
    近年來,福田區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環境質量、生態保護、汙染防治、綠色發展等方面成績斐然,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累累碩果。近日,深圳市公布了2019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經綜合評定,在各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考核中,福田區獲評優秀單位。
  • 「美麗福田」抒寫生態文明建設優秀答卷
    近年來,福田區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環境質量、生態保護、汙染防治、綠色發展等方面成績斐然,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累累碩果。近日,深圳市公布了2019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經綜合評定,在各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考核中,福田區獲評優秀單位。
  • 中國海洋生態文明論壇在長島舉行
    10月13日~14日,由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中國生態學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聯合主辦,以「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海洋智慧」為主題的「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山東省長島縣舉行。
  • 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已有105處省級以上示範區(項目)
    原標題: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全國領跑 已有105處省級以上示範區(項目)   1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
  • 2019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召開
    9月26日,從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中國生態學學會聯合主辦、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管委會承辦的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上獲悉,據不完全統計,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建立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等類型的海洋自然保護地271處,保護總面積約12.4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4.1%,涉及遼寧、河北
  • 南川成為重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4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南川區獲悉,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覆核命名南川區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當前,南川正以生態示範創建為抓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納入黨政實績考核內容,開展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工作,並在「一把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班中開設與生態環保緊密相關的專題課程,助推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長島成功舉辦,達成長島共識
    本屆論壇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海洋實踐為主題,深入探討我國海陸統籌體制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科學與政策,交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經驗、新模式、新路徑、新理念。論壇設有「生態產品核算與價值實現」「海洋自然保護地與國家公園建設」「膠東半島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機制與路徑」三個分論壇。
  • 堅持「五個用海」 爭做「建設海洋強國」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為我國從海洋大國轉變為海洋強國指明了方向。這一重要論述在全國海洋系統引起了熱烈反響。為了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本報特推出《領導幹部談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專欄,刊載海洋系統各部門單位領導署名文章,介紹學習十八大精神心得體會和對下一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考慮、打算。
  • 破題開局蹚新路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灣區典範
    編制我國第一個縣區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幹部自然資源履職情況進行審計,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和生態環境補償制度……  在大鵬新區,一系列超常規的改革措施讓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不斷夯實。
  • 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齊魯網7月16日訊(記者 張泉邦 通訊員 王淑晨 王丹)「目前,全市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23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佔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的近1/3。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
  • 煙臺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重點建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全市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23處;海洋牧場總面積達100萬畝,佔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的近1/3;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
  • 深耕碧海,牧漁未來——廣東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通道」
    首開先河,率先開啟人工魚礁建設試點廣東是海洋大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瀕臨南海,擁有海岸線4114公裡,居全國首位;海域遼闊,海域面積42萬平方公裡,居全國第二;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坐擁珊瑚礁、紅樹林、濱海溼地等海洋生態系統,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有200多種,各種水生動植物總數超過2萬種。
  • 威海七大海洋釣場打造海洋遊釣資源生態示範區
    ■自然條件這裡是天賜的海釣天堂海洋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人類資源寶庫,也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據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傳良介紹,威海海岸線全長986公裡,有大小海島168個,其中面積在500平米以上的島嶼98個,島岸線全長105公裡,有居民島6個。北、東、南三面為黃海環繞,海岸線總長約佔全省的33%、全國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