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啟動

2021-01-12 新民晚報

今天,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正式啟動。該卓越中心的設立是實施聯合國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氣候變化應對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重大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和聯合國減災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項國際綜合研究計劃。2020年10月26日,IRDR科學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復旦大學「極端天氣氣候與人體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國際卓越中心」(簡稱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的建設方案,批准在復旦大學設立IRDR國際卓越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 ICoE)。

依託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全球建立大(跨)專業卓越中心體系是IRDR推動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的集成創新、知識輻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撐與實踐的重要舉措。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國大陸設立的首個卓越中心,也是IRDR國際卓越中心體系下唯一的跨氣候變化應對、大氣環境災害風險響應、公共衛生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跨)專業中心。

該卓越中心所屬的全球變暖與健康風險預警與治理創新團隊、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預警與治理創新團隊、大氣環境與健康風險預警與治理創新團隊、風險互聯大數據分析與建模創新團隊、多風險互聯與一體化健康治理集成創新團隊分別由復旦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副系主任溫之平、大氣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建民、大數據學院院長馮建峰以及湯緒擔任負責人。

作為由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牽頭,公共衛生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數據學院、發展研究院等院系參與聯合共建的國際創新合作平臺,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將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國際研究計劃的深入合作,聚焦集成創新平臺和國際合作網絡建設,把科研教學能力及其成果轉化為應用於國際治理實踐的實際能力,大力提升多災種大氣環境災害及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應對和治理領域的科技研究、專業支持、決策諮詢(公共治理)、最佳實踐、組織領導和技能培訓等六大能力與基礎設施水平。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將整合全校有關資源,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建立集大氣科學、氣候變化、大氣與海洋環境、公共衛生、大數據、全球治理研究等為依託的大(跨)專業創新支柱平臺,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信息流分析等新手段新工具,重點開展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汙染風險與公共健康治理,以及多災種風險互聯、群症識別與一體化健康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推動融合創新,強化認知與把握全球風險及其互聯群侯特徵的能力。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正式啟動 聚焦全球重大發展議題
    中新網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簡稱: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12日正式啟動。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國大陸設立的首個卓越中心,也是IRDR國際卓越中心體系下唯一的跨氣候變化應對、大氣環境災害風險響應、公共衛生治理等諸多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跨)專業中心。該卓越中心的設立是實施聯合國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氣候變化應對巴黎協定、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重大發展議題的重要舉措。
  • 關於第二屆災害風險綜合研究國際會議摘要徵集的通知
    論文摘要不得超過400字,必須要能證明研究成果的綜合性和實用性,以及該成果在不同地區項目中的可複製性。    3. 所有摘要內容必須為原創,且沒有在第二屆災害風險綜合研究國際會議前發表過。    每人提交論文摘要的數量不限。
  •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第30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成立30周年紀念慶典
    、教授 焦 揚:復旦大學黨委書記陳志敏:復旦大學副校長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季平: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黨委書記楊  健: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原駐汶萊大使蘇長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教授盧麗安:復旦大學外事處處長楊增國
  • 「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揭牌
    央廣網上海12月13日消息(記者傅聞捷)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今天在上海舉行。在下午的人類表型組分論壇上,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由復旦大學牽頭髮起,得到來自哈薩克斯坦、加納、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蒙古、俄羅斯、匈牙利、衣索比亞、智利等9個「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的10家高校與科研機構積極響應與參與。該聯合中心的主體部分將設立在位於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內的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未來3—5年內,研究中心將在「一帶一路」區域相關夥伴機構設立5家分中心。
  • 樂土沃森國際生命科技中心項目啟動
    金羊網訊 記者蔣佳元,通訊員楊建超報導:3月16日上午,樂土沃森國際生命科技中心項目啟動儀式在深圳市大鵬新區的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舉行,這不僅標誌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先生帶領的團隊及研究機構正式落戶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也意味著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生物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迎50歲生日
    人民網上海11月17日電 「卓越為公,國箴務實」。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近日興辦系列活動,慶祝建系五十周年。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成立於1964年,是新中國首批建立的三大國際政治研究院系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3年復旦大學建立的政治學系。
  •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吳心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上海美國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所長
  •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喜迎五十周年系慶
    [摘要]11月15日上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友大會暨國際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慶典活動在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謝希德報告廳舉行。11月15日上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友大會暨國際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慶典活動在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謝希德報告廳舉行。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教授出席慶典並講話。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復旦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程天權,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燕爽作為院友,應邀出席慶典。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聚焦...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我國介入診療的主要發源機構和專業人才搖籃,介入學科發展全面,長期致力於心臟、血管和腫瘤介入診療技術的創新轉化研究、臨床循證研究及示範推廣,產生國內及國際多項「第一」或「首例」。此次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將全面覆蓋心臟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腫瘤介入和綜合介入五大介入學科分支,並形成各自的研究團隊,以泛血管理論為指導,構建介入創新技術平臺。日前,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組織完成了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評審工作。
  •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新時代的中日關係:課題與展望」國際...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11月21日,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第30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心成立30周年慶典,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等8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在紀念慶典上,復旦大學領導對30年來支持學校日本研究中心事業發展的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等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頒發了感謝狀。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啟正發表了「籤訂RCEP後對中日關係的展望」特別紀念演講。
  •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FMBA名家講堂「北京專場」成功召開
    8月26日,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FMBA名家講堂在北京船山書院成功舉行,對復旦泛海國金最新的招生政策進行解讀,同時邀請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帶來「中國金融體系概況」的主題演講,探討金融及相關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 做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研究...
    之後十年先後在中國社科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研究和執教,期間還在寧夏自治區掛職過當時的外經貿廳廳長助理。。2009年,42歲的他被復旦大學聘為教授,44歲成為國務學院「陳樹渠講席教授」,45歲成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49歲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給蕭山帶來了什麼?
    20年前,浙大在紫金港新建校區,以其中心打造的城西科創大走廊,已成為杭州乃至全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今天,定位於「新型大學校區、開放科技園區和卓越創新特區」的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為蕭山注入強大的創新基因,重構蕭山創新經濟格局,助力蕭山加快實現趕超跨越。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敬乂嘉
    敬乂嘉博士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副院長、國際公共管理研究學會副會長、《復旦公共行政評論》(CSSCI)主編、復旦大學合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亞洲校園」項目(亞洲風險管理專家
  • 復旦大學六屆七次教代會暨十七屆七次工代會開幕
    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深化「復旦學者」交流計劃,兩年共吸引116位海外學者參與其中;新設2個海外中國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復旦—拉美大學聯盟合作「種子基金」,復旦大學布達佩斯校區開啟建設;新籤校際協議25項、續籤校際協議21項。提高支撐保障能力,2019年全年收入再創新高;校園5G赫茲無線網絡已基本實現全覆蓋;2020年將落實整體租賃公租房、租賃房合計700餘套。各項數據表明,學校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步。
  • 沈丁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沈丁立是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美國研究中心前主任,以及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榮譽訪問教授。他在中國、美國以及「海上學府」從事過關於國際安全、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外交的教學。他的研究與發表集中於中美安全關係、地區安全和國際戰略、軍控與防擴散、中美外交與防務政策等。他是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上海美國學會副會長、上海聯合國研究副會長、上海公共政策研究會副會長。他是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前副會長、上海國際戰略研究會前副會長、上海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前副會長。他於1989年從復旦大學取得理學博士學位。1989-1991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軍備控制博士後研究。
  • 「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湘潭大學、雲南大學等機構的30多名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山東大學國際醫學中心項目落子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 助力打造...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 山東大學國際醫學中心、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項目今天開工建設。這次集中開工也標誌著,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圍繞「一線、一片、多點」的空間產業布局全面啟動。其中山東大學國際醫學中心項目也是山東大學首個落地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的項目。
  • 上海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復旦大學啟動
    1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這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揭牌之時,線上線下20多位院士共同見證。
  •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陳詩一教授出席中國高校綠色金融研究...
    2020年11月29日,中國高校綠色金融研究聯盟2020年會暨綠色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廈門大學召開。會議由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與王亞南經濟研究院主辦,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承辦,中國高校綠色金融研究聯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