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老太太只能跳廣場舞?姐妹們,芭蕾走起!
衣袂翩翩,猶如天使般美麗,
足尖點地,是優雅也是堅毅!
瀋陽市鳳霞藝術團在表演芭蕾舞。王鳳霞供圖 你有沒有和小新一樣羨慕舞臺上的芭蕾舞演員?動作輕盈,舞姿優雅。也曾好奇地立起足尖模仿一二,卻在支撐幾秒後,就以腳掌落地而告終。
藝術團的隊員們立足尖。李晛 攝 在瀋陽,就有一群這樣的退休奶奶,用毅力與執著堅持練芭蕾,不但放飛了自我,還成了「網紅」、跳出了國門,從「老奶奶」蛻變成「白天鵝」。
「是舞蹈把我們聚在了一起」
王鳳霞今年61歲,在部隊文工團長大的她,從小就有一個立起足尖、跳躍旋轉的「芭蕾夢」。「記得小時候,不管什麼舞蹈看過一遍我就會跳。」具備舞蹈天賦的王鳳霞饒有興致地回憶著。
下叉。李晛 攝 因為父親的工作調動,她和家人離開了文工團,同時也失去了和舞蹈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幾十年過去,做了半輩子會計的王鳳霞卻始終沒有忘記她的「芭蕾夢」。
立足尖。李晛 攝 2004年,王鳳霞終於從工作中抽出身來,開始進修芭蕾舞。2008年,由王鳳霞組建的瀋陽市鳳霞藝術團正式成立。團裡有36名隊員,都是退休後開始學習芭蕾舞的「零基礎」隊員。年齡最大的是69周歲,年齡最小的是54周歲。
王鳳霞和她的隊員們。李晛 攝 王鳳霞說,是舞蹈把我們聚在了一起。除了之前在進修班學習舞蹈中認識的一些隊員以外,很多隊員之前完全不認識,大家退休前有的是教師,有的是科研人員,還有醫生,軍人……
60歲立足尖難上加難
抬腿、下腰、立足尖,猶如少女一樣的身形,在專業的舞蹈姿勢背後有太多需要承受的痛苦。
隊員在表演。王鳳霞供圖 芭蕾舞的很多基本功都是年紀越大,越難掌握,入團之前,大家又都是「零基礎」,對於退休之後才「立足尖」的她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王鳳霞說,芭蕾舞要的是基本功好一點,尤其腳背要繃得到位,團中經常有隊員,用幾十斤的大米壓在膝蓋上保持腿部繃直,再去壓腳背。
日常訓練。李晛 攝 為了更好地展現出芭蕾的優雅,家裡的窗臺、餐桌、凳子都成了隊員們練功的把杆,她們甚至有時在廚房做飯也會踮起足尖。
另外,練習芭蕾要循序漸進,下叉、踮足尖、劃圈、小跳……這些動作要一個個拿下,不能操之過急。
藝術團的隊員們。李晛 攝 如今,藝術團通過每周上課一次、排練3次的刻苦訓練,隊員們已經能夠完成一個個對她們來說很有難度的芭蕾舞動作了。
夢之所及甘之如飴
69歲的徐露麗是芭蕾舞團裡年齡最大的成員,曾是軍人的她執著且堅毅。同樣懷揣著舞蹈夢想的她,偶然間被鳳霞藝術團的演出所吸引便慕名而來。
徐露麗和她的隊友們。李晛 攝 由於身體素質並不適合跳芭蕾舞,徐露麗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從最開始東倒西歪的模仿,到一點點入門,直到能夠和團隊一起演出。「這個過程比較艱難,就咬牙堅持唄,只要肯付出總會成功的。」徐露麗雲淡風輕地說著。
她還告訴記者,跳芭蕾讓她變得年輕,改變了她的性格,讓她變得自信。「我不覺得我今年是69歲,我就是59歲。以前因為年齡大了,總有種悲觀的感覺,但現在自信心特別強。通過跳芭蕾舞,我變得更美了!」徐露麗如是說。
隊員劉麗萍。李晛 攝 「累點不怕,藝術團是我的家。」「有性格的」劉麗萍加入芭蕾舞團有近10年的時間了。期間,她因為各種原因無數次的放棄過,可每當回到家,她都茶飯不思,總會想起和姐妹們一起壓腿、下叉、立足尖的點點滴滴。
經過反覆猶豫,劉麗萍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藝術團了。「跳芭蕾治好了我的肩周炎和頸椎病,也提升了我的形象、氣質,更重要的是藝術團帶給我安全感和家的溫暖。」劉麗萍說。
是夢想也是事業
「大家在一起,不光是為了踮足尖、跳芭蕾,還為了我們退休以後的生活更愉悅、更美好,為更多人送去祝福。」王鳳霞說。
藝術團在演出。王鳳霞供圖 鳳霞藝術團成立11年來,先後在海內外多個地方演出,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第三屆國際藝術節」上,瀋陽鳳霞藝術團獲得了牡丹金獎、最佳舞颱風採獎和最佳創作獎三項獎項。
鳳霞藝術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第三屆國際藝術節」上。王鳳霞供圖 據了解,隊員們來到藝術團並不需要付費,演出服的費用都由王鳳霞來承擔。此外,瀋陽市、和平區相關單位也為藝術團免費提供場地。在訓練之餘,鳳霞藝術團也會到敬老院、學校等地公益演出。
隊員們在演出。王鳳霞供圖 「練功—講課—演出」就是王鳳霞的生活日常。王鳳霞說,藝術團的隊員們會一如既往把身體鍛鍊好,把舞蹈跳好,不僅會堅持芭蕾夢也會把芭蕾當作一項事業,用好的成績回報社會和喜歡舞蹈的觀眾。
鳳霞藝術團進行公益演出。王鳳霞供圖 相伴芭蕾,在時空中點亮屬於她們的光芒。
歲月不會留下褶皺,而是精緻的記憶。
作者:李晛
【編輯:丁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