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對60多歲,養育自己的奶奶拳打腳踢是誰之過?

2020-09-05 楊小霞

生活在大都市的小孩喜歡分享東西,不管是食物還是玩具,如果有一天,你告訴身邊的孩子說:「這是你的東西,不能和別人分享」,他們會無法理解,因為在他們的思維裡,好東西就是拿來分享的呀!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出生在羅馬的人不僅僅是生活條件的差異,更是思維和眼界

常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但是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父母為了承擔家庭重任,不得不外出務工,因此,造就了很多留守兒童。隔代養娃成了時代進步的附屬品,尤其是工業落後、農村、或者是偏遠的地方,留守家裡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留守兒童和空穴老人成了時代進步的代名詞。

格局決定結局,身邊的人是什麼格局,養出來的孩子就會很大程度上繼承監護人的格局。

我家們對面常年住著一個60多歲的奶奶和3個孩子,老大(女)17歲,高二學生、老二(女)8歲、小學二年級、老三(男)5歲,幼兒園。

老三叫浩宇,和我們家孩子上同一個學校,同學+鄰居,自然就會一起玩,有好幾次,浩宇來我們家玩,都是直奔零食箱,守著零食吃個夠,吃飽後就是把家裡的玩具弄得滿屋都是,每次來玩後,都需要我們去清理戰場,如此這樣幾次之後,我們就不讓浩宇來家裡玩了。

今天聽到隔壁在吵架,我就隨口問我媽——是隔壁的大哥回來了嗎?他們家屋裡怎麼鬧哄哄的?

媽媽說:「浩宇的奶奶每次都是把買回來的零食鎖在柜子裡,只給浩宇一個人吃,今天浩宇的爸爸回來,因為這事就和浩宇奶奶吵起來了」。浩宇的奶奶還經常對浩宇的兩個姐姐說:「你爸媽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弟,所以,你們要多讓著你弟」。

去年冬天,有好幾次送我們家孩子上學,剛好碰到浩宇奶奶送浩宇上學,在路上,浩宇不是要買這樣零食,就是要買那樣零食,如果不給買,不是大哭就是對奶奶拳打腳踢,每次看到這樣的情形,我都很欣慰,因為,我們家孩子從來不會像浩宇那樣無賴難纏。

像浩宇奶奶這樣,把最好的都留給浩宇,在家裡也給孩子們灌輸,爸媽那麼辛苦就是為了浩宇,這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尊重、感恩父母,反而覺得,你們為我做的一起都是理所當然。

每一個剛剛出生的孩子,都是天使,但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有的孩子依然是天使,而有的孩子卻成了惡魔,這不是孩子的錯,錯的人是父母、是監護人。我們都是活在社會裡的人,每個人都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不斷變化。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重,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生活,選擇了拼命賺錢,選擇隔代養娃,然,像我們這樣的小縣城,很多都是剛從農村搬到城裡,即便住進了現代化的城市,但依然是擺脫不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思維,加上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低,格局相對較小,所以爺爺奶奶、祖父祖母都很溺愛孩子,等父母意識到孩子的叛逆已經不正常時已經為時已晚。

前端時間看到霍啟剛、郭晶晶帶著孩子去插秧,體驗生活。富豪和世界冠軍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富人的孩子窮養,窮人的孩子富養,這就是思維的區別,格局的區別。

「寒門在難出貴子」

寒門之所是寒門,寒門之所以在難出貴子,就是因為寒門的思維堅固了孩子,使他們的思想變得狹隘,使他們的格局變得渺小。

相關焦點

  • 40歲拼二胎和40歲當奶奶,誰比誰幸福?過來人的話讓人意外
    與這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家一個熟人,四十一了,兒子二十,孫子都一歲了。這倆同為一個年齡段的女性,面對的卻是不同的生活。本來覺得年紀輕輕兒孫滿堂簡直是人生贏家,四十多歲還要生二胎,就覺得日子很難,但是家裡人卻有不同意見。40歲拼二胎和40歲當奶奶,誰比誰幸福?過來人的話讓人意外。
  • 49歲媽媽帶5歲女兒旅遊,偶遇49歲奶奶,奶奶一句話讓她心酸
    5年前,廖大姐44歲那年,兒子剛上大學,廖大姐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在和家人溝通之後,廖大姐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廖大姐沒想到自己這麼大年紀還能懷孕,對這個孩子格外珍惜,懷孕期間,她就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裡養胎。而丈夫擔起了賺錢養孩子的重任。
  •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王奶奶今年60歲,倆兒子結婚後,她獨居很多年了。有個親戚熱心腸,給她介紹了個對象,是七旬的退休老人李爺爺。倆人電話裡聊過幾次,感覺挺投緣,就約了在公園見面。
  • 45歲媽媽和45歲奶奶,誰更尷尬?過來人說出心聲:都不好過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現象:有的40多歲當了奶奶,有的40多歲才剛生了二胎。小區裡有帶娃的奶奶比較多,大多都是五十多歲,也有幾個奶奶已經過了60大關,在這一群奶奶中,五十剛出頭都是年輕的。本來以為這位奶奶會比較有優越感,誰知道這位奶奶嘆口氣說:「年輕有好處也有壞處,難說。」45歲當奶奶,還有什麼為難之處嗎?實際上真的有。
  • 3歲娃對我拳打腳踢,不要媽媽了︱讀懂孩子的「無理取鬧」
    文︱極真本文約2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你好,想諮詢一下,我家三歲兒子平時很聽話,一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就會很強烈的對我拳打腳踢對於兒子這種情況,我一開始還是很有有耐心的,會安撫他,後來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就會吼他,或者把他放在一邊不理他。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曾經管用過。在一些時間我是有耐心的,但有一些時間我是沒有時間給他耐心,所以就直接粗暴。而且我發現耐心安撫他,他也不改,和他講道理他也不聽,沒用。
  • 40歲生二胎和40歲當奶奶,誰更幸福?過來人的答案令人意外
    跟這個形成對比的是,老家有個鄰居今年42歲,兒子20歲孫子都一歲了,這兩個同為一個年齡段的女性,面對的卻是不一樣的生活。本來覺得年紀輕輕就兒孫滿堂,應該是人生贏家,40歲還要生二胎,就覺得日子很艱難,但對此家裡人卻有不同的意見。40歲拼二胎跟40歲當奶奶,哪一種更幸福呢?
  • 0~3歲寶寶,隔代養育的困惑如何解決?
    0~3歲寶寶,隔代養育的困惑如何解決?日本心理大師,60多歲爺爺級別的平井信義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一起來看看吧。目前我們很多家庭的情況,爸爸媽媽要上班。那麼,養孩子的話,有可能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幫忙養育孩子。
  • 「喜歡奶奶還是姥姥?」5歲孩子的答案現實又心酸,別不當一回事
    但是不管是交給哪一方帶,她們都是很願意來主動幫忙帶孩子的,畢竟他們都想幫自己的兒女分擔一點壓力。所以很多孩子長大後也會面臨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喜歡奶奶多一點,還是姥姥多一點,這也是他們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為難孩子,因為無論孩子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他們當中的任何一方。
  • 你想過60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嗎?
    你想過60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嗎?白髮蒼蒼,步履蹣跚;賦閒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買菜做飯;打打麻將,曬曬太陽?.......身材和衣品都好到爆炸白T恤搭配碎花裙腳踩高跟鞋,塗著鮮豔的紅唇笑起來像個小姑娘但你能想像今年的Tatyana已經61歲而且是三個孩子的奶奶了嗎對於Tatyana來說年過花甲並不意味著美人遲暮而代表著新的美麗的開始這張真的超級可愛Tatyana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
  •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當代社會很多家長覺得第一次當父母,不太會帶孩子,沒爺爺奶奶有經驗,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工作壓力太大,沒有時間看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是60%~70%,3歲以上佔40%。孩子3歲前父母自己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3歲正是個性發展和認知世界的快速階段,也是寶寶與父母培養建立感情的時候。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二、人格培養是養育孩子的核心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下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中平井信義先生提出:「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是人格形成的兩大支柱」。平井信義1919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北大學醫學部。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下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中平井信義先生提出:「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是人格形成的兩大支柱」。學有所成後曾做過10年兒科醫生,後轉為做兒童教育,並親自養育了11個孩子(3個兒女和8個孫輩)。對養育孩子的研究擁有極高的熱情,並投入了畢生精力。《平井信義育兒法》是平井信義50年兒童教育經驗的總結。書中介紹了0-5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並針對每個階段給出養育的建議。
  • 小男孩想吃冰淇淋,奶奶不讓他吃,孩子竟對奶奶拳打腳踢
    小鄧有一個兒子今年4歲了,這天天氣不錯,小鄧帶著一家人去外面遊玩,原本小鄧是只想讓妻子和孩子一塊去的,可家裡的老人也嚷著要去,由於孩子的奶奶年紀比較大,在走路的時候走的比較慢,而孩子又活潑好動,一直嚷著快點走,走著走著前面就有一個小賣部,旁邊有幾個小青年在吃冰激凌,這時小傢伙不願意走了,非要吃冰淇淋,奶奶聽到孩子要吃冰激凌,立馬就著急起來,她和孩子說道:「乖孫,這裡排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我們去前面看大老虎好不好
  • 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藉口再多不過不負責任,李玫瑾:3歲前自己帶
    ,為了讓王詩齡跟自己更親近,她不得不辭掉了陪伴自己16年之久的阿姨,不僅王詩齡,連自己都為此事而哭了一場。孩子的意識覺醒期在「可怕的2歲」,但是比起3歲之前只能用哭聲表達痛苦,3歲之後才是孩子真正用哭聲去表達自己的意向,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需求,並學會用哭聲控制長輩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不管在商場還是公共場合,那些能對孩子說「不」且能堅持到底的,都是從小陪伴孩子,自覺無愧於孩子的家長。
  • 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藉口再多不過不負責任,李玫瑾:3歲前自己帶
    其實溥儀不是唯一,孩子最好一定要自己帶也不是李玫瑾隨口說的,女明星李湘也曾在一檔節目中表示,為了讓王詩齡跟自己更親近,她不得不辭掉了陪伴自己16年之久的阿姨,不僅王詩齡,連自己都為此事而哭了一場。為何一定要辭掉這個盡職盡責的阿姨?
  • 【愛樂講座】張思萊奶奶,幫你解答養育難題
    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多一點快樂少一點負擔,健康開心成長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不但要細心,耐心,精心,更要學會適當的變通,找出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
  •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齡之向心理老師坦誠:「我心裡有很多缺失,每次有什麼事,我一定要去外婆家,和她一起午睡,躺在她邊上睡一場,就像自己充電了一樣。」她家兒子兒媳忙,孫子和奶奶親,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睡,奶奶看在眼裡愁在心裡,自己遲早是要回老家的,孫子和父母生分,以後可怎麼辦。於是,但凡子女在家,她都把時間留給兒子一家。有一晚,她特意等過了孫子睡覺時間才回家,一開門差點氣死過去。
  • 孩子3歲之前,奶奶和爸媽誰帶好?這篇給你答案
    ​昨晚,群裡又討論得熱火朝天,起因是姍姍媽發消息諮詢:「孩子上幼兒園前,是爺爺奶奶帶好,還是爸爸媽媽帶好?」@妞妞媽當然是爸爸媽媽帶好,孩子自己帶跟自己親,交給爺爺奶奶帶,孩子跟你不親,不是白生了。@瑤瑤媽我也認為是自己帶好,我姐姐的孩子就是送老家奶奶帶的,我姐過年回去孩子理都不理,買衣服、買玩具好歹哄著同意跟媽媽睡,可是睡了不到十分鐘,小傢伙還是哭著找奶奶,只好又讓孩子回到奶奶房間,我姐都傷心地哭了好久。@欣然媽咪孩子小時候還是奶奶帶,畢竟老人有經驗,對孩子還有耐心,我家欣然就是奶奶帶,我想幹啥幹啥,誰再領,長大還是跟媽媽親。
  • 60歲學寫字,77歲成為作家:努力的人生,什麼時候都不晚
    在2018年《得到》的跨年演講中,創始人羅振宇隆重介紹了一位老人---姜淑梅,她60歲學寫字,75歲開始寫作,今年82歲,已經出版了《亂時候,窮時候》等4部小說,並獲得了很多獎,在文學界引起了轟動。震撼之餘,上網搜索了姜淑梅的有關資料。
  • 奶奶問孫女怎麼不給自己打電話,5歲孫女一番質問,老人無話可說
    文|文兒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聰明,也比我們更識得人心。前段時間老家有事,不得已帶著5歲的女兒回老家。婆婆當著我的面問女兒:「孫女,奶奶可想你了,你怎麼不給奶奶打電話」女兒一臉無辜地質問她,我又沒有電話,你要想我,怎麼不給我打電話?婆婆聽完無話可說,然後不好意思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