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冷戰時期,蘇聯上校3個月2次叛逃,不僅沒受到懲罰還被嘉獎

2020-12-11 騰訊網

美蘇冷戰期間也出現了很多類似於「無間道」的故事上演,大國之間的博弈比影視劇還要精彩得多,但是兩國之間進行著軍事競賽、經濟較量,雙方之間的從冷戰到之後的摩擦也讓很多人見證了兩國之間的對抗,其中一位蘇聯上校竟然在3個月內進行了2次叛逃,這樣的高職位人員的背叛在當時並不是多見的,這樣的人失蹤讓蘇聯這邊很著急,如果他真的倒向了美國那邊,那麼對於蘇聯的影響將是十分大的,當時的他可以說是克格勃冷戰期間叛逃的最高官員,但是對於這位上校的叛逃最終結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為他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被嘉獎了。

當時的尤爾琴科的叛逃可以說是拋妻棄子,所以並沒有讓美國人產生懷疑,尤爾琴科謊稱自己患有胃癌,還想著藉此機會與自己的情婦逃之夭夭,但是之後該女子並沒有與他按照計劃行事,反而還把他想要背叛蘇聯的消息宣揚了出去,這讓尤爾琴科打擊很大,而且外界知道他的叛逃之後更是痛苦萬分,無奈之下他選擇擺脫現在的美國特工,在他的計劃落空之後還是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內,僅僅在美國待了三個月之後就再次選擇回到蘇聯,而且這一消息讓美國這邊大為失望,人們本以為蘇聯也不會放過他,畢竟這樣的叛逃是無法原諒的,但是蘇聯的處理方式讓人們不得不服。

雙方之間的比拼很多時候都需要大量的情報,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就負責搜尋情報,像尤爾琴科這樣的人美國自然是不會放過的,特別是在他叛逃之後美國更是如獲至寶,當時有著關鍵任職的他也確實掌握著蘇聯的許多情報,同時他也向對方透漏了不少關鍵的情報,而且蘇聯也因為他的叛離損失慘重,尤爾琴科把一些很機密的消息都通報給了美國,阿塔馬諾夫的下落就是尤爾琴科向美國方面透漏的,這也讓當時的蘇聯在美的間諜網被破壞,這樣的人可以說是蘇聯的一大罪人,但是為何當時蘇聯沒有將其處死,反而還給予了褒獎呢?這背後的原因也是很複雜的。

尤爾琴科叛逃證據是確鑿的,但是蘇聯卻沒有追究他的責任,而且克格勃還是想要利用尤爾琴科一事給美國造成不利的影響,當時尤爾琴科一直對國內宣稱自己是被美國綁架之後才落網的,還表示自己在關押期間受到了非人的遭遇,蘇聯雖然知道實情還是決定陪尤爾琴科繼續演戲,這樣的做法無非就是想要對美國人的行為進行控訴,這樣人們對於叛逃一事再也沒有了想法,得到了美國是如何卑鄙之後更會對美國深惡痛絕,而且這樣一來美國那邊也開始摸不著頭腦,他們也開始懷疑尤爾琴科出逃美國是不是蘇聯布下的一個謎局,對於尤爾琴科的情報可以說是半信半疑,這樣蘇聯的效果就達到了。

尤爾琴科聲淚俱下地對美軍進行了一通控訴,還一直宣揚對美國不利的言論,這之後蘇聯也對其進行了嘉獎,而且克格勃還讓尤爾琴科重新回到自己的崗位上,這樣的舉動可以說是狠狠將了美國一軍,美國對於蘇聯的做法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後蘇聯解體之後他仍然安然無恙,這樣的人最後卻成為了蘇聯的功臣。

這足以看出克格勃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是很高明的,真相有時候並不重要,是不是真的叛逃對於蘇聯來說也不是十分重要的,蘇聯的做法可以說是很有智慧的,可以說是原本應該是一次叛逃的不利局面卻讓蘇聯巧妙化解,這樣也讓蘇聯的戰士對自己的國家更有信心,尤其是尤爾琴科會對蘇聯感恩戴德。

相關焦點

  • 冷戰時代美蘇為何選擇中立國進行首腦會談
    作為冷戰時代最為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美蘇關係的變動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在整個冷戰時代美蘇領導人的十幾次會晤中,雙方將地點選擇在了既非美國,又非蘇聯的第三方。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冷戰由此拉開序幕。
  • 飛彈總工程師叛逃美國,帶走大量核心資料,數月後慘死街頭
    在對美蘇之間的冷戰有著一定了解之後就可以發現,在那個時期之內,美國和蘇聯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而為了能夠鞏固自身的地位,美蘇兩國的人才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就在這一階段之內,蘇聯方面卻出現了一位叛逃的飛彈總工程師,當時,他沒有抵抗住美國的誘惑,背叛蘇聯,並帶走了大量核心資料。
  • 沈志華:歷史的轉折——美蘇冷戰起源的經濟因素
    美國方面的標誌性事件,就是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和6月馬歇爾計劃的出臺,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而蘇聯方面的標誌性事件,是7月蘇聯和東歐拒絕馬歇爾計劃,9月共產黨情報局會議召開,特別是日丹諾夫做的報告。所以,到1947年的9-10月份,世界開始分為兩個陣營了。第三個要梳理的是論證的邏輯,即戰後國際關係的變化。
  • 美蘇冷戰的最後,為什麼蘇聯被拖垮,而美國卻什麼事也沒有
    蘇聯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個誕生了共產黨主義的國家,在1922年12月30日成立,於1991年12月26日解體,在這個世界上共存在了69年。而學習蘇聯共產主義的中國,如今已經建立了幾十年,而且國家愈漸強盛。
  • 冷戰時期的美蘇鬥法:克格勃用一粒螺絲換來一架U2偵察機
    這句中國諺語,成為冷戰時期美蘇的真實寫照。上世紀50年代末,美蘇先後發射了人造衛星,但技術還不成熟,探取對方國土上的軍事目標,還得靠偵察機。蘇聯克格勃人員1960年3月27日,克格勃負責中東地區諜報工作的馬林斯基少將,乘坐專用軍機降落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然後驅車來到蘇聯大使館,和克格勃駐喀布爾的特務頭目丘林託夫中校會了面
  • 飛行員駕機叛逃,3月後寄來30箱快遞,軍方打開後怒火中燒
    隨著戰爭模式的改變,戰機的作用已經不容忽視,因而各國都在抓緊研製先進戰機,有消息稱,美國的B-21轟炸機已在深山組裝,歐洲各國也就六代機研製展開合作,但光有先進戰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優秀飛行員的配合,進而充分發揮出戰機的實力,飛行員更是被各國當作「國寶」,也成為各國「爭取」的對象,飛行員駕機叛逃事件更是數不勝數
  • 蘇聯:呵呵,放出克格勃女諜「燕子」!
    U2高空偵察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機長15.11米,機高3.96米,能夠在2萬米高空執行晝夜偵察任務。它在1960年5月1日之前,已經多次突破蘇聯號稱世界上最嚴密的防空網,如入無人之境,實施空中偵察,並獲取大量有價值的情報。美國人出於對U-2優越性能的自信,以及對蘇聯情報的掌握,認定U-2不可能被蘇聯擊落。
  • 盤點美蘇/俄領導人在赫爾辛基的四次相會
    美國總統川普和第一夫人抵達赫爾辛基美蘇之間的首次赫爾辛基會晤發生在1975年,當時正是美蘇之間「冷戰」最高峰的時候,35個國家在赫爾辛基籤署了《赫爾辛基協定》,歐洲幾乎全部的國家都參與了其中(除阿爾巴尼亞和安道爾之外),涵蓋了美蘇冷戰期間的全部北約和華約組織國家,此舉為改善東西方兩大陣營的關係做出了努力。
  • 美蘇兩個大國冷戰,為什麼蘇聯垮了,美國卻越來越好
    美蘇冷戰對抗並不是兩個國家單打獨鬥,而是兩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勢力陣營之間的扳手腕。所謂「冷戰」就是相互攀比、就好比是打牌,都是你壓我一頭,我要反壓你一頭,如此持續下去。例如,蘇聯有一百顆原子彈,美國就要有二百個,蘇聯載人上天了,美國就要載人登月,總之就是相互搞攀比,誰都不願意落後。
  • 飛行員被懷疑患精神病,賭氣駕機叛逃,寄回30箱快遞後國家震怒
    上世紀70年代,美蘇冷戰正酣,當時蘇聯正值鼎盛時期,擁有一款令美國等北約眾國忌憚不已的戰機,它就是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米格-25,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款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
  • 美國參加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美蘇冷戰
    (日軍偷襲珍珠港)二戰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此時距離二戰的爆發已經過去了2年多。此後美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的主力軍之一。「冷戰」指二戰後,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在全世界開展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全面對抗。
  • 美蘇爭霸多年,最終為蘇聯解體題寫悼詞的竟然是一支美國原子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強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自1922年12月建立之後,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殘酷的世界大戰,並取得了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基於政治制度的差異,蘇聯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戰後迅速進入敵對狀態,冷戰到來。
  • 因被妻子嘲笑,這個飛行員叛逃蘇聯,3天後就被引渡,直接判死刑
    1990年8月25日,王寶玉在執行任務時,謊稱飛機出現故障,申請維修,獲得了地上指揮中心的同意,正是這一間隙,他駕駛飛機逃到了蘇聯。 幾個小時後,指揮所才發現不對勁,連忙尋找王寶玉的下落,但多次搜尋都沒有什麼結果。部隊知道後,第一時間推斷應該是飛行事故,畢竟中朝兩國的關係很是親密,韓國也在積極準備和我國和平建交。
  • 冷戰時,蘇聯軍隊的全稱是什麼?蘇聯紅軍為何改名?
    那蘇聯紅軍,威名遠揚,本來好好聽的名字,冷戰時卻為何突然「改名換姓」?上面也說了,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最開始就叫中國工農紅軍,這也是跟著蘇聯老大哥「蘇聯紅軍」叫的。在二戰時期蘇聯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不僅阻止了德國一統歐洲的步伐。而且在德國對於蘇聯久攻不下的過程中,大大重創了德國,讓德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身心俱疲。
  • 冷戰結束了還沒多少年,又捲土重來?
    文:奈傑爾·克利夫 譯:陸大鵬 冷戰結束了還沒多少年,又捲土重來,讓我們在烏雲滾滾的天空下戰慄。這一次,有人在英國境內運用不明裝置釋放了一種蘇聯時代的武器級神經毒劑。
  • 蘇聯對美國有多狠?用飛機猛撞,再用飛彈射擊,還誤傷了自己人
    冷戰期間,美蘇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爭霸。雖說「冷戰」看似不是熱戰、並沒有直接交火,但兩國直接還是有許多激烈的摩擦與衝突,甚至真的發生了交火事件。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由於美蘇進行的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於是情報和輿論就非常重要。
  • 這都怪蘇聯,因為權威受到挑戰
    然而當1950年6月25日凌晨的炮聲響起時,誰都沒有料到美國空軍在第二天就加入了戰爭。那麼,美國又為何會直接介入這場戰爭呢?當時的美國人真的嗔怒於蘇聯嗎?首先:冷戰的因素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中美是非常重要的盟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也加大了援華力度,但當時間到了1949年時美國卻失去了這個亞洲大國。雅爾達體系在當時也劃分了美蘇兩大國的勢力範圍,同時隨著冷戰局勢愈演愈烈,美國開始對蘇聯進行遏制政策。
  • 蘇聯在冷戰時期有多強大?
    一說起蘇聯這個國家,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會感到陌生,特別是老一輩人。記憶那是相當的深刻。蘇聯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由15個加盟國組成,其中由俄羅斯為主體。首都設在莫斯科。話說回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社會主義制度日昔漸大,由原來蘇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了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陣營橫空問世,東歐國家在蘇聯的影響下全部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地緣政治緊密連在一起行成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在60年代到80年代時期,蘇聯的軍事、經濟、政治、以及對外影響都達到了巔峰狀態。
  • 蘇聯士兵奉命在無任何防護措施下挺進核爆中心
    蘇聯士兵奉命在無任何防護措施下挺進核爆中心  1.草原上有一批未老先衰的人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冷戰加劇,前蘇聯為能扳回在核武器方面的劣勢,加緊核試驗,並首次進行了真人核試驗。然而,這讓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