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李林甫想要獨攬大權,陷害了兩位忠臣,唐明皇的眼光不太好!
李林甫沒有真本領,卻能拜相,可以說是個傳奇的存在了。提拔他的人也並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以賢明著稱的唐玄宗,這一點,讓他在當時非常風光,幾乎沒人敢和他作對。不過,他囂張的行為總是會引來其他人的反感,比如說張九齡,這個正直的人不願意加入李林甫的陣營,甚至多次勸告玄宗應該遠離李林甫這個小人。李林甫知道之後,不斷給自己這位同僚下絆子,離間此人和唐玄宗之間的君臣情誼。李林甫也算是個宗室子弟,不過他的家道早已旁落,生活各方面都比不上其他顯赫的家族。幼時的他雖然不愛學習,成天跟著別人瞎混,但是他卻十分機靈,很會討好他人,讓周圍人都覺得他是個好孩子。他的舅舅叫做姜皎,非常喜愛這個外甥,常常誇讚哥奴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
姜皎剛好和大紅人源乾曜有姻親關係,李林甫便利用這個關係,謀求了一個官職,從此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他的第一份官職雖然是個閒職,但是卻能接觸到很多大人物。李林甫不滿一直呆在那個位置,便利用職務之便,結交了宇文融。宇文融雖然不是宰相,但是他的地位也在很多人之上,能夠為李林甫所用。於是,李林甫想盡了一切辦法爭取宇文融的舉薦,成功當上了御史中丞,不再是之前不起眼的小官了。我們之前也說過,李林甫這個人沒什麼真本領,所以他為了掩飾自己的笨拙,做了很多偽裝。他將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全都藏了起來,在眾人面前表現得很得體,再加上他這個人很會說話,他的官途一帆風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坎坷。
他入閣拜相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讓眾人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要知道,很多人四十歲的時候,可能還是一個七八品的小官,更有甚者,可能努力了一輩子都不能成為五品以上的官員。李林甫是當時最耀眼的存在,當然,這並不能證明他是一個有才幹的大臣,只能說他的出現剛剛好。如果他任職的時候,正逢開元初期,他肯定不會受到重用,畢竟那個時候的唐玄宗一點都不喜歡他這種類型的臣子。等到他進入官場的時候,唐玄宗已經步入中年,沒有曾經那麼勵精圖治了,而李林甫又慣會偽裝和說好話,所以很快就得到了賞識。
當時,和李林甫一起擔任宰相的還有兩人,一位叫做張九齡,另一位叫做裴耀卿。這兩人在各個方面都比李林甫要強,而且他們資歷比較老,在朝堂很有聲望,混上來的李林甫很害怕被兩人排擠出權力中心。尤其是張九齡,李林甫對他非常忌憚,因為他從別人口裡得知,原來張九齡之前在玄宗面前說過他的「壞話」。李林甫是個肚量很小的人,得知這件事後,愈發堅定了一個信念:一定要將張九齡除掉。他觀察了張九齡很久,又在暗地裡不斷地揣摩唐玄宗的心思,終於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張九齡忠君,但是唐玄宗此時已經不怎麼想處理政事了,為此,張大人屢次向唐玄宗進言,希望他能夠收收心。唐玄宗的耐心被慢慢耗盡,李林甫抓住這個機會,製造了很多事端,讓兩個人的關係越鬧越僵。
不過,事情並沒有像李林甫預想的那樣發展,因為唐玄宗對張九齡非常寬容,每次都放他一馬。李林甫不甘心自己的努力都白費,乾脆給張九齡安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結黨營私。這一擊,抓住了唐玄宗心中最大的痛,非常致命,直接就讓唐玄宗將其官職罷免了。張九齡被罷官之後,另一位大臣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很快也和前者一樣丟了官職。沒了兩隻攔路虎,李林甫在官場混的非常開,再也沒人敢跟他作對了。
說實在的,李林甫的上位是這個朝代的不幸,是朝堂的不幸,是百姓們的不幸,因為他壓根沒有做出一點實事,反而將整個大唐搞得亂七八糟。當時其實也有很多人都鄙夷這位李大人,但是卻沒人敢站出來,一直放任李林甫弄權。唉,如果他們之中有人敢站出來,說不定這個奸相就不會過的如此逍遙,盛唐也不會這麼快衰敗下去!不過,說到底還是唐明皇的錯啊,他的眼瞎,他輕信小人,不止害了兩位忠臣,更害了整個大唐!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與內容無關,侵刪!以上內容為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