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遇害的直接原因是秦檜的陷害,那麼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2021-01-09 民航觀點匯

秦檜和嶽飛的對決結果其實是兩敗俱傷,嶽飛雖然含冤而死,但其英名千古傳頌;秦檜雖然一時得志,深得皇帝寵信,但是他死後罵聲不斷。其實靜下來想一想就會很容易明白,文臣武將針鋒相對,從來都是一損皆損。表面上設計嶽的是「檜」,但是設計嶽,檜又得到了什麼呢?無非是皇帝的寵信,換句話「檜」只是照上邊意思辦事而已!為什麼說皇帝才是兇手呢?

南宋發生了一個重要的事件——靖康之恥。當時金兵南下,徽欽兩位皇帝和所有的皇室骨肉都被當成俘虜送去了金兵大營,趙構作為皇帝和宮女的私生子,成為了皇室僅存的血脈,於是被推舉成了皇帝。殺死嶽飛的就是這個皇帝,秦檜也只是皇帝把弄的玩偶!

首先面臨金兵的南侵,嶽飛主張迎戰敵軍,但是趙構卻只想著議和。趙構年輕的時候深知自己身份的尷尬,於是表現得聰明喜人,武藝高強,膽識卓絕。最值得一提的是:當金兵來到開封城下時,趙構主動請纓孤身一人去敵營中談判議和,但是卻被敵人扣留,受盡了非人的待遇。

趙構親眼見識了敵人的兇殘,回來後失去了以往的豪氣,變得膽小如鼠。後來又經歷了金兵「搜山檢海捉趙構」「苗劉兵變」等事件,多次險些喪命。從這之後他再也沒有了過去英雄的氣概,他只想要偏安一隅,守住自己江南的半壁江山,過太平日子。除了因為害怕金兵的殘暴無情,還有就是自己兄父都在金兵手裡,嶽幾乎沒有過敗績,如果讓他克復中原,接回來自己兄父,那麼自己的位子就不保了。所以說構是非常討厭嶽飛「主戰」的思想。

其次嶽飛的死亡還有他自己的原因,「忠言逆耳」「功高蓋主」往往都是忠臣們的通病。很多話雖然是對別人好,但是說出來就會讓人很討厭。嶽多次潑趙構冷水,比如說:他明明知道構沒有了生育能力,但還是多次直言不諱要他立太子。帶兵重臣參與太子的確立一直都是很忌諱的,但嶽不僅直言不諱,還故意刺痛構受傷的心靈,如何不讓人討厭呢?

最後嶽飛掌握著數以萬計軍紀嚴明的「嶽家軍」,這批人馬戰鬥力兇悍,甚至勝過強悍的金兵。經歷過「苗劉之亂」「杜充叛金」「淮西兵變」等事件後,趙構如何的放心的下嶽飛手下的嶽家軍。後來的奸臣陷害只不過是嶽飛死亡的直接原因,其實害死他的真兇是趙構,同時也怪他違背了君意,路線錯誤,功高蓋主。

相關焦點

  • 嶽飛遇害以後,秦檜是怎樣對待他的妻兒老小的
    提到精忠報國,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嶽飛。他對大宋是赤膽忠心,一心衛國。沒想到卻換來君王的疑心和秦檜的陷害,那麼嶽飛死後秦檜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呢?精忠報國 一代名將的隕落世人都知嶽飛是一代忠臣,他帶領的嶽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經歷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揮師北伐,轉戰江南,又收復重鎮了建康,可以說是立下汗馬功勞,是民族抗金的英雄。
  • 嶽飛的事跡都是假的?《金史》中的嶽飛完全顛覆我們認知
    相信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之中,嶽飛應該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英雄,幾乎沒有任何的汙點,對於他的功勞更是不可否認,他二十歲就已經進入了參軍的隊伍之中,一生之中更是打了上百場仗,立下了無數的戰功,但是無奈,他卻站在了朝廷中主和派的對面,雖然他揮師北上,所向披靡,大有收復河山的氣勢,但是卻在秦檜陷害之下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終被陷害入獄,最後結局就是跟他的長子嶽雲以及部將張憲一同遇害,結束了輝煌又悲慘的一生
  • 陷害嶽飛的,除了秦檜,還有万俟卨,你知道這三個字怎麼讀嗎?
    看到跪在墓前的四個銅像,我這才知道,原來當年構陷嶽飛,置他於死地的人足足有4個,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秦檜和王氏這對夫婦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張俊也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與嶽飛齊名;但這個万俟卨,是何許人也?似乎不怎麼出名啊!而且他的名字也很奇怪,應該怎麼讀?自古忠良多枉死!
  • 嶽飛並非因情商低而被秦檜殺害,他只是不會處理與一種人的關係
    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有一學者型官員在評價嶽飛時說,嶽飛死於情商低。這個說法一時大火,大家議論紛紛,許多人還附和這一說法,其實這個說法根本是一謬論。嶽飛情商並不低,但是跟一種人共事時情商的確低。嶽飛剛出道,很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宗澤說,你的確猛,誰都沒你強,但你剛喜歡野戰不行,不是萬全之計。然後給了嶽飛一卷陣圖。嶽飛毫不領情,直接回絕了,說道,先布陣後開戰那是一般人打法,我打仗沒套路,全靠感覺。宗澤說,你說得對小嶽。嶽飛跟王彥渡江北上,突遇大量金兵,王彥不敢往前走,嶽飛親自帶人奮力死戰,大敗金兵。
  • 秦檜「站起來」後,被嶽飛後人強烈譴責,秦檜後人:都跪800年了
    後來嶽飛上了戰場,他時刻銘記著他母親的教誨,他贏得了許多的戰役,還建立了紀律嚴明、英勇無比的嶽家軍,為南宋立下了許多的汗馬功勞。但是嶽飛的下場並不好,他一生為了國家,卻在39歲時被奸臣所害,這個奸臣就是秦檜。秦檜是南宋時期的宰相,在紹興十年的時候,宋軍在嶽飛的帶領下擊退了金軍,但是在收復失地之前,秦檜鼓吹宋高宗,此時應該趁機議和,為以後的長久和平做鋪墊。
  • 永豐第一位狀元,投靠秦檜陷害忠良,官拜副宰相卻成為江西的恥辱
    董德元為何會被省志除名,永豐縣和樂安縣為何不宣傳董德元是副宰相呢?圖為董德元雕像,拍攝於永豐縣狀元文化園。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董德元步入仕途之後成了秦檜黨羽。董德元幹的事情讓家鄉蒙羞,家鄉實在是沒法宣傳,只能是儘量冷處理。
  • 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是漢人嗎
    在杭州嶽飛墓前跪著四個鐵人跪像,他們分別是王氏、秦檜、万俟卨、張俊,在江西的嶽母面前又增加了第五位奸臣的跪像,他就是參與作偽證,誣告嶽飛謀反的王俊。今天咱們結合標題,主要講講万俟卨。對於万俟卨這三個字,很多朋友可能會讀錯。
  • 嶽飛遇害後,嶽飛前後兩任夫人,以及五子二女最終的結局如何
    1142年,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抗金名將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被秦檜殺害,那麼,嶽飛去世後,秦檜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妻子兒女的呢?(嶽飛劇照)在封建王朝,有身份的男人往往三妻四妾,然而嶽飛卻是個另類,他一心只想驅逐北虜,根本沒有時間花前月下,更不會去青樓買歡縱慾,所以他從不納妾。
  • 嶽飛墓前的跪像,從2人到5人又到4人,中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其實,最開始跪在嶽飛墓前的只有秦檜夫婦,後來逐漸增加,直到人數變成了5人。那麼,這些人是在什麼時候跪在了嶽飛墓前的呢?第5人又是誰呢?為什麼現在又變成了4個人了呢?眾所周知,嶽飛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北宋末期,目睹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國破家亡,外族入侵,生靈塗炭,懦弱昏庸的徽欽二帝被虜,山河淪陷。
  • 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到底是什麼人?
    一提起民族英雄嶽飛墓前的幾尊跪像,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秦檜的那一尊?那你是否還曾注意到,在秦檜身邊還有一尊書著万俟卨(音同"莫其謝")之名的跪像?嶽飛墓前的跪像共有五尊,分別是當初陷害嶽飛的主要"劊子手"秦檜、秦檜之妻王氏、王俊、張俊和万俟卨。而秦檜和万俟卨,又是這五人中唯二還被寫進了《宋史·奸臣傳》的大奸吝。
  • 陷害嶽飛的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姓氏?
    其實製造嶽飛冤案的人罪魁禍首就是當時的宋高宗趙構,由於他的賣國行徑,現在的人也喜歡稱呼他為完顏構,要知道秦檜當時雖然官大,可是若是沒有宋高宗的許可又怎麼敢對他下手呢?但是宋高宗畢竟還是皇上,自然而然的陷害嶽飛的罪責要由底線的大臣背鍋。
  • 陸遊寫了好幾首詩讚美嶽飛,辛棄疾的作品為何對嶽飛一字不提
    不幸的是,在南宋朝廷中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逐漸佔據了上風,嶽飛身為主戰派中流砥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遭到他們的瘋狂攻擊陷害。嶽飛長期手握重兵,且威望越來越高,也找來了宋高宗趙構的猜疑防範之心,嶽飛由此在劫難逃,在公元1142年被冤殺在臨安府詔獄中,釀成千古奇冤。
  • 秦檜的後人中了狀元,乾隆故意問他的祖宗是誰,他是怎麼說的?
    在秦檜等人的陷害下,嶽飛死了,而秦檜則繼續活著,讓很多人無法接受的是,秦檜還得到了善終,此外,他的後人還中了清朝的狀元,而當乾隆知道他的先人是秦檜時,還特意問他的祖宗是誰,那麼他的後人是怎麼回答的呢?先別急,我們說下嶽飛刺字這件事。
  • 趙構授意秦檜,藉口殺掉嶽飛,是為了給金國表忠心嗎?
    近年來,有些人對嶽飛之死說法不一,也有人極力為秦檜翻案。嶽飛之死,與秦檜一點關係都沒有是說不過去。雖說生殺大權在皇帝手裡,但殺一個在百姓中的抗金英雄。還是要找一個所謂藉口,趙構就是利用秦檜找到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為藉口,把嶽飛殺害。所以嶽飛之死,秦檜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 嶽飛和袁崇煥為什麼會被處死?兩人都犯兩大致命錯誤,結果已註定
    秦檜想殺嶽飛,就開始搜集嶽飛的罪證,但根本找不出他的罪證。最後秦檜只好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處死。在陷害嶽飛一案中,宋高宗雖然沒有直接露面,但顯然他是幕後主指。宋高宗之所以也容不下嶽飛,是因為嶽飛在這兩件事上觸碰他的底線。
  • 嶽王廟,故又稱嶽墳或嶽飛墓,始建於1221年
    杭州西湖的嶽王廟,是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墓地,故又稱嶽墳或嶽飛墓。始建於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棲霞嶺南麓。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嶽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嶽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嶽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嶽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嶽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嶽墳的所在地。
  • 秦檜是以「莫須有」殺害嶽飛,千古奇冤,莫須有什麼意思?
    「莫須有」出自秦檜那張善於創造的嘴。《宋史?嶽飛傳》載:「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嶽飛被捕,即將判罪,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看到昔日的戰友蒙受不白之冤,內心非常憤怒,他找到案子的牽頭人——宰相秦檜,說要治嶽飛的罪,有什麼證據呢?秦檜支支吾吾,說嶽飛的兒子嶽雲給大將張憲企圖謀反的信雖然還沒找到,但謀反的事也許是有的。韓世忠聽後,反問:「莫須有三個字,何以服天下?」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嶽飛死於秦檜之手,疑點很多。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揭秘:史學大家們談起宋高宗都說「嶽飛必死」,這是什麼邏輯?!
    就將實情如實的報告了上司秦檜。此時秦檜也實話實說「此上(趙構)意也!」。這就擺牌了,嶽飛必須被「謀反」其它結果免談。一旦沒有「謀反」,那就是斷案有問題。就這樣,同情「犯人」的主審官何鑄被更換為万俟卨(後來跪在嶽飛像前的四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