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學大家們談起宋高宗都說「嶽飛必死」,這是什麼邏輯?!

2020-12-23 說歷史品人生

1141年金國攻宋其實已經精疲力竭,希望快快議和,能撈多少是多少,南宋軟蛋朝庭對金的「議和」也十分上心。

4月,嶽飛軍權被剝奪調為所謂樞密院副使一職。

8月,就這「樞密副使」的破職也被罷免!

10月,以「謀反」之罪將嶽飛投入大理寺大牢(今天的杭州小車橋附近)。審訊期間,嶽飛義正詞嚴。他們為了儘快讓「謀反」之罪坐實,對嶽飛百般折磨,嚴刑拷打。當衣服打爛露出背後的「精忠報國」四字時,主審官何鑄十分動情,意識到此案就一徹頭徹尾的大陰謀。就將實情如實的報告了上司秦檜。此時秦檜也實話實說「此上(趙構)意也!」。

這就擺牌了,嶽飛必須被「謀反」其它結果免談。一旦沒有「謀反」,那就是斷案有問題。就這樣,同情「犯人」的主審官何鑄被更換為万俟卨(後來跪在嶽飛像前的四醜之一)。

11月,金宋「紹興和議」達成:南宋對金稱臣;淮河以北的大片國土劃歸金國;每年碎銀25萬兩;絹25萬匹。

宋金協議期間嶽飛羈押受審,也就是沒有帶領嶽家軍「搗亂」。按理說協議之後應該放出嶽飛。但這只限於您、我、天下人的認知。「臣構」(趙構對金的自稱)胸有大志,他眼觀的已經不是搗不搗亂的問題。

万俟卨上任後努力配合和秦檜,趙構收羅嶽飛罪名,希望儘快讓嶽飛「謀反」,儘快結案。

由於嶽飛長時間的在大理寺羈押受審,案件的始末主審陪審們皆了如指掌。參與審案的李若樸、何彥猷等公開為嶽飛鳴冤(隨即被罷官)。劉允升為此事心甘情願「替嶽元帥死」(未幾也被處死)。也就是說司法執法的良心官們已經公然罷工。要說趙構不知道誰會相信?

儘管如此,還是在1142年的1月27日,高宗趙構下令「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罪名:「莫須有」。

嶽飛被殺於大理寺監獄(正史沒有風波停一說),時年39歲。嶽飛的供狀上也只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字。嶽飛遇害消息傳出,臨安城百姓失聲痛哭;而金國則君臣慶賀,碰杯把盞「和議自此堅矣」。

這件事對於南宋小朝廷來說,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是一件親痛仇快的事。趙構為何執意這樣做呢?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案自始至終其實就是「公心」與「私心」的較量。

何為「公心」?就是將侵略者金人趕出去,「直搗黃龍」,報仇「雪恥」,接回宋徽宗宋欽宗「二聖」,重整山何!這就是代表天下大多數人的「公心」。直言不諱、光明磊落的嶽飛是「公心」的代表人物。

何為「私心」其實就是趙構一人之心。對於趙構而言,割土於金那是祖宗留下的東東,也就是多點少點的問題;賠款納貢那是全天下所有人承擔的。可嶽飛意志堅定的要「報仇雪恥接回二聖(父兄)」,接回父兄我必將失去帝位!殺掉智謀雙全的嶽飛這個風險也就基本解除了。他人嘛既不敢說也未必做得來,自然不用擔心。為了我一個人不失去什麼,至於全天下人失去什麼都不重要!這就是史學家們所說的「嶽飛必死」的答案。

就這樣,趙構為一己「私心」殺戮忠良,心安理得的偏安江左,也讓大宋永遠錯失翻盤復仇的機會!

宋朝,聽起來也挺高大上,但三百來年從來就沒有揚眉吐氣過,東躲西藏,喪家犬一般。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是立國方針失敗,也就是趙宋自己沒有走出黃袍加身的陰影。懼怕別人重蹈覆轍就重武輕文,自廢武功。而當時正值北方遊牧民族興起,各個對中原王朝皆虎視眈眈。宋朝本應該是厲兵秣馬、枕戈待旦!趙宋朝廷玩的卻是偃武修文、馬放南山!戰略定位的錯誤讓趙宋是亡了一遍又一遍。最終釀成了泱泱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為韃虜所亡的悲慘結局。

對此,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相關焦點

  • 嶽飛被趙構殺害,真的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專家:大家太小看嶽飛了
    康王趙構在外得以倖免,不久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元建炎,史稱宋高宗。提到宋高宗,就不得不提嶽飛。一直以來,不少所謂的專家、學者以歷史愛好者們在分析嶽飛被殺原因時,總會提到一點:嶽飛不顧宋高宗的反對,一天到晚喊著「迎回二聖」。但是,如果「二聖」回來了,宋高宗豈不是要把皇位讓出來?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宋高宗敕嶽飛《起復詔》拍出830萬元
    在昨天開槌的西泠08秋拍中,備受關注的宋高宗敕嶽飛《起復詔》,最終以830萬元高價落槌。儘管不能透露《起復詔》的具體買家,但據了解,這件與杭州深有淵源的珍貴手卷,已經留在了杭州。   但凡到過嶽廟的人都知道,在碑廊東頭有一塊宋高宗敕嶽飛的《起復詔》碑刻,而這次拍賣的《起復詔》手卷就是這塊碑刻的母本。它原本長期存於嶽廟,後來因為歲月變遷才幾經流散。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1142 年 1 月 27 日),宋高宗親自下令,要將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則是斬首示眾。一代名將嶽飛的下場居然不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而是被自己侍奉的宋高宗和秦檜害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 嶽飛死後13年秦檜在痛苦中死去,死前也感受到了宋高宗的冷酷無情
    秦檜在任期間,秉承宋高宗的心意,不惜羅織罪名栽贓陷害,把抗金英雄嶽飛置於死地,成為這場千古奇冤的最大兇手,受到世人千秋唾棄。令人解氣的是,秦檜這個惡貫滿盈的奸賊,最終也在痛苦中死去,臨死之時,他也切身感受到主子宋高宗的冷酷無情。嶽飛死後13年,公元1155年,老賊秦檜已經65歲。
  • 如果嶽飛沒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後的歷史會是另一番光景嗎
    相信大家對這首《滿江紅》早已耳熟能詳了,沒錯,此詩就是民 族英雄嶽飛生前留下的一首千古名篇,字裡行間無不展現出嶽飛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同時,還坦露出心中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以及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趙構殺嶽飛,與上面無關,但與下面難脫干係
    對於歷史上的大英雄嶽飛而言,他的死激起了無數人的憤怒與同情,雖說秦檜及其同夥的銅像,一直跪在嶽元帥的墓前,但歸根結底,秦檜如果沒有宋高宗的聖旨,他是沒有辦法殺掉嶽飛的,因此,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有一點是公認的——秦檜是害死嶽飛的直接兇手,而趙構才是殺害嶽飛的幕後元兇。
  • 什麼是「以敕代律」?為什麼說「以敕代律」造成了嶽飛冤案?
    民族英雄嶽飛的遇害,是眾所周知的大冤案。可是構成這千古奇冤的罪惡根子在哪裡,卻值得我們作一番探討。杭州名勝古蹟之一的嶽廟,最近重修了嶽飛的墳墓,墓前跪著四具鐵人,代表冤案的兇手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在那裡示眾。墓旁有文徵明的題壁,給人們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 花滿樓說 | 「輝騰汽車」必死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完整具備這三個力的品牌,算是一個較好完整邏輯的品牌體系。第一:先說形象力。關於輝騰,江湖上流傳有很多的段子,無一不是折射出其形象力的缺失——像極了「帕薩特」。可能大眾公司的邏輯是認為:「輝騰就是輝騰,帕薩特就是帕薩特,雖然長得有點像,但它們本質上卻是不同的。」然而,在消費者眼中,它們就是長一樣,就是傻傻分不清楚。這是消費者傻嗎?不是。
  • 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嶽飛是怎麼做到的?
    他們不但這樣說了,還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嶽家軍不但是南宋,也是中國古代素質最高、作風最優良的軍隊之一。嶽家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老百姓簞食壺漿相迎。 近現代軍隊都很難做到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嶽飛是怎麼做到的? 一 約束將士「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第一個保證,當然是嚴明的紀律。
  • 教科書上的嶽飛消失了,其「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背後啥邏輯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需要英雄,他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後世學習的表率,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存在,才讓民族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的興盛而不斷努力。《忠愍諡議》中記載:「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這是史書上對南宋名將嶽飛的評價,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書盡了其一生榮辱抱負,令人熱血沸騰。
  • 嶽飛之所以蒙冤而死,就是因為沒有做到《論語》中的這句話!
    嶽飛文武雙全,不但力大無窮,武藝精通,還熟讀《春秋》、《孫吳兵法》。但《論語》可能沒有仔細研究過,或者讀了卻做不到。如果能按照孔子說的這一句話去做人做事的話,或許就不會被秦檜害死了。這句話是什麼呢?那就是《論語.憲問第十四》中的: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 這件事為宋高宗留下了陰影,甚至,連嶽飛被殺都與此事有關
    這件事發生以後,宋王朝的大臣們都認為趙構有安邦定國的能力。為了早日安定人心,眾人一致同意讓趙構來當皇帝。因此,建炎元年(1127年),趙構穿上龍袍,在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稱帝,史稱宋高宗。高宗登基之前,曾經信誓旦旦要北伐金國,救回自己的父親和哥哥。不料,一穿上龍袍,他就貪戀起皇位來。
  • 直搗黃龍是什麼意思?和嶽飛有關
    圖-吉林省長春市位置示意圖遼朝的黃龍府,屬於一線城市,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可以說是東北的大上海。遼朝在黃龍府屯有重兵,為了就是監視日漸崛起的女真部。黃龍府出名,是和宋徽宗父子有很大的關係。但在靖康恥前二百年,就有過一次預演。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南下消滅了後晉,俘虜了「幹孫子」——晉出帝石重貴(石重貴叔父石敬瑭認耶律德光為父)。
  • 宋高宗趙構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一直以來,人們因為嶽飛被冤殺的緣故認為宋高宗趙構是一名昏君,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地位不高,但是如果我們拋開個人感情,客觀的去看待趙構,你會發現趙構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領導軍民建立南宋,趙構是一位民族英雄。
  • 嶽飛和袁崇煥為什麼會被處死?兩人都犯兩大致命錯誤,結果已註定
    宋高宗之所以也容不下嶽飛,是因為嶽飛在這兩件事上觸碰他的底線。一是嶽飛在戰場上出於愛國之心,打出的口號是「收復中原,迎回二帝」。這卻犯了宋高宗的忌諱,如果打敗了金國,把宋欽宗和宋徽宗二帝帶回來的話,那麼他這個皇帝還要不要當。
  • 嶽飛屈死「風波亭」,真的是因為愚忠報國嗎?
    每次要辭去官賞,必推辭說:「這都是將士們效力的結果,嶽飛哪裡有什麼功勞。」從前讀嶽飛,對於嶽飛這樣的英雄人物,崇拜之情總是油然而生,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嶽飛品格高尚,心裏面擔憂的只有家國天下,所謂:「主上奠枕,朝廷無虞,餘之願也」。皇上能睡好覺,國家安平無事,是嶽飛的願望。所謂「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至於其他的,金錢美女也好,良田妙宅也罷,都不是嶽飛所想的。可是,志向高潔就好嗎?對於身居九五之位的宋高宗來說,你嶽飛品性這麼好,是不是「其志不在於小」呢?是不是有不可言說的志向呢?
  • 秦檜臨死前留下一封遺書,道出了嶽飛死亡真相,裡面到底說了什麼
    作為一名千古唾罵的奸臣,主要是因為,他害死了民族抗金英雄嶽飛。北宋末年,即公元1126年,靖康之亂爆發。公元1127年,金軍攻入東京,俘獲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批趙氏、後宮妃嬪、貴卿、朝臣等三千多人,押解北上。這裡有秦檜的影子。過了三年,秦檜逃回南宋,力主宋金談判。從那以後,秦檜官運亨通,深受宋高宗趙構的信賴。
  • 秦檜「站起來」後,被嶽飛後人強烈譴責,秦檜後人:都跪800年了
    這個成語的背後還有一個關於歷史名人的典故,這名歷史名人就是嶽飛。嶽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的窮,他的母親只好用樹枝教他寫字,用言語和行動不斷地鼓勵他鍛鍊身體,於是嶽飛練就了一身的武藝,文武雙全。南宋時期,金人常常攻打中原,嶽飛的母親就鼓勵嶽飛為國家效忠,於是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嶽飛一直將這四個字銘記於心。
  • 趙構授意秦檜,藉口殺掉嶽飛,是為了給金國表忠心嗎?
    他的塑像跪在嶽飛墳前,一點都不冤。宋朝皇帝有兩個心病,一個是不信任武將,一個是幽雲十六州。就連徽宗這麼昏庸的皇帝都想收回幽雲十六州,當嶽飛打到汴梁的時候向高宗請援兵,說不僅能收復失地,還能收回幽雲十六州。高宗看了是很興奮的,如果收回幽雲十六州就能比肩太祖太宗。按耐不住興奮連夜找秦檜商量。秦檜就說了三句話就把讓高宗下定了殺嶽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