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2020-12-13 挖史人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1142 年 1 月 27 日),宋高宗親自下令,要將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則是斬首示眾。一代名將嶽飛的下場居然不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而是被自己侍奉的宋高宗和秦檜害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高宗曾對嶽飛說過不少甜言蜜語,諸如「有臣如此,顧復何憂」;「中興之事,一以委卿」;「國爾忘身,誰如卿者」之類,還賞賜過他一面「精忠嶽飛」戰旗。但高宗之所以這麼做,只是為了利用嶽飛來抵禦金兵南侵,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而已。

在想與金國合作卻無法成功的情況下,高宗才不得以重用武將,目的不過是自我防衛,沒有絲毫恢復中原的志向。但嶽飛並不滿足於消極的防禦,而是想洗雪靖康之恥,迎回徽、欽二帝,將恢復中原視為一生志業。

從高宗的角度來看,嶽飛實在走得太遠。明代詩人文徵明作《滿江紅拂拭殘碑》一詞,將高宗殺嶽飛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詞曰: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古代的中國史官,幾乎都只罵奸臣,不罵皇帝的,但文徵明卻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宋高宗才是殺害嶽飛的元兇,實在是難得可貴。高宗殺害嶽飛的原因十分複雜,如嶽飛力拒和議、力主迎回二帝、聯絡兩河義軍等等。此外,嶽飛還有三件事得罪了高宗,讓他開始懷疑嶽飛不忠。

擅自行動

第一個是擅自行動。紹興六年 3 月下旬,嶽飛之母姚氏因病去世。隔年 3 月,朝廷解除了劉光世的兵權。高宗本來答應將劉光世率領的淮西兵馬交予嶽飛指揮,嶽飛信以為真,以為這將使自己兵力大增,興奮之餘,馬上提出要領兵十萬,出師北伐,不料這恰好犯了高宗的大忌。

高宗臨時反悔,拒絕將淮西兵馬撥給嶽飛。嶽飛對高宗出爾反爾的舉動極為不滿,在沒有得到皇帝批准下,嶽飛就已解除軍職,攜家帶眷,護送母親靈柩,準備前往廬山將母親安葬了,而把軍隊交給王貴和張憲指揮。

在高宗看來,這分明是要挾君主!當時,朝廷將重兵集中在江淮之間,因為料想金國和偽齊也會把重兵集中在這裡。如此一來,金、偽在京西一帶必有力不從心之處。如果嶽飛能立即移屯至襄陽,並從襄陽出兵,進攻陳、蔡,金、偽,他們必將難以招架。在這關鍵時刻,豈能容許嶽飛擅自離軍,跑去辦喪事呢?

朝廷為此下了一項相當嚴厲的命令:嶽飛如不「依舊管軍」,對其僚屬「並行軍法」。經參議官李若虛勸告,嶽飛才回到軍中。高宗當即表示:「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以安撫嶽飛,接著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的話以示警告,言語之中實已暗藏殺機。高宗的言下之意是:你若犯法,我的寶劍一樣可以斬你,這明顯是以死威脅嶽飛。

嶽飛唯唯而退,回去整頓軍務,高宗也表示豁達大度,說收復中原之事,「朕未嘗一日敢忘於心」,仍勉勵嶽飛效命疆場。此事看似告一段落,但君臣關係已出現裂痕,高宗放了狠話,嶽飛理應慎重看待,不要再冒犯龍顏。

但在同年 8 月,嶽飛又犯了一個大錯,且比這次更為嚴重。

觸犯皇室大忌

第二件是嶽飛奏請高宗立建國公趙伯琮為皇太子一事,因高宗的獨生子已死於苗劉之變。

建炎三年 2 月,完顏宗翰派兵奔襲揚州,前鋒直抵天水軍(今安徽天長)。三天後,當時高宗正在揚州行宮中行歡作樂,忽聞戰報,嚇得喪失了性功能,從此不能生育。若金人推舉趙諶成為皇帝,勢必動搖南宋軍民擁戴皇帝的心。嶽飛有見及此,便決定勸高宗早點立下太子,安定民心。

後來高宗求醫用藥多年,都沒能恢復性能力,只好接受現實,同意領養宋太祖的後人繼承大統。在負責官員的努力下,終於在太祖一脈中挑選出了10個7歲以下的男孩入宮備選,最終僅留下一人,送到資善堂讀書,作為太子人選。

被留下的男孩叫趙伯琮,是趙匡胤的七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如今金人揚言要立宋欽宗趙恆之子趙諶為帝,嶽飛就決定借著入覲的機會,向高宗懇請早立皇太子一事。

但此時高宗還沒死心,仍四處訪醫尋藥,要他馬上將趙伯琮立為太子,他實在無法甘心。再者,因嶽飛遠離朝廷,他不知道高宗已經找到一位叫王繼先的醫官,此人能煉出一種名為「黑虎丹」的壯陽藥,高宗服下後,似乎大有起色,或許生子有望,畢竟此時他才三十歲。

過去君主專制時代,涉及皇位繼承問題,豈止武將,縱然是宰相也不能干預。高宗不滿地說:「卿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與也。」高宗此言雖短,份量卻很重,暗指嶽飛有擁兵自重,操縱廢立之嫌,嶽飛十分惶恐,全身僵硬,面如死灰。這次君臣對話,情景相當緊張,史書上用「風動紙搖」四字概括之。嶽飛「聲戰不能句」,最後「色落而退」。

交結宗室

第三件是交結宗室。紹興九年夏天,金朝歸還河南以後,宗室、齊安郡王趙士褭奉命前往西京,掃蕩北宋八陵,在洛陽深受當地人民喜愛。此人按輩分算,算是高宗的皇叔。

趙士偯曾在路過鄂州時,與嶽飛促膝長談,兩人相處甚歡。嶽飛想和他同行,在沒獲得朝廷批准下,仍派張憲帶兵護送。宋朝惟恐宗室與將帥串連,意圖謀不軌,危及皇帝,就頒布了《宗室戚裡不得出謁接見賓客條法》,並嚴格執行。

趙士偯在洛陽受民眾熱烈歡迎,嶽飛又與其關係親密,高宗對此十分猜忌。嶽飛被人誣陷入獄時,趙士褭曾仗義執言,力辨嶽飛無罪,他說:「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聖不欲復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飛無他。」秦檜大怒,唆使言官彈劾他「身為近屬,在外則交結將帥,在內則交結執政,事有切於聖躬。」先將其罷官,繼之遠貶建州居住,十二年後死於貶所。

再者,嶽飛矢志抗金,誓要北伐中原,又手握重兵,這些都讓高宗對他十分猜忌。宋朝皇帝基本奉行「有功者必抑,有權者必奪」的原則,高宗也不例外。當高宗得知金朝願意議和,自以為做個偏安皇帝已成定局。自南宋建立以來,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高宗不得不倚重武將外抗金兵,內平遊寇,以致武將勢大難制,有威脅皇權的隱憂。

因此,紹興十一年4 月,高宗將張俊、韓世忠和嶽飛召到臨安,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副使,實行表面上升官,但其實是被削去權力的計謀,奪走三大武將的兵權,三將所管轄軍隊從此直接聽命於皇帝。

秦檜為了除掉向金議和的阻礙,老早就有奪取武將兵權的念頭。於是,在柘皋之戰勝利不久,就發生了宋朝歷史上第二次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

關於「杯酒釋兵權」的情形,韓世忠、張俊、嶽飛三人都不太一樣。

張俊最早帶兵追隨高宗,最早恭請高宗登基,最早擁護高宗南渡,最早主動交出兵權,無條件地交出自己統率的八萬大軍。而他又是高宗的救駕功臣,所以高宗對他禮遇有加。在此之前,張俊就已經改變矢志抗金的立場,力贊和議,對秦檜言聽計從。他這種擁護和議的新形象深受高宗和秦檜歡迎。

韓世忠雖與張俊一樣,最早上表勸進,對高宗有救駕之功,比張俊的功勞還大,但韓世忠與嶽飛同樣反對和議,立志抗金,且比嶽飛更慢交出兵權。因此,秦檜對韓世忠、嶽飛均恨之入骨,在解除他們的兵權後,還要斬草除根,打算先迫害韓世忠,再殺害嶽飛。

陷害韓世忠

紹興十一年夏天,朝廷派遣張俊、嶽飛前往楚州,雖名為視察軍情,實則是搜集韓世忠的罪狀,意圖瓦解拆散韓家軍。嶽飛到達楚州後,才知道韓家軍只有三萬人馬。

韓世忠居然能指揮這支為數不多的軍隊,長期堅守淮東,遮罩江浙,屢次增援淮西,進軍京東。嶽飛對此讚嘆不已,稱讚韓世忠是個奇特之士。韓世忠的「背嵬軍」以英勇善戰聞名,張俊想和嶽飛平分「背嵬軍」,嶽飛不願意,張俊因此不太高興。

其實秦檜早在韓家軍中安插釘子,並指使其誣告韓世忠的親信部將圖謀叛變,欲置韓於死地。嶽飛得知此事後,立即寫信告知韓世忠。韓氏馬上決定面見高宗,在皇帝面前哭訴,表露真情。韓世忠畢竟有救駕之功,高宗無意殺他。

於是高宗召見了秦檜,秦檜只好罷手。嶽飛這趟楚州之行,讓他和韓世忠的關係大為改善。此後,嶽飛與韓世忠一樣有職無權,樞密院的事務由張俊設在鎮江的樞密行府全部包辦。秦檜、張俊陷害韓世忠不成後,立即勾結高宗,轉而迫害嶽飛。

謀害嶽飛

除了上述殺嶽飛的理由外,金朝還以殺嶽飛作為議和的交換條件,金兀朮早在紹興十年秋天就與秦檜通信,宣稱「必殺飛,始可和。」。秦檜本人也認為嶽飛不死,不僅「終梗和議」且「己必及禍」,因此「力謀殺之」。其妻王氏又火上加油,勸他一定要除掉嶽飛,說「老漢何一無決耶?捉虎易,放虎難也」。

高宗、秦檜兩人各懷鬼胎,互相利用,秦檜殺嶽飛,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相權,而高宗除了要迎回自己的母親韋太后,還要削奪武將兵權,從此偏安江南,做個太平天子。殺嶽飛既可殺雞儆猴,又可發洩自己對嶽飛的憤恨。於是,嶽飛便非死不可。

罷免嶽飛

高宗、秦檜、張俊對嶽飛的迫害,可分為四步:罷免嶽飛,收審張憲,逮捕嶽飛,最後害死嶽飛及張憲、嶽雲。紹興十一年 8 月上旬,嶽飛被解除樞密副使之職後,秦檜指使右諫議大夫万俟卨上疏彈劾嶽飛:

「樞密副使嶽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墜。今春敵兵大入,趣飛掎角,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久之一至舒、蘄,匆卒復還。幸諸帥兵力自能卻敵,不然,則敗撓國事,可勝言哉!比與國列按兵淮上,公對將佐謂山陽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遠近聞之,無不失望。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於外,以伸邦憲。」

這裡羅列嶽飛的主要罪狀有三條:第一,增援淮西,「稽違詔旨,不以時發」;第二,出使楚州,宣稱「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第三,擔任樞密副使之後,鬱鬱不樂,意圖辭職。第一、第二兩條,是張俊栽贓他的,純屬虛構。至於第三條,嶽飛有職無權,寧願退隱山林,這又有什麼罪呢?万俟卨已在奏章中提議免去嶽飛的樞密副使之職,將其「出之於外」。然而,高宗、秦檜卻還遲遲沒有懲處嶽飛。

於是,8 月初時,御使中丞何鑄和殿中侍御使羅汝楫兩人又相繼上疏,內容仍是重複万俟卨所奏之事,最後則是催促高宗、秦檜對嶽飛「速賜處分,俾就閒祠,以為不忠之戒」。而且,万俟卨等人還將前後所上奏章也抄了副本,一併交給嶽飛過目。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嶽飛最終只能請辭了。 8 月8 日高宗下了詔旨,免去了嶽飛的樞密副使一職,要他以「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亦即「俾就閒祠」去了。

收審張憲

9 月上旬,張憲被收審。張憲手下的前軍副統制王俊,是個奸詐貪贓的人,曾多次遭張憲懲罰,現在已經被秦檜派人收買了。

他誣告張憲接到嶽雲來信,密謀「稱金軍侵犯上流」,迫使朝廷讓嶽飛重新掌握兵權,然後盤據襄陽準備叛變。張憲被收審後,張俊嚴刑逼供,張憲被拷打得體無完膚,仍不誣服,但張俊卻謊報張憲招供的內容為「為收嶽飛處文字後謀反」。

逮捕嶽飛

10 月中旬,嶽飛被逮捕。他入獄時,笑著說:「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御史中丞何鑄負責審理此案,何鑄反覆審問他,嶽飛始終不服,還脫下了自己的上衣,讓何鑄看著早年在他的脊背上刺下的「精忠報國」四字,表明自己的心跡。

於是,何鑄審閱了全部案卷,發現全屬誣枉不實之辭,他認定這是一樁冤案。他從前雖然彈劾過嶽飛,但良心未被泯滅,所以前去見了秦檜,為嶽飛辯解。秦檜很不高興地向他說:「此上意也。」,秦檜想用皇帝來壓服何鑄。

何鑄解釋道:「鑄豈區區為一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從何鑄的話可以看出,他並不器重嶽飛,稱其為「區區一嶽飛」,這應是受宋朝長期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影響,使文臣輕視武將,他保全嶽飛,只是為了國家利益而已。

害死嶽飛與張憲

秦檜對此無言以對,他心想既然這個法官不聽話,換一個聽話的就行了。畢竟,甘願受人驅使的人大有人在。中國政治素來是行政權凌駕司法權,這為權力幹預司法敞開了方便之門。

於是,秦檜換下何鑄,讓万俟卨接替任御史中丞,繼續審訊嶽飛案。他對嶽飛施以毒刑拷掠,在公堂上將嶽飛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遍施酷刑之後,嶽飛有些站不住了。當他想鬆一口氣時,身後的獄卒隨即大喊:「嶽飛叉手立!」嶽飛只能悚然聽命。他一生徵戰沙場,威震天下,如今卻被一名獄吏如此折辱,不由悲嘆地說:「吾嘗統十萬軍,今日乃知獄吏之貴也。」

後來,万俟卨罔顧事實,巧妙地援引苛刻的法條,胡亂給嶽飛定下謀反大罪:

一、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以三十歲除節度使,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及敵侵淮西,前後受親札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當斬;二、閬州觀察使、御前前軍統制權副都統制張憲,坐收飛、雲書,謀以襄陽叛,當絞;三、飛長子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雲,坐與憲書,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為傳報朝廷機密事,當追一官,罰金。

然後命人送紙墨筆硯到獄中,強迫嶽飛畫押。嶽飛悲憤萬分,提筆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万俟卨也不管這到底算不算是嶽飛畫押認罪了,馬上將它連同一封奏狀送上朝廷,稱「今奉聖旨根勘,合取旨裁斷」,提議將嶽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

罪名:「莫須有」

這時韓世忠雖然已經被解職,不與外界往來,且絕口不談兵事,但他聽聞嶽飛蒙冤時,或出於公心,或兔死狐悲,所以前去質問了秦檜,嶽飛犯了什麼罪?秦檜的回答居然是:「飛子云與張憲書(的內容)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憤慨地說:「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所謂「莫須有」,語意含混,有「也許有」、「不必有」、「必須有」等多種解釋。歷史學者袁騰飛認為,「莫須有」的意思,應該是「難道沒有嗎?」秦檜對韓世忠用的是反問的語氣:「嶽飛難道沒有罪嗎?」

因為此時秦檜的勢力比韓世忠大太多,他根本不屑對韓世忠多費唇舌,所以用這樣一句話,就把韓世忠打發了。宋太祖本有不殺大臣的遺訓,嶽飛官至樞密副使,身為執政大臣,理論上來說是不能被處死的。但對皇帝而言,祖訓是用來約束臣民的,皇帝是可守可不守的。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高宗批准處死嶽飛,只不過把斬刑改為賜死而已。不僅如此,高宗還將嶽雲由徒刑改為死刑。嶽飛死時,年僅三十九歲。這些為國盡忠,奮勇殺敵的英雄,竟然不是死於敵手,而是被自己效忠的朝廷所害,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難怪人人都說忠臣好,但願意做忠臣的人卻寥若晨星。

嶽飛冤獄株連甚廣,涉及他的部將、幕僚,甚至是同情他的人。對於嶽飛的死去,宋金雙方反應實在是天壤之別。南宋軍民聽到這個消息後,沒有不涕泣的人,而女真貴族卻是準備盛大的宴會,大肆飲酒慶賀。

紹興和議

高宗與秦檜一面迫害嶽飛,一面向金乞和。紹興十一年(1141 年)11 月,宋金雙方在原則上達成協定。合約主要內容為:宋向金稱臣;宋、金的疆域東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關為界;宋每年向金貢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這在歷史上稱為「紹興和議」。

紹興十二年 2 月,高宗自稱「臣構」,向金朝進誓表,保證「世世子孫,謹守臣節」,發誓「有渝此盟,明神是殛」。 3 月,金熙宗派使者到臨安,冊封高宗為宋帝,南宋必須「世服臣職,永為屏翰」。

紹興和議宣告了長達 17 年的宋金戰爭告一段落,從此確立了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對南宋而言,可謂喪權辱國。南宋從此在經濟上年年向金朝上貢,在政治上淪為金朝的藩屬,同時還丟掉了大片土地。凡此種種,都不是金朝在戰場上所能得到的。

三位抗金武將的下場,分別是嶽飛被誣殺,韓世忠被罷官,張俊起初雖力贊和議,參與謀殺嶽飛父子,但在他喪失利用價值後,也遭到劾落職,可謂枉作小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 147 記云:

太師秦檜與俊同主和議,約盡罷諸將,獨以兵權歸俊,故俊力贊其謀。及諸將已罷,而俊居位歲餘,無請去之意,檜乃令殿中侍御史江邈論其罪。邈言:「俊據清河坊以應讖兆,佔承天寺以為宅基,大男楊存中,握兵於行在;小男田師中,擁兵於上流,他日變生,禍不可測。」

嶽飛被罷去後,張俊擔任樞密使職務,當了好幾年都沒有辭去的意願,秦檜對此深感不悅,命令殿中侍御史江邈定論張俊的罪名。江邈指控他圖謀不軌,他迫不得已,只好求去,秦檜便順水推舟,在紹興十二年 11 月罷去張俊的樞密使一職,降為節度使。張俊任職樞密使的時間只有一年多而已。

結語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秦檜因謀奪三大將兵權有功,於紹興十一年 6 月,從尚書右僕射進一路晉升封為慶國公。

由此可見,邪不壓正是一個偽命題,邪能勝正倒是普遍的規律。所謂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是就長遠而言,嶽飛在宋高宗一朝都沒有被翻案,直到宋孝宗即位,朝廷又要北伐時,才為嶽飛平反,追封為鄂王;秦檜的所有封銜則一律取消,諡號改為「謬醜」。

嶽飛流芳百世,秦檜遺臭萬年,但英雄已被枉殺,人都死了,平反又有何用呢?對於奉行「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人來說,身後名就那麼重要嗎?秦檜在世時權傾朝野,享盡榮華富貴,死後對其加以批判,對他來說又有什麼關係呢?筆者每讀《宋史》,不免感觸良多,乃作《七律悼嶽飛》,聊抒所懷,詩云:

踏破賀蘭胡血飲,

孤鴻鎩羽泣忠良。

十年功業成塵土,

百世英魂照日光。

殺敵一心圖雪恥,

橫戈無意覓封王。

由來懷古多餘慨,

國脈如絲染夕陽。

相關焦點

  • 嶽王廟,故又稱嶽墳或嶽飛墓,始建於1221年
    杭州西湖的嶽王廟,是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墓地,故又稱嶽墳或嶽飛墓。始建於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棲霞嶺南麓。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嶽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嶽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嶽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嶽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嶽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嶽墳的所在地。
  • 揭秘:史學大家們談起宋高宗都說「嶽飛必死」,這是什麼邏輯?!
    4月,嶽飛軍權被剝奪調為所謂樞密院副使一職。8月,就這「樞密副使」的破職也被罷免!10月,以「謀反」之罪將嶽飛投入大理寺大牢(今天的杭州小車橋附近)。審訊期間,嶽飛義正詞嚴。他們為了儘快讓「謀反」之罪坐實,對嶽飛百般折磨,嚴刑拷打。
  • 「外儒內法」的帝王心術和嶽飛的「盡忠報國」
    嶽飛心懷救國救民、還我河山的大心願,九死一生與金人作戰近二十年,終於在最後一場戰役中已經有望收復故都,但是到了朱仙鎮,一心與金人議和的皇帝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其回師,嶽飛淚流滿面,仰天長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 昭昭醫考學員:醫學路上的榜樣——昭昭老師
    在跟著老師學習的這段時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昭昭老師那紮實的學識素養、紮實知識功底還有過硬教學能力以及勤勉的教學態度,還有他科學的教學方法;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胸懷視野;我已經把他人做我在醫學路上的榜樣了!
  • 古代名人八字命理分析—精忠報國的嶽飛一生運勢與災禍
    文 觀象齋主人嶽飛,千古流傳的英名。他的偉大人格,第一是「忠」,宋高宗曾親書「精忠嶽飛」四個字;第二是孝,「母有病,藥餌必親嘗。家居行步,唯恐有聲」。嶽飛是後人學習的楷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嶽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1103年3月24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
  • 滿分作文丨中考優秀作文範文:品·嶽飛·滿江紅
    我想,嶽飛的《滿江紅》為我帶來的,不僅僅是份獎狀  ——題記  「…… 壯志飢餐胡虜肉
  • 昭昭醫考
    昭昭教育由昭昭老師創辦。團隊擁有十年的考試教輔研究經驗,現擁有一流的師資、強大的IT隊伍,深受廣大考生的喜愛。昭昭老師,中國醫學考試培訓青年領軍人物,被廣大學員譽為京城四大名師、醫考之王等。授課風格鮮明生動,輕鬆理解、簡單易記、押題精準,在國內首創「畫圖記憶法」,近年來經其培訓並通過醫考的學員數以萬計,獲得廣大考生的一致認可。
  • 嶽家軍之少將軍嶽雲
    爾後戰洞庭,剿楊么;攻偽齊,滅曹成李成二賊;率親軍之精銳大戰金兀朮於郾城,破敵人之「拐子馬」與「鐵浮圖",使北虜精銳部隊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滅。尤其是穎昌之戰(今河南許昌),面對強敵,主將王貴有點膽卻,畏縮不前。是時,嶽飛下了死命令,對嶽雲道:「此戰若不成,我先斬你的頭顱。」
  • 莫須有
    【出處】:《宋史·嶽飛傳》:「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近義詞】:無【反義詞】:無【例句】:他太不負責了,總拿些莫須有的理由來應付差事。為了「精忠報國」,年輕的嶽飛應募從軍,參加抗金鬥爭。很快他就成了一名能幹的軍官,並組建了「嶽家軍」。嶽飛有句名言:「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  公元1139年,宋高宗不顧嶽飛等人反對,向金朝稱臣,每年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金朝算是把陝西、河南一帶土地「償還」南宋。  後來,在嶽飛的帶領下,宋軍從金兵手中收復大片土地。1140年秋,嶽飛率領軍隊在河南大敗金兵。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嶽飛死於秦檜之手,疑點很多。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秦檜是以「莫須有」殺害嶽飛,千古奇冤,莫須有什麼意思?
    嶽飛傳》載:「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嶽飛被捕,即將判罪,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看到昔日的戰友蒙受不白之冤,內心非常憤怒,他找到案子的牽頭人——宰相秦檜,說要治嶽飛的罪,有什麼證據呢?秦檜支支吾吾,說嶽飛的兒子嶽雲給大將張憲企圖謀反的信雖然還沒找到,但謀反的事也許是有的。
  • 昭昭醫考學員:385分雖不太高,但感謝老師的辛苦教導
    要不然我這輩子就會與醫者無緣再也不敢報名了,牛人帶出非常牛的團隊,感謝昭昭老師,雖然未曾謀面但您陪伴了我們一-起經歷了寒冬和酷暑,每日裡,都能聽到您的精彩講解,層層剝繭式的畫圖分析,背誦版朗朗上口,精闢簡練的病例總結,技能操作的規範嚴謹,尤其最後衝刺課時的精準判斷,考試完畢第一時間的反應速度,太牛了,昭昭老師是在是厲害!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一代抗金名將,於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儘管在宋孝宗時,嶽飛被平反昭雪。此後,將嶽飛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被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但人死不能復生,因此,嶽飛之死,可謂千古奇冤。
  • 【昭昭醫考】2021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 相兼脈與真髒脈
    昭昭醫考 昭昭醫考由知名醫學教育培訓講師昭昭老師創辦,中國醫學考試培訓領軍人物,素有醫考之王、京城四大名師、中國醫學考試培訓畫圖理解綜合記憶法集大成者;涵蓋執業(助理)醫師考試,醫學考研,醫學生規範化培訓,主治醫師等多項目
  • 昭昭醫考:大眾眼裡很值錢的證書_執業醫師資格證!
    那就跟著昭昭醫考小編一起來看看醫師資格考試的嚴苛要求吧!首先作為醫學生必須要了解的報考條件,必須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可以報考:本科:首先本科學歷醫學生在學校學習五年畢業之後還不能立刻參加考試報名,須在臨床工作滿一年才能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