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是以「莫須有」殺害嶽飛,千古奇冤,莫須有什麼意思?

2021-02-08 網易

2020-11-11 13:31:16 來源: 米琪美食日記呀

舉報

  秦檜對歷史的唯一貢獻,就是創造了「莫須有」一詞,如今它都已經成為了成語,讓人們在說某事子虛烏有之時,還可以表達更深層次的含義,對子虛烏有的事說得振振有詞時,可用「莫須有」,睜眼說瞎話時可以說「莫須有」,形容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時,可以用「莫須有」,「莫須有」就是濫用權力的理由,就是鍛造冤獄的手段。

  

  「莫須有」出自秦檜那張善於創造的嘴。《宋史?嶽飛傳》載:「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嶽飛被捕,即將判罪,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看到昔日的戰友蒙受不白之冤,內心非常憤怒,他找到案子的牽頭人——宰相秦檜,說要治嶽飛的罪,有什麼證據呢?秦檜支支吾吾,說嶽飛的兒子嶽雲給大將張憲企圖謀反的信雖然還沒找到,但謀反的事也許是有的。韓世忠聽後,反問:「莫須有三個字,何以服天下?」

  這裡,「莫須有」大都解釋為也許有,或許有,模稜兩可的意思,後引申為憑空捏造。但按照人情世故來說,一個宰相,對曾經副宰相級別、任過樞密副使的嶽飛判罪,卻以或許有、也許有來搪塞,無論多麼荒唐的時代,都是說不過去的。所以,竊以為,要麼意思不是「也許有」,要麼說的不是「莫須有」三個字。

  

  史籍中也確實有不同的記載。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六《高宗紹興十一年八月》條載:「先是,獄之成也,太傅韓世忠嘗以問檜,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不明,其事體必須有。』世忠曰:『相公言必須有,此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爭之,檜不聽。」

  同時,熊克所著《皇朝中興紀事本末》一書中,也記載為「必須有」。

  如果以說話者的身份而言,「必須有」要比「莫須有」更符合秦檜宰相的身份些。然而,秦檜對「莫須有」這個成語的首創作用,還是蠻大的,至今被人反覆引用。

  秦檜確是那個荒唐時代舌燦蓮花的「傑出代表」,不但「莫須有」這個成語,而且還創造過「南人歸南、北人歸北」這個朗朗上口的對仗句。這也是個政治主張。秦檜的神奇之處在於:他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把壞的說成好的,把臭的說成香的,把跪的說成蹲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就是。

  我們乍一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多好!多麼平等!然而,這卻是個十足的賣國求榮的投降主張!

  

  秦檜逃回南宋之初,就向宋高宗趙構建議「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意思是,反正長江以北已然為金兵所控制,不若索性承認事實,以換取和平。但這無疑是把「賣國」合法化,甘心做金國的附庸和奴隸,雖然文字上那麼雅,卻是十分露骨的賣國之言,秦檜就有這麼「聰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秦檜說的「莫須有」啥意思?並非或許有,也非必須有,更非不須有
    「莫須有」三字出自秦檜之口,後世通常三個解釋。第一,或許有。秦檜敷衍韓世忠,嶽飛的罪名應該有吧,要不怎麼會把他抓起來呢。第二,不須有。秦檜跟韓世忠說,嶽飛不須有罪名,因為皇帝要他死,君要臣死不得不死,難道還須一個罪名嗎。第三,必須有。秦檜跟韓世忠說,嶽飛必須有罪,沒有不行。
  • 李敖:秦檜說嶽飛的罪名是「莫須有」,這三個字到底怎麼解釋才對
    李敖民族英雄嶽飛在死之前先被關起來,他等於是元帥級的一個大將,另一個元帥級的大將韓世忠就問當時的國務總理、丞相秦檜,什麼原因要把嶽飛抓起來啊?根據歷史上的記載,秦檜回答了三個字:「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一個元帥被抓起來了,他要有罪名啊,這個罪名怎麼叫「莫須有」呢?「莫須有」大家怎麼會服氣呢?過去大家都以為「莫須有」三個字是「沒有、無中生有」的意思,可是從人之常情出發,大家用大腦仔細想一下,這個解釋通不通啊?不通嘛。
  • 莫須有三個字,為何有多種解釋?秦檜的答案讓韓世忠無法追究
    這個「莫須有」在後人的解釋裡,也就是可能有的意思。秦檜自然是有道理的,他說殺你嶽飛,是因為你有造反的可能,但是我沒有證據。 這話現在看來特別好笑,簡直就就是強行要弄死嶽飛。沒有任何證據,怎能斷定嶽飛有造反的可能呢?
  • 「莫須有」是成語嗎? 「莫須有」究竟該怎麼解釋?
    「莫須有」是成語嗎? 「莫須有」究竟該怎麼解釋?時間:2018-05-05 12:42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莫須有是成語嗎? 莫須有究竟該怎麼解釋? 我們接觸到的成語多數是四字成語,如狐假虎威、圍魏救趙等。
  • 莫須有
    【出處】:《宋史·嶽飛傳》:「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近義詞】:無【反義詞】:無【例句】:他太不負責了,總拿些莫須有的理由來應付差事。  原來,就在百姓們在朱仙鎮和嶽家軍慶祝勝利之時,金軍派使者送密信給秦檜說:「你天天向我們求和,但是留著嶽飛,我們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  秦檜是當朝最大的實權派,也是最富有的官僚。為了保存財產與官職,他主張儘快求和。秦檜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嶽飛下毒手了。  秦檜先唆使監察御史万俟卨等抓牙羅織罪名,接二連三上奏章攻擊嶽飛。
  • 「莫須有」罪,殘害忠良,我才是千古奇冤
    關於嶽飛的死,無論是評書和正史上都說嶽飛是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嶽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嶽飛回軍,然後誣陷嶽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裡。傳說當時另一個名將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嶽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 「莫須有」你真的理解麼?
    文I巍樓新        據史書記載,北未末年,秦檜在給嶽飛定罪時說了一句令自己遺臭萬年的話:「(嶽)飛之罪名莫須有」。莫須有自此成為眾口一詞的貶義詞。有學者考證認為,我們曲解了秦檜的這句話了。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標點符號的魅力在這裡起到了至關緊要的作用。       「(嶽)飛之罪名——莫須有!」,這是全世界的習慣斷句讀法。       而專家考證認為,這句話正確的讀法卻是:「(嶽)飛之罪名莫?須有!」。
  • 趙構授意秦檜,藉口殺掉嶽飛,是為了給金國表忠心嗎?
    近年來,有些人對嶽飛之死說法不一,也有人極力為秦檜翻案。嶽飛之死,與秦檜一點關係都沒有是說不過去。雖說生殺大權在皇帝手裡,但殺一個在百姓中的抗金英雄。還是要找一個所謂藉口,趙構就是利用秦檜找到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為藉口,把嶽飛殺害。所以嶽飛之死,秦檜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其三,嶽飛死後,秦檜不但無事,後來還一直加官進爵,不合常理;其四,嶽飛死後為什麼無人站出來替他鳴冤,包括嶽飛後人都有一個站出來指責秦檜,不合情理;其五,倘若秦檜存心要弄死嶽飛,為什麼不斬草除根?《宋史》作者脫脫在《嶽飛傳》論曰:「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嶽飛之死,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代,都有人認為高宗皇帝才是劊子手。那麼嶽飛到底犯了什麼死罪,宋高宗趙構非殺他不可?第一,兵權太重。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在此之前,張俊就已經改變矢志抗金的立場,力贊和議,對秦檜言聽計從。他這種擁護和議的新形象深受高宗和秦檜歡迎。韓世忠雖與張俊一樣,最早上表勸進,對高宗有救駕之功,比張俊的功勞還大,但韓世忠與嶽飛同樣反對和議,立志抗金,且比嶽飛更慢交出兵權。因此,秦檜對韓世忠、嶽飛均恨之入骨,在解除他們的兵權後,還要斬草除根,打算先迫害韓世忠,再殺害嶽飛。
  • 秦檜臨死前留下一封遺書,道出了嶽飛死亡真相,裡面到底說了什麼
    身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秦檜的名字確實讓人遺臭萬年。作為一名千古唾罵的奸臣,主要是因為,他害死了民族抗金英雄嶽飛。北宋末年,即公元1126年,靖康之亂爆發。公元1127年,金軍攻入東京,俘獲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批趙氏、後宮妃嬪、貴卿、朝臣等三千多人,押解北上。
  • 秦檜「站起來」後,被嶽飛後人強烈譴責,秦檜後人:都跪800年了
    我國有一個成語,叫作:精忠報國。這個成語的背後還有一個關於歷史名人的典故,這名歷史名人就是嶽飛。嶽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的窮,他的母親只好用樹枝教他寫字,用言語和行動不斷地鼓勵他鍛鍊身體,於是嶽飛練就了一身的武藝,文武雙全。
  • 千古奇冤「莫須有」的嶽飛
    嶽飛從小勤奮好學,練的一身好武藝,在嶽母的細心教導和培養下,成為一個愛國之士。於是嶽母在他背上刺了盡忠報國。他時刻牢記母親的教導,以盡忠報國為大任。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成為曉勇的將軍、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名副其實的名族大英雄,在其光明磊落的一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 秦檜後人強行洗白,要求拆除秦檜跪象,還對嶽飛後人提一無理要求
    趙構此人好面子,容易改變心意,當時兩人籌謀殺韓世忠的時候,因為嶽飛通報了韓世忠,讓他早有準備,韓世忠跑到趙構面前哭訴,結果趙構竟然心軟了,壞人都讓秦檜一個人幹了,韓世忠被趙構無罪釋放了。韓世忠案與嶽飛案如出一轍,在南宋朝廷的記錄證詞裡,給兩人栽贓的方式也一樣,都是讓其部下告其親信謀反,圖謀主人掌兵,然後讓部下回京調查。
  • 嶽飛並非因情商低而被秦檜殺害,他只是不會處理與一種人的關係
    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有一學者型官員在評價嶽飛時說,嶽飛死於情商低。這個說法一時大火,大家議論紛紛,許多人還附和這一說法,其實這個說法根本是一謬論。嶽飛情商並不低,但是跟一種人共事時情商的確低。趙構寫了關於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跡賜予嶽飛,嶽飛在後面寫了一些心得體會,單獨把曹操罵為奸賊,秦檜知道後特別怨恨。嶽飛大敗金兀朮,準備一舉收服中原失地,但是秦檜一天發了十二道金字牌讓他班師。嶽飛哭著說,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嶽飛回去後,馬上跟趙構辭去兵權,趙構不許,嶽飛從給母親守孝的草廬出來去見趙構,趙構親切慰問了他,嶽飛拜謝而已。張俊在軍中比嶽飛資格老,但是嶽飛後來居上,張俊很不爽。
  • 陷害嶽飛的,除了秦檜,還有万俟卨,你知道這三個字怎麼讀嗎?
    看到跪在墓前的四個銅像,我這才知道,原來當年構陷嶽飛,置他於死地的人足足有4個,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秦檜和王氏這對夫婦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張俊也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與嶽飛齊名;但這個万俟卨,是何許人也?似乎不怎麼出名啊!而且他的名字也很奇怪,應該怎麼讀?自古忠良多枉死!
  • 嶽飛遇害以後,秦檜是怎樣對待他的妻兒老小的
    沒想到卻換來君王的疑心和秦檜的陷害,那麼嶽飛死後秦檜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呢?精忠報國 一代名將的隕落世人都知嶽飛是一代忠臣,他帶領的嶽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經歷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揮師北伐,轉戰江南,又收復重鎮了建康,可以說是立下汗馬功勞,是民族抗金的英雄。
  • 觀宋填詞151|嶽飛長子長孫嶽甫,填詞水調歌頭激勵好友調任武昌
    前言說道兩宋的冤案,無人不知嶽飛的悲慘遭遇。精忠報國的嶽飛因為犯了高宗趙構之忌,結果被扣上了「莫須有」的帽子,連同自己的長子嶽雲一起被冤死。嶽甫(1137—1204),就是嶽雲的長子,嶽飛的長子長孫。一、嶽飛被平反,子孫入仕嶽飛之死,世人多歸罪於秦檜,至今在嶽廟中,秦檜塑像還跪在嶽飛墓前。其實秦檜早就說過:「此上(趙構)意也!」宋金達成紹興和議的時候,嶽飛還身陷囹圄之中。大理寺用盡了手段,嶽飛寧死不屈。
  • 飛鳥未盡,良弓先藏,嶽飛死後的屍體「越城而走」 千古之謎誰來解答?
    嶽飛(1103~1142) 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為宋朝名將。他媽媽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嶽飛以此為終身處世的準則。他帶領戎行屢破金兵,後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戮。  回到開封後,宋高宗想起嶽飛要接前皇帝回國的言語後,仍感後怕,所以先選用嶽飛為樞密副使,掠取了嶽飛的軍權,接著又指使秦檜誣害嶽飛謀反,拘捕嶽飛坐牢。南宋將領韓世忠責問秦檜嶽飛是不是真的謀反時,秦檜回答說:「莫須有。」韓世忠嘆息:「莫須有三個字,怎麼能服全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