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歷史上的大英雄嶽飛而言,他的死激起了無數人的憤怒與同情,雖說秦檜及其同夥的銅像,一直跪在嶽元帥的墓前,但歸根結底,秦檜如果沒有宋高宗的聖旨,他是沒有辦法殺掉嶽飛的,因此,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有一點是公認的——秦檜是害死嶽飛的直接兇手,而趙構才是殺害嶽飛的幕後元兇。那麼,趙構為什麼那麼想除掉嶽飛呢?這裡的原因非常複雜,老樂在其他文章中,也粗淺地分析了一些,論其根源,還是在於大宋朝廷提防武將的根深蒂固的觀念。因此,所謂的嶽飛一心迎回徽欽二帝,導致宋高宗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這種說法,是最站不住腳的。
這其中,最主要的證據是,在嶽家軍與金軍不斷戰爭的過程中,宋徽宗早已經受不起金國的各種惡劣環境,一命嗚呼了。而宋徽宗死後,嶽飛並沒有堅持要請回宋欽宗,可見,我們這些後世普通人,都明白的粗淺道理,堂堂的嶽大帥不會不懂。如果宋欽宗回來,他們所效忠的趙構該怎麼辦?故而,嶽飛只提「奉邀天眷歸國」,說明他還是懂得「上面」是怎麼想的。
另外,有人說的嶽飛幹涉皇家立儲問題,犯了大忌,因為嶽飛看趙構始終沒有子嗣,擔心朝廷沒有太子,有亂大統,所以才建議趙構趕快從皇室宗族中過繼一位皇子,這更是可以證明,嶽飛是一心忠於趙構的。而嶽飛之所以提出讓趙構早點確立太子,主要是因為他聽說了晉國打算扶立宋欽宗的兒子,建立起與眼下的大宋對立的傀儡勢力,一旦那樣的話,畢竟宋欽宗是哥哥,他的兒子當然比宋高宗更容易贏來民心,可見,嶽飛的提議,從本質上講,還是為了自己的「上面」,也就說明了,在嶽飛的幫助下,宋高宗不僅不用擔心自己的位置是否穩固,反而更應該重用嶽飛,所以說,趙構殺嶽飛,與上面無關。
在排除了上面的問題後,「下面」的麻煩,則不可避免地找到了嶽飛,特別是趙構「下面」的問題,雖然不至於成為他殺嶽飛的主要原因,但絕對是有相當大的催化作用,而這仍然離不開嶽飛建議他早立太子的事兒。雖然剛才說,趙構明白嶽飛的用心,但問題是,這種忠心是建立在損害趙構尊嚴的基礎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嶽飛提議立儲的前提就是趙構無子,可趙構為什麼無子呢?這就不得不提他當年非常恥辱的一段往事了。
當年,趙構在南京登基,成為了大宋的皇帝,但是他在南京的生活並不安穩,儘管他想享受帝王生活,但由於杜充的投降,金軍連夜攻破了南京城,正在溫柔鄉裡快活的趙構,嚇得趕緊連夜出逃,為了活命,只能在馬上顛簸。可以想像,任何一個男人,在這種狀態下,對他的人生幸福的打擊都是巨大的,趙構從此後,再也沒有生養親生子,也許就是因為這次沉重的打擊。可見,這是趙構永遠不想提,也不能提及的巨大短處和痛苦。因此,嶽飛雖然是為了趙構的江山大計著想,但他卻讓大宋皇帝付出了最沒面子的代價,就算是一個普通男人,被如此「揭短」,相比也要忍無可忍了吧?因此,刺激趙構像殺掉嶽飛的動機,這一大原因不能排除。
由此可見,嶽飛被殺,根源上是宋朝對武將的不信任。但直接原因,在老樂看來,與大家說的「上面」的矛盾關聯不大,反而是趙構「下面」的問題,難脫干係。不知道老樂的這種粗鄙的說法,大家是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