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為什麼建議趙構立太子,原來是金人要立欽宗之子為傀儡皇帝

2020-12-12 唐風宋月

紹興和議,雖然是趙構做出犧牲、受盡屈辱後達成的不平等條約。但金廷遠不如宋人輕鬆,掌軍政大權的金兀朮在對宋金雙方形勢作了認真分析之後,開始對南宋是不是能嚴格遵守盟約而憂心忡忡。

和議,本來就是雙方實力的體現,如果可以一舉蕩平南宋,金人是絕對不會坐到談判桌前的。金兀朮曾率軍南侵,搜山檢海誓將宋高宗趕盡殺絕。在受到南宋軍民的沉重打擊後,開始認識到軍事解決的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宋軍事實力漸漲。如果不是趙構自毀長城,秦檜迫害打擊南宋的抗金力量,宋金形勢才成為均勢狀態的話,金廷前景堪憂。金兀朮意識到,宋金均勢的狀態是暫時現象,是是南宋內耗的結果。一旦宋人停止內部鬥爭,上下同心協力對敵,金人勢必無法抵擋。

金兀朮時刻擔心南宋敗盟,「招賢用眾、大舉北來」。為此,他未雨綢繆地制訂了一系列相應的對策。策略之一就是將宋欽宗始終扣為人質不遣,一旦宋人敗盟,金人力不能支的時候,就請出宋欽宗立為傀儡,使其安坐汴京,以協助金人統治河南地區。 如此一來,既「可安中原人心」,又可以瓦解南宋軍民鬥志,減輕來自南宋的軍事壓力。

與宋人打交道多年,金兀朮明白,中原地區的軍民三綱五常的忠君思想十分嚴重,如果將欽宗推到前臺,利用他統治中原地區,中原人民定會放棄抵抗,甘心服從其統治 。宋欽宗是趙構的長兄,在宋人眼裡,他的統治更具正統性、合法性。請出欽宗 ,南宋軍民自然不能進攻欽宗統治地區, 人心必然渙散。

其實,金人自從滅亡北宋的靖康年間就確立了「以漢治漢」的政策, 相繼立張邦昌、劉豫為傀儡皇帝。宋高宗建立南宋以後,張邦昌自動放棄傀儡皇帝之位;劉豫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乾脆成了金人的拖累,後因捲入了金廷上層的內訌而被廢。兩次的不成功,金人逐步認識到,以宋朝皇室為傀儡皇帝要比立異姓漢人更有號召力和欺騙性 ,開始考慮輔立宋朝皇室的可能性。

戰鬥在抗金一線的嶽飛偵知了金廷的政治新動向,急忙向宋高宗匯報了「虜人慾立欽宗子」的驚人消息。擔心金人立欽宗子而影響南宋軍民的抗金鬥志,嶽飛建議趙構針鋒相對,先立太子以安定民心 。

一向主張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嶽飛突然提議立太子,趙構表面上雖不動聲色、不置可否,心中卻不能釋然。而嶽飛公忠體國,建議立儲更是沒有一點的私心雜念。但他卻忽視了一個事實,趙構無子,已將宗室趙昚養在宮中為子多年,現在公開立趙昚為皇太子,萬一將來後宮誕下麟兒怎麼辦?畢竟趙構才是而立之年的人,不孕不育的病或者會治癒。現在公開立太子,就等於將他患有男性病的事情大白於天下。

趙構難言之隱成為天下臣民的笑柄,這讓他情何以堪?

嶽飛後來被殺,就與此事有莫大干係。那麼多的大臣建議立太子,趙構不是隱忍就是沉默,因為他們是文臣,嶽飛提議則有武將幹政之嫌。武將幹政觸碰了政治高壓線,屬於絕對不能原諒的範疇。

嶽飛作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忠心耿耿為國,卻無意間犯了趙構的大忌。

相關焦點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趙構殺嶽飛,與上面無關,但與下面難脫干係
    而宋徽宗死後,嶽飛並沒有堅持要請回宋欽宗,可見,我們這些後世普通人,都明白的粗淺道理,堂堂的嶽大帥不會不懂。如果宋欽宗回來,他們所效忠的趙構該怎麼辦?故而,嶽飛只提「奉邀天眷歸國」,說明他還是懂得「上面」是怎麼想的。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外儒內法」的帝王心術和嶽飛的「盡忠報國」
    嶽飛死後南宋百姓為之痛哭,而對岸金人則徹夜飲酒歌舞歡慶嶽飛之死。雖然嶽飛沒實現收復故都、直搗黃龍的夙願,但是在遭遇靖康之恥後,南宋面臨被遼國滅亡的危險,嶽飛和其他抗金將軍,英勇奮戰。因為嶽飛,遲緩了金人滅宋的步伐,最終使金人再也無力滅宋。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畢竟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勝敗往往就是瞬間之事,戰機絕對不可貽誤,那時交通和通訊工具都非常落後,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嶽飛,對於通曉中國歷史,或熟讀小說《說嶽全傳》的人都清楚,乃南宋時期抗金名將,有許多頭銜可以套在他身上,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以及詩(詞)人、書法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 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作為一國太子,按照邏輯,他不應該受盡寵愛嗎?為什麼其實父親會如此討厭他、其實對於這一點並不是討厭,而是君臣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所以皇帝不可能從你也太寵愛兒子。而皇帝需要管理國家,這也導致他不可以擁有兒女私情,必須要忍受親人之間的冷漠相待。
  •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嶽飛講話還是比較講方法的。 平了襄漢,嶽飛立刻辭掉制置使,請讓其他重臣經營荊襄。得了大功而不急於享功,懂得避嫌。嶽飛做事還是比較明白分寸的。 為嶽飛奮勇作戰,在小商河戰死的楊再興,先前做盜寇時,曾經殺了嶽飛的弟弟嶽翻。他投降時,嶽飛告訴他別念舊惡,要以殺敵立功為第一。楊再興感念嶽飛大恩,捨生忘死,為國捐軀。嶽飛與人還是很講大義的。
  • 嶽飛遇害的直接原因是秦檜的陷害,那麼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秦檜和嶽飛的對決結果其實是兩敗俱傷,嶽飛雖然含冤而死,但其英名千古傳頌;秦檜雖然一時得志,深得皇帝寵信,但是他死後罵聲不斷。其實靜下來想一想就會很容易明白,文臣武將針鋒相對,從來都是一損皆損。表面上設計嶽的是「檜」,但是設計嶽,檜又得到了什麼呢?
  • 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 狄仁傑為何說不行?
    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 狄仁傑為何說不行?時間:2020-09-18 18:2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 狄仁傑為何說不行?
  • 概述 宋朝18位皇帝的生平簡歷
    宋真宗 趙恆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恆,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他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後立為太子。統治前期的鹹平、景德年間因勤於政事, 經濟發展,號稱治世。
  • 為什麼靖康之變,金國一次擄走的宋朝皇帝有兩個?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出自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嶽飛的《滿江紅》。稍微了解歷史的讀者們知道金國擄走了徽,欽二帝。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當年的北宋有兩個皇帝,他們是怎麼在都城被擄走呢?先說一下大宋朝的兩位主人公(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宋欽宗,宋欽宗趙恆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宋徽宗於公元1100年繼位,醉心於詩詞書法作畫,勉強主持了朝政25年後退位,長子趙恆繼位,改號靖康。徽宗退位可不是因為他高風亮節,安享晚年,而是因為宣和七年即1125年,金國第一次入侵宋國。這次入侵激化了朝野上下,宮廷內外對他的憤懣。主戰大臣李綱奏求徽宗退位,傳位太子以收將士心。
  •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 卻沒被立為太子, 劉邦忌憚這個原因不敢立!
    劉肥身為劉邦的長子為什麼到頭來皇太子、乃至皇帝之位卻沒有落到劉肥頭上,反而讓老二劉盈捷足先登了呢?原因很簡單,就五個字——嫡長子繼承制。
  • 清朝為何有不立太子的組訓,原來立太子壞處太多,而清朝全避免了
    說起太子,我們知道是古代社會的重要角色。太子是儲君,皇帝一旦出現意外或者死亡,太子就可以繼承皇位,成為新的皇帝。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樣的話能保持整個封建王朝的正常運轉。所以太子的地位非常重要,立誰為太子也是很多皇帝面臨的重要問題。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高宗本來答應將劉光世率領的淮西兵馬交予嶽飛指揮,嶽飛信以為真,以為這將使自己兵力大增,興奮之餘,馬上提出要領兵十萬,出師北伐,不料這恰好犯了高宗的大忌。高宗臨時反悔,拒絕將淮西兵馬撥給嶽飛。嶽飛對高宗出爾反爾的舉動極為不滿,在沒有得到皇帝批准下,嶽飛就已解除軍職,攜家帶眷,護送母親靈柩,準備前往廬山將母親安葬了,而把軍隊交給王貴和張憲指揮。
  • 朱祁鎮雖然有點昏但也是善良的皇帝,但是為什麼要殺于謙呢?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與嶽飛齊名的忠臣于謙所作的<石灰吟>,縱觀于謙的一生,他潔身自好,忠君愛國,「北京保衛戰」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清清白白,無愧於心。可是即使這樣的忠臣卻在明英宗朱祁鎮「奪門之變」之後慘遭殺害。朱祁鎮雖然有點昏,錯信王振釀成了「土木堡之變」,差點使大明王朝滅亡,但他還是一個善良的人,也知道于謙是忠臣,可他為什麼最後還是要殺掉于謙呢?
  • 7歲的劉徹非嫡非長,為什麼能取代劉榮,被漢景帝立為太子?
    公元前150年,20歲的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而年僅7歲的膠東王劉徹被立為太子。這是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漢景帝劉啟要廢太子不算什麼稀奇事,歷史上有很多的太子被廢或者差點被廢,但奇怪的是,為什麼劉啟轉而讓7歲的劉徹來做太子呢?
  • 殺母立子的制度太過殘忍?牝雞司晨,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
    殺母立子的制度太過殘忍?牝雞司晨,才是國家最大的「禍患」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曾經一直學習漢武帝的一個政策,那就是漢武帝再立了自己最小的兒子為太子之後殺了他的母親,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
  • 這件事為宋高宗留下了陰影,甚至,連嶽飛被殺都與此事有關
    北宋滅亡後,金兵將徽宗、欽宗兩位皇帝押往北方,並大肆搜捕趙氏皇族。經過一番搜查,大批藏匿於民間的皇室子弟都被發現,皇族血脈幾乎被一網打盡。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陷落的消息傳來,有志恢復故國的仁人義士到處奔走,想要收復失地,重振河山。此時,如果想要增強各義軍之間的凝聚力,就必須遵奉一位趙氏皇族來當皇帝。
  • 仿朱子語體:南宋知識份子會怎麼評論嶽飛秦檜諸人物?
    曰:嶽侯本是韓魏公家佃客,每見韓家子弟必拜,其人古淳若此,大節可觀。嘗面奏,虜人慾立欽宗子來南京,欲以變換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閤以定民心。時壽皇方十餘歲。高廟云:"卿將兵在外,此事非卿所當預。"然此等事甚緊切,不知上何故恁地說?高廟不修德,若虜人立丙午元子於開封,人心歸之必如流水。武人能慮及此,亦大故是有見識。
  • 被人強迫做皇帝,他們為什麼這般不情願?
    說起皇位,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那是九五之尊,萬萬人之上,擁有無上的權力,無盡的榮華富貴,有多少人為了爭奪皇位殺得血流成河,父子、兄弟之間反目成仇沒有了人性。可是歷史上就有這麼幾位不願意做皇帝的人,然後又被以各種的形式弄上皇位,最終成了亡國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