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寫了好幾首詩讚美嶽飛,辛棄疾的作品為何對嶽飛一字不提

2020-12-13 歷史小火鍋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金國人南下侵佔整個中原。康王趙構渡江南下,在江南建立南宋,繼續與金國抗衡。在南宋初期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以嶽飛為首的一批抗金名將擔負起保家衛國的歷史重任,與金國侵略軍展開殊死搏殺。

嶽飛對南宋忠心耿耿,在抗金之戰中身先士卒,指揮若定,多次創造了中原王朝對抗遊牧部族騎兵的經典戰例,不僅使得南宋迅速穩定了風雨飄搖的危機局面,他本人也成為南宋軍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和精神偶像。

不幸的是,在南宋朝廷中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逐漸佔據了上風,嶽飛身為主戰派中流砥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遭到他們的瘋狂攻擊陷害。嶽飛長期手握重兵,且威望越來越高,也找來了宋高宗趙構的猜疑防範之心,嶽飛由此在劫難逃,在公元1142年被冤殺在臨安府詔獄中,釀成千古奇冤。

嶽飛是當時名震天下的大帥,是南宋婦孺皆知的重量級人物,他的死也是當時萬人矚目的焦點之一。南宋的很都詩人和此人,都對嶽飛的死表示了極大的同情與不滿,並形諸筆墨,在詩詞作品中表達出來。

南宋大詩人陸遊,就寫過很多懷念嶽飛的作品。比如《書憤》:「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羶實未聞。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嶽家軍。上天悔禍終平虜,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報國,尚憑精意祝爐燻」。

他的《感事》:「堂堂韓嶽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廟謀尚出王導下,顧用金陵為北門」,在另一首《絕句》中更是直言不諱地寫道:「帷幄無人用嶽飛」,都表達了對嶽飛深切的讚美與追思之情。

令人不解的是,南宋另一個大文人辛棄疾,與陸遊的表現截然不同。辛棄疾也是南宋抗金主戰派的標杆人物,他的詞作中,很多都表達了熱血澎湃的抗金為國之心,耿耿丹心讀來令人感喟不已。

但辛棄疾一生留下的600多首詞中,提到嶽飛的幾乎沒有,也可以說是一字未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按理說,他應該對主戰派老前輩不吝筆墨熱情謳歌才對呀,無論如何也不應該一字不提。

原來,其中另有原因。第一是因為生活年代問題。嶽飛卒於1142年,陸遊生於1125年,也就是說嶽飛遇害時,陸遊已經十七八歲,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故此嶽飛之死在他成長曆程中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也成為他的作品中的內容題材之一。

但辛棄疾生於公元1140年,嶽飛遇害時,他還是個兩歲的娃娃,不諳人事。等到他長大成人、能夠寫詩填詞時,嶽飛之死已經是陳年往事了,故此他對嶽飛遇害一事的感受,並未有陸遊那樣強烈。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身份官職問題。陸遊一生仕途坎坷艱難,大部分時間裡擔任的都是一些微末職務,如寧德縣主簿、隆興府通判等等雞肋小官,要麼就是給達官貴人做幕僚,因此相應地牽掛羈絆也很少,敢於直抒胸臆抒發對嶽飛懷念之情。

而辛棄疾則不然,他的官職要比陸遊高得多,擔任過江西、湖南等地轉運使、安撫使,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浙東安撫使等職,最高做到龍圖閣待制,都是手握實權的重要官職,因此必須與朝廷保持一致,在嶽飛遇害等敏感問題上不能暢所欲言。

加之辛棄疾一生矢志不渝堅持抗金,如果因寫詩填詞觸犯朝廷忌諱,導致丟官罷職,縱然他視功名富貴如糞土,但也會實實在在影響他施展自己的抗金抱負,因此他在詞作中才會對嶽飛一字不提。

參考資料:《劍南詩稿》《稼軒長短句》《宋史》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為何寫詞從來不寫嶽飛?是不敢寫還是不屑寫?
    但是奇怪的是,嶽飛作為一個典型的悲劇英雄,卻很少有詩詞提及過他。就連和嶽飛一樣專心抗金的同時代大詞人辛棄疾,也從未為他做過詩詞。看過辛棄疾詞的人都知道,辛棄疾非常喜歡用典。辛棄疾做詩詞6000首,就寫過劉備、劉裕、孫權、曹操、陳登、桓溫、張翰等英雄人物。
  • 陸遊嶽飛辛棄疾,三位抗金英雄都是豪放詞人,你更欣賞誰的文採?
    既然三個人都是宋朝人,拋開詩與文不談,從詞的方面來看,我更欣賞的人是辛棄疾。一、嶽飛的豪放三個人中,嶽飛傳世的詩詞作品最少。其兩首《滿江紅》和一首《小重山》堪稱佳作。不過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總有後人提出疑問,懷疑是明朝人的作品。
  • 李清照親眼見證嶽飛一生,卻對他一字不提,專家:她和秦檜是親戚
    她雖然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但是卻對國家大事十分關心,在她的作品中處處流露出愛國之情,至今讀來仍令人頗為感動。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少女、少婦的日常生活和閨情,流露出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這一時期的作品風格委婉清新,感情細膩真摯,題材也主要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 嶽飛忙裡偷閒,這首詩構思獨特,充滿激情,讀後令人振奮
    詩貴含蓄,也重形象思維,而不是只注重平仄和對仗。那些毫無感情色彩的枯燥文字的堆砌,只會讓讀者厭煩。同樣,沒有任何情感共鳴的作品,也不會流傳久遠。嶽飛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的滿江紅令人熱血沸騰,有一次嶽飛忙裡偷閒,這首詩構思獨特,充滿激情,讀後令人振奮。
  • 一生戎馬的辛棄疾和嶽飛,各寫下一首豪氣沖天的經典,高下立見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不多,多數文人雖尚武卻一輩子都沒上過戰場,多數將軍雖也愛吟上幾首詩詞,卻也沒能有所建樹。能文能武的確實沒有幾個,而南北宋就各出了一位這樣的人,一位是北宋嶽飛將軍,一位是南宋辛棄疾。
  • 《滿江紅》到底是不是嶽飛寫的?
    夏先生指出:「嶽飛伐金要直搗金國上京的黃龍府,黃龍府在今吉林境,而賀蘭山在今西北甘肅,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地區,這首詞若真出自嶽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然而,這實在是不足為據的。不妨先依辨偽者所言,暫且把此詞當作明代人的偽作。那麼就一般作偽規律來講,作偽者最起碼應把偽作搞得合情合理,不悖史實,才能達到惟妙惟肖、真假難辨的偽託目的。
  • 滿江紅的背後,不僅僅是嶽飛收復失土的記錄,更是嶽飛的赤子之心
    說起宋朝的名將,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名將中就有嶽飛。嶽飛在生前收復的領土,在他死後幾乎都被元朝吞併了,但是,嶽飛寫的詩,卻流傳至今,而且還不少。就像這一首。這首詩是在紹興四年(1134)寫的。當時嶽飛向北出兵收復了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昌。從詩句中可以明顯看出嶽飛希望繼續北伐,恢復中原的氣勢與願望。
  • 8首愛國詩詞,總有一句讓你熱血澎湃!
    唐詩宋詞一直是文學史上最耀眼的一部分,而這些經典作品的背後,是那些文人的感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生際遇,他們寫出的詩詞也是大不一樣。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8首關於愛國的詩詞,這是中華兒女都應該去了解的。看看哪一首震撼到了你?
  • 嶽飛所有詩詞集錦,精忠報國躍然紙上!
    嶽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小重山》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知名歌星被《滿江紅》打動,表示要找嶽飛合作寫歌詞,引發熱議
    嶽飛除了是大將軍之外,還是一個充滿著書生氣息的文人,嶽飛很多作品也都流傳於世,始終啟迪著後人。而這首《滿江紅》也是嶽飛對於自己要建立報國立功的一種表現,激勵著無數後人。李玟的這一言論一出,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很多人也提出來質疑,現在很多十幾歲的小孩子都知道嶽飛是誰,可是作為華人的李玟卻不知道是不是多少有點諷刺呢?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了幾百年?
    《宋史·嶽飛傳》明確記載:「(秦)檜遣使捕飛父子證張憲事,使者至,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
  • 嶽飛後人讀辛棄疾詞,說了一段話,辛棄疾熱情地敬了他一杯酒
    辛棄疾,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也是一位詩詞大家。他寫的詞被編錄在《稼軒詞》中,流傳到現在的有六百多首。大家一提詩詞,都說「唐詩宋詞」,就是說唐代以出名,宋代以詞為最。而辛棄疾是整個宋朝,傳世的詞作做多的一個人。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卻獨不涉這首《滿江紅》。關於文本內證,主要有兩句核心爭議,辨析如下:(一)、「靖康恥,猶未雪」句是用典而非實寫,不然於禮、法不合其一:「靖康恥,猶未雪」句太過實寫犯忌。揆諸嶽飛生平及詩詞作品,皆以遵循儒家思想為圭臬,表現忠君憂國之思想。
  • 嶽飛是形意拳的始祖?到底靠不靠譜
    圖片源自網絡一說為南宋愛國名將嶽飛所創。達摩系天竺高僧,於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因有一詩人為了紀念達摩傳經的精神,作《詠達摩》一詩,詩中寫道:「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練功夫,要從紙上求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因形意拳原名心意拳,所後人將達摩認作形意拳的始祖。三說為姬際可所創。
  • 趙構下令處死嶽飛後,為何金國不趁機滅了南宋?原因令人心酸
    趙構下令處死嶽飛後,為何金國不趁機滅了南宋?原因令人心酸「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怒髮衝冠》好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全詩基調昂揚,慷慨壯烈,念之則油然而生一種浩然正氣,方有舉世無敵之氣勢。想必大家對於這首詩,應該都不陌生吧!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幾百年?
    昨天風哥的一篇文章《日軍佔領杭州時為何不炸嶽飛墓》,提到嶽飛的「盡忠報國」精神,引來很多網友評論:「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是我錯了?還是小編錯了?」  如果單說詞彙,兩個詞都沒錯。「精」的意思,是專一、深入,比如精深、精誠、精湛、精忠。
  • 嶽飛簡介,歷史上真實的嶽飛
    嶽飛簡介: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堅主抗金,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 觀宋填詞151|嶽飛長子長孫嶽甫,填詞水調歌頭激勵好友調任武昌
    一、嶽飛被平反,子孫入仕嶽飛之死,世人多歸罪於秦檜,至今在嶽廟中,秦檜塑像還跪在嶽飛墓前。其實秦檜早就說過:「此上(趙構)意也!」宋金達成紹興和議的時候,嶽飛還身陷囹圄之中。大理寺用盡了手段,嶽飛寧死不屈。
  • 南宋鐵血宰相韓侂胄,追封嶽飛,北伐金國,為何被後世罵為奸臣?
    所有人都知道宋孝宗為嶽飛平反,官復原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追封嶽飛為"鄂王"的實際上是南宋宰相韓侂胄,也是最後一位對金國發起北伐的宰相,然而最終他卻被函首安邊,還被安上了"奸臣"的罵名。韓侂胄在掌握朝中大權後,主張對金強硬的政策,為了更好的推進北伐策略,在1204年追封嶽飛為鄂王,並削去了秦檜的王爵,以激勵主戰派的士氣,重用辛棄疾、陸遊等抗戰派人士,但這也引起了主和派人士的不滿。
  • 最能體現陸遊愛國情懷的一首詩,讀來讓人動容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愛國詩人,其中較代有表性的如李白,杜甫,李商隱,孟浩然,嶽飛,辛棄疾,陸遊,王維,劉禹錫,等等,但要說在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就當屬陸遊了。陸遊,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為什麼說陸遊是中國史上最愛國的詩人呢,答案就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裡,當然要說最能體現陸遊愛國的詩還有一首《示兒》,今天就先講前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