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嶽飛辛棄疾,三位抗金英雄都是豪放詞人,你更欣賞誰的文採?

2020-12-24 老街味道

前言

說起文採,講究的是詩詞文章。

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

既然三個人都是宋朝人,拋開詩與文不談,從詞的方面來看,我更欣賞的人是辛棄疾。

一、嶽飛的豪放

三個人中,嶽飛傳世的詩詞作品最少。其兩首《滿江紅》和一首《小重山》堪稱佳作。

不過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總有後人提出疑問,懷疑是明朝人的作品。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

嶽飛最好的作品就是這首滿江紅。另外,他還有一首《小重山》,更能體現出宋詞豪放中的婉約之美。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嶽飛英年早逝,一生戎馬倥傯的他沒有時間留下更多作品。

二、陸遊的婉約與豪放

南宋詩人當以陸遊為第一。陸遊曾經在42歲時,燒掉了很多自己的詩作,他傳世的作品,大部分是42歲以後創作的。

而且陸遊在一段時間內以填詞為恥,估計他的詞被其燒掉的更多。陸遊在淳熙年間的《長短句序》中寫到:

予少時汨於世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然漁歌菱唱,猶不能止,今絕筆已數年,念舊作終不可掩,因書其首以識吾過。淳熙己酉炊熟日(1189年 , 淳熙十六年 寒食前一日 ),放翁自序。

例如這首《月照梨花》就頗有宮體詩與花間詞的風格:

霽景風軟,煙江春漲。小閣無人,繡簾半上。花外姊妹相呼,約樗蒲。修蛾忘了當時樣。細思一餉,感事添惆悵。胸酥臂玉消減,擬覓雙魚,倩傳書。

這種「胸酥臂玉」一類的作品,估計就是陸遊」晚而悔之「的作品 。

陸遊婉約詞也不亞於秦觀和柳永。例如這首《臨江仙》:

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只道真情易寫,奈何怨句難工。水流雲散各西東。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

我們最熟悉的陸遊婉約詞作,還有寫他和前妻唐琬的《釵頭鳳》,詠物的佳作有《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遊詩詞作品中,有不少充滿愛國精神的豪放詞,例如這首《 訴衷情 》,才是陸遊的心聲:

「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三、辛棄疾與辛派詞人

宋人其實還是以詩為主,以填詞為輔。不過辛棄疾和柳永一樣更喜歡填詞,二人恰好一個婉約一個豪放。

填詞能夠獨成一派,自然能說明一個人的文壇地位。

辛派詞人,在豪放風格中加入了愛國之志。其實從南宋初期,嶽飛、李綱、趙鼎、張元乾等人的作品,就有了這些特點。

到了辛棄疾時代,更是在南宋主戰派詞人中,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的代表人物如陸遊、陳亮、吳潛、方嶽、劉過、劉克莊、陳人傑、劉辰翁等人,都在官場受到主和派的打壓,因此只好在詩詞中表達這種報國不成的理想。

辛棄疾和大多數詞人一樣,並非只有豪放詞,也有很多婉約言情的作品,即使在其豪放詞中,也百轉千回,深得宋詞杳渺宜修的特點。

例如這首《漢宮春·立春日》,不遜於柳七的佳品: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況周頤論詞時,提到過一個觀點:

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也,非可彊為,亦無庸彊求。《蕙風詞話》

這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隨波沉浮的失落,讀者可以常常在辛棄疾的詞中感受到,例如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雖然廉頗能飯,但是終究被人棄用,辛棄疾也是如此。老年的辛棄疾被再次啟用後,出鎮長江要塞京口,可惜不久被調往了後方。終老也沒有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

結束語

嶽飛雖有佳作傳世,畢竟詩詞寫得極少。

陸遊詞寫得不錯,甚至後人評價「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但他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作詩上。

辛棄疾大力寫詞,名篇迭出,在宋朝這個時代,讀者自然更注意宋詞而不是宋詩,所以在陸遊辛棄疾兩個人中,老街還是更欣賞辛棄疾多一些。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71|南宋詞人潘牥直言敢諫,卻因溼身受寒而亡

相關焦點

  • 陸遊寫了好幾首詩讚美嶽飛,辛棄疾的作品為何對嶽飛一字不提
    在南宋初期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以嶽飛為首的一批抗金名將擔負起保家衛國的歷史重任,與金國侵略軍展開殊死搏殺。嶽飛對南宋忠心耿耿,在抗金之戰中身先士卒,指揮若定,多次創造了中原王朝對抗遊牧部族騎兵的經典戰例,不僅使得南宋迅速穩定了風雨飄搖的危機局面,他本人也成為南宋軍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和精神偶像。
  • 辛棄疾為何寫詞從來不寫嶽飛?是不敢寫還是不屑寫?
    但是奇怪的是,嶽飛作為一個典型的悲劇英雄,卻很少有詩詞提及過他。就連和嶽飛一樣專心抗金的同時代大詞人辛棄疾,也從未為他做過詩詞。看過辛棄疾詞的人都知道,辛棄疾非常喜歡用典。辛棄疾做詩詞6000首,就寫過劉備、劉裕、孫權、曹操、陳登、桓溫、張翰等英雄人物。
  • 王兆鵬:英雄詞人辛棄疾的詞世界
    這一年是公元1161年,當時金主完顏亮撕毀了宋金的協議,率領60萬大軍南下侵宋,北方空虛,這時起義,沒有正規軍隊鎮壓,相對容易發展壯大。而且因為完顏亮要糾集軍隊,抓了很多漢族青壯年當壯丁,又提前徵收了五年的稅收,更加重了北方漢族民眾的負擔,老百姓可以說是乾柴烈火,一點就燃。
  • 紀錄片《南宋》展現南宋的歷史進程,更記住了辛棄疾和他的這首詞
    南宋,同北宋一樣,是一個文化極為繁榮的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偉大的文人,如辛棄疾、陸遊、嶽飛等,他們的出現讓南宋更多了一抹人文氣息。了解宋詞的人們知道,北宋的詞大多還是以婉約風格為主,雖然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曾寫過一些頗為豪放派的詞,但和南宋時期相比,相差極為懸殊。
  • 中國古代十大英雄,誰是你心中的英雄?
    近日,英雄話題成為網上的主旋律,讓我們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十大愛國英雄,誰才是你心中的英雄?一、蒙恬 (秦朝)蒙恬,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二、衛青 (西漢) 衛青,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 陳亮顧念大局,曾撮合辛棄疾朱熹會面,最終卻「三缺一」
    今年是辛棄疾誕辰880年,他那個時代的煙雲早已消散,但總有一些歷史的影子留了下來,以文字的形式流傳於悠悠歲月,辛棄疾與他周圍人們則行走激昂於其間。他的最重要的詞人朋友陳亮,曾經寫過三篇畫贊,一篇給辛棄疾,一篇給當時另一史上著名人物朱熹,一篇則寫給自己。這些畫贊本身就是一種文學作品,而更深刻的內涵則在於其中所體現的那個時代哲學、國政和文化的激辯和進退。
  • 陸遊的兩首詞,筆走龍蛇,悠閒淡泊,更令人心情愉悅
    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他一直堅持抗金,也曾奮不顧身地馳騁於沙場之中。可是南宋的那些王公大臣們為了一己之私,寧願偏居一隅、醉生夢死,也絕不願意收復河山、迎接徽欽二帝。壯志難酬,放翁還一再地遭受打擊,不得已只好退隱山林,可是他的凜然之氣卻一直影響後世。
  • 8首愛國詩詞,總有一句讓你熱血澎湃!
    每天詩詞欣賞,關注安久文化!唐詩宋詞一直是文學史上最耀眼的一部分,而這些經典作品的背後,是那些文人的感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生際遇,他們寫出的詩詞也是大不一樣。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8首關於愛國的詩詞,這是中華兒女都應該去了解的。看看哪一首震撼到了你?
  • ...忠憤氣填膺|劉克莊|辛棄疾|範成大|陳與義|陸遊|張元幹_網易新聞
    年輕的陸遊充滿了狂熱的報國熱情,這方面,他可能受他的父親影響很深——他的父親陸宰,南渡後因為主戰被排擠,乾脆居家不仕。陸遊熱切地盼望著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但終其一生,他親臨抗金前線,僅僅是八個月的大散關生涯。這段生涯,他後來寫了又寫:「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殺人才是主業?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力透紙背文採斐然,但是也能帶兵打仗。 後來,南宋被金國入侵,就在這段時間,北方也爆發了一些大規模的抗金起義,辛棄疾憑藉自己的一些小聲望,聚攏了一支幾千人的小隊伍,也準備參加抗金,但不幸的是這支義軍中出現了叛徒,他們勾結金國
  • 大宋最硬核的英雄,來自山東
    辛贊因此把畢生夙願,都寄托在孫子身上。辛棄疾兩歲時,嶽飛被冤殺。沒有人會想到,他日後極有可能成為嶽飛式的戰場英雄,可惜最終被政治蹉跎了歲月。辛棄疾從小文武兼習,不僅誦讀經典,還熟讀兵書。他的成長環境和訓練,決定了他長大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而是健碩有力、目光犀利的壯士。
  • 嶽飛的事跡都是假的?《金史》中的嶽飛完全顛覆我們認知
    說到中國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之中有著非常多的英雄人物被後世所銘記,學習歷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人類並沒有回到過去的能力,所以對於歷史的了解都是通過諸多史料的記載,來推敲判斷,去儘可能的還原歷史,或者通過很多出土的文物來證史,但是正如胡適所說的一樣「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無論怎樣,人們只能儘可能的接近歷史,但是永遠無法還原當時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嶽飛的事跡,但是哪怕是他這樣忠君為國的英雄
  • 「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將帥之才辛棄疾
    南宋初的嶽飛,從小就想當英雄,最終成就了偉業和英名;南宋末狀元出身的文天祥,壓根就沒想當英雄,最後卻成為英雄;南宋中葉的辛棄疾,也是從小就想當英雄,可因為生活在「冷戰」時期,沒有機會成就「弓刀事業」。不過,政壇上無所作為的他,卻在詞壇上開闢了新天地,建立了豐功偉業!
  • 英雄失路的辛棄疾,「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人,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官吏,而是一個金戈鐵馬、叱吒風雲、建功立業,民族榮辱與個人榮辱一肩挑的大英雄,一生很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詞,幾乎都讓人熱血沸騰,充溢著勇擔道義的「英雄之詞」。讓我們讀讀辛棄疾的《水龍吟 ?
  • 十位耳熟能詳的中國歷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錦
    1嶽飛「精忠報國」   嶽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嶽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嶽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嶽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
  • 宋朝「機動防禦大師」:滅金抗蒙實力不輸嶽飛
    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嶽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嶽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 辛棄疾的「欄杆」情結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一系列表憂思、愁緒的詞境裡,多有「欄杆」的影子。從古代詞作來看,幾乎涉及欄杆者,或有登高,或有遠眺,或有懷古,或者思及自身。無論何者,其作者的共同點均為有憂無處排解,有愁無處訴說,有悲憤無處發洩,有心思無人理會。
  • 嶽飛後人讀辛棄疾詞,說了一段話,辛棄疾熱情地敬了他一杯酒
    在一次辛棄疾舉行的晚宴上,辛棄疾讓歌女們演唱自己的這首新作,讓在座的朋友們欣賞。當歌女們唱完最後幾句「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時候,在座的朋友們都站起來鼓掌稱頌,博得滿堂彩。辛棄疾也站起來,非常誠懇地對大家說:「大家不要一味稱頌,我知道在座的有很多詩詞大家,還懇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 辛棄疾「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到底在誇誰?詩詞大會難住33人
    陸遊曾用一句「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來形容他的小兄弟辛棄疾。這14個字,大概是對辛棄疾一生最準確的概括。 這些愁苦無奈,都被他寫進了一首首經典詞作中。因為所有的感受都發自肺腑,所以他的文字總是很有感染力。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他的經典詞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請看全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 到山中拜見陸遊,到紹興看姜夔,在鎮江北固亭寫出千古絕唱
    為了獲取更大的功績,進一步確立自己的地位,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能夠名垂青史,韓侂胄在別人的鼓動下,開始打起抗金復國的主意。這樣,前朝曾經被排斥的一些主戰官員漸漸被重新起用。比如陳賈被委任為兵部侍郎,抗金名將吳挺已於十多年前去世,其子吳曦任命為四川宣撫副使。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直作為主戰派代表人物的辛棄疾再次回到他們的視野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