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到終點之前要衝刺,但關鍵的問題在於,還能衝的起來嗎?
縱觀車市歷史,像今年這麼跌宕起伏的,恐怕還沒有出現過。從2018年的車市銷售拐點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個年頭。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車市雪上加霜。不過,就在幾乎所有人對車市喪失信心之時,從第二季度開始,各方面的努力,讓車市重回增勢。
然而,命運就是如此,如果讓你看不到認可可能,也便不抱期望。但最怕讓你看到了希望,卻仍然很難達到。11月,年底前最後的衝量機會,對某些車企而言,處境正是如此。
1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11月份入圍車企銷量榜的汽車廠商並沒有出現較大的變化。從榜單來看,上汽通用、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均實現較強的增長。
與之相反的是,年初信誓旦旦的吉利汽車,卻在衝刺的關頭,出現了同比下滑。而上汽大眾則繼續延續今年以來的疲態。
11月份的銷量冠軍,一汽-大眾拿的可謂是毫無懸念。數據顯示,一汽-大眾11月份零售量為22.3萬輛,同比增長7.9%。這個銷量數字,相當於排名第六位的長城汽車和排名第七位的長安汽車銷量之和。一汽-大眾的強勢,可見一斑。
從2018年開始,一汽-大眾「SUV戰略」開始迎來爆發期,而SUV家族的加成,更是讓一汽-大眾在今年的車市上,一騎絕塵。
2
與「北大眾」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南大眾」——上汽大眾的窘狀。數據顯示,11月份,上汽大眾零售量同比下滑23.4%,當月銷量15.1萬輛。就在一個月的時間,上汽大眾的銷量就比同門師弟一汽-大眾差了7萬多輛。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份兩位數的銷量下挫,並不是個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汽大眾連續11個月同比下滑,而上汽大眾也成為榜單中跌幅最大的車企。
有意思的是,近日,有消息稱國內汽車行業面臨「晶片危機」,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南北大眾。對此,大眾中國方面回應稱,「由於疫情影響,部分車型的晶片供應受到影響」。
儘管有消息稱南北大眾都因此而面臨部分車型停產風險,不過目前的終端市場情況還算平穩。
3
相比南北大眾的悲喜兩重天,上汽通用則依然穩步上揚。數據顯示,11月份,上汽通用零售量為14.5萬輛,同比增長13.2%。
一方面是上汽大眾的大幅下挫,一方面的上汽通用的小幅上揚,上汽通用與上汽大眾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上汽大眾仍然止不住頹勢,那麼今後被上汽通用反超,將只是時間問題。
根據上汽通用官方數據,別克品牌在11月份銷售了11.03萬輛,同比增長54.6%;豪華品牌凱迪拉克在11月份的銷量為2.43萬輛,同比增長45%。
在年初最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重啟四缸機,現在回過頭看,是挽救上汽通用的關鍵決策。而上汽通用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及時糾錯,順應市場形勢,確實顯示出「車界營銷一哥」的水準。
就市場銷量來看,別克和雪佛蘭品牌主流車型在搭載四缸機後銷量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而部分三缸機車型銷量依舊低迷。可見,眼下國內消費者對三缸機的接受程度並不高,三缸機的普及,在中國車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
前十榜單自主品牌方面,11月份,長城、長安、上汽通用五菱均實現增長,各品牌在年底衝量時都拿出了自主品牌應有的態度。然而,吉利卻在關鍵時刻出現了下滑。
數據顯示,11月份,吉利零售量為13.9萬輛,同比微跌0.9%。在最後的衝刺關頭,吉利汽車出現銷量下滑屬實讓人有些意外。畢竟,年底的終端讓利,是自主品牌廠商的一貫「殺手鐧」。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吉利曾經豪氣地宣布了132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而根據數據,吉利汽車1-11月累計銷量為116.6萬輛,前11個月完成率為88%。
也就是說,吉利如果想完成年初誇下的海口,那麼12月份必須要完成15.4萬輛的銷售數字。
可想而知,眼下吉利的經銷商們,都是「壓力山大」。
寫在最後:
有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但是對車市而言,能否平穩「過冬」,年底前的最後衝刺,往往決定了很多品牌,甚至很多人的命運。
不過,年底能否真的衝起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品牌本身的潛力。有些平時就已經將終端價格透支的品牌,真到了年底衝量的時期,反而沒了後勁。
畢竟,相比年初好高騖遠的銷量目標,品牌調性和品牌長期發展,也許才是最該補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