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景點,因風化成景點也因風化慢慢消失,每年縮短2釐米

2020-12-22 江心怡筆記本

曾經有人這樣詮釋旅遊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出來旅遊是因為,沒有什麼比在火車,飛機,輪船上,更能傾聽到自己的內心。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015字,閱讀約3分鐘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的錢包逐漸鼓起來。通常我們在工作中不僅要面對領導的訓斥,有時還要和心機詭計多端的同事大打出手。我們真的很累。所以,生活在夾縫中的我們,渴望休息,渴望治癒。在這種情況下,旅遊也慢慢走入人們的視線。這樣的娛樂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讓在工作中吃了不少苦頭的我們放鬆下來。旅遊業也蓬勃發展。但是說到旅行,你想去哪裡?這一直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人選擇走在山水之間,感受祖國的大美;也有人選擇到農家小院,體驗久違的農家樂。這些方法沒有優劣之分,但都是根據我們的個人愛好來選擇的。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個速來必遊的景點。為時已晚,因為它正在逐漸消失。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正在消失的景點的遺址。該景區位於我國臺灣島野柳地質公園內。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灣裡區。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米。由於海蝕風化和地殼運動的作用,造就了海蝕洞,蜂窩石,蠟燭石,豆腐石,蘑菇石,鍋洞,溶蝕盤等一系列奇特景觀,是一片突出海面的夾角狀陸地,天空長度約1700米。由於海風侵蝕和地殼運動,在這裡形成了非常獨特的景觀,如蜂窩石海蝕洞溝溶蝕板風化窗等。

灣裡區是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岬角。經過數百萬年的侵蝕風化,逐漸形成蘑菇石,燭臺石,姜石,壺洞,棋盤石,海洞等地質奇觀,使1700米長的岬角成為臺灣最著名的地質公園。此外,周邊豐富的海洋生態,漁村風情等多樣地貌,使野柳成為具有深厚教育,觀光,娛樂功能的著名旅遊景點。

這就是女王頭,一個即將消失的景點。為什麼叫女王頭?因為它的整體造型特別像優雅的女王頭,頸部線條長而流暢,面部線條優美圓潤。從遠處看,特別像一位高貴的女王在仰望。因此得名,但它是自然風化形成的藝術品,卻難逃消失的命運。由於風化,女王頭部頸圍從144釐米縮短到126釐米,平均每年縮短2釐米

專家說,女王的頭顱最多5年內就會死亡,也就是消失的地方。如果你不去,你會遲到的。如果你看到了這一點,趕緊計劃你的旅行,爭取在5年內看一看。否則只能看裸體的脖子。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你熟悉臺灣嗎?你去過那裡嗎?如果你去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沒去過的朋友分享你的心得。關注小編帶你走遍千山萬水。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記住我們是《江心怡筆記本》,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下期再會。

旅遊是知識之路,讓大家都來參加旅遊,週遊世界,敝開自己的廣闊胸懷,世界將成為人類更美好和樂園。

相關焦點

  • 臺灣省奇妙的景點可能要消失了,有時間去看看,不要讓自己後悔
    我國地大物博,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數不勝數,很多人在挑選旅遊地點的時候都很糾結,拿不定主意到底去哪,按小編的觀點,很多景點是你什麼時候去都可以 的,但是有一些特別的景點因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在慢慢消失,如果不早點去看看之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比如位於寶島臺灣的野柳地質公園裡的著名景點「女王頭」。
  • 看一天少一天 這些臺灣「瀕危景點」快約吧
    原標題:看一天少一天 這些臺灣「瀕危景點」快約吧  作為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的明星景點,女王頭因自然風化正在走向消失的說法,已不是一天兩天。   也就是說,如果自然風化條件不變,野柳女王頭預估5-10年就會斷頸,但是,7級以上強震或17級以上強颱風來襲,恐怕瞬間斷裂。   事實上,臺灣「瀕危景點」除了女王頭,還有不少。
  • 臺灣逐漸消失的八大美景
    野柳女王頭「野柳」是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其因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燭狀石、蕈狀巖、豆腐石、蜂窩石、壺穴、溶蝕盤等各種奇特景觀。其中女王頭更是聞名國際的海蝕奇觀,這座蕈狀巖因形似英國女王而揚名世界,但因為風化侵蝕不斷,其脖子愈來愈細,再加上遊客有時觸摸也有關係,讓這個石頭即將面臨「斷頭命運」,不過相關單位近年也開始啟動修復和維護計畫。
  • 風化作用
    在汙染嚴重的大城市和工業區,雨水常常成稀薄的酸雨,它對石灰巖、大理石建築物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發生的化學反應成石膏。而石膏的結晶作用,使巖石薄片狀崩解下來,這種作用應屬於機械風化作用,但它又是化學作用的反應。因溫差變化,致使巖石體積膨脹收縮而引起巖石的破壞,主要是溫度變化的速度,而不在於溫度變化的幅度。溫度變化愈快,巖石破壞也愈迅速,所以受日溫差影響較大,年溫差影響小。
  • 宜家床墊8年睡成渣 客服回應因風化
    (原標題:宜家床墊8年睡成渣 客服回應因風化)
  • 【地理概念】風化作用
    完整的外力作用過程是: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巖(也是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地形對風化作用的影響,首先表現在高山區氣候可產生垂直分帶現象,不同的氣候分帶,其風化作用的方式和速度也隨之不同;其次地形的陡緩對風化作用也有影響,緩坡地下水位高,植物生長茂盛,以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為主,而陡坡則以物理風化作用為主;坡向也影響風化作用
  • 旅遊英語對話:世界上即將消失的景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旅遊英語>正文旅遊英語對話:世界上即將消失的景點 2019-02-22 15:36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震驚:全球十大瀕危著名景點
    震驚:全球十大瀕危著名景點許多景點如今都面臨著瀕危的處境,它們甚至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逐漸消失,不禁令人惋惜,下面就來小編就帶你來看看有哪些吧~長城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種很長的牆體防禦建築,或形式和牆體相近
  • 高考地理小專題——風化作用
    2.8億年前陸地的閉合導致海峽關閉,引起洋流流向變化,隨之全球變冷南極冰川面積擴大。圖甲、乙、丙、丁分別示意不同地質歷史時期全球大陸分布。(1)與甲時期相比,指出乙時期陸地分布的突出特徵。(2)分析乙時期全球陸地巖石化學風化增強的原因。(3)試從巖石化學風化的強度變化角度,推測乙時期大陸分裂後「雪球」地球形成過程。
  • 雪梨藍山變「火焰山」,澳洲那些正在消失的自然奇蹟
    澳洲是一個充斥著自然氣息的國家,很多著名的景點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但也由於自然災害和人類生活的入侵,使一些自然風景遭到破壞,這次的藍山大火還沒有熄滅,而很多景點也將成為經典……
  • 地理名詞精讀(10)|風化作用
    巖石裂隙中的水,常常溶解著大量的礦物質,一旦水分蒸發,溶液濃度逐漸達到飽和,便結晶成鹽類。這時體積增大,產生膨脹壓力,也可以使巖石迅速崩解。在汙染嚴重的大城市和工業區,雨水常常成稀薄的酸雨,它對石灰巖、大理石建築物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發生的化學反應成石膏。而石膏的結晶作用,使巖石薄片狀崩解下來,這種作用應屬於機械風化作用,但它又是化學作用的反應。因溫差變化,致使巖石體積膨脹收縮而引起巖石的破壞,主要是溫度變化的速度,而不在於溫度變化的幅度。溫度變化愈快,巖石破壞也愈迅速,所以受日溫差影響較大,年溫差影響小。
  • 探討風化作用:風化和風化帶中礦物的穩定性
    風化作用是在大氣條件下,巖石的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的作用。作用的營力有太陽輻射、水、氣體和生物。按巖石風化的性質分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兩種基本類型。在巖石風化過程中,這兩類風化通常是同時進行,而且往往是互相影響、又互相促進的。
  • 2016年亞洲十大景點:香港第五 上榜因自然景觀
    信息 2016年亞洲十大景點:香港第五 上榜因自然景觀 2016-07-14 09:55: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地理百科|風化作用
    機械風化( mechanical weathering)不改變巖石的化學成分,只改變其大小與形狀。影響機械風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溫度和壓力。[video] 物理風化▼當水結冰時,它的體積會增大約9%.在地球表面的許多地方,比如巖石縫隙和巖層之間,會有積水。
  • 宜家海綿材料床墊8年成渣 回應稱因年久風化
    而客服「可能因年久風化導致」的回覆更讓肖先生表示憤怒。昨晚,宜家稱床墊並無質量問題,但為客服的「不專業回復」致歉。客服回應風化導致碎渣肖先生介紹稱,3月10日一早,拆開睡了8年的床墊,準備重新規整一下,「沒想到打開後,墊子裡面的高級記憶材料(聚氨酯泡沫),竟是一小塊兒一小塊兒不規整的海綿碎屑。」
  • 亞洲幾個正在消失的景點,如果你想要觀看就要趁早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亞洲的景點,他們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即將會面臨消失,如果有興趣要去遊玩的人,就一定要抓緊時間跟機會,不要錯過這即將消失的美景。第一個,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小編想說,肯定很多人都被李健的貝加爾湖畔那首歌所吸引了,他那裡所描寫的貝加爾湖,是多麼的令人生心嚮往,裡面有幾句非常美麗動聽的,足以證明貝加爾湖的美麗。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被稱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 微專題25:為你,我願粉身碎骨——風化作用
    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在冰川、風、熱脹冷縮的物理作用下,堅硬的巖石逐漸崩解為碎屑,屬於物理風化過程;植物根系撐大而造成的巖石裂隙,屬於生物風化過程;可溶性巖石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通過化學反應而致使堅硬巖石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過程中,屬於化學風化和流水侵蝕作用。
  • 紅色警報:義大利威尼斯水城80%被淹,這些正在倒計時的景點
    遊客提著行李走在被洪水淹沒的聖馬可廣場上 洪水最高水位達到187釐米,僅次於1966年創下的194釐米最高紀錄。著名旅遊景點聖馬可廣場全部浸在近一米深的水中。聖馬可大教堂內部水位高漲,地下墓室完全被水淹沒,損壞情況令人心痛和擔憂。
  • 風化作用與風力作用的區別
    一、風化作用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於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質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物理風化是指巖石在溫度變化、凍融、有機體、水、風和重力等物理機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顆粒的過程。
  • 科學家說土壤是石頭風化而來,土壤又怎麼會逆變成沙漠?是否矛盾
    降水量稀少的地區,在風力作用下會把碎屑物質中的細砂和塵土吹到千裡之外,在我國堆積成了黃土高原;而那些粒徑較大的顆粒則被風攜帶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徑更大的礫石,則被留在原地,形成了如今的戈壁灘。從土壤的形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戈壁與沙漠所處的風化階段不一樣,戈壁是風化初級階段,而沙漠是風化後的產物。戈壁是沙漠、黃土的物質來源,沙漠、黃土是戈壁風化後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