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每月生活費4500,過分嗎?

2020-09-05 人人都愛小眼睛



又到了高考結束,新一批大學生即將走入大學的時候,各種關於大學生活費的話題又熱了起來。

之前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匿名投稿,一個大學生覺得每個月2000塊不夠花,希望媽媽每個月給她4500的生活費。她認為自己還想買化妝品和旅遊,雜七雜八的2000根本不夠。



評論區很多網友認為4500真的過多,她在給父母在增加重擔。也有人表示其實多少錢都可以,只是錯在態度太理直氣壯了。



實際上關於生活費多少才合適的問題每年都會跳出來困擾大家,知乎上也有很多同學討論生活費的標準:



那麼,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多少才合適呢?你在學校每個月花多少生活費呢?一起和八弟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01 大學生,一個月應該花多少錢?


其實要是真問起大學生每個月應該有多少生活費,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每個月不到1000的也有,畢竟大學生沒有房租的花銷,只要保證正常的飲食就解決大部分問題了。同樣,花10000享受生活的肯定也大有人在。


誰會嫌能花的錢多呢!


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為1197元。


對於全國大部分大學生而言,每個月的平均花銷在1500以下的人佔大多數。而在八弟採訪的20個大學生中,1000-2000元和3000-4000元則是兩個常見的檔位。


大學生主要把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呢?


首先,一日三餐肯定是最大的花銷部分。作為基礎生計,吃什麼是每天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八弟採訪的一個同學阿呆亮出了他的基礎夥食費:

早餐一個雞蛋一碗粥,或者一屜小籠包,6元基本夠了。

午餐和晚餐都在食堂,中規中矩的葷素搭配,一頓飯不會超過12元。

一天下來大概30元。

每個月的平均夥食費是30x30=900元。


但食堂也有吃膩的時候,想喝奶茶訂外賣,每天30元肯定打不住了。如果每周再和朋友再去館子裡搓一頓,每頓飯人均70+肯定是有的。如果你在一線城市上大學,去一些連鎖飯店吃飯,一兩百一頓很正常。


而除去夥食費,形象消費、社交娛樂消費和學習消費是除了日常花銷外最主要的三大花銷。


*圖片來自麥可思研究院


其中,形象消費佔最大的比例。包括包括鞋服、首飾、化妝品、美容美髮等。比如半截袖、衛衣、外套、褲子這些基礎款的衣服和鞋子得按照季節買吧!


尤其是女生,除了衣服以外,護膚品和化妝品在大學也很必要。即使再不精緻,基礎的洗面奶,護膚品一般都會有。更精緻的女孩還會買粉底、口紅、眼影等化妝品,即使是平價款,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排位主要支出第二位的是社交和娛樂。戀愛、聚會、旅遊、看電影等活動都包含在內。很多同學還會有自己的「燒錢娛樂愛好」,比如漢服、養貓、手帳、遊戲等等……


而第三大主要支出部分就是學習。這一代年輕人十分注重自我提升,通過為知識付費進行自我充電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微博的一項投票中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大學生1000-2000的生活費是合適的範圍。



不過有很多同學並不同意這一點。畢竟大學所在的城市的情況不同,自己家庭情況量力而為。而且不同的消費觀和消費習慣也會讓生活費的標準產生變化。


02 有人花錢,就有人攢錢


有人想著如何花錢,就自然有人琢磨著如何攢錢。


有人因為生活費不夠鬱悶,也有一批年輕人默默打起了「克制消費」的念頭來省錢。這幾年在年輕人中有一類「攢錢/理財」類小組風頭正盛。


比如豆瓣上的很火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裡面的主題就是「攢錢」。類似的小組還有「摳門女性聯合會」「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財 」「今天消費降級了嗎」等等。


每天這群年輕人在組裡討論的事情就是如何更省,讓錢變得更有價值,也探討了如何生活更加克己自律。


比如,有的同學在豆瓣小組裡諮詢如何學習理財。



有的同學記錄分享自己的每日攢錢日常,希望積少成多。



還有人瘋狂求罵,希望大家點醒她,讓自己別再剁手了。



八弟在組裡蹲一個月,看到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不斷分享自己每月的實際開銷,很多人由最開始的經常不理智消費,到最後養成了好的消費觀念和理財習慣。


比如一個大四的同學,就在上面記錄了自己從生活費月光欠花唄,到現在不斷攢錢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個經常被小紅書和微博種草的人,這位同學經常會因為喜歡的博主推薦而大買特買。後來才發現很多東西用了一兩次就被閒置,她開始反思自己生活費應該怎麼分配才最合理。最後通過不斷的優化消費結構來實現攢錢的目標。據她說,下一階段想嘗試一下理財和尋找一些實習來獲得收入。


八弟總結下來,合理使用生活費的主要原則大概有以下幾個:


1

開源節流


你可以通過主動賺錢(實習、兼職)等來獲得收入,但是八弟是不建議體力活和沒有質量的實習和兼職。


畢竟大學階段時間珍貴,不要為了一時的工資多少而浪費精力,尋找實習的時候要優先選擇和想從事行業相關的高質量實習。


2

克制消費


很多同學告訴八弟,剁手的時候一時爽,回想起來火葬場。很多東西買完當時感覺很美好,但是實際上使用頻率不大,買完即後悔。


八弟這裡建議,當你想買東西時,首選必需品且性價比高的東西。如果已經有同類型的產品,要想清楚再決定買相同類型的是否必要。另外,學會斷舍離掉不喜歡東西,留下喜歡的東西,會大大提高用品的使用效率。


3

儲蓄和理財


每個月生活費到手之後,先別急著花,可以把錢大致分為3個部分:生活費、活動資金和儲蓄。


生活費主要是保證正常的飲食,活動資金用來social和娛樂,儲蓄盡力而為,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自主分配。另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主動學習理財知識。


4

進行短期和長期的規劃


  • 認清自己的消費能力,明確自己的消費習慣。比如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在哪些地方,比例是多少。可以用app存下來並記錄,這樣方便及時優化自己的消費結構。
  • 及時「充電自己」。富餘的錢可以用來投資自己,學習有用的課程。
  • 規劃未來。對自己3-5年有一個規劃,據此也可以列出可能的重大支出。定期檢查離節點目標有多遠,判斷近期需要多少錢,可以承受多少風險。


其實大多數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父母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城市的具體情況提供的。不管家庭是否富裕,父母給了多少,這些錢都很珍貴。


因為當你真正進入社會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除了高薪行業外,很多小城市的體制內崗位或者私企,一個月收入到5000可能都不容易。而你在大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其實並不算少。


有人說:「人生自由的前提是先實現財務自由。」但在這之前,你要學會認識到錢的價值和珍貴。而作為一個大學生,當你還沒有能力做到自力更生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攀比生活費的多少。相反,要感恩父母的給予,合理消費,且花且珍惜!


註: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絡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原作者可隨時聯繫我們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刪除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大二女生每月問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你覺得合理嗎?
    有網友問:大二女生每月問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你覺得合理嗎?晏子覺得,大二女生每月要求父母給4500元生活費自然是過分了。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一個親戚在湖北武漢輕工大學大學讀本科大三,她一月的生活費均值不超過1700元。
  • 大學每月生活費4500,要多了嗎?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4500夠花嗎?」看到這個問題的你,第一反應是不是以為自己眼睛花了,「確定是4500,不是1500?」2019年9月份,一位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的求助帖走紅了。她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不夠花,不能理解為何向父母提出4500元的生活費會被拒絕,畢竟,高中時父母支持她上4000、6000元的補習班連眼睛都不眨。不少人在上大學後才開始獨立生活,也很憧憬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生活,上了大學才知道,吃飯、聚餐、水電、假期回家的車票......該花的一點都不少,還總覺得錢不夠花。
  • 那個每月要4500的大一女生,你覺得過分嗎
    這樣核算下來,從大一下學期起,平均每月2500元生活費,基本上就完全夠用了。看完孩子大一上期的全部支出明細,挖挖機又想起了秋季學期開學之初那名在問答社區提問的大一女生。該女生表示,自己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她想讓媽媽每月給4500元生活費,而媽媽每月只給2000元,根本就不夠花。並且還說讀高中時媽媽特別大方,報名補課花幾大千從不吝嗇,問為什麼現在偏偏不給她了?
  • 女大學生要每月生活費4500元被拒,給多少生活費都「不合適」
    在忍不住沉浸於一代新人換舊人時,這樣一條新聞卻突然出現在師師眼前:據紅星新聞報導,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 大學生每月要求父母給四千多元生活費,這樣真的合理嗎?
    普通人的大學生活費,每月大概在1500~2500之間,離家近,常回家蹭飯,返校時還捎些水果、零食回學校,衣服鞋子等消費父母另外掏錢,一般1500元夠花。如果在外地求學,家長都會給到2500元以上,電話裡還時常要問錢夠不夠花,不夠再另外打款。
  • 作為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算過分嗎?
    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到底算不算過分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各人家庭條件不同,生活費包括的內容也不同,所以需要綜合分析判斷。我一個朋友也算是小康之家,他的兒子在上海上某985院校上大學,每月給孩子3500元生活費,節假日還會給孩子發個紅包。
  • 女大學生索要4500生活費遭拒,網友:畢業了能掙到4500不?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多少錢算合理?2000、3000?還是5000、10000?一名大一女生發帖抱怨,說自己在新一線城市上學,每個月生活費只有2000元,根本不夠花。自己和母親提出將生活費增加為4500元,卻被母親一口拒絕。對此,她委屈地說,「2000塊的生活費壓根不夠,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帖子發出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 大二女學生要求父母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你覺得過分嗎
    一位大二的女大學生,在社交平臺上提問「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引發廣泛熱議,回答數高達15547個。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她寫到: 不過分,不就4500元生活費嗎?一年也不過54000元而已。
  • 大學生一個月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網友吵翻天……
    如今正值開學季,生活費成了不可迴避的話題。對於大學生來說,他們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呢?據紅星新聞報導,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就讀於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的吳同學告訴記者,他一個月有2000元的生活費,自己會拿出1000元用於購買遊戲裝備,「100元抽一次遊戲皮膚,連抽10次可以免費送1次,所以我一般會直接買10次。」話題一出,網友吵翻大學生每月究竟要花多少生活費呢?
  • 和父母討要生活費,每月4500元,揭露了多少大學生的「不堪」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一位準備讀大學的女孩,向父母索要每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而她的父母是務農的,提出這個要求後父母拒絕了她,於是女孩跑到網上訴苦並詢問眾多網友,她這樣的要求過分嗎?有人說:「不過分,把你父母賣了都供不起你上大學。」有人說:「這種事看家庭條件,如果父母年薪百萬,那沒問題,如果父母是農民,給1000元都算多了。」還有人諷刺道:「你是去讀書的還是去享福的?」
  • 大二女學生要求父母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你覺得過分嗎
    一位大二的女大學生,在社交平臺上提問「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引發廣泛熱議,回答數高達15547個。,不就4500元生活費嗎?等到你畢業了,每月給父母9000元,也不過分吧!你一人每月花4500元,父母兩人每月花費9000元合情合理。一年也就108000而已。
  • 女大學生每月生活費4500:女生要有錢不能讓我在食堂吃飯
    014500的生活費,多嗎?又是一年開學季,大一新生陸續去學校報導了。「大學生每月2000元生活費到底夠不夠?」這個問題也刷爆了全網。不僅網友感興趣,媒體也很感興趣。因為大多數人腦子裡的生活費,還停留在1000左右。難道現在的大學裡的物價水平這麼高了?
  • 女大學生要4500生活費!對父母放話:再不給錢我就要吃食堂了
    各位大學生,你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1000元,2000元,又或者是4000元,5000元,甚至10000元!一位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的大一女生在網上發帖,抱怨稱:覺得自己每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太少了,希望父母可以給她增加到4500元,否則的話,自己只能吃食堂了。
  • 大一新生每月要4500生活費,網友:少了,至少1萬吧
    隨著高考結束,曾經的高中生進入大學校園,開始人生中新的階段,家長與孩子的生活費矛盾就凸顯出來。有個大一新生問父母要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父母給2000元,學生說不夠花。網友覺得太過分,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父母的錢並不是大風颳來的!
  • 大學生要求父母,一年給54000元生活費,這個要求過分嗎?
    54000元生活費,工薪父母苦不堪言,你覺得過分嗎?小許今年正式成為了大學生,可剛開學沒多久,小許發現大學裡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作為大一的新生,購買筆記本電腦是非常有必要的,加上的各種日常開銷,小許決定向父母提出每個月需要4500元作為生活費。
  • 尷尬了 大一新生月生活費要4500應屆畢業生月薪不足6000
    有人總結說,當代大學生與父母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生活費需求與父母給的生活費完全不夠花」的矛盾。一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對大學生來說高不高呢?央視財經 《第一時間》採訪發現,大部分學生覺得4500元過高。
  • 女大學生要求每月4500元生活費:根本不夠花,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為何...
    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生活費,但遭到了母親的斷然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生活費根本不夠花。又到開學季,隨著新生入學、老同學返校,一個消費高潮周而復始,席捲各地高校,成為家長們長籲短嘆,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
  • 考研英語時文賞讀(139):高校女生要求每月4500元生活費引爭議
    Collegestudentsdemandforhigherlivingexpensessparksdebate大學生索要更多生活費的要求引發了爭論Arecentonlinepostaboutafemalecollegestudentaskingfor4,500yuan
  • 從一個女大學生向父母每月要生活費引發的思考
    提問者是大一女學生,說現在問父母每月要4500元的生活費,父母不給,自己感到很氣憤。如果是家底豐厚倒也罷了,可是父母如果是一般家庭的話,這些費用確實有點多了。每月在學校吃飯最多30元,而且吃的不錯了,一般女生愛美吃不多,以營養為主。這樣一個月就1000元夠了,再加上網費手機話費200元,其他300元機動,1500元一個月完全沒問題。
  • 我是大一女生,每月生活費不到800元,卻要父母給4500元
    「我媽每月給我4500元生活費,其實我生活上的費用只花了800元左右……」有一位去年考上大學的小女生跟我聊天的時候說到了她上學時的生活費,然後沾沾自喜的說出了她的心裡話。她就是去年考上大學的一位大一新生,今年開學她馬上就大二了。每月生活費4500元,每一分錢都花得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