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考結束,新一批大學生即將走入大學的時候,各種關於大學生活費的話題又熱了起來。
之前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匿名投稿,一個大學生覺得每個月2000塊不夠花,希望媽媽每個月給她4500的生活費。她認為自己還想買化妝品和旅遊,雜七雜八的2000根本不夠。
評論區很多網友認為4500真的過多,她在給父母在增加重擔。也有人表示其實多少錢都可以,只是錯在態度太理直氣壯了。
實際上關於生活費多少才合適的問題每年都會跳出來困擾大家,知乎上也有很多同學討論生活費的標準:
那麼,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多少才合適呢?你在學校每個月花多少生活費呢?一起和八弟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01 大學生,一個月應該花多少錢?
其實要是真問起大學生每個月應該有多少生活費,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每個月不到1000的也有,畢竟大學生沒有房租的花銷,只要保證正常的飲食就解決大部分問題了。同樣,花10000享受生活的肯定也大有人在。
誰會嫌能花的錢多呢!
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為1197元。
對於全國大部分大學生而言,每個月的平均花銷在1500以下的人佔大多數。而在八弟採訪的20個大學生中,1000-2000元和3000-4000元則是兩個常見的檔位。
大學生主要把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呢?
首先,一日三餐肯定是最大的花銷部分。作為基礎生計,吃什麼是每天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八弟採訪的一個同學阿呆亮出了他的基礎夥食費:
早餐一個雞蛋一碗粥,或者一屜小籠包,6元基本夠了。
午餐和晚餐都在食堂,中規中矩的葷素搭配,一頓飯不會超過12元。
一天下來大概30元。
每個月的平均夥食費是30x30=900元。
但食堂也有吃膩的時候,想喝奶茶訂外賣,每天30元肯定打不住了。如果每周再和朋友再去館子裡搓一頓,每頓飯人均70+肯定是有的。如果你在一線城市上大學,去一些連鎖飯店吃飯,一兩百一頓很正常。
而除去夥食費,形象消費、社交娛樂消費和學習消費是除了日常花銷外最主要的三大花銷。
*圖片來自麥可思研究院
其中,形象消費佔最大的比例。包括包括鞋服、首飾、化妝品、美容美髮等。比如半截袖、衛衣、外套、褲子這些基礎款的衣服和鞋子得按照季節買吧!
尤其是女生,除了衣服以外,護膚品和化妝品在大學也很必要。即使再不精緻,基礎的洗面奶,護膚品一般都會有。更精緻的女孩還會買粉底、口紅、眼影等化妝品,即使是平價款,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排位主要支出第二位的是社交和娛樂。戀愛、聚會、旅遊、看電影等活動都包含在內。很多同學還會有自己的「燒錢娛樂愛好」,比如漢服、養貓、手帳、遊戲等等……
而第三大主要支出部分就是學習。這一代年輕人十分注重自我提升,通過為知識付費進行自我充電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微博的一項投票中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大學生1000-2000的生活費是合適的範圍。
不過有很多同學並不同意這一點。畢竟大學所在的城市的情況不同,自己家庭情況量力而為。而且不同的消費觀和消費習慣也會讓生活費的標準產生變化。
02 有人花錢,就有人攢錢
有人想著如何花錢,就自然有人琢磨著如何攢錢。
有人因為生活費不夠鬱悶,也有一批年輕人默默打起了「克制消費」的念頭來省錢。這幾年在年輕人中有一類「攢錢/理財」類小組風頭正盛。
比如豆瓣上的很火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裡面的主題就是「攢錢」。類似的小組還有「摳門女性聯合會」「用利息生活|投資理財 」「今天消費降級了嗎」等等。
每天這群年輕人在組裡討論的事情就是如何更省,讓錢變得更有價值,也探討了如何生活更加克己自律。
比如,有的同學在豆瓣小組裡諮詢如何學習理財。
有的同學記錄分享自己的每日攢錢日常,希望積少成多。
還有人瘋狂求罵,希望大家點醒她,讓自己別再剁手了。
八弟在組裡蹲一個月,看到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不斷分享自己每月的實際開銷,很多人由最開始的經常不理智消費,到最後養成了好的消費觀念和理財習慣。
比如一個大四的同學,就在上面記錄了自己從生活費月光欠花唄,到現在不斷攢錢的心路歷程。
作為一個經常被小紅書和微博種草的人,這位同學經常會因為喜歡的博主推薦而大買特買。後來才發現很多東西用了一兩次就被閒置,她開始反思自己生活費應該怎麼分配才最合理。最後通過不斷的優化消費結構來實現攢錢的目標。據她說,下一階段想嘗試一下理財和尋找一些實習來獲得收入。
八弟總結下來,合理使用生活費的主要原則大概有以下幾個:
1
開源節流
你可以通過主動賺錢(實習、兼職)等來獲得收入,但是八弟是不建議體力活和沒有質量的實習和兼職。
畢竟大學階段時間珍貴,不要為了一時的工資多少而浪費精力,尋找實習的時候要優先選擇和想從事行業相關的高質量實習。
2
克制消費
很多同學告訴八弟,剁手的時候一時爽,回想起來火葬場。很多東西買完當時感覺很美好,但是實際上使用頻率不大,買完即後悔。
八弟這裡建議,當你想買東西時,首選必需品且性價比高的東西。如果已經有同類型的產品,要想清楚再決定買相同類型的是否必要。另外,學會斷舍離掉不喜歡東西,留下喜歡的東西,會大大提高用品的使用效率。
3
儲蓄和理財
每個月生活費到手之後,先別急著花,可以把錢大致分為3個部分:生活費、活動資金和儲蓄。
生活費主要是保證正常的飲食,活動資金用來social和娛樂,儲蓄盡力而為,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自主分配。另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主動學習理財知識。
4
進行短期和長期的規劃
其實大多數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父母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城市的具體情況提供的。不管家庭是否富裕,父母給了多少,這些錢都很珍貴。
因為當你真正進入社會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除了高薪行業外,很多小城市的體制內崗位或者私企,一個月收入到5000可能都不容易。而你在大學期間每個月的生活費,其實並不算少。
有人說:「人生自由的前提是先實現財務自由。」但在這之前,你要學會認識到錢的價值和珍貴。而作為一個大學生,當你還沒有能力做到自力更生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攀比生活費的多少。相反,要感恩父母的給予,合理消費,且花且珍惜!
註: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絡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原作者可隨時聯繫我們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