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500的生活費,多嗎?
又是一年開學季,大一新生陸續去學校報導了。
很多家長好不容易陪著孩子熬過了高三的艱難時光,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了就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但開學季還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
近日,就有這樣一個求助帖火了一把。
一個女生抱怨自己母親給的生活費不夠,說自己想要4500的生活費被母親拒絕了。
圖片來源:網絡
在被媒體報導後,這條資訊直接衝上了熱搜第二。
「大學生每月2000元生活費到底夠不夠?」這個問題也刷爆了全網。
不僅網友感興趣,媒體也很感興趣。
因為大多數人腦子裡的生活費,還停留在1000左右。
難道現在的大學裡的物價水平這麼高了?
畢竟很多人出了社會,一時間都拿不了那麼高的工資。
並且根據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大多數網民工資都沒有那麼高。
8月30日,CNNIC發布第44次《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報告指出,截止到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
本科以下學歷(不含本科)網民佔比為90.4%,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網民群體合計佔比超七成。
圖片來源:網絡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在只有3成網民月收入超5000的情況下,一個大學新生的期望生活費是4500。
4500,已經超越了多數人的基礎工資了。
由於女生自稱在新一線城市讀書,雖然成都在幾個月前被降為了B級城市,記者還是選擇了以成都作為樣本。
畢竟成都新一線之首的名聲在外。
在記者走訪了四川大學、成都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學校調查之後發現,這位求助的女生,她母親給她的生活費是處於一個合理區間的。
因為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
4500元的生活費?
大約只有極少數家庭條件良好的人才能享受的了。
由挖財記帳提供的大學生消費報告來看,一線城市之首的北京,大學生月均生活費也不過2400元。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這位女生期望的4500元,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02
錢,不只是數字
曾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明明高中都還好,為什麼人上了大學就變得「攀比」了起來。
他說,上高中女生基本都是素麵朝天、單純樸素,雖然有部分高中生還是會化妝打扮,但那是少數。
上了大學以後,卻變得虛榮攀比起來了,化妝品要買、衣服鞋子要買名牌。
圖片來源:網絡
甚至現在有些00後的男生為了一雙aj的鞋子,花上好幾千,值得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正因為有些學生們沒有生活壓力,甚至於很多學生家庭條件優渥,所以才會有心思去攀比。」
是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自然也都變好了。
這也就漸漸催生了「消費主義」的發展。
現在很多商品存在的價值已經不再是「我喜歡所以我要買」,而是因為「我需要靠它證明我有錢時尚懂享受」。
消費主義時代,人們過於關注表面,往往忽略了本質。
就像那個女生發出的求助帖一樣。
她不理解為什麼父母願意花6000給自己補課,卻不願意掏4500給自己做生活費,讓自己可以維持自己的「虛榮心」。
因為她不明白錢的價值。
4500元是很多人起早貪黑的在工廠上班,不能缺勤還不能出錯才能拿到的數目。
4500元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也許是半年的生活費。
4500元對很多畢業生來說,要工作1~2年才可以拿到這種程度的薪水。
圖片來源:網絡
而對於她來說,4500不過是一個數字。
沒錯。
她可以開口要4500的生活費,甚至她的家庭在她高中時期就能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掏出6000給她報補習班,就已經說明她的家庭收入已經高於中國其他許許多多的家庭。
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記者採訪大學生生活費時,有沒有詢問家庭收入情況呢?
要知道,月入20W的家庭,和月入4000的家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生活費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當然,肯定也有收入高的父母要求孩子節儉的。
但這畢竟是少數。
所以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不再單純的用生活費來評價大學生的生活費高不高,而是用「生活費/父母工資」來衡量,會不會更合理呢?
因為只有這樣衡量,我們才能清楚有多少學生是被父母「溺愛」著的,而又有多少學生是真的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03
靠自己的能力去虛榮
其實,這個女生能委屈到網上發帖求助,和父母的教育脫不了干係。
很多人說,你一個月多給我4500,不準存也不準理財的話,這錢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花。
因為他們沒有被培養起來的消費習慣。
並且這個女生毫無疑問是被「驕縱」著養大的。
在家裡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好的,突然該「脫離家庭」了,沒有正確的引導,又怎麼會猛地一下就變得節約起來了呢?
圖片來源:網絡
你是家長,你自己有權利決定如何教育孩子。
但你一定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養一隻貓貓狗狗都不會這樣養。
這個女生父母做的,就只是單純的一刀切。
不給她正確的引導,不讓她實際感受到掙錢的不容易。
準備讓她啃一輩子老嗎?
再加上大學的紛紛擾擾,如果這個女孩子的思想沒有得到「矯正」,那麼她有極大的概率陷入校園貸的泥沼中。
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這個已經成年的女生,絲毫沒有身為家庭一份子的責任感。
只知道消費,而不知道節約。
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
作為一個大學生,哪怕她不願意做兼職掙錢,也該好好學習,對得起父母的學費。
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和抱怨。
她的父母給了良好的生活環境,給了她優越的學習環境,卻沒能教會她責任感。
這種教育,毫無疑問是失格的。
有一個母親,曾用自己的角度去評論這件事,她說:
「我能給得起一月四五千的生活費。
但是孩子,你出社會了靠自己能繼續保持這樣的生活水準嗎?
未來的生活靠自己,我們曾經也是辛苦過來的。
社會要靠自己站穩,我們只能在你要倒下時扶著你。
這是我的態度,不會給孩子太多,我的錢不代表是你的錢,就算會留給你也要它成為遺產。」
然而這種家長在中國卻少之又少。
很多人,不管貧窮還是富裕,總會對孩子說「我的就是你的」。
這樣的教育,能帶給孩子什麼呢?
如果這個女孩子真的需要4500來維繫自己的生活,我們不會多說什麼。
也許這個要生活費的女孩在想著:爸媽可真是太摳了,肯定是不愛我。
就像現在那麼多「月欠族」只是被大家呼籲著不要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中一樣。
她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於她只是伸手找父母要錢。
而絲毫不打算靠自己努力一把。
以自己的能力去虛榮,那是你的本事。
以父母的能力去虛榮,那是啃老。
你過度消費,追求小資生活,這都無妨。
只是應該把一切交由自己處理。
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我們今天在這裡說的「交由自己處理」,不是指讓她去搞什麼校園貸。
而是說她可以依靠自己現有的能力去賺取足以支撐自己「奢華生活」的生活費。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
把自己的幸福靠在別人身上太不靠譜了。
也許她現在還不明白,也許她以後也不必要明白。
她已經成年了,按法律父母甚至不需要供給她一分錢了。
父母為她交了3W的學費,她沒有對父母感到感激。
父母沒有給她4500的生活費,她卻感到了委屈和不滿。
因為是父母,所以就可以忘記她們的恩,只記住她們的過,這是很不好的。
她想要維繫高水平的生活,我們可以理解。
但我們也真誠的希望,她能靠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維繫應有的生活水平。
作者/來源:雜誌之旅官方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