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葉米粽香滿堂(組圖))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傳說每年端午節,為紀念屈原人們使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這便是我國最早的粽子。其實吃粽子也有很多學問,讓京城的幾位廚師來為您講述關於粽子的那些事兒。
千變萬化來吃粽
粽子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吃法的,不僅有傳統的煮粽子,其實還可以將粽子蒸、炸、煎、做餡料和甜品。
吃粽子蘸糖是比較傳統的一種吃法,中老年人十分鐘愛。
北京唐拉雅秀酒店行政總廚周毅介紹了蛋皮煎粽塊的吃法:「先把粽子切成塊,然後在鍋裡攤開蛋皮煎好,把粽子放進去,包起來一起煎,這樣就可以達到外脆內軟的效果了。外面一層是薄薄的蛋皮,裡面則是粽塊,咬下去外面香脆,裡面酥軟,粽香濃鬱。」
眉州小吃總廚師長則推薦用粽子蘸料來吃,是四川的一種吃法,開袋取出粽子放入鍋內煮二十分鐘後,剝離粽葉,淋上紅糖汁和調好的芝麻醬,再撒上少許花生碎。此時吃上一口蘸了料的棗香迷你粽子,會有種紅糖年糕的既視感。
粽子蘸煉奶,把粽子切成塊後,蘸上煉奶,既不容易膩,又可以讓清淡的粽子變得有味道。粽子要選用梘水粽,如果選用的是鹹粽,又甜又鹹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讓人感覺到膩。
香粽牛柳,將迷你小粽子和醃製好的牛柳再經過廚師的精心製作,這樣的粽子放在老遠就能聞到香味,牛肉乾香,粽子軟糯而微脆。
粽子雪糕,用粽子做成的雪糕,吃起來涼涼的、甜甜的,裡面的糯米吃起來筋道而又爽口。
竹筒粽子,將糯米加上糖料放入特製的竹筒容器當中,甘甜可口。
粽子之南北門派
粽子在不同的地區也有著很多的派別,國貿大酒店中餐宴會面點廚師長雷宏說道,粽子包括北京派棗粽、華北黃黍粽、廣東派鹹肉粽、蘇州派豬肉粽、浙江紹興派粽子、海南派名粽、閩南派的鹼水粽、臺灣派八寶粽。
老北京粽子作為北方粽子的代表有其獨特的特點,粽子個頭大,多以糯米或黃米為主要原料,粽子多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從各個角度看上去賞心悅目,煮熟之後可以趁熱或是晾涼了蘸糖吃,對北京人而言是別具風味的入口醇香回味無窮。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陝西地區最為傳統和流行的是蜂蜜涼粽子。
過了長江以南粽子更為豐富。北京北辰洲際酒店中廚房面點主管馬秀麗談到了對於粽子派別的看法,浙江嘉興粽子的做法精細,餡料豐富。閩南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以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最為有名。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廣東鹹肉粽,呈三角形,多以脫皮綠豆、肥豬肉為餡,糯米為主料,用粽葉和水草包紮而成。廣東裹蒸粽,選用的是糯米、綠豆、蛋黃燒鴨等原料,用荷葉和竹葉包成四方形。廣西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臺灣粽子,又叫燒肉粽或八寶粽。
食粽搭配與禁忌
吃粽子的配餐也是很有講究的。粽子因為多油容易發膩,吃粽子時最好喝一碗清鮮味美的湯,如冬瓜湯、竹筍湯、絲瓜湯等,之後再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菜品,如松菇蘆筍、涼拌苦瓜、香菇炒油菜等,選擇山藥、麥芽水、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都可以促消化。
北京華彬費爾蒙酒店行政總廚宋新推薦了幾種不同口味粽子的食物搭配方法。甜粽,如棗泥粽、豆沙粽等,可配清淡的薄荷茶和綠茶、鹹鴨蛋。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清熱去膩。
鹹粽,如椒鹽粽、蛋黃粽等可搭配烏龍茶,能襯出鹹甜口味的特點,配上烏梅湯和有纖維質的水果,爽口解油。
白粽,可以搭配喝喝玫瑰花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還能調理血液循環,十分宜人。
油粽,如鮮肉粽、火腿粽、香腸粽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陳皮。幫助消化,有效化解體內的油膩。再吃些木瓜和菠蘿,清甜消食,緩解吃完粽子後嘴裡油膩的感覺。
成年人每餐吃一兩個粽子為宜。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吃粽子最好別再吃米飯、面或饅頭。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如果胃酸過多適合吃鹹味肉粽少吃甜粽,少量粽子配合較多的蔬菜也會好一些。患有心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胃腸道病、糖尿病患者切忌食用粽子。
北京晨報記者 葉乃馨 周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