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抑雲到雲村治癒計劃,網易雲可以遠離喪文化嗎?

2020-12-09 顧亞亮心理醫生

網易雲火了。

不,是網抑雲火了。

火熱的七月,有更火熱的「網抑雲」的擁躉們及造梗者和玩梗者的狂歡。從「失戀、考研、大海、酒精、52赫茲的鯨魚」到「到點了,我要開始抑鬱了」,最終上升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今天看了看,30樓好像也不高,人間不值得。」。

「網抑雲」相關話題更是霸佔微博話題榜兩天之多。各種嘲諷網易雲樂評區的段子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也有不少無差別攻擊、謾罵真正被抑鬱症折磨的玩梗者如夏日蚊子般,嗡嗡亂飛。之後,也有很多各行各業的媒體及自媒體加入了討論。

作為一位心理人,我更想從心理的角度談談為什麼網易雲變成「網抑雲」,網抑雲是否能在1萬名心理志願者的幫助下變成網愈雲。

從線上的一些截圖來看,「網抑雲」本來就是網易製造。網易在推廣過程中利用年輕人的喪文化,誘導他們在網易雲停留和分享。而佔網易雲用戶八成的年輕人,把這種喪推向了極致。

當喪到極致的時候,網抑雲不可控的出圈了。

網易雲音樂隨後推出了雲村治癒計劃,意圖通過心理專家和1萬名心理志願者幫助那些處於抑鬱狀態的年輕人走出抑鬱。

然而,作為一名心理人,我並不確信這個計劃能否幫到雲村的村民們。今天(2020年8月7日)我進入網易雲音樂,在雲音樂飆升榜前列的《Rager teenager》中的where you been hanging out lately?《先知》中「你看起來有點累,晚餐有誰陪」,《你走》「我無法挽留,我無法回頭」,以及《世界正中》「活在晝夜的夾縫」給人的感覺仍然充滿了無奈、無助、憂傷。

儘管下面的評論,積極了許多。仍然掩藏不了音樂本身的消極情緒。

當然我並不認為音樂只能是積極的,恰恰相反,我認為更多時候消極的音樂中的藝術之光更加燦爛。不過當榜單上只有「喪」才能名列前茅的時候,線上的心理推力恐怕不足以消散我們的村民心中的陰霾吧。

那麼是什麼讓「喪」這個傢伙,住進這麼多村民心中?這恐怕也不是單單網易所能做到的。只是「喪文化」在這裡爆發而已。

要知道這屆村民為何這麼「喪」,我們也許能從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作者的經歷中找到一些答案。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他叼著金湯匙出生,家中婢僕成群,卻終身憂心忡忡;一生才華橫溢,卻與心嚮往之的文學獎項終身無緣;被家人保護,被情人保護,卻沒有一個人真正的走進他的心靈深處;多情卻被無情惱,太宰治最終以自殺終結了年輕的生命。

從心理角度來看,太宰治從童年開始身處這樣的環境:因為身處豪門被保護很好,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求學,太宰治始終被保護,被照顧;因為身處豪門,卻只是家中第六子,雖然才華橫溢,仍然被忽視;因為身處豪門必須要遵守很多常人不必遵守的規則;因為身處豪門從小被寄予過高的期望;因為身處豪門父母要關注太多的事情,因而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太宰治的情緒和敏感的內心世界。所以太宰治驕傲而自卑、脆弱;雖然才華橫溢,內心卻始終充滿了無能感、無助感和對自己以及世界深深的失望。

雲村的村民們大多對音樂敏感,有的人甚至有著不凡的音樂才華。也許他們沒有像太宰治一樣生在豪門,但衣食卻也無憂。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像太宰治一樣在童年時,忙碌的父母沒有意識到給他們以心靈安放之處,長大成人時他們也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他們只有音樂,對於一些人來說也只有音樂。音樂成為了他們的慰藉,音樂也成為了他們宣洩的渠道。

所以對雲村的小夥伴來說,音樂的引導,比刪除評論區的「喪文字」和心理師的溝通對他們更有價值。網抑雲徹底變成網愈雲,不僅需要心理專家及心理援助者地幫助,更需要網易雲榜單的變化,當榜單更加多元,既有黑色、灰色、也有熱烈的紅、瑰麗橙、寧靜的藍、生機勃勃的綠,多數雲村的小夥伴們會自然被音樂治癒。

相關焦點

  •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的這波操作,為什麼說好?
    「網抑雲」成為繼「廢柴」與「葛優躺」後出現的又一個網際網路喪文化代名詞。還被網友製作成了各種表情包。1、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志願者加入「雲村治癒所」,還上線「抱抱」小彩蛋來撫慰失意。可以說,樂評成為網易雲特有的文化名片,並打造成了品牌符合。
  • 半月談|「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
    近來,人們瀏覽網絡時難免有這樣的印象:帶一點「喪」,有一點「頹」的言論,似乎更多了。細看這些人訴說的情境,大抵是年輕一代的遭際。年輕人為什麼覺得「喪」,為什麼熱衷表達「喪」?透過「喪文化」灰色的帷幕,我們可以望見青年一代怎樣的境況?
  • 遠離喪文化,治癒焦慮症只差一杯熱牛奶!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新一代的人群中產生了「喪文化」,以及由之帶來的焦慮症,其實這也是在經濟高速發展之下,特殊的時代背景產物。
  • 網抑雲,喪,抑鬱症,這屆青年人到底怎麼了?
    午夜十二點鐘聲一響,無數受傷的年輕人衝進網易雲的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感悟,訴說自己的傷感。 溫柔嗎?拿命換的你愛過一個人嗎?從滿心歡喜到滿目蒼痍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人的心理就到了最敏感孤獨的時刻,卸下了一天的學習與工作,伴隨著音樂騷動而抑鬱——這是網抑雲用戶的真實寫照。
  • 網易雲英文歌單推薦:如果要喪氣的活著,那就喪的好看一點
    網易雲英文歌單推薦:如果要喪氣的活著,那就喪的好看一點。傘 王愚「冷暖我都有嘗過 還能夠有多差」網易雲熱評:想看你偷看我,這不是自作多情,想光明正大的看你,原諒我的懦弱,最終還是要分道揚鑣。
  • 如何不被「喪文化」同化,謝娜說了一句話,得到在場嘉賓一致認同
    「喪」的對立詞其實就是努力,你「喪了」,還會想去努力嗎? 一,「人間不值得」的李誕 你以為別人跟你一樣「喪」,其實他們比你努力多了。 「喪文化」的風氣開始逐漸顯現,而這也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朋友圈風氣。那些拼命工作的年輕人,看到這一言論也不禁開始反思,既然人間不值得,那我還努力個啥。 酒杯一擺,一群人的「喪」狂歡。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蔡康永在一次採訪中就「揭穿」了李誕的「喪」。
  • 警惕「喪文化」負能量的巨大危害
    有人說,對喪文化的存在不需要過敏,因為網絡的表情化存在,更多的還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不失為緩降壓力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事實上,網絡化的虛擬實為對現實性映射,喪文化的存在實為頹廢狀態的虛擬化表達。更重要的是,當其以流行的方式存在之後,就會像瘟疫一樣到處感染。  事實上,這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真實狀態,而且隨著這種狀態的擴散,越來越多的人已參入其間。
  •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 網抑雲是什麼意思是個什麼梗?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網易雲最新資訊 > 正文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 網抑雲是什麼意思是個什麼梗?
  • 何炅謝娜談起「喪」文化義正言辭,「喪人」要喊冤啦!
    何老師甚至非常嚴肅地表達出之所以有這樣的「喪人」是因為有人在做著不輕鬆的工作,來支撐著這些「喪人」的輕鬆調侃。雖然何老師在節目中表達出「喪」文化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從他之後的義正言辭回答來看,還是沒有真正地弄懂「喪人」。將「喪」想得太過嚴重了。
  • 免費暢讀 2萬冊英文原版書登陸網易雲閱讀
    據悉,網易旗下綜合性移動閱讀APP網易雲閱讀,近日上線2萬本英文原版書,供用戶免費閱讀,這是網易雲閱讀產品線延伸的又一手筆。此外,網易雲閱讀還將對這些英文書進行精編排版,升級用戶閱讀體驗。
  • 網絡「喪文化」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樣態分析
    由以前的「喪」,得不到就放棄,到現在的「佛」,如果運氣好,我還是可以得到,只不過我不會去積極爭取—大部分青年大學生都希望實現夢想,但又不去爭取,一切都歸因於命運,靠命運致富。他們以自嘲的方式拉低理想、降低目標、舒緩壓力,實際上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疏導,正如美國Noren和Cantor等心理學家指出的防禦性悲觀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認知策略,可以通過降低期望來保護自尊,預防真正失敗導致的受挫感。
  • 「喪文化」現象的剖析與防範
    「喪文化」的最初緣起就與日本文化有著密切關係。「喪文化的前身,其實就是曾經蔚為壯觀的『小確幸』。如果說『小確幸』講述的是人生的一種『小獲得』,『喪文化』則是在『小確幸』的基礎上,渲染和突出人生的『大失去』」[3],「小確幸」來源於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創作;而對於「喪文化」本身,在諸多日本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都出現過關於「青春為什麼不能虛度」的拷問。
  • 網抑雲了嗎是什麼意思 12點一開口就老網抑雲了啥梗評論是亮點
    很多人聽音樂用的app都是網易雲,可是最近有的小夥伴總是聽到網抑雲時間到,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是一虐諧音梗,「網抑雲」是指「網易雲」音樂,「網易雲了」即是指一種非常具有喪風格的評論模板,很多人看到網易雲上的歌曲頻率都感覺非常壓抑,那麼網抑雲了嗎是什麼意思?網抑雲時間到什麼意思?12點網抑雲模式什麼梗?
  • 為什麼人們把網易雲稱為「網抑雲」?解讀梗背後的社會問題
    網抑雲這個梗的來源是因為網易雲大部分歌曲下方的評論都很煽情,感覺好像每個人都過得很悲傷、抑鬱。其實並非所有的評論都是真實的。一部分人的確是帶著悲傷的情緒,把情緒附著在評論上。而另一部分人,發現這些傷心的評論可以吸引人們點讚,於是會故意地編寫一些假的故事,吸引人們點讚。
  • 《人民的名義》原著小說帶火網易雲閱讀,現實題材或成ip新寵?
    反腐題材作品沉寂十年,2017開年橫空出世,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同時,更給文化產業帶來深層思考:觀眾真的只想看那些純娛樂的玄幻ip小鮮肉嗎?或許嚴肅現實的題材才是現在市場最緊缺,也是最需要的。久違了,現實題材事實上,這已不是網易雲閱讀第一次「因劇而紅」。網易雲閱讀在近兩年內持續挖掘了國內一大批的優質原創內容。
  • 有人很「喪」、很「佛系」,其實是對世界溫柔的抵抗
    在辯論中,邱晨常常說;「我是一個很喪的人。」的確,作為一名辯手,她不會咄咄逼人,不會刁鑽犀利,甚至連深情款款、慷慨激昂都很少有。喪嗎?有點。表面看,標榜「佛系」和「喪」的年輕人,隨遇而安,寧靜淡泊,沒有追求、沒有欲望。好像什麼都可以,什麼都無所謂。
  • 喪文化是什麼意思怎麼產生的 喪文化由來、表現與內涵
    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活著,他們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只能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  喪文化產生背景  一張來自1993年的照片,就這樣毫無預警地在我們的社交網絡上爆紅。
  • 對抗渾身使不上勁兒的喪文化最佳方案:從小事做起
    一,社會中的喪文化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喪文化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吹向大地,在90、00後的年輕人中傳遞,酷似80後所經歷的非主流風。有人說,「也許在這充滿各種「雞湯」正能量的世界裡,唯有喪文化才讓我們真的有了一絲感同身受的感覺,但此'喪'非彼喪。通過喪文化讓我們認識到大家的生活其實都一樣,不要頹廢,這才是喪文化真正的意義。」二,感覺【喪】是種什麼感覺?究竟這些陷入「喪」的狀態的人身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 網易雲熱評情句|我在意的是,你對我的態度
    沒有意義的愛,你要遠離,今後的日子裡要追求有結果的人會有結果的事。可能錯過對你們來說才是最好的結局,哪怕再難過,你也要放過自己。時間不語,卻會治癒所有的傷痛,而你也要學會慢慢治癒。我終於不用再取悅你了,我終於可以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了。Time does not speak, but will heal all the pain, and you have to learn to slowly heal.
  • 一部又喪又治癒的動畫《輕鬆熊和小薫》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網飛出品的一部又喪又治癒的動畫《輕鬆熊和小薫》。心情不好或者失落時看這部動畫簡直就是心靈救贖。主人公小薫真的是太讓人有代入感了。他平凡的向你我一樣,在不大不小的公司做著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拿著不多不少的工資,有著不多不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