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喪啊!」
「人間不值得!」
「鹹魚總有翻身的一天,但翻身後還是鹹魚」
「你想打雞血,我只想葛優躺,怎麼了?
這些話很熟悉吧,是誰最愛說這些話?是那些年紀輕輕,卻自稱「佛系」的人,是那些精力無限,卻聲稱「好喪」的人。
吐槽大會的李誕,是「佛系」的代表人物。2018年,因為一句「人間不值得」走紅網絡。他的「通透」,廣受年輕人追捧。
奇葩說的邱晨,是「喪」的代表人物。
在辯論中,邱晨常常說;「我是一個很喪的人。」的確,作為一名辯手,她不會咄咄逼人,不會刁鑽犀利,甚至連深情款款、慷慨激昂都很少有。喪嗎?有點。
表面看,標榜「佛系」和「喪」的年輕人,隨遇而安,寧靜淡泊,沒有追求、沒有欲望。好像什麼都可以,什麼都無所謂。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看李誕。他一邊嚷著「人間不值得」,一邊出書、上節目兩不誤。如今不僅是暢銷書作者,還是熱門綜藝出品人,更是青年精神導師,他是靠什麼獲得這些成績呢?
有一次,在吐槽大會上,脫口秀演員思文說,「平時問李誕在幹嘛?他不是去拍婚紗了,就是去喝酒了。等他再出現的時候,就會有新書發表。李誕還要擺著手說不努力不努力,他不努力的樣子,真的好努力!」
奇葩說有一期話題是,「配偶一心要做鹹魚,我要不要鞭策ta?」裡面李誕一如既往地繼續他的佛系人設,表示自己就是想做鹹魚,結果被薛兆豐教授無情揭穿,他說,李誕為了請他上吐槽大會,打了好多個電話給他,實在努力得很。
再來看邱晨。她喜歡把「我好喪」掛在嘴邊,但這並不妨礙她在奇葩說的舞臺上,一路拼殺成為bbking ,不妨礙她成為米果文化創始人,不妨礙她笑對癌症,接受生活的暴擊。她一邊喪著,一邊活成了生活的強者。
發現了嗎?「佛系」也好,「喪」也好,並不是真實的情緒,只是一種姿態。
年輕人用這種姿態,來緩和焦慮,來調侃讓人抓狂的生活,來接受人生的真相。
用這種姿態,遠離那些無關緊要的事,遠離歇斯底裡,遠離別人的價值判斷。
「佛系」與「喪」的真正內核是什麼呢?主要有三個。
第一,獲得時間與空間。
「佛系」與「喪」的標籤,可以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時間與空間。
「我都這麼喪了,就放過我吧」。於是,沒意義的加班,不用做了,低價值的社交,不用去了。省下來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去精進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第二,用不上進來掩飾真正的野心。
就像李誕和邱晨一樣,他們對於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無比清楚,無比執著。而「佛系」與「喪」的標籤,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摒除幹擾,集中火力追求自己真正在意的東西。
第三,逃離世俗價值觀的裹挾,我的生活我做主。
「佛系」與「喪」的標籤背後,有一個潛臺詞:在現在流行的價值體系下,我承認自己是個弱者。已經認慫了,就不必接受你們的審判了吧。
但在內心深處,關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們自有判斷標準。
「佛系」與「喪」的背後,是與世界最溫柔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