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喪」、很「佛系」,其實是對世界溫柔的抵抗

2020-12-11 職場求生記

「好喪啊!」

「人間不值得!」

「鹹魚總有翻身的一天,但翻身後還是鹹魚」

「你想打雞血,我只想葛優躺,怎麼了?

這些話很熟悉吧,是誰最愛說這些話?是那些年紀輕輕,卻自稱「佛系」的人,是那些精力無限,卻聲稱「好喪」的人。

吐槽大會的李誕,是「佛系」的代表人物。2018年,因為一句「人間不值得」走紅網絡。他的「通透」,廣受年輕人追捧。

奇葩說的邱晨,是「喪」的代表人物。

在辯論中,邱晨常常說;「我是一個很喪的人。」的確,作為一名辯手,她不會咄咄逼人,不會刁鑽犀利,甚至連深情款款、慷慨激昂都很少有。喪嗎?有點。

表面看,標榜「佛系」和「喪」的年輕人,隨遇而安,寧靜淡泊,沒有追求、沒有欲望。好像什麼都可以,什麼都無所謂。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看李誕。他一邊嚷著「人間不值得」,一邊出書、上節目兩不誤。如今不僅是暢銷書作者,還是熱門綜藝出品人,更是青年精神導師,他是靠什麼獲得這些成績呢?

有一次,在吐槽大會上,脫口秀演員思文說,「平時問李誕在幹嘛?他不是去拍婚紗了,就是去喝酒了。等他再出現的時候,就會有新書發表。李誕還要擺著手說不努力不努力,他不努力的樣子,真的好努力!」

奇葩說有一期話題是,「配偶一心要做鹹魚,我要不要鞭策ta?」裡面李誕一如既往地繼續他的佛系人設,表示自己就是想做鹹魚,結果被薛兆豐教授無情揭穿,他說,李誕為了請他上吐槽大會,打了好多個電話給他,實在努力得很。

再來看邱晨。她喜歡把「我好喪」掛在嘴邊,但這並不妨礙她在奇葩說的舞臺上,一路拼殺成為bbking ,不妨礙她成為米果文化創始人,不妨礙她笑對癌症,接受生活的暴擊。她一邊喪著,一邊活成了生活的強者。

發現了嗎?「佛系」也好,「喪」也好,並不是真實的情緒,只是一種姿態。

年輕人用這種姿態,來緩和焦慮,來調侃讓人抓狂的生活,來接受人生的真相。

用這種姿態,遠離那些無關緊要的事,遠離歇斯底裡,遠離別人的價值判斷。

「佛系」與「喪」的真正內核是什麼呢?主要有三個

第一,獲得時間與空間。

「佛系」與「喪」的標籤,可以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時間與空間。

「我都這麼喪了,就放過我吧」。於是,沒意義的加班,不用做了,低價值的社交,不用去了。省下來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去精進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第二,用不上進來掩飾真正的野心。

就像李誕和邱晨一樣,他們對於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無比清楚,無比執著。而「佛系」與「喪」的標籤,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摒除幹擾,集中火力追求自己真正在意的東西。

第三,逃離世俗價值觀的裹挾,我的生活我做主。

「佛系」與「喪」的標籤背後,有一個潛臺詞:在現在流行的價值體系下,我承認自己是個弱者。已經認慫了,就不必接受你們的審判了吧。

但在內心深處,關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們自有判斷標準。

「佛系」與「喪」的背後,是與世界最溫柔的對抗。

相關焦點

  • 是「佛系」還是「喪文化」,警惕靈性逃避的盛行!
    「佛系」一詞隨著《第一批出家的90後》這篇推文火爆網絡。佛系乘客:別動!您在那裡不用掉頭,我走過去就是。佛繫戀愛:異地戀,見面很難!見不見隨緣。佛系健身:私教?「佛系」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對修行的興趣,但今天我要談的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你以為的佛系,距離真正的佛系有多遠?!想像一下,一盤造型一樣的黑巧克力和酒心巧克力放在你的面前,你能分辨它們嗎?巧克力的外形是相同的,但心的味道卻不同。一種是從內到外的巧克力,而另一種則是假裝是巧克力的朗姆酒。
  • 「喪」和「佛系」文化的90後
    這種沒有需求的青年越來越多,被稱為「佛系」青年。在日本,低欲望是指的是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貸款買房,不想出人頭地更是對物質沒有強烈的欲望。這股欲望慢慢散播到中國,「喪」,「佛系」開始稱為年度熱詞。佛系不止年輕人真實寫照,也是社會問題的具體表現。
  • 「佛系青年」:鐵打的90後,流水的群嘲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佛系90後」一文,還是之前的「脫髮」「熬夜養生」「枸杞茶」,卻在90後中引起一陣共鳴。有人說,90後不是「佛系」了,是「喪」了。這些自嘲式標籤背後,更多的是對現狀無力改變的一種無奈,個人的奮鬥被碾壓在時代進程的車輪下,那種深深的無力感融入了90後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無止境加班、瘋漲的房價、父母逼婚,一種自發的群體「自嘲」成了90後們在社交媒體抱團取暖的方式。
  • 佛系職場的正確打開方式,「喪」出風採
    喪,最近一直保持高熱度的詞彙,漸漸形成了一種文化。得不到想要的生活,又無力改變現況,每天拖著千斤萬斤的身體去上不願意上的班。拿著工資,不知道該用在哪裡才有意義,身邊的人天天催促一般的談論婚姻之事,自己卻如異類一般絲毫感受不到其意義,迷茫的不知道人生為何。被焦慮逼到走投無路,在慢性死亡的坐以待斃中,最終選擇坦然以對。
  • 從「三和大神」到「佛系青年」,我們真的越來越喪了嗎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喪文化的基本內涵了。什麼是「喪文化」呢?它就是指一種在心靈雞湯的對立面的生活狀態,也就是一些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失去目標和希望,從而變得漫無目的,精神麻木,對生活自暴自棄的人生態度。
  • 「佛系」,「喪」……這些詞真的能代表當代青年嗎?
    一時間,大批「無志」青年似乎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組織,「喪文化」直接被拉到了大眾生活的臺前。與之相似的,還有「佛系」一詞的悄然走紅。「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口頭禪,他們奉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 佛系青年請注意,你那個叫「墮系」,不一定是「佛系」!
    還有佛系歌手、佛系好友、佛系學生、佛系創業、佛系員工、佛系遊戲、佛系考研、佛繫戀愛..這一群體的特徵是這樣的:無欲無求,無悲無喜,不爭不搶,善哉善哉。有也可以,沒有也行,看淡一切。無可無不可的 「佛系」一夜風行,其實是擊中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痛點:累。
  • 「喪」文化和「佛系」文化,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喪文化」泛指現在一些年輕人,尤其是90 ~00後在生活中,因為學業,社會工作,情感等問題上的不順,在現實生活中表達自己的不滿,沮喪言語和行為,給他人傳遞一種負能量,而這已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最近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追星、佛系男孩、佛系女孩、佛繫戀愛都出來了,讓人看得摸不清頭腦。那麼,佛繫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系是什麼梗呢?》》》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 你的假佛系,毀了生活中的好多溫柔
    你的假佛系,毀了生活中的好多溫柔中國的年輕人談佛系已經好多年了,記得當初還在高中的時候,模擬卷子裡就有一篇要求談談大學生佛系生活的作文,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整天被當成年輕人流行語和新標籤的「佛系」到底代表著什麼,只是單純地認為一代年輕人總有一代的標籤,即使是不被人理解和看好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社會在變,我們的生活也在變。
  • 喪系/可愛/溫柔的雜系網名背景圖
    喪系/可愛/溫柔的雜系網名背景圖 隔著星空河山,遙遙說一句晚安,就足夠浪漫。
  • 2017十大新詞名單+來源解釋 90後佛系青年和喪文化誕生過程
    二、藍鯨遊戲名詞解釋:藍鯨遊戲又被稱為「死亡遊戲」,源於俄羅斯,遊戲的參與者在10-14歲之間,完全順從遊戲組織者的擺布與威脅,已經有130名俄羅斯青少年被誘導自殺了,而且這個遊戲還在向世界擴張。  今年有網友舉報稱這種邪教遊戲已經流入中國,並且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組織遊戲群,並且上傳「遊戲指令」下的自殘照片,引起許多家長的恐慌。
  • 溫柔感覺喪系寶藏網名,給生活來一點點慰藉!
    銀河荒涼銀河是美如畫卷般的存在,它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有文獻收錄中國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包含上千億顆恆星,用荒涼一詞來搭配銀河,更具有一種喪系感。假裝有對象這個世界對於單身狗來說是比較受傷的,朋友圈情侶瘋狂秀恩愛,還有各種情人節,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非常受歡迎,但是美關係,朋友們都可以換上一看就是有對象的網名,就會有一種被愛的感覺。
  • 佛系青年:不是我們喪,只是我們與人為善
    佛系 ,簡而言之就是有也行, 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我覺得挺好」,有人說90後活的喪喪的,其實我們只是與人為善。「佛系」一出,很多人都感覺自己找到了同類,原來大家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歌迷們有沒有發現,有些偶像硬生生將自己活成「佛系」,在娛樂圈中仍舊不食人間煙火。
  • 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網絡流行語90後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
    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梗?最近佛系系列詞語特別火,像什麼佛系女孩、佛系男孩、佛系追星等等。那麼,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網絡流行語90後佛系女孩是什麼意思。快來看看吧!
  • 「佛系」用日語怎麼說?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佛系」用日語怎麼說。首先,我們要知道「佛」一詞在日文中的表達為「仏(ぶつ)」或者「仏(ほとけ)」,而「~系」在日文中則也是「~系(けい)」。那我們在日語中都會怎麼形容佛系的人呢?「穏(おだ)やかな」可以翻譯成:平穩的、平靜的、安詳的、圓滿的……妥妥的佛系形容詞。
  • 「佛系」流行:社會進入原子化時代的警示燈
    「佛系」在臨近年底的時候迅速取代了「喪」、「豬精」,成為年輕一代描述自我狀態時的熱詞。這個原本只是社交媒體中自發形成的流行詞彙,經由自媒體發酵,從碎片化的描述被整合為一種生活方式,再經由官方媒體的批判進入大眾視野,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 佛系標籤對青年人弊大於利
    我方的判斷標準為佛系標籤能否使青年人在成長過程中自我實現和自我完善。第一,佛系青年只是給我們擺脫責任,逃避現實的藉口。「佛系青年」這類詞說白了只是借個符號,跟宗教文化沒多大關係,背後透出的還是「喪文化」,生活中的壓力、孤獨感、渺小感、無力感,這些情緒都需要宣洩,喊「喪」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佛系簡而言之就是無可無不可,可行可不行。
  • 我怎麼就成了「佛系考生」?
    2018註定是"佛系"的一年,各種事情如追星、前任、戀愛、健身、網購、甚至考試都找到了"佛系"的方式。2018考研初試已過去將近一個月,2019考研的同學也還在蒙眼狂奔。回想當初捨命備考的日子,很多時候也只能無奈的認為自己是個"佛系考研人"。首先再來普及一下"佛系"這個詞的含義,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指在態度和方式上表現為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那麼,一名合格的"佛系考研人"是什麼樣的呢?考不考研?
  • 《後浪》翻車,「人間不值得」爆火,這屆年輕人愛佛愛喪不愛雞湯
    不是萬眾期待的用超強實力打臉吳頂流的「復仇爽文」,也不是作天作地大談「頂流愛上我」的戲精套路,秦牛正威唱跳不行,rap魔性,讓她圈粉無數的竟然是不爭不搶、溫柔淡然的「佛系」性格。「佛系」,在當代青年推崇的人生態度裡,必須名列前茅。2014年,二次元的霓虹國某雜誌介紹一類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指外表普通,內心專注,愛獨處,不愛花時間和異性交往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