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旁觀者視角,為大家帶來原創文章。
不知道什麼時候,百試不爽的毒雞湯對我們失去了作用,同時我們還一次次地進行雞湯反輸出。我們喊著「鹹魚翻身還是鹹魚」、「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人就出生在羅馬」,逐步接受了「喪文化」。
16年微博上一張「葛優躺」表情包爆紅網絡。它來源於93年電視劇《我愛我家》。在劇中葛優所飾演的紀春生整天無所事事,在賈家蹭吃蹭喝。圖片上的他癱躺在沙發上,一臉生無可戀。看到此表情包後的人們紛紛表示,「葛優躺」就是現在人們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喪文化的基本內涵了。
什麼是「喪文化」呢?
它就是指一種在心靈雞湯的對立面的生活狀態,也就是一些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失去目標和希望,從而變得漫無目的,精神麻木,對生活自暴自棄的人生態度。
不僅僅是葛優躺,還有前幾年的三和大神、去年大火的佛系青年。喪文化不斷激起許多青年人強烈的認同感。
其中原因,恐怕像很多人感嘆的那樣,不是自己不努力,只是鹹魚翻身真的太難了,更何況翻完身鹹魚不還是條鹹魚嗎?
洞察「喪文化」背後,其實是年輕人宣洩負面情緒的一種形式,雖看似悲觀、頹廢,但在頹廢之中也展露出一些同壓力重重的生活進行對抗的樂觀心態,影視、表情包、段子不過是年輕人表達情緒的一種媒介,傳遞每個人的內心所想。
人們口中的喪,是對這個世界的溫柔抵抗。
且不說目前大城市對年輕人不算友好的房價,單是整個家庭的責任能有多人可以承受呢?
一群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剛剛走出大學邁入社會,就被現實無情的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大喊一聲「我真難啊」。
正是現實中巨大的壓力無處發洩,年輕人才會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釋放感情緩解情緒。
面對目前巨大的生活壓力,喪文化作為緩解壓力的方式工具,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是時代的必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就像「鴕鳥精神」一樣,「喪」也許暫時可以充當年輕人的麻醉藥,但終究不能解決每個人的本質問題。
影視作品與網絡紅人身上的標籤,在信息的浪潮中就像流沙一樣在手裡流逝。在社會進步的滾滾浪潮裡,年輕人需保持清醒、學會尋找事物本質。畢竟,「喪」過之後,仍要面對明天。
本文純屬原創,歡迎您點讚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