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授:大陸已在走自己的路,反獨力道會愈來愈強

2020-12-25 臺海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南臺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1日下午在成功大學召開520後兩岸關係發展研討會,嘉義大學教育行政暨政策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陳淳斌認為,中國大陸對臺政策已經在走自己的路,不管臺灣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大陸反獨力道會愈來愈強。  談到當前臺灣內部政治局勢,陳淳斌表示,民進黨一直操弄「反中、抗中」對綠營有利,過去20、30年來歷史課綱「去中化」,現在年輕人政治認同完全偏移,從去年香港事件對臺灣2020「大選」影響很深極為例證,綠營操縱「反中」效應非常成功。  陳淳斌認為,蔡英文的立場很清楚,在中美之間是完全選邊站,因為採用「抗中」是很有用的,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形象被年輕人認為老舊老派、軍公教支持,現在只要是「和中」的言論,都會被年輕人解讀為「親中」。  對於未來兩岸關係可能走向,陳淳斌認為,兩岸關係沒有悲觀到立即發生戰爭的程度,雖然戰爭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還是要看中美實力。如果中美實力對比愈來愈懸殊,中國軍事力量超越美國,大陸才有可能對臺動手。因此現階段大陸會先處理內部經濟問題,還有把中美實力拉開。  陳淳斌強調,民進黨一直給年輕人錯誤的想法,認為兩岸發生衝突,美國會出兵援臺,事實上美國絕對不會幫助臺灣,兩岸真的開戰,對臺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陳淳斌表示,未來蔡當局可能提「公民投票制憲」,甚至在之後的「大選綁公投」。至於中國大陸未來會在國際上加大對臺壓力,現在大陸對臺政策已經在走自己的路,不管臺灣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在國際上的反獨會加大力道,也會推促統策略,他對兩岸未來感到悲觀。

相關焦點

  • 臺學者:蔡英文失去靠山 經濟靠大陸安全要自負
    對此,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周志傑表示,川普上臺將走向先內後外、貿易保護與安全外包,亞太區域安全與美國大陸臺灣的關係將出現結構改變,蔡英文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可迴旋的空間明顯限縮。中國大陸若延續杭州峰會基調,當川普向內看、強調保護與孤立主義的同時,在世界經貿秩序中高舉自由化的大旗,中國大陸至少在未來一、二年內,會提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  美國已無意再推TPP,甚至對貿易往來國設下更多的關稅避壘,這對出口導向的地區及國家,例如臺、韓、日、澳、東南亞國家,未來將更倚賴中國大陸市場。這也凸顯了臺灣在短、中期內不能失去大陸市場,以及對東亞市場的依賴。
  • 臺學者稱大陸與各國關係不會因反分裂法而受挫
    中國臺灣網3月15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針對北京14日上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認為,大陸國力提升,與美、歐的互動不但頻繁且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北京方面與各主要國家的外交關係不致因反分裂法通過而受重挫。
  • 《中時》社論批蔡英文:勿讓「反中仇中」孕育出大陸的「反臺」火種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拒絕大陸為她接受「九二共識」設定時限。在島內,蔡英文對「九二共識」模稜兩可的態度會對兩岸關係造成何種傷害,已引發輿論擔憂。臺灣《中國時報》28日發表社論提醒蔡英文和民進黨,切莫「讓臺灣反中、醜中、仇中情結,孕育出大陸民眾的反臺火種」。
  • 臺「衛福部長」放話不要大陸疫苗 黃智賢:是有多反人類?
    本文轉自【海外網】;臺當局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來源:臺媒) 海外網9月27日電臺當局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25日聲稱,日前已與國際平臺「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對此,臺資深媒體人黃智賢痛批,臺衛福部門是有多反人類?對「中國」這兩個字的仇恨,是有多深? 據「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陳時中25日在臺當局立法機構宣稱,臺灣在9月18日已與COVAX籤約,10月初會付訂金,目前無法確定何時拿到疫苗,有信心COVAX會公平分配。
  • 臺當局今天蠻橫表決「反滲透法」.
    31日,臺「立法院」依照程序將對該法案進行表決,目前民進黨在席位上佔據優勢。國民黨黨團總召集人曾銘宗批評稱,民進黨的「反滲透法」草案越訂越嚴格,已讓社會大眾心生恐懼。親民黨黨團總召集人李鴻鈞質問,如果臺商搭乘大陸的加班機回臺投票,算不算接受贊助?演藝人員到大陸表演、接受電視臺資金,算不算被滲透?他說,民眾若被隨便幾張照片檢舉,儘管最後無罪,但纏訟也身心俱疲。
  • 祖國勢必統一,「臺獨」切莫猖狂,島內教授:臺灣只剩兩條路可走
    對於大選後兩岸關係該何去何從,日前島內各界人士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其中,臺灣淡江大學教授趙春山認為,臺灣如今只剩兩條路可走,要麼談,要麼打。他表示,若是不談判,將來問題只會更大。中美有很多規避風險的渠道,但臺灣卻沒有,所以要談。此外,島內另一位學者張五嶽稱,第一,兩岸需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兩岸管道;第二,兩岸要有新思維、新作為,以此避免、防範誤判。
  • 大陸繼續惠臺?學者:臺當局評估ECFA會維持下去
    臺灣中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若暉接受訪問時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十年約到期,是否繼續走下來?還要觀察,但是目前至少沒有進一步提出涉臺經貿政策,可以說暫時SAFE(安全)。他說,選舉歸選舉,一旦民進黨當家之後,關稅優惠還是希望能夠維持,畢竟中國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地,何必跟自己過不去。但是必須說,「分」很容易,「合」不是這麼簡單,有共識、有互惠,之後才籤協議,這需要花時間,但是撕毀協議卻是很簡單。
  • 大陸若真對臺動武,美軍敢來救嗎?臺教授一句話,擊碎蔡英文美夢
    近一段時間以來,解放軍軍機在臺灣空域巡邏偵搜已成為常態。這也是中國(大陸)針對兩岸局勢緊張加劇,在維護領土完整、擁護主權獨立方面採取的必要行動。大陸若真對臺動武,美軍敢來救嗎?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戴萬欽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一句話,擊碎蔡英文美夢,「臺獨」心涼了。
  • 大陸重視國學規定必修書法 臺學者嘆:臺灣已不如大陸
    大陸教育部將書法納入中小學課程,讓學生臨摹名家書法,體會古詩、文言文與漢字之美。(新華社提供)華夏經緯網9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就在外界憂心高中語文課綱古文課量恐調降之際,大陸教育部已將書法納入中小學課程,讓學生臨摹名家書法,體會古詩、文言文與漢字之美,臺灣知名書法家張炳煌比較兩岸語文教育不禁嘆言:「臺灣對國學的重視,已不如大陸」。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臺灣政治學者:民進黨當局走向「法理臺獨」,大陸會拿出棍棒
    臺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興洲表示,蔡當局若持續推動修法,觸及北京當局底線,「棍棒會拿出來」,輕則對臺經濟制裁、限縮,重則武力攻臺,臺海動蕩,假如修法通過,預期兩岸將喪失談判空間。 蔡易餘等人提案刪除「國家統一前」字眼,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引發各界廣泛討論,並被視為「法理臺獨」之舉。
  • 臺官員:大陸惠臺政策好 只有蔡英文看不懂
    上周剛隨新竹縣議會,到瀋陽大連參訪交流的邱靖雅,強烈感受大陸翻天覆地改變,共同朝一個方向來努力。  她說,大陸十九大會議結束才半年,走在大街小巷,所有標語全部更換,都在告訴民眾,大陸要走什麼路,回來臺灣在大陸機場,遇到70幾歲的大陸百姓,都在告訴你,中國大陸要怎麼走,不是口號或教條,而是清清楚楚告訴你實際內容,這表示人人都知道,「覺得非常厲害」連說三次。
  • 【史海沉鉤】兩岸新聞傳播教育界的早期交流——1996年大陸新聞學教授代表團訪臺花絮
    兩岸新聞傳播教育界的早期交流——1996年大陸新聞學教授代表團訪臺花絮作者:段京肅,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眼下兩岸新聞傳播教育和新聞傳播業界的交往已成常態,無論是在理論研究的層面還是在實踐操作和學生教育的層面都有了形式多樣的禮尚往來。
  • 黃國昌自己來大陸理直氣壯別人就是賣臺
    學者痛批,這是刻意誤導閱聽大眾兩岸交流本質;至於黃國昌本人,嶽父也在陸投資,「黃國昌,先把自己管好吧!」    《自由時報》近來系列抨擊兩岸民間交流報導,諸如把「交流」說成「統戰」,還稱參與海峽論壇致詞的臺灣政界人士講稿需送審等,臺大政治系榮譽教授張麟徵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是大部分民眾期待的,也是對兩岸最有利,不希望特定媒體誤導閱聽大眾兩岸交流本質,也不希望閱聽大眾新聞說什麼就相信什麼,還是要多審視。
  • 臺當局稱大陸「幹涉」選舉,淘寶躺槍
    她反嗆對方,「你想賣臺還賣不掉哩!」廈門大學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李非教授表示,臺當局是為阻礙兩岸交流,煽動民眾仇視大陸。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教授稱,蔡英文沒本事拼經濟,拿不出像樣的施政表現,只好打「恐中牌」。
  • 張志軍訪臺走基層去哪裡? 參訪地與大陸故事多
    與泰雅人交流 泰雅人已和大陸具善緣2013年7月20日,20名汶川地震北川羌族受災學生走進臺灣桃園縣泰雅人溪口部落,體驗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左一為高金素梅。劉震 攝  張志軍「走基層」首站是新北市,這一臺灣人口最多的市,匯集島內各地移民,堪稱臺灣社會縮影。
  • 臺教授:RCEP啟動臺灣恐成區域經濟孤兒,僅兩路可走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義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梁堅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上路後將加速大陸與其他會員國間的政經關係。他擔憂臺灣不只連RCEP都加入不了,甚至連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也敲不開門,臺灣恐成區域經濟孤兒。
  • 不只大學教授!臺籍博士:臺灣中小學老師也將「前進大陸」
    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到大陸工作的選擇,不再只是臺幹或臺商,一位在大陸念書的臺籍博士生認為,臺灣流浪老師多,小學、初中、高中、高職教師會陸續到大陸謀職。北京清大臺籍博士生張先鵬說,就他所接觸了解的,外界可能有誤解,以溫州為例,當地政府舉辦人才招聘會已經連續3年了,吸引在北大或清大畢業的臺生,或是直接從臺灣過去的教授,基本起薪都比在臺灣的薪水高。
  • 【行業動態】臺大碩士大陸就業獲高薪 臺灣人才流失嚴重
    一名臺大碩士大陸就業獲高薪還講述了自己的職場經歷,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兩岸吃驚的大新聞,因為臺灣人北上前往內陸就職,早已成為一個大趨勢。不知從何時起,北京街頭的咖啡廳裡開始聽到有臺灣口音在討論設計文案,銀行大堂裡開始出現臺灣正妹為客戶服務,新一代的臺灣年輕人正以一種全新姿態融入大陸——北上工作。
  • 臺教授:兩岸良好互動的障礙,在於民進黨和蔡英文
    日前她在接受某外國媒體採訪時宣稱臺灣並不是不能與大陸之間進行對話,但是臺灣的「主權」問題是沒有談判空間的。除此之外,她還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有責任和義務保持臺灣的和平和穩定,未來也將以平等和民主的態度來重啟兩岸的良性互動。這已經不是蔡英文第一次聲稱會重啟和大陸的友好交流,但其實蔡英文所採取的實際行動卻是將「臺獨」當成保持現狀,以此來欺騙廣大的民眾。兩岸重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