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系「綠委」蔡易餘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刪除「國家統一前」字眼,一讀通過,被視為蔡當局走向「法理臺獨」之舉。臺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興洲表示,蔡當局若持續推動修法,觸及北京當局底線,「棍棒會拿出來」,輕則對臺經濟制裁、限縮,重則武力攻臺,臺海動蕩,假如修法通過,預期兩岸將喪失談判空間。
蔡易餘等人提案刪除「國家統一前」字眼,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引發各界廣泛討論,並被視為「法理臺獨」之舉。國臺辦對此回應,「臺獨」分子不斷挑戰大陸的底線,是極其危險的,不要低估14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決心」,警告意味濃厚。
分析「修法」對兩岸關係造成的影響,宋興洲表示,蔡當局此舉打開「法理臺獨」的門,要知道,「臺獨」法理化對大陸而言是相當嚴重的情況,假如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兩岸對撞不無可能。
宋興洲指出,依據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列3項對臺動武的情況,包括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等。「法理臺獨」有很大彈性被視為符合其中要件。
宋興洲說,蔡英文對外宣稱「兩岸維持現狀善意」不變,卻默許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法,邁向「法理臺獨」,他認為,蔡之所以大步試探大陸底線,與美國近期對臺灣的支持有關,蔡因此有恃無恐,所以一方面迎合美國,一方面持續操作「芒果乾、主權牌」,對內鞏固政權。
此外,宋興洲認為,大陸對臺的讓利也助長蔡當局邁向「法理臺獨」。他說,蔡英文上臺後,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比馬英九時期增加1.2%,一年從大陸賺進900億美元的外貿產值,顯然大陸為了維持兩岸關係,並沒有因為民進黨上臺,而取消對臺的經貿讓利。但兩岸關係一直不是蔡當局的關注重點,所以大陸的「胡蘿蔔策略」不只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蔡在沒有受到兩岸經貿壓力的情況下,讓兩岸漸行漸遠。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