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學者:民進黨當局走向「法理臺獨」,大陸會拿出棍棒

2020-12-08 海峽導報

英系「綠委」蔡易餘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刪除「國家統一前」字眼,一讀通過,被視為蔡當局走向「法理臺獨」之舉。臺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興洲表示,蔡當局若持續推動修法,觸及北京當局底線,「棍棒會拿出來」,輕則對臺經濟制裁、限縮,重則武力攻臺,臺海動蕩,假如修法通過,預期兩岸將喪失談判空間。

蔡易餘等人提案刪除「國家統一前」字眼,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引發各界廣泛討論,並被視為「法理臺獨」之舉。國臺辦對此回應,「臺獨」分子不斷挑戰大陸的底線,是極其危險的,不要低估14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決心」,警告意味濃厚。

分析「修法」對兩岸關係造成的影響,宋興洲表示,蔡當局此舉打開「法理臺獨」的門,要知道,「臺獨」法理化對大陸而言是相當嚴重的情況,假如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兩岸對撞不無可能。

宋興洲指出,依據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列3項對臺動武的情況,包括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等。「法理臺獨」有很大彈性被視為符合其中要件。

宋興洲說,蔡英文對外宣稱「兩岸維持現狀善意」不變,卻默許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法,邁向「法理臺獨」,他認為,蔡之所以大步試探大陸底線,與美國近期對臺灣的支持有關,蔡因此有恃無恐,所以一方面迎合美國,一方面持續操作「芒果乾、主權牌」,對內鞏固政權。

此外,宋興洲認為,大陸對臺的讓利也助長蔡當局邁向「法理臺獨」。他說,蔡英文上臺後,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比馬英九時期增加1.2%,一年從大陸賺進900億美元的外貿產值,顯然大陸為了維持兩岸關係,並沒有因為民進黨上臺,而取消對臺的經貿讓利。但兩岸關係一直不是蔡當局的關注重點,所以大陸的「胡蘿蔔策略」不只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蔡在沒有受到兩岸經貿壓力的情況下,讓兩岸漸行漸遠。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李登輝齊唱「憲改雙簧」 學者:或走向法理「臺獨」
    雖然島內「獨派」一片歡呼,但蔡英文並沒有對未來的「憲改」拿出什麼具體的東西。不過,如果與此前一天李登輝有關「憲改」的言論相聯繫,不能不讓人警惕。蔡英文當天並沒有揭開如何「憲改」的面紗,只是說要堅持「臺灣的主體意識」,但臺灣過去那些年「修憲」所伴隨的「臺獨」猖獗卻是有目共睹。
  • 民進黨走出「法理臺獨」第一步 國臺辦嚴厲警告!
    此外,蔡易餘還聲稱,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已不再以國家統一做為唯一最終目標,提出修改提案是「因應政治現實及發展」。而國民黨則警告,蔡易餘的提案形同推動「法理臺獨」,若民進黨要通過,後果、責任自己承擔。國民黨籍「立委」洪孟楷表示:「我們懷疑這是不是就是蔡英文授意她本人的意思?國民黨在這次不會再當民進黨的煞車皮。」
  • 民進黨當局開放美豬美牛的政治算盤
    眼下距離兩岸ECFA十周年限期已日益臨近,由於民進黨多年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斷推動「臺獨」與「仇中反中」政策,不斷阻撓和破壞兩岸交流與合作,兩岸ECFA在9月12日屆滿10周年後很有可能終止。而大陸不論是國臺辦還是商務部都在近期釋出相關的訊息,大陸民意要求中斷ECFA,停止向臺灣讓利的呼聲也很高。
  • 人民日報批民進黨當局篡改歷史課綱:不容「教育臺獨」得逞
    以南島語系取代中華民族作為臺灣人的祖先,臺灣以中華文化為主流的事實被篡改成「多元文化的臺灣」,以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法律效力為理論依據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赫然在冊,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成為「政治正確」……一一列舉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和「媚日」的內容, 臺灣有識之士痛心疾首,「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
  • 臺灣當局擬審查大陸引進書籍 出版界痛批 學者:「臺獨」意識操作的...
    臺灣號稱言論、出版自由。但是,對統派的言論,對大陸在臺灣出版的書籍進行政治上的管制,這反映了民進黨當局「臺獨」的意識形態。在「臺獨」意識形態的操縱之下,臺灣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民主、進步的觀念。   張文生指出,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不久,就把臺灣《人民團體法》當中有關宣揚共產主義等禁令,司法解釋認定是違憲的。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對此,《環球時報》發表涉臺學者王劍的署名文章指出,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 劉和平:蔡英文為何逼他撤回「法理臺獨」提案?
    而大陸的激烈反應,又勢必會逼美國亮出底牌,也就是你是要真支持「臺獨」介入臺海戰爭,還是反過來打壓民進黨命令其收回「臺獨」主張?也就是說,民進黨與蔡英文將不得不面臨著「要不被大陸軍事打擊」跟「要不被美國出手打臉」的兩難選擇。而在我看來,最終被美國打臉的可能性更大。
  • 王劍:「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持續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嚴峻挑戰。為給「臺獨」分裂活動提供法理支撐和擴大民意支持,民進黨當局精心設計出「中華民國臺灣」論述。事實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論述,又對島內民眾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 「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眼下在臺灣,各種「去中國化」政治戲碼層出不窮,嚴重擾亂臺灣社會認知體系,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衝擊和影響。近來,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重提所謂「中華民國臺灣」政治符號,意在繼續推進「漸進臺獨」,並可能成為「正名制憲」「法理臺獨」的前奏,必將造成嚴重後果。
  • 臺灣,已經被民進黨當局搞得一團糟了!
    民進黨當局的這種做法,正在將自己推向深淵,而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還在享受權力的狂歡。在這樣一場政治鬧劇之中,最終受損的只會是廣大的臺灣普通百姓。 他認為,民進黨當局所推行的一系列舉措使得蔡英文以及川普都收穫了政治利益,但臺灣老百姓卻成為了最後的輸家。 張亞中認為,在兩岸關係惡化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只能將臺灣地區的未來託付給美國的川普政府,而川普政府為了遏制中國大陸,也需要藉助民進黨當局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川普與蔡英文兩人一拍即合。
  • 劉國深:民進黨付不起走向獨立的代價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進黨執政時期比起在野時期,觀念和做法上都作出了調整。涉及到兩岸關係的問題是非常敏感且複雜的,會直接影響到兩岸的和平穩定,甚至回過頭影響臺灣內部政治安定的問題。
  • 民進黨當局制定《難民法》的政治計算
    ,2008年1月大陸委員會發布政策文件,然皆未能夠在臺立法機構獲審議通過,此時期朝小野大,民進黨並無掌握「立法權」,其所建立政府類型為所謂「分立性政府」,行政權與立法權分屬民進黨及國民黨,民進黨當局難以確保其政策受到臺立法機構支持。
  • 民進黨當局「拼臺獨」害苦了臺灣民眾,多家夜市出現集體倒閉!
    目前,有消息稱,臺灣地區的許多觀光產業受挫,與旅遊相關的店鋪紛紛倒閉,而背後的原因是民進黨當局的「臺獨」鬥爭。民進黨當局鬥爭波及民眾根據11月18日中國臺灣網的相關信息稱,臺灣地區與大陸的矛盾持續上升,關係急劇惡化。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各種「臺獨」動作不斷,一再挑戰大陸的底線,導致原本平穩的臺海局勢兇變。
  • 2020年民進黨當局「臺獨」三宗罪
    今年以來,在中美戰略博弈持續加劇的背景下,島內民進黨當局自認為遇到了「千載難逢的黃金時期」,開始全面出擊,更加肆無忌憚地加速「臺獨」布局,不斷衝撞「兩岸同屬一中」底線。未來民進黨當局若在「臺獨」道路上執意前行,勢將挑動臺海地區風高浪急,也將把臺灣的發展帶向萬丈深淵。
  • 署名文章: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中國大陸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時,民進黨當局全然沒有基本的同理心和人道主義底線,也全然不顧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大陸已經就臺灣地區參與全球防疫作出技術性安排的現實,把疫情汙名化,把防疫政治化,不僅嚴重傷害了大陸民眾的感情,還嚴重傷害了臺灣民眾健康權利,使本已脆弱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事實上,民進黨當局「以法謀獨」「以洋謀獨」「以疫謀獨」的行徑並不新鮮。
  • 想方設法搞「臺獨」?民進黨當局非要自尋死路
    對此,「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言人孟雨荷近日在社交主頁上發布視頻指出:「嘗試改變現狀則會威脅兩岸穩定」。這無疑在示警民進黨當局的「臺獨」冒險動作,也委婉拒絕了島內某些人「臺美建交」的念想。去年,臺灣「獨派」團體「喜樂島聯盟」力推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合併舉辦「獨立公投」,然而美國立馬叫停。
  • 蔡英文「臺獨真心」圖窮匕見 大陸釋放強烈信號
    遊錫堃在民進黨「四大天王」中英文程度最差,卻要擔負面見「洋大人」重任,主因在於他一貫大力主張臺灣「正名制憲」,最適合傳遞蔡英文想說卻不能說的潛臺詞。這不,遊錫堃前兩天已經按捺不住出來說話了。他說,蔡英文上臺後也追求「國家正常化」,但現在要「制憲、正名」,民代席次還不夠。不過民進黨「完全執政」,至少在「國家認同」的法規上可修正,建立「臺灣主體性」。
  • 臺學者:美國選擇放棄臺灣
    而在近日舉辦的「美國大選後的中國大陸、美國,以及臺灣地區關係走向與戰略發展座談會」上,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公開表示,如果民進黨當局不繼續進行「法理『臺獨』」試圖「以武拒統
  • 大陸學者:未來兩岸形勢嚴峻複雜 應繼續開展民間交流
    (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1月16日北京訊 (記者 張潔)「兩岸關係——2016觀察·2017走向」學術研討會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與會專家認為,「臺獨」是現實威脅,兩岸同胞必須高度警惕。
  • 改課綱「去中國化」 盡顯民進黨「臺獨」本質
    毫無疑問,修改課綱是一貫堅持「臺獨」的民進黨的又一「去中國化」的「臺獨」伎倆,在作為中國一部分的臺灣上演這種數典忘祖的荒謬戲碼,歷史會記住今天民進黨的所作作為。首先,民進黨藉助課綱推行「文化臺獨」的圖謀其來有自、籌劃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