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不甘於做別人的註腳」

2020-12-12 洪梅的微習作

從本月起,按照伍老師的建議,每天寫500字,這樣一篇大概就需要10天時間。我利用每天晚上10:00-10:30寫一點,寫到流暢處,洋洋灑灑,有時候半小時寫不出一句。

01 與經典對話

●《什麼是教育》雅斯貝爾斯 ●

這個月讀了雅斯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有一定實踐經驗後,再讀教育類的經典著作,方能領會其精妙之處。

「對兒童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學,而是以直觀的圖片和形象來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過程的一部分。」實際教學中,我們一直會特別注重知識的教授,注重成績和分數,但當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就會更加注重孩子的精神成長,更渴望構建兒童完整性地生長。

通過閱讀,我也加深了對於教育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教育只能根據人的天分和可能性來促使人的發展,教育不能改變人生而具有的本質。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來喚醒人所未能意識到的一切。每一種教育的作用也並非是事先能預料的,教育總是具有無人事先能想到的作用。通過傳承使人成為他自己,以及在近幾百年中通過有意識的方式,使相同的才能以特殊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來改變全民族的性格,這些基本事實使得教育具有了重大的意義。教育的界限不能事先劃定,而只能在實際中觀察把握。」

●《我與「新基礎教育」》葉瀾 ●

閱讀導師的導師的文字,是一件挺奇妙的事。文集中我讀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比喻,「星際雲」「熱帶雨林」「冬春夏草」等等,不得不佩服葉老師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領略到教育學的魅力。「教育的重要任務是賦予人把握自己命運的意識與能力」,從閱讀中我更加了解個體是如何投入一個專業領域的過程——

「我感到自己不再已一個複雜變革時代的局外人、評論員的身份自居,而是有了作為中國公民、中華民族的一員、知識分子、教育學專業研究人員,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應負和盡力去做好自己能做工作的責任感的覺醒。這一覺醒增添了研究的社會價值和自我的生命意義,激發了我內在的生命潛力。」

這一段文字讓我特別感動,一個人將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改革發展的浪潮當中,這樣的「生命覺醒」令人欽佩。如今,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呼喚一批又一批這樣具有使命感的研究人員。個體或許是渺小的,但時間的複利效應讓人無法想像,堅持做好一件事,將改革「深入到日常」,「成為學校機體『生存』、『呼吸』的方式」,堅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將看到教育最美好的樣子。

02 與師長對話

閱讀是一種學習,與師長前輩的交流亦是如此。月初,我有幸到省錫中進行參觀學習,並向唐校長提出了我的困惑:青年幹部如何平衡日常事務和自身專業研究?

唐校長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1.確立標準:不要給自己找藉口,不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懶。作為一名青年幹部,首先要確立標準:做一名在自己專業學科有追求的人,這是作為教師的根基。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閱讀、思考和寫作。

2.有效管理時間:他和伍老師說的一樣,要抽出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每天寫500字,養成習慣。利用好假期,好好寫文章。他還舉例子說,今年疫情期間,他有一周時間在家做飯,一邊炒菜,一邊構思論文,就那三四天寫出了3篇發表於核心刊物的論文。

因為今年寫的幾篇小論文沒能發表,有點鬱悶,就厚著臉皮,帶著「廢品」去請教呂博士,他提點我:

1.轉變話語方式:泛化的、感性的語言只能作為補充,不能是主體。一般框架就是四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做得怎麼樣?總體上是解決問題的思路。

2.寫論文是做科學研究:不要因為教學經驗封閉自己,科學不是經驗,經驗是經不起推敲的。研究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性,進行整體性寫作,只談教學策略的文章意義不大。

03 論文預開題聽後感

本月,還聆聽了江大研二學生的論文預開題,反映出的問題給我很大的警示:

●廣泛閱讀,掌握各種研究方法 ●

「不僅聚焦於教育學內部,更要了解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理論及其前沿」,以及伍老師談到的閱讀「不同研究方法的經典作品」,其實我還是很難領會各種研究方法,理論研究就是我的短板,沒有任何經驗,也是我接下來要認真學習的內容。

●「不滿足於做別人的註腳」 ●

在預開題過程中,有老師評價說:「一直在樓外面轉,沒有進去」,我也充分理解這種感受。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進去,是團團轉了很久還沒有找到「那扇門」或者是「一扇窗」。切入的角度非常重要,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篇談論「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師勝任力」的論文,剛開始我都沒怎麼聽明白這個題目究竟是什麼意思,聽了伍老師的講解,才逐步有所了解,還知道就這個問題很多已有的研究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但其實可以另闢蹊徑,從學生的角度切入,走沒有走過的路,我們要求「研究的主角」,而不是「別人的註腳」,甚至是「註腳的註腳」。

04 與論文對話

●研究方法 ●

這段時間還閱讀了一些論文,《王小剛為什麼不上學了》和《一位初中女教師的敘事研究》這兩個教育敘事研究很有意思,像是在講故事一樣,身臨其境。就故事本身的內容而言,很客觀和真實地反映出個體的複雜性和一致性。研究方法上,有目的性的抽樣、各種途徑搜集資料,特別重視開放性訪談、非正式訪談和現場觀察所獲得的一手資料。

●校史教育 ●

讀到《江南教育改革(二)》中,講述關於東林中學的校史文化微課程的開發與綜合育人實踐回溯,了解到競志女學前世今生,啟迪民智、匡世救國、培育新人、造福鄉梓的宗旨,以及「開風氣之先」的由來,確實感慨百年校史有著巨大的力量。

附小也在進行校史學習教育活動,通過校史的學習,構築集團共同的文化基因,正如《集團化辦學的「一」與「多」》中提到的「文化管理是高級、便捷的管理方法,對於一個教育集團來說,文化管理的意義更為重大。」

這個月最遺憾的是,沒有好好認識一下同學們,讀書交流會也沒時間參加,希望以後能和同學們更多交流,一同成長。

(原文來自:洪梅的微習作)

往期推薦:讀書報告|讀書,終究是讀自己

相關焦點

  • 讀書報告怎麼寫?
    寫讀書報告的目的在於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達能力。 寫法讀書報告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實用體裁,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複習學過的知識並提高我們的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評判能力。讀書報告的寫法如下: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綱做一些簡單的筆記:1.書名:書名及其出版年月2.種類:如小說、傳記、學習輔導、專著等3.作者:姓名、國籍、出生年月4.背景:時間、地點5.主要人物:姓名6.內容:主要情節、論述要點7.簡評:對此書的印象及評論做好筆記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刪繁就簡寫成一篇連貫性的短文。一.
  • 大學生如何寫好論文、時事評論和讀書報告
    從命題要求上看,主要包括論文、時事評論、讀書報告、觀(讀)後感等幾種類型。 雖然這次考試已經結束,但這些文體也都是同學們未來會用到的,所以在這裡就針對同學們的常見問題做一個梳理。 因為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談格式問題,以及如何得到更高分數。
  • 一個趣味題目的註腳的註腳
    題目很簡單,但其註腳卻很有味道。我來給這個註腳再加一個註腳。先翻譯一下題目:紅玫瑰城的年齡是宇宙年齡的一半,30 億年以後它的年齡將會是它 60 億年以前年齡的 11 倍。問: 宇宙年齡是多少?約克教授是著名數學家,被 James Gleick 稱之為在數學意義上用 chaos 這個詞的第一人。
  • 從最佳註腳說起
    標題故事講完了,我們來看看卡欽斯基解答的是什麼樣的數學題。後面的故事要從哈代說起。比如哈代最推崇的數論,是他認為絕對不可能找到任何現實應用的數學分支,現在卻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現在天天用的信息加密(從手機到人造衛星上的各種應用)都需要用到數論。哈代還特別看不起應用數學,覺得它不入流,醜,而且還乏味。他這種觀點在當時還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同時代的有些數學家甚至覺得自己搞的東西有了應用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為那說明他們的研究不神聖了。所幸的是,這種觀點現在已經過時。
  • 怎麼寫「讀書報告」?
    4.報告的內容:選題理由、確立觀點、論述觀點5.注意點:語言的流暢、觀點與論述的一致。三、寫讀書報告的注意事項1.讀書報告的形式多種多樣,沒有任何規範。可以寫成很尖銳的評論,很精闢的分析,很周詳的比較……要看書的性質,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質。2.讀書時要邊看邊寫,不論有什麼感想,疑問和見解,都隨即把它們寫下來。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是否要甘於清貧?
    讓教師甘於清貧,不贊同。也不贊成教師不合道德的謀利(辦補習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須甘於清貧」,說這句話的人是道德綁架,希望自己高享受,要求別人清貧自守。「教師須甘於清貧」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除非是教師實現了財富自由以後,才甘於平淡!也許有一天教師也會實現財富自由,也可追求內心的富足!
  • 我的讀書報告|2021年1月份
    (靜靜也行)2021年的第一期讀書報告來啦!不知道「讀書報告」是什麼活動的胖友請戳這個連結🔗。以下是我今年1月份的讀書報告。書名按閱讀順序排列,每本書的報告裡包含了「書名、作者、書籍類型、評分、我的感受」等。提前聲明:每本書的讀書報告都是以我個人感受為主的哈,不屬於客觀評價。
  • 甘於清貧,是為官的前提
    張建富偽造案件承辦法官籤名、冒用案件承辦法官及相關領導內網帳號、篡改案件領款審批手續、欺騙財務人員……為了挪用案件執行款、執行費用於手機網絡賭博,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法院執行局聘任制書記員張帥可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挪用公款之前,思想上也有過鬥爭,知道這麼做是違法的,最後誘惑戰勝了理智。
  • 如何撰寫英文讀書報告?
    上周我們發出了關於暑期的閱讀活動:童伴同行Club
  • 文科大學生如何寫作讀書報告
    「讀書先務精而不務博, 有餘力乃能縱橫。」 (《先正讀書訣》) 精讀之後, 最好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文字作品, 這就是讀書報告、讀書札記。寫作讀書報告, 是科學研究的起步。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好的讀書報告簡直就是一篇好的學術論文。」那麼讀書報告怎麼寫呢?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讀書報告沒有一定的模式, 這裡所談的僅僅是筆者個人的經驗, 希望能給初學者以幫助。
  • 2020美國兒童閱讀報告出爐:孩子越大越不愛讀書,是真的
    這份由美國閱讀機構Scholastic與YouGov發布的《2020年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還發現了更多令家長出乎意料的結果:報告 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越愛讀書,年收入在1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擁有的書籍數量,幾乎是年收入在3.5萬美元以下家庭的兩倍。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讀書,尤其在3年級出現「閱讀滑坡」。
  • 阿里發布《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90後:不讀書的鍋我們不背
    刷抖音、看快手、打榮耀、玩吃雞,就是不讀書,這是廣大70、80後心裡對90、00後的印象。不過今日,阿里發布了《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看過了報告的90、00後終於可以大喊一聲,不讀書這個鍋,我們不背。
  • 孩子甘於平庸嗎?
    讓自己不平凡?沒門,你沒那個可能」! 用不了多久,老師、父母以及同學都已經分分鐘讓他自己相信:「自己真的不適合學校。」甘願平庸,大概也是發現了無法成就大事之後的無可奈何吧。 他們拖著早就疲憊的心去做表面的功夫安慰自己,跟其他人一樣最大限度待在教室「學習」。他們缺乏的從來不是天分或者能力,而是不清楚怎麼應對這種困境,不能夠在學業這件事情上呈現出優越感,就會尋求其他,比如遊戲、玄幻小說,再次找到王的感覺。
  • 考研英語寫作模板—讀書報告
    什麼時候郵寄大白老師真的控制不了,但是!12月3日(今晚)起每晚19:00點,大白老師會在微博上準時為大家直播《20天20題》內容,幫助大家提前開始!最後衝刺!(直播地址:@薛非英語)報告同樣從未考查,考生僅需作一般性了解,熟讀範文即可。報告一般分兩種,即讀書報告與調研實習報告。我們各舉一例。
  • 寒門女孩畢業典禮發言刷屏: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
    1寒門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寒門前段時間,一位寒門女孩清華畢業典禮發言上了熱搜。她叫張薇,個子小小,站在講臺上,柔弱但堅定地講述了自己作為寒門學子在求學中遭遇挫敗而奮起逆襲的故事。但是現實的羈絆,依然存在——微積分作業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也失敗了仰臥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初步入大學,與其他學霸相比,她簡直弱爆了
  • 讀書報告|我2月份讀過的10本書
    (靜靜也行) 關於閱讀,我總是在文章裡提:讀書很重要!一定要讀書!一定要寫讀書筆記!所以,「讀書報告」活動應用而生: 每個月月底,我跟你們匯報我都讀了什麼,你們也跟我匯報,你們都讀了什麼~希望大家在這個公眾號裡,可以真正地一起成長,一起走花路~ 提前聲明:每本書的評分都是基於我自己的主觀感受。
  • 阿里《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90後、80後仍是讀書主力,男女讀書...
    2019年1月8日,阿里巴巴發布一份《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披露了不少國人在讀書上的小秘密。原來,無論是哪個年齡階段,教輔教材才是全民圖書,關愛子女、關注教育早就是全民「首要任務」;有趣的是,在00後還在忙著採購四級、六級備考書的時候,中國的90後已經開始閱讀母嬰、育兒、心理學類書籍,展現出一副大人般的模樣。
  • 教育部稱將清退代課教師 「清退」不該是其註腳
    「清退」不該是代課教師的身份註腳  張若漁 大學教師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前天表示,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國將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萬中小學代課教師,但教育部在清退代課教師問題上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在我看來,此次教育部發言人的用語極為刻薄——清退。
  • 【延邊青年說】不懼危險、甘於奉獻,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青春建功新時代」延邊青年說:不懼危險、甘於奉獻,展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您介紹高鐵琿春站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隊長、清華大學在讀學生李沅洪。
  • 英語教師宋巧珍:做一個甘於奉獻的人
    原標題:泰安市先進工作者宋巧珍:做一個甘於奉獻的人為人師表,甘於奉獻「我97年來第一實驗學校教英語,當時我們學校是全泰安市第一批開設小學英語課程的學校,所以說在當時我們也沒有其他的教學課件可以參考,完全是自己摸索的。」宋老師頗為感慨地說。「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模式,得到市區教研員的認可並在全市做培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