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圖——當代實力派畫家林德坤山水畫作品賞

2020-12-18 易從字畫商城

中國山水畫從古至今,一直在一步步地向前,並未停滯。只不過這種變化,相較於20世紀以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跳躍性發展而言顯得有些小。回顧山水畫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這一變化:從魏晉時期山水畫擺脫人物畫的附庸地位,成為獨立的畫科,發展到隋唐,完成從青綠山水到潑墨山水的轉變;至五代出現荊浩、關仝、巨然分別代表著南北兩派不同風格的山水畫,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延至宋,隨著文人畫的參與,無論是山水畫創作還是繪畫理論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並逐步取代人物畫,成為畫壇主流,出現了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米氏父子等代表性畫家,且各有其風格特點;特別是到了元代山水畫更是發展到頂峰,在南宋斧劈皴和北宋雨點皴的基礎上,創造出解索皴,牛毛皴,折帶皴等皴法詩書畫印得到進一步結合;到了明清時期,畫風為之一變,名家輩出,流派紛呈。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山水畫也是逐步在發展的,只不過這個發展史漸進式的,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穩步向前發展,它沒有像人物畫那樣大起大落,這可能與山水畫自身的屬性——表現自然,表現空間有關。

名家藏品 林德坤手繪原創作品《溪山行旅圖》

所以我們在讀林德坤的《溪山行旅圖》時,便有所感悟,這純粹還是表現自然,表現空間的山水畫作品,也只有表現自然,表現空間,山水畫作品也就站得高,看的遠;也只有在自然與空間的感召下,山水畫的發展才能有所提高。如果說《溪山行旅圖》是傳統中的繪畫,那麼就可以說已經賦予了這幅作品的當代性,這不是看的出來的,是領悟到的,只有對傳統懂行的,或者說對理論有所知曉的人,才能悟得出來的。

林德坤是為堅定傳統的捍衛者,是位懂得傳統重要性的畫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能夠加入當代元素,而且不顯山不顯水的表現出這個時代所賦予給我們的新山水畫的精神,也是值得思考的,當然這裡面有些許自我悟性的東西在裡面,誰能有本事有能力悟到,誰就能在新山水畫的發展中有所表現,而這種表現就如符號般烙印在自己的作品中,這就說明他的山水畫所佔的位置已經相當高,有了高度,才能發展的更好。

相關焦點

  • 令人回味無窮的寫意山水畫 現代山水畫名家作品欣賞
    中國山水畫的魅力除去題材、構圖等「硬體」之外,更多的是以筆墨韻味獨領風騷。現代山水畫名家林德坤便是一位注重筆墨韻味的實力派畫家,在他的筆下,不管是北方山勢的雄奇險峻,還是南國翠嶺的綿延萬裡,都因為筆墨的靈活與變換,彰顯大自然鍾神造化帶給人的審美愉悅。
  • 畫家林德坤國畫欣賞,林德坤作品及經歷簡介
    ——宋·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訓》山水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傳統山水畫意境幽深、貫穿著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同時,我國很多山水畫都體現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境界,總是讓人產生流連忘返之感。今天為大家推薦一位藝術畫家——林德坤,先生的畫作之中展現出了自然真趣,給人美的享受與啟發。
  • 氣吞虹蜺,曠古爍今——畫家林德坤國畫 溪山泉鳴
    上面為林德坤所遵從的導師之訓,其導師何許人也?著名畫家、史論家、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阮榮春。所謂名師出高徒,又何況是其得意門生,在此之下作品自然備受追捧。單在2014年,林德坤國畫作品《古意山水》就以9.08萬元的價格在上海聚緣齋秋季拍賣會中成交,其作品《溪山行旅圖》又以8.51萬的價格成交。近些年,個人屢屢被邀請作客各類書畫節目,或是作品被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收藏家珍藏。當了解到林德坤的過往履歷和成績後,我們再來看其作品的魅力源自何處?為何能享譽中國書畫界?以林德坤的山水畫《溪山泉鳴》為例,進行探析。
  • 借萬物以寄情,聊表顯懷——畫家林德坤藝術創作
    摒棄世俗的束縛,跳躍於追求山野的情趣,是畫家林德坤對藝術創作的偏執。水木本無情,卻能在他的筆墨下,有了氣韻,活了起來。  精品典藏 林德坤新品原創《春來萬裡外 人在百華中》 作品來源:易從網讓人對林德坤稱道的是,其山水畫作品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東方審美情懷,更有他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漢橋話畫:範寬《溪山行旅圖》宋代全景式山水畫的高峰
    用文武來區別李、範這兩位宋早期山水畫大家,的確有十分形象的妙處,如果將現在這幅《溪山行旅圖》與前面的《讀碑窠石圖》兩圖並置,我們也會與王詵有同感。《溪山行旅圖》稱得上是幅皇皇巨著,這樣的畫可能要遠一點兒距離才不會被它的氣勢壓倒。《溪山行旅圖》從各個方面都為我們展現一個雄強渾厚、充滿震撼力的山水世界。
  • 《溪山行旅圖》有可能是偽作
    原標題:《溪山行旅圖》有可能是偽作   《溪山行旅圖》局部,重重密林中有「範寬」二字。   北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   龐鷗鑑畫   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書畫專項責任鑑定員,江蘇省館藏文物書畫類定級專家,江蘇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專家指導小組成員
  • 畫家林德坤作品欣賞:國畫的深遠意境和冠絕天下韻
    但林德坤老師則認為,變和不變看似是一個對立面,卻存在著細微的內在拿捏。變動的是什麼?堅守的是什麼?是以不變應萬變而守成,還是以不斷思變而獲得新生?這是多數畫家不明白的事情,甚至是渾渾噩噩的片面看待,最終沒了「詩氣豪而逸,文博大而雄」的文人藝術氣息,其作品更是難有外在之高雅,內在之境韻。
  • 三說範寬《溪山行旅圖》真偽(圖)
    《溪山行旅圖》中的房屋《溪山行旅圖》中的人物(傳)五代關仝《秋山晚翠圖》龐鷗當代鑑定大家張珩先生在《怎樣鑑定書畫》一文中創造性的將書畫鑑定的方法歸納為:主要依據和輔助依據兩個方面,「鑑定的主要依據應該看書畫的時代風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所謂「主要依據」就是鑑定書畫主要依託的方法和主要的根據。
  • 這些玄關山水畫不但寓意好還能收藏升值
    玄關字畫---山水畫推薦一、【精品】王寧精心布局之作國畫《觀瀑圖》作品來源:易從網王寧先生的這幅青綠山水畫作品《觀瀑圖》,墨氣淋漓,層次豐富,山中樹木鬱鬱蔥蔥,潺潺水流如財源滾滾而來,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那飄逸的瀑布,形成的巧妙留白,令畫面充滿動感、虛實、濃淡等效果,彰顯嫻熟的筆墨功力
  • 《溪山行旅圖》為何被稱宋畫第一?
    如今許多名作都誕生於這個時代,其中就包括範寬那幅被稱為「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圖 | 《溪山行旅圖》範寬 宋範寬,何許人也?圖 | 範寬《溪山行旅圖》,何神作?《溪山行旅圖》是範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
  • 《溪山行旅圖》在臺北故宮展出 回顧傳承及影響
    原標題:《溪山行旅圖》在臺北故宮展出 回顧傳承及影響   來源:藝術新聞中文版   逢建院90周年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典範與流傳——範寬及其傳派大展」,不僅可以一睹範寬真跡,本展更是梳理了宋代山水畫大師範寬對後世影響的廣度與深度。
  • 「宋畫第一」《溪山行旅圖》,它還有個小秘密
    《溪山行旅圖》是我國宋代著名的畫家範寬的作品,它被收藏與我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溪山行旅圖》堪稱臺北故宮三寶之首。它是存世繫於範寬名下的山水畫中,最受肯定的真跡,被譽為"宋代繪畫第一神品"。範寬範寬宋陝西耀縣人,他的山水畫總體特徵雄強渾厚、深沉健壯。作品章法突兀,境界開闊,筆墨拙重,刻畫精微。他性情寬厚、崇尚道家、師承北派、隱居關陝。
  • 何謂高山仰止——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賞析
    《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絹本,206.3釐米X 103.3 釐米。 2011年——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巨製,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郭熙的《早春圖》。這些作品,均曾被現代名家陸儼少稱為「銘心絕品」,每一張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被學界認為「共同代表著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其中,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更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 畫家林德坤這樣說
    現實中,想要達到此等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多數人過渡追求自我名利,而即便是山水畫畫家也嫌少有人能真正體會到山水之情,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於我為一」的真境。畫家林德坤先生放眼當今畫壇,能做到如此的當有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阮榮春教授,及其親授技藝且才氣過人的徒弟林德坤先生。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今天就先跟大家聊一聊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之故事。第一,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的博物館,而大陸和臺灣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有著不同的說法。
  • 名畫欣賞: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範寬(北宋)絹本墨筆206.3cm×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該畫是宋初全景式山水畫的經典之作,以高遠構圖繪巍峨山體。畫家描繪的是故鄉關陝重山疊峰雄深蒼莽之景。山頂叢林茂盛、鬱鬱蔥蔥,山谷一瀑如線、飛流百丈,在靜穆的氣氛中增加了動意。山峰下巨巖突兀,林木挺拔。近處怪石箕居,大石橫臥於岡丘,其間雜樹叢生,亭臺樓閣露於樹顛,溪水奔騰著向遠處流去,石徑斜坡逶迤於密林之下。
  • 臺北故宮鎮院之寶範寬《溪山行旅圖》今夏展出
    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三件藏品一直令遊客趨之若鶩,其實,從繪畫層面而言,真正的鎮院三寶另有所屬——即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三件宋代名作。  《溪山行旅圖》堪稱三寶之首。
  • 向經典致敬系列之一《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最能代表範寬的繪畫風格,此圖是一幅流傳有緒的山水畫神品,畫面之峰拔地而起,頂天而立,好似天地間一座豐碑,此峰佔據全幅三分之二,山頭茂林密樹,峰間深處一道白色瀑布飛流直下,畫幅下有三堆石岡,其上有濃蔭老樹,當中夾一溪流,岸邊右端有驢四頭,各馱行李,兩人一前一後趕驢前行,此之謂溪山行旅圖也。整個畫面無不筆力挺勁,刻劃精微。
  • 宋代第一書畫名作——《溪山行旅圖》
    1958年8月5日,藝術史家李霖燦先生,和往常一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做著四十年都熱衷的讀畫工作,這一天,他讀的是北宋名畫《溪山行旅圖》。據他記載:「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範寬二字的名款赫然呈現。」這一激動人心的一刻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化為了永恆。
  • 《溪山行旅圖》賞析,宋畫第一的畫究竟是怎麼樣的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宋畫第一。」他擅長畫冬景,作品有肅穆之氣,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捲動的雲,後人稱為「捲雲皴」;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李成與寬範的作品中,都有一股感天地時氣的創造力,所表現的大自然具有恰當而又和諧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