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名師 陳宏:我慶幸選擇了做教師

2021-02-1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今年是學校確定的「人才隊伍建設年」。為在全校營造「尊重人才、了解人才、關心人才、服務人才」的深厚氛圍,加快推進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根據校黨委書記李興旺調研指示,開設【一周一名師】和【一周兩人才】專欄,向大家介紹在教學和科研戰線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奮發有為、追求卓越的一線人物風採。

在動科學院問道「這裡起得很早,睡得特晚的那個夜貓子是誰」,人盡皆知,他就是我國牛界泰鬥、著名畜牧學家邱懷教授的得意門生——陳宏教授,一位年過六旬,總喜歡半夜給學生審閱論文,發郵件的花甲老師。他多次榮獲「全國寶鋼優秀教師」、「陝西省教學名師」、「陝西省師德標兵」、學校「優秀教師」、學校「優秀共產黨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以及學生評選的「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等殊榮。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深受學生敬重的老師……

從1978年考入動科學院畜牧系起,陳宏便把一腔桃李情付諸自己的母校。1981年12月,他畢業留校任教,從擔任助教輔導學生到一名國家級精品課程的主講教授,35年如一日,既注重傳授學生知識、教會學生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又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為人處事。

三十五年來,無論是備課還是組織課堂教學,他都以讓學生得到儘可能多的知識為出發點,竭力將本學科前沿知識介紹給學生,鼓勵學生在教師實驗室參加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動,使他們儘早涉足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1998年從德國留學回國後,毅然選擇了母校,而且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每學年都擔任本科班「動物遺傳學」、「動物基因工程」和研究生班「動物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及實驗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及輔導,盡心盡力講好每一節課。

為了便於學生接受,他積極探索教學方法,還注意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談起自己的「青椒歲月」,陳老師說,剛開始做老師時,每次上課前,教研組的老師都要一起討論教案,還要講給其他老師,多久講到哪個章節,心中要絕對有數。多年來,陳宏在教學中,善於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經常通過提問、研討等方式調動學生思考和積極參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學習老教師上課技巧,收集其他老師上課的例子,反覆推敲,用心揣摩,為的就是「要對得起每個學生」。

說到對教師職業的理解,陳老師的話讓人不由肅然起敬:「我喜歡講課,喜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甚至會忘掉年齡;當看到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注視著你,會有一種被認可的自豪感;當看到學生聽懂時臉上露出的笑容,就有一種學術生命得到延續的成就感。每到節假日,看到天南海北的學生發來簡訊問候,有一種沐浴在幸福之中的享受,我慶幸選擇了做教師」。


作為一名以教書育人為樂的教師,陳宏老師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既教書育人,也做良師益友。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對於他們遇到的困惑和困難,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只要自己悉知,定會盡力給予關愛。

陳宏老師的夫人張黎雲常埋怨丈夫對兒子的關心不夠,採訪時,記者隨口問到陳老師兒子的出生年月,陳老師支吾了半晌,倒是一旁的弟子脫口而出。

從本科起追隨陳老師到博士階段的學生劉梅告訴記者,陳老師對學生比對自己孩子都上心,令劉梅感動的是碩士階段曾有一陣感情低谷期,不知陳老師竟如何知曉,周末的一大早便打電話開導她。劉梅說,陳老師常以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經歷教育我們尊老愛幼、善待他人、淡泊名利,常存感恩心、自省心和愛心,養成拼搏、奉獻、敬業精神。


學生郝丹至今記得參加一個答辯會議時,做幻燈到夜裡12點,正要睡覺,陳老師一個電話要看PPT,並且看過後,又在電話裡指導如何修改完善,為郝丹第二天的答辯錦上添花。後來,郝丹了解到陳老師每晚12點前沒睡過覺,早晨6點一定起來,中午還不休息,這對於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的年輕人實在慚愧。

作為帶頭人,陳宏老師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幾十年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方法、經驗、心得傳授給青年教師,積極引導教師立足課堂,努力提高教學效果。通過組織編寫教材和教學輔導、申報精品課程、教學研討等活動,使青年教師在互相切磋中不斷提高授課藝術。

圍繞「動物遺傳學」精品課程建設,陳宏老師採用以「學」為中心,「講」「看」和「討論」相互穿插的開放式、啟發式教學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完善了試題庫建設,建立了相關學科規範化的課程和管理體系,成為課程建設的一大特色。「動物遺傳學」等課程經過多年建設完善,多次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等殊榮。


他先後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13部,主編的《基因工程原理與應用》、《基因工程》,先後獲得「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優秀教材獎」「陝西省優秀教材二等獎」等榮譽。

在與青年教師交往的過程中,他十分重視師德教風的薰陶,為促進青年教師的職業養成、加快教學梯隊建設盡心盡力。

他的學生,現任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藍賢勇說,對陳老師教學方面的認識,是在他「分子遺傳學及實驗技術」的課堂上,陳老師粉筆板書,圖文並茂,條理清楚,理論與實驗室的實際操作完美結合。陳老師的課,如果不提前20分鐘去,就坐不到前排了。的確,通過陳老師「幫、教、學、練、研」教學方法的言傳身教,讓藍賢勇懂得了如何站穩三尺講臺。

多年來,陳宏老師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地奉獻給教書育人平凡而偉大的事業,奉獻給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


陳宏深知要給一個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基於這樣的理解,在堅守三尺講臺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陳宏老師多年來潛心科學研究,主持多項國家課題和科研項目,集中開展動物分子育種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先後發表論文350餘篇,其中SCI論文250餘篇。目前許多成果都被他用在學生課程教學和實驗中,為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陳老師的弟子兼同事黃永震博士告訴記者,陳老師對科研嚴謹的態度讓他欽佩。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時,字斟句酌,任何細小問題都不放過,標點符號都要自己改。

研究生董冬說「陳老師經常是百忙之中抽時間給我們改論文,他改論文字字斟酌,句句揣摩,經常被改的一片紅色,參考文獻也不放過,但同時我也被老師對待科研的態度感動了,正是老師對科研一絲不苟的態度,讓我對科研有了濃厚的興趣。」

一個真正的教授必須具備精湛的專業,高尚的品格和對學生的無私的愛!陳老師用行動詮釋了「高尚」和「教師」這兩個名詞。對於這一切,陳宏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教師,儘自己的職責,實實在在做好自己承擔的、應做的每件事情。省級「教學名師」和「師德標兵」稱號是一種榮譽、一種責任,對今後的教學更是一種鞭策,也更讓他慶幸選擇了做教師。

相關焦點

  • 我慶幸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說實話,當初在給兒子選擇學校的時候有過猶豫、有過糾結,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太湖實小。兩年來,我一直慶幸當初的選擇是對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無痕」,兒子在太湖實小兩年的學習中,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我的兒子因為年齡小,雖然在家裡我從來不溺寵他,但依賴性還是很強的。
  • 劉秋菊‖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通過培訓學習、交流提高,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語文學習的歷程裡,從文本閱讀到文學作品,通過寫作者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心路歷程,向你展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是人生,什麼是人生的價值取向,怎樣做才有意義?......
  • 教師心中的夢想:我要當名師
    一、樹立「我要成名師」的夢想近日,本人在本區優秀班主任工作站啟動會上,談了自己的觀點:我們這個工作站的辦站目標是什麼——資源的平臺,交流的空間,成長的沃土,名師的搖籃。期間,我真誠地說:「工作站的每一名成員追求的發展目標是什麼?一句話『我要成名師』」。
  • 「海底育林人」陳宏:痴心研究珊瑚夢想「花開」南海
    中新網海口4月28日電 題:「海底育林人」陳宏:痴心研究珊瑚夢想「花開」南海中新網記者 王子謙1987年10月,22歲的年輕大學畢業生陳宏第一次登上海南島,就此將腳步停留在三亞。「那時一眼就看到了現在的自己,30年來從沒想過做其他的事情。」
  • 三亞「珊瑚爸爸」陳宏海底種珊瑚30年 數次歷險曾經差點沒命
    「珊瑚爸爸」 30年的執著  守護海底的那片五彩斑斕  陳宏  冬日的三亞依舊溫暖,陽光鋪滿鳳凰島周邊的海面,波光粼粼。陳宏穿上笨重的潛水衣,頭向下一沉,整個人漸漸潛入海底。  「這裡的珊瑚已經長成一片了。」
  • 成都玉壘中學鍾林希:選擇一所好學校,名師鑄就我的成功
    「考上浙大最感謝的是玉壘中學的老師們,高三複習中,針對自己物理、化學科目較弱的情況,他們每次都會主動和我進行溝通,了解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自己就讀的玉壘中學光特級教師就有17名,還有數百名特別優秀的名師。他們總能根據最新課標與高考考點進行授課,讓我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談起玉壘中學,鍾林希表示,玉壘中學老師們的專業水平是不得不提的。他們不僅教學經驗豐富,最重要的是能把深奧枯燥的知識點講解得通俗易懂、靈活有趣。除此以外,他們還會在課下給我們制定學習計劃,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的結合,讓我們的成績得到了穩步提升。
  • 【名師高徒】16位幸運同學:感謝導師,選擇了我!
    在成長的路上,找到一位良師益友做自己的引路人可以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感謝名師高徒活動讓我遇見了我的導師,鍾可慰學長。鍾學長說自己是一位很有拼勁的人,這也可能是他選擇我的原因吧,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目標和期望,但同時又想的太多經歷的太少。
  • 校友導師陳宏與越傑學子面對面
    12月11日下午,校友導師陳宏走進越傑班,分享人生經驗,展望成長未來。本次校友導師見面會由材料學院院長、「越傑計劃」項目主任單智偉主持,校友班主任高建全、趙希虎等出席。 陳宏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觀察,認為人與人初期的差別並不大,但是如果有機會在一流的大學求學、與一流的人共事、在最好的平臺得到鍛鍊,就會得到充分的成長,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天長日久,獲此機會的人就能領先於普通人。
  • 網龍華漁教育CTO陳宏對話谷歌大腦主任科學家 暢聊AI新趨勢
    AI技術將促成可規模化的個性化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個性化的教育,利用AI技術,可以協助老師給不同學生做很多定製化、適應性的學習計劃。」陳宏認為,AI是解決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兩大問題的核心技術。我所做的事是建立一個複雜的模型,比如(AI)能夠寫一本書。我們可以用這些複雜的模型進行生產,像谷歌的一些應用,另一種是使這些模型貼近大眾,讓更多人感受和接觸到AI。」作為谷歌大腦主任科學家,Lukasz Kaiser表示,他相信AI會帶來好的影響,所有的行業都將是AI的應用領域。
  • AI博士從無人問津到備受追捧,陳宏揭秘中國產業變遷史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碧雯 編輯 | 馬吉英 視頻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誌 熟悉陳宏的人通常不會以職位來稱呼他,而會稱他為「陳宏博士」,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陳宏博士念的學科是人工智慧。
  • 一周一名師|王國棟:35年執著路
    「我是一名基礎課教師,教學對我來說是頭等大事。一旦基礎課程教學出現問題,對整個大學的本科人才培養的影響是根本的、全方位的。」基於這樣的認識和高度的敬業精神以及職業責任感,王國棟站在講臺上,一講就是35年。  每年200個學時的教學量,對王國棟來說是家常便飯。合校初期,因為擴招,他一年的教學工作量達到700多學時。
  • 名師引領、領航工作室持續發力,德州教師培訓這樣做
    建設德州名師領航工作室對於發揮德州本地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名校長資源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行名師帶徒辦法,按照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名校長自身成長的經驗經歷,帶領中青年教師,逐步達到特級教師或者齊魯名師名校長的專業標準;30位主持人在傳幫帶的同時,實現教學相長,向著魯派教育家的目標邁進。
  • 走近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 致敬身邊教師榜樣
    19歲本科畢業便投身一所鄉鎮中學教學,27歲調入母校資中縣第二中學,36歲成為母校副校長,39歲被評為省特級教師,45歲調入成都市玉林中學,現被評為省教書育人名師。從教39年亦是從業39年。39年來,陳文應一直堅守做高中物理教師,從未想過更換行業,共教過16屆高中畢業班,有81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等全國前四高校,指導100餘名學生在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中獲得國家、省、市級一、二、三等獎,指導12名教師評選為四川省骨幹教師,8人評選為市、區學科帶頭人。「不論從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狀態,還是從個人職業成長的角度,我都從教學中獲得了極大成就感和獲得感。」
  • 照鏡中心校名師引領,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為發揮名師效應,促進全體教師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思想,照鏡中心校先後成立了「嶽喜紅初中語文工作室」和「陳紅予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名師引領,助推教師專業成長。共讀共寫共教研,學語學文學生活2015年秋,照鏡中心校成立「嶽喜紅初中語文工作室」。
  • 網易教師50萬起步,名師的收入極限在哪?
    ,機構動輒百萬年薪挖名師3:家長貨比三家,名師效應影響有限最近各大巨頭教培機構都在招兵買馬,爭先搶奪優秀的教師資源。比如在線下,一個名師可能最多面對300名學生授課,而在線上,一個名師卻可以面對30000名學生授課,這就相當於把名師的價值放大了100倍。所以我們始終只做一件事,在線直播大班課。」
  • 很慶幸選擇了這家月子中心!
    很慶幸選擇了這家月子中心!整個月子期間住著很舒服!剛從醫院回來,就有護理人員查看生後的身體情況和寶寶的生長情況!給我制定了專門的月子餐!產後便秘一下就緩解了!而且每天都有醫生來看子宮恢復的情況,也會給相應的恢復建議,而且有專門的產康恢復,特別舒服,感覺恢復的不錯!寶寶有月嫂專門照看,寶媽就負責休息,做好產後恢復和給寶寶餵奶就好!而且平時也有各種活動,比如插花,瑜伽,做餅乾呀……等等!
  • 致敬身邊的教師榜樣!高新區8位教師榮獲2020四川省「名師名校長」稱號
    「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書匠,更是引導者、陪伴者、賦能師。」人們習慣把教師比作「燈塔」,「三火老師」卻稱自己是「提燈人」。她說:「我是一名教練型老師。我願是一盞燈,幫助孩子們看見他們的內心;我願是一隻手,助力孩子們奔向他們的前程。」目前,「三火老師」已積累案例300多個,開辦講座20多場;與老師們合作在三聯書店出版書籍8本,並參與編寫出版了《新高考之高中生涯規劃》教材。
  • 做一名幸福的新時代教師
    聽了遲希新老師的《教師職業理想和幸福》,回味自己的教育生涯,感覺自己很慶幸,因為我一直將教育工作視為最幸福的職業,我也一直在做一名幸福的新時代教師。對我自己的讀書生涯,我很感謝自己遇到的每一位老師,他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對我自己的教師生涯,我在很努力地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力爭做他們人生中的「貴人」。經歷過邊遠鄉中學、鄉鎮中學、城區中學,見證過許多許多學生的成長曆程,伴隨著學生們的成長,我也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我一直堅持將幸福定格在教育好每一位學生,不給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遺憾。
  • 高新區8位教師榮獲2020四川省「名師名校長」稱號
    學生把她當好朋友、知心媽媽,朋友評價她「真實靠譜、值得信賴」,同行說她「是一團火、一束光、給人希望」,她就是成都市中和中學生涯規劃教師、2020年「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嚴焱。「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書匠,更是引導者、陪伴者、賦能師。」人們習慣把教師比作「燈塔」,「三火老師」卻稱自己是「提燈人」。她說:「我是一名教練型老師。我願是一盞燈,幫助孩子們看見他們的內心;我願是一隻手,助力孩子們奔向他們的前程。」
  • 教師節徵文⑤:慶幸遇見,顧佳琪老師
    值此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大眾網濰坊專門策劃了教師節主題徵文--《我與老師的二三事》。截止目前,已陸續收到孩子們的投稿。即日起,我們將擇優推介優秀來稿,獻禮教師節。今天,我們推介的文章是濰城區實驗小學三年級九班徐瑛孜所寫的《慶幸遇見,顧佳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