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學與玩》雜誌中,我們用「找碴」這種方式獲得了成語的新玩法。有些小讀者覺得,這種「漫天撒網」的方式猜成語有點兒難。沒關係,中國兒童中心、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探索魚類生命奧秘,智慧點亮兒童健康生活」主題科普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玩法——只猜和魚有關的成語。
我們先來看看最簡單的。根據這些圖片,小讀者們能猜到含「魚」的成語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得魚忘筌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筌是捕魚的竹器,意思是魚已捕得,就忘掉筌。比喻成功之後,便忘了原來依靠的東西。
魚貫而入
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比喻像遊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依次序進入。
魚龍混雜
這個成語最早見於唐代張志和的《和漁夫詞·十三》:「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形容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
魚目混珠
這個成語出自漢代魏伯陽的《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意思是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有人可能覺得上面的成語太簡單,別著急,上面的只是「開胃菜」。下面就要提高難度了:我們來看下面的圖,雖然圖片中有魚,要猜的成語裡可沒有哦。
鱗次櫛比
這個成語最早見於明代陳貞慧的《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意思是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相濡以沫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泉水幹了,魚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溼對方的身體。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好了,現在來看一道更難的題:圖中根本沒有魚,你能猜出哪個跟魚有關的成語呢?
水清無魚
這個成語最早見於漢代班固的《白虎通》:「故水清無魚,人察無徒。」其實,這個成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戴禮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關注《學與玩》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