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關注成功後可查看往期內容
3.轉載請註明出處
對話名校長
為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更好地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的典型示範作用,面向社會、面向大眾,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江蘇教育報刊總社(江蘇省教育廳教育宣傳中心)聯合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和新江蘇等媒體特別組織了「對話名校長」系列採訪行動。
今天,採訪組走進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開啟了首場「對話名校長」採訪行動,首場對話的嘉賓是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楊瑞清。
楊瑞清
人物簡介:1981年,年輕的楊瑞清從南京曉莊師範學校畢業。追隨著陶行知先生「鄉村教育」的理想,他來到偏僻的南京市江浦縣五裡小學,就此成為了一名普通鄉村教師。
不去城市回農村,放棄當官做教育,在年復一年中堅守,在有所成就時創新,在近40年的辦學道路上,楊瑞清不僅有著陶行知的韌勁與熱情,還在行知路上生發出新的智慧:「賞識教育」「聯合辦學」」行知教育實踐「等讓一所村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近40年的時間裡,楊瑞清一直在學習、探索、實踐行知教育。行知教育到底是什麼?楊瑞清認為,行知教育就是關懷生命、關注生長、關心生態和關切生機。
行知小學舊校址和一片小樹林
現代化的行知小學新校舍
從兩排破舊的磚房到如今的教育集團,楊瑞清「讓農家子弟享受優質教育」的理想正在實現。採訪中,楊瑞清感慨自己在教育工作中,一路見證著中國數十年來鄉村教育面貌發生的巨大改變。
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
行知小學等學校在城市化的東風下迎來發展機遇,但楊瑞清也清楚地看到鄉村學校仍面臨著不少亟需解決的問題和困境;教育工作落地的關鍵在於教師,楊瑞清在採訪中對廣大青年教師寄予厚望,他說:「選擇做教育的青年人是值得敬佩的,青年教師的成長也是國家教育發展的希望所在。」
江蘇教育報刊總社記者陳思洋對話楊瑞清
楊瑞清鼓勵青年教師立足做良師,力爭做名師,躬於實踐,勤於讀書,善於交友,樂於動筆,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葛德霞
作為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行知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師葛德霞告訴記者,楊瑞清校長的辦學理念一直感染浸潤著老師們的教學過程。」楊校長告訴我們,孩子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老師要做到心中有人。」葛德霞說,行知教育集團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捧著一顆心來「,這顆」心「是愛心,耐心,責任心和公益心。
南京市浦口區教育局局長餘榮國
「師德決定教師高度,也是教師在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南京市浦口區教育局局長餘榮國告訴記者,近年來,浦口區全面推動師德師風建設,自2017年起連續多年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組織開展「師德建設年」活動。與此同時,浦口區以「師德建設年」為抓手,進一步組織開展了「浦口區最美教師」、「浦口優秀中青年教師」評選和「書記講身邊教育故事」等系列活動,培育了良好師德師風,先後湧現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精心育人、開拓創新的師德先進典型。
後續,採訪行動還將陸續聚焦省內名校長、名教師,他們教過的學生成千上萬,他們引導無數學生成就了夢想。
《江蘇教育報》微信公眾號
將持續關注採訪行動
敬請期待!
作者:梁早 湯文清 陳思洋
微信編輯:湯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