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我要……」。你的孩子是不是每天都環繞在自己的身邊,和自己說著這些非常耳熟的話?
可能有的媽媽會抱怨,孩子整天在自己的身邊念叨,自己非常的煩惱。
但是,也只有經歷過的媽媽才知道,那樣的聲音是最幸福的聲音。多少年後,父母再想聽到這樣的聲音,已經很難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叫自己媽媽了,而是只叫了一個字「媽」。不少媽媽也知道,孩子開始這樣叫自己的時候,說明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再是曾經那個依賴自己的小孩子了。
他們不好意思叫自己媽媽,也或許是不想叫媽媽了。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媽媽都會非常的失落,這樣細小的變化,其實暗示了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一種分離,也是母愛的分離!
當孩子對媽媽的稱呼發生了改變,不再叫自己「媽媽」,而是叫「媽」,媽媽就應該注意這幾個事情了。
1、 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再那麼親密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是非常依戀自己的媽媽的,每時每刻都想和自己的媽媽待在一起。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孩子不再依賴自己的媽媽,也不再想和自己的媽媽說話了。這個時候,媽媽要注意了,這是孩子想遠離自己的一種表現,孩子和自己已經不再親密了。
或者說是因為媽媽做了一些讓孩子失望的事情。導致孩子徹底對媽媽喪失了信心。因此,媽媽要注意了,如果孩子的年紀不是很大,就開始不叫自己,或者是只叫一個字,可能親子關係就出現了問題。
2、 孩子變得不再需要媽媽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離開自己的父母,去獨立的生活。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之後,他們的翅膀變硬了。這個時候,孩子就不再依戀自己,想飛出去。
而父母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孩子自己去飛,雖然這個時候放手,可能父母有太多的不舍,但是孩子終究要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孩子成長的過程非常的快,孩子依賴媽媽也就那幾年,一旦孩子長大了,媽媽就只能站在孩子的後背,看著孩子越走越遠。
雖然傷感,但是這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而父母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學會的是這幾件事情。
1、 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一個好的童年,可以治癒孩子一輩子。而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的童年,父母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不少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都會忙著自己的工作,覺得應該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因此,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儘量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因為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父母想陪著孩子,孩子已經不需要了。
2、 陪著孩子一起學習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不愛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是不會愛上學習的。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在父母學習的過程當中,自然會被父母影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愛上學習。
3、 孩子的快樂最重要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可能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的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等到孩子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就會被各種因素影響,父母會要求孩子做這個,要求孩子做那個,就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卻是不開心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的當中,快樂是最重要的,不管在任何時候,父母都應該把快樂放在第一位,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在孩子長大了之後,父母才不會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