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交稿,現在卻只寫了一半」;
「年過30的單身青年,每天被父母花樣催婚」;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
……朋友,你焦慮嗎?
近日,今日頭條與抖音在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辦公室提供的技術指導下,發起了的主題活動。
不少用戶在話題中寫下了自己焦慮的原因,也有人寫下了自己走出焦慮的心路歷程,還有人分享了對抗焦慮的小妙招。
這是發生在頭條用戶
同事身上的真實案例。
30歲的阿宇是公司美術部門角色原畫組長,
今年1月份初為人父。
可誰也沒想到,
一次陪產的經歷,
讓他患上了焦慮症。
阿宇和妻子很相愛,
在妻子臨產前,
特意申請陪產。
不過,
在堅持順產20個小時後,
孩子仍沒生出來,
妻子還突發高燒。
情況一度非常危急。
亂糟糟的急救場面,
混合著各種藥物、針劑的味道,
老婆慘白的面容,
醫生在耳邊讀的手術須知和可能出現的風險,
這一切一切,
都讓已經一天一夜沒合眼的阿宇,
徹底傻掉了。
還好,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
兒子終於出生了,
老婆也沒什麼大事。
一切看似過去了,
但這次在醫院的經歷,
使焦慮症的種子在阿宇的心中生根發芽。
出院後,
那天搶救的畫面總會在阿宇的腦海裡閃現,
每次都讓人膽戰心驚,
甚至出現心慌、心跳加快的症狀。
一天半夜,兒子哭醒後,
阿宇再也睡不著了,
接下來的每個晚上他都在失眠。
而且恰逢今年疫情,
公司延遲開工。
網絡和電視上關於疫情的報導,
也加劇了阿宇的焦慮和不安,
同時伴隨的,
還有胃部不適等軀體症狀。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三個星期,
直到復工後也沒有好轉。
最終,
在妻子的勸說下,
阿宇去看了醫生,
被診斷為輕度焦慮症。
回到家後,
阿宇查詢了相關知識,
買了相關書籍,
了解到焦慮症的終極原因,
其實是性格。
生活中太追求完美、
敏感多疑、容易生氣、心理脆弱等,
都是導致焦慮症的因素。
找到病因後,
他迅速作出調整。
值得慶幸的是,
目前阿宇恢復得非常好,
還拿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
一切都將回到正軌。
提起那段焦慮症的經歷,
阿宇說:
焦慮症和抑鬱症一樣,
大多是有深層心理成因的,
找到癥結,
才是療愈的第一步。
媽媽是超人嗎?
不是!
「可媽媽又必須做超人」
頭條用戶如是說。
身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
家務和孩子,
像兩座大山一樣壓在她的身上。
每天飯吃不到嘴裡,水也喝不上。
就連上個廁所,
都要跑著去,跑著回。
看到別的媽媽早早重返職場,
可自己卻在家帶娃,
沒有一分錢的收入。
她變得越來越焦慮。
洗碗的時候,
她會憤怒地把碗筷摔到池子裡。
洗衣服時,
她又把氣撒在盆裡待洗的衣服上,
雖然發洩完之後,
還要撿起來重新再洗。
但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短暫釋放焦慮。
在無數個把孩子哄睡著後的夜晚,
她一個人躺在被窩裡,
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這種狀態快把她折磨瘋了,
但是,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
她開始給自己尋找出口。
一次偶然的機會,
她發現……
把焦慮的事情寫下來後,
她的心裡輕鬆多了。
於是她每天擠出一點時間,
把心裏面的憤怒,怨恨,苦惱,
全都倒出來變成文字。
在書寫焦慮的過程中,
她的內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
後來……
書寫,甚至變成了她與孩子間互動的遊戲。
回首那段焦慮的日子,她說:
「帶孩子與上班掙錢,
本就是一件很難兩全的事情,
我又何必苛刻自己。」
接受自己,是與焦慮和解的第一步。
今日頭條用戶柯小染說,
她已經快一年沒有工作了,
不是沒有工作邀請的機會,
只是暫時沒辦法上班。
焦慮日日夜夜伴隨著她,
頭痛使得她越來越難以入眠,
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她說她找不到自己的支點了,
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感覺自己已經被社會淘汰了。
為了克服焦慮,
她開始培養自己的興趣,
自學畫畫、PS、拍照錄像和視頻剪輯等。
她做這一切,
不是為了賺多少錢,
更不奢望成為大師,
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忙一點。
關於焦慮,她說:
人之所以會焦慮,
主要是對現在和未來的恐慌。
人在沒事幹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
但當你忙碌起來的時候,
你壓根沒有時間思考別的,
只想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
所以,有時候,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它可以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可以成為一個人重燃生活的希望。
小霞是一個單身女青年,
人長得不錯,
名牌大學畢業,
工作也很體面,
但是,感情問題卻遲遲沒有著落。
大學談的男朋友,
畢業後,因為距離問題分手了。
相處了兩年的前任,
也以對方劈腿而告吹。
這一來二去的,
人就30歲了。
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結婚生子,
家裡又催的緊,
小霞越來越焦慮。
於是,開始瘋狂的去相親,
逢人就問有沒有合適的單身男青年,
還給自己定了一年嫁出去的目標。
然而,往往越是這樣,
越難找到合適的對象,
也越容易讓自己失去理智,
陷入恐慌之中。
其實,
單身,抑或結婚,
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並無高低優劣之分。
單身時光,
或長或短,或主動選擇,或被動承受,
單身本身,
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焦慮的緣由。
在這個「敏感易碎」的社會環境裡,
任何一點風吹草動,
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
如果,
你現在也正面臨著焦慮,
或者曾經焦慮過,
就點擊話題,
將你釋放焦慮的經歷和方法,
分享在今日頭條中,
一起幫助那些正在被焦慮情緒,
和焦慮症困擾的人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