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患者學遊泳是什麼樣兒的感受?

2021-01-13 倒立的世界
遊泳記憶

作為一個焦慮症患者,我決定把我學遊泳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一一記下來。

免得就像我當年學倒立一樣,其實當時付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克服了重重心理難關,但是沒記下來,時間長了就淡忘了。

小時候,我家就住在黃河邊,常常看到那些水性好的叔叔伯伯在河裡撈魚,非常羨慕。上一輩人,在水裡撲騰撲騰著就會遊泳了,而且水性非常好。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別說下水了,往河邊走一些,都會被大人追著各種教訓。

當然,大人們是有理由的,你看到的是水性好的老一輩,看不到的是被水衝走一去不復返空留憾恨給家人的那些膽大者。

所以,到了我們這一代,幾乎就沒人會遊泳了,平常只是在小池塘裡玩玩水而已,但是至今我還記得兩小無猜的年紀,一大幫孩子像泥鰍一樣在小池塘裡各種沸騰啊。

我常常對自己的童年念念不忘,因為農村的孩子,那數不清的童樂童趣的美好,都是肆無忌憚的美好。

徒手攀爬懸崖和攀爬幾層樓高光溜溜的白楊樹,是我童年時最豐碩的戰績,不過這些事之前是不敢拿出來說的,我媽知道是會打斷我的腿的,嘿嘿。

小時候的我是男孩子性格,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變得像現在這般溫文爾雅啦,哈哈。

不過,所有輝煌的戰績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小時候我摔暈過兩次,一次是從樹上掉下來,另一次當然是從山上掉下來。而且這兩次都是大中午大家午睡時,自己偷偷跑出來的,所以就算摔暈也無人知曉,完全靠著自身的造化醒過來,拍拍腦袋繼續爬懸崖,繼續爬樹,啥事兒沒有。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紀喲,現在想來,甚是後怕。

一不小心說了這麼多,還是繼續來說我學遊泳吧。每次一提起童年趣事,我總會滔滔不絕,總有一天,也要寫一本自傳才好啊,哈哈!

當然,說我小時候的膽大包天,也是為了反襯我現在的膽小如鼠。

現在,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膽小鬼。

別說,像我這樣雷厲風行的人。學遊泳,卻是下了很久的決心的。

以前我寫過的,自從經歷了5年前在開車時突然焦慮症發作,頭暈全身發麻之後,我做任何事情都變得膽戰心驚。

不但怕水,而且暈水,還記得小妞有段時間上幼兒園要過一座小橋,我每次通過小橋時都會有幾近暈厥的感受。後來也是硬著頭皮一點一點克服,才慢慢變得習以為常。

包括我現在已經練得隨時隨地可以做的瑜伽倒立,其實最初也是頗費周折。我的瑜伽教練也一定還記得,當時我跟她說過,我不要學倒立,我永遠也不可能起來,因為我真的很害怕。

焦慮症演變而成的恐懼症,在我身上顯示的淋漓盡致,我曾經一度以為自己這輩子可能走不出來了。

但是,我從來不是那種容易放棄的人,也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人。我做任何事,都可以等,都可以熬,都可以一點一點來,我只負責埋頭挖渠,靜等水到渠成。

又說遠了。還是回到這次暑假學遊泳。

學遊泳,暈水是我要克服的第一大難關。每次剛下水,我整個人都是懵的,完全暈乎的,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但是,沒關係呀,我可以等,雖然教練每次看著我都很無奈。

一般大概十多分鐘後這種狀態就會有改觀,慢慢腦袋就會清晰一些。為此,我還跟教練說,如果我萬一學不會,絕不是他的教學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請給我時間,讓我慢慢來適應。

所幸的是,我的遊泳教練是個頗有耐心的95後大男孩,他有著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少有的穩重和心平氣和,並且比較擅長心理疏導,在我學遊泳的過程中,他不但教遊泳專業,還擔負起了心理疏導的重任。當然,對我進行心理疏導也幾乎把他引入了瀕臨崩潰的狀態,哈哈。

其實我本身就是思想教育專業啊,我自己說服不了我,別人要說服了我,肯定還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我的遊泳教練確實給我了很多的心理支持,大概接連好一段時間,每次我都是上一節課已經有了一些進步,可是下一節課開始後,又回到了完全懵懂無知的原點,就好像是從來都沒有過昨天一樣。

說說遇到這樣的學員,教練會不會很崩潰?

但是我的教練確實心理素質很好哎,他一直都沒有放棄,每次都鼓勵我從新開始嘗試。每次都說你可以的。

是的,一開始我就沒想過要放棄,雖然每次回到原點重新開始時,我都很沮喪,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是我心裡從沒想過會放棄。為什麼要放棄,已經開始的事,任何困難都不是放棄的理由。

我一直記得我媽媽說的一句話。她說:「別人能做到的,我為什麼做不到?」我媽媽是個非常要強的媽媽,她從小對我們要求嚴格,但是對自己更嚴格,我凡事堅持到底的這種勇氣,最初一定是源自媽媽的言傳身教。

說到這裡一定要感恩,我有一對慈父嚴母。

我是在爸爸雄厚有力的肩頭長大的,我爸從小給了我無所不用其極的寵溺;而我媽,對待任何事情的細節要求完美到嚴苛的態度,也深深的影響著我,我這一輩子都做不到像我媽那般的完美主義。

說著說著又跑題了,繼續回到遊泳。

我這寫文章就跟我的遊泳狀態一樣,是完全不成章法四處游離的,哈哈。

大概就是在不斷回到原點又不斷開始的狀態下,我上完了12節遊泳課。最後一節課考試,其實也不是那種嚴苛的考試,但是可能是這些年讀書工作經歷了太多大大小小的考試,就是這般大家都不會在意的考試,居然完美的引發了我的考試焦慮症和恐懼症。

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我沒有放棄考試,但是過程極其不堪。最好笑的是,那天我穿了一件黃色的泳衣,一眼看去是完全沒穿衣服的既視感。想來當時我心裡也有那種被完全剝光在眾人面前示眾的難堪和絕望感。

很奇怪,不知道這種感覺從何而來,敏感的焦慮症患者,總是有千奇百怪的無稽之談的想像,會把自己帶入精神黑暗的深淵。

這是我這一輩子都要對抗的難題,其實我也不怕,我隨時都做好了準備應對這種挑戰。

另外要說的是,學遊泳總是少不了嗆水,我當然也不例外。不過每次嗆水都是因為練瑜伽太久了,習慣了鼻子吸氣,在水裡不小心用一下,馬上就會嗆到。不過也沒有特別嚴重。

最影響深刻的還是自己嚇自己的時候,有兩次,都是帶著浮漂的,卻還撲騰著有過幾近溺水的感覺,那種絕望感,雖然轉瞬即逝,但是卻也是從未有過的感受。

所以有些感受,不親身經歷,絕對很難感同身受。

遊泳課結束後,就像教練給我的忠告:其實我已經學會了遊泳,只是還需要克服心理恐懼感。

現在我總算還是磕磕絆絆可以遊了,雖然遊得比較慢,也比較難看,但是總算是邁出了這一步,開啟了自己的水下世界。

我現在每周都安排出了遊泳的時間,給自己機會來慢慢找遊泳的感覺,循序漸進,每天都還是在進步中。

而且就像其他的技能一樣,當你學會以後,回過頭來再看,就會想: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當初我學得那麼艱難?哈哈

還是那句話:只要堅持不懈,不拋棄不放棄,時間總會給我們想要的結果。

當然,如果我都能學會遊泳,你就一定也能學會。這點毋庸置疑!

相關焦點

  • 一個焦慮症患者的真實感受
    我想了想說,你們能看得出來,我是個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麼?我還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失去了生活的活力和願望。我不再願意學習,不再願意看美劇,不再願意出門,也不願意吃東西。我吃什麼吐什麼,持續地腹痛腹瀉,體重幾乎是一天一斤的掉。而這種活力的喪失,更加讓我感到焦慮。我害怕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我曾經是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的人。我從未刻意地去追求過幸福感,但是幸福感卻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刻降臨到我身上,即使是從家走到圖書館這樣的小事都可以讓我感到滿足。可是現在呢,當我用盡所有的力氣去感受幸福和活力
  • 「焦慮症」患者自述:焦慮可怕嗎?
    後來在那位「愛情」的建議下去看了心理科醫生,確診為焦慮症。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天天渾渾噩噩、頭昏、失眠、食欲不振,整天籠罩在這種緊張之中,大家都知道突然要摔倒時那一瞬間的緊張感,普通人在那瞬時之後便恢復正常,而患焦慮症的人就是那種感覺已經二十四小時籠罩在他的全身,四周的一切都往你身上壓迫過來,哪怕陽光明媚也會覺得陰暗、發抖,這些不適就像一條大黑狗,越是想甩它追得越緊。所以,看到那些抑鬱症患者輕生的新聞,我非常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 一個焦慮症患者的自白
    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焦慮症患者?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美國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在 18% 左右,是抑鬱症患者的兩倍。社交焦慮症患者更可能來自那些壓制內部矛盾的家庭,比如家庭中氣氛很緊張,但沒人被鼓勵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這種症狀與父母、尤其是母親有很大的關聯,他們往往更挑剔和更有控制欲,對孩子給予的支持卻很少。通常,自身有社交焦慮的父母也不鼓勵孩子與他人交往,或者步入外面的世界。這幾乎就等同於一種羞怯訓練,而它的影響可以持續一生。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我確實有社交焦慮症。
  • 只有焦慮症患者才懂的9件事
    只有焦慮患者才懂的9件事1、焦慮症≠常人的焦慮焦慮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正常甚至有益的情緒。但是焦慮症患者向正常人傾訴感受,往往是不能被理解的。3、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才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實際上排在第一的是焦慮症。但是,焦慮症和抑鬱症之間可能存在關聯。4、恐懼感十分真實正常人往往很難理解並認為患者持續不安的恐懼感很可笑、不合理,但實際上焦慮症患者感到的恐懼感非常真實,如臨大敵,如面向懸崖。
  • 只有焦慮症患者才能懂的9件事
    1、焦慮症≠常人的焦慮焦慮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正常甚至有益的情緒。但是焦慮症患者向正常人傾訴感受,往往是不能被理解的。與部分人的看法相反,焦慮症不僅是精神狀態,更是一種精神健康疾病。但是,焦慮症和抑鬱症之間可能存在關聯。
  • 得了焦慮症該怎麼辦?患者不得不知的知識
    焦慮症患者時常產生眩暈、心慌、氣短、出汗、面色潮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喉頭有阻塞感、身體發冷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和運動性不安等症狀,有時還會有瀕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焦慮症患者常處於緊張不安、提心弔膽、恐懼警惕、憂慮的精神狀態中。
  • 《焦慮症的自救》:數千萬患者實踐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法
    現代焦慮症治療的先驅克萊爾·威克斯的經典代表作,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全科醫生推薦閱讀!暢銷全球近60年,數千萬患者實踐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法。1930年,她成為雪梨大學第一位獲得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並獲得動物學大學獎章,之後從事科研工作,成為進化科學家。20多歲時她患上神經症,在經歷了幾年的焦慮和恐懼狀態之後,因悟出「接受會讓恐懼平靜下來」而最終治癒了自己。也由於這段經歷,她開始對神經症產生興趣,37歲轉而學醫,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名內科醫生。
  • 焦慮症患者的自救
    靠自我心理調整走出焦慮症,康復一年未發作。分享點心得給大家。我曾是個陽光樂觀,積極向上,事業有成的人,由於年少得志,後來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加之不良的生活習慣,心理壓力長期巨大導致了焦慮症,起先也是從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開始,失眠,胸悶,心悸,都經歷過。
  • 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理?
    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理,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焦慮症不是簡單的神經緊張。它表現為過渡和經常不切實際的擔憂和恐懼,既可能和具體情況相關,也可能無關。接下來就讓我幫助您遠離焦慮症的生活方式。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理1  練習深呼吸可以幫助平復焦躁的情緒。
  • 被焦慮症折磨的快崩潰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焦慮症患者都會有這種痛苦的經歷,因焦慮症,走在崩潰的邊緣!當出現以下3種焦慮症的嚴重表現,就應該警惕了01、瀕死感當焦慮症發作時,你會覺得胸口很悶,覺得喘不過氣來,心裡很難受,覺得自己可能活不長了。出現這種感受並不意味著你真的是要面臨死亡了,但是這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 焦慮症患者能自愈嗎?並不難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尿頻、口乾、出汗、尿急、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長期的焦慮還有可能會增加癌症的發病率。
  • 焦慮症怎麼辦?7個妙招自我治療緩解焦慮症
    來源於:正佳養生網在生活中總是存在這樣的人,總是抱怨自己這裡不好哪裡不好,還有一些庸人自擾,這就是屬於焦慮的一種情況,焦慮症,又被叫做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疾病主要是以焦慮情緒體驗。焦慮症該如何是好?治療焦慮症有哪些小妙招呢?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確診焦慮症與憂鬱症已經有五年了,作為一個很需要有人陪的人,要獨處起來格外的困難。一個人居住、一個人洗衣、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用餐,這到底是獨處還是孤單,我覺得是有很細膩的差別的,尤其像我這樣焦慮症的患者,更是清晰地感覺的到,即便時常一個人,但我並沒有在獨處,還是在滑手機回訊息、上網瀏覽臉書等等,轉移自己內心的空虛感,如此一來,又何來稱得上獨處?
  • 遇事憂慮,萬事恐慌,焦慮症患者的自我對照
    具備以上種種情況的朋友們,小心焦慮症的悄悄到來。接下來就是焦慮症患者的自我認知和測評時間。焦慮症分為兩種形式,請注意區分:慢性焦慮症又稱為廣泛性焦慮,患者首當其衝的便是想法的消極,萬事問一個結果,往往會將事情想像的非常極端,例如:飛來橫禍、
  • 一個焦慮症患者的自述
    有的患者病因單一,可能是單純的生物性因素,又或者是心理性因素所致,但更多的焦慮症患者往往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可能側重於其中某一種因素。驚恐障礙又稱為急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類型,與慢性焦慮症(廣泛焦慮症)相對而言,驚恐障礙起病迅速,持續時間短,症狀明顯並且十分強烈,患者除了會有心悸、震顫、多汗等植物神經症狀外,還會有一種失控感和瀕死感,雖然這種體驗極為主觀,與現實情境不符,但患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驚恐萬分,甚至大呼大叫大跑。
  • 焦慮症、抑鬱症患者不宜自測血壓
    許多有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購買了各種血壓計,自己測量血壓。這是高血壓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種手段。隨時監測血壓,一旦發現出現異常,可早早就醫。然而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自測血壓,不然的話還會把血壓越測越高,影響到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日前內蒙古武警總隊醫院的心腦血管專家、內二科副主任醫師賈志新醫生就此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 焦慮症患者常具有哪些人格特點?
    第06節–焦慮症之人格心理因素不論是軀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都更容易指向那些具有易感素質的人群。例如一個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引起傷風感冒。一個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患上溼疹等各種皮膚疾病。有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發現,不少分裂症患者的前身都屬於分裂型人格,常有情感淡漠、孤僻等特點。而一些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的人格,多屬於抑鬱質,常有多愁善感、敏感謹慎的特點。
  • 直面焦慮症,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但是,如果這種不安與恐懼成倍放大的話,就會使我們執著於不客觀、不現實的擔憂,過於相信自己的負面直覺,這就是焦慮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13個人中至少有1個焦慮症患者。我國已確診的焦慮症患者人數達到8000萬以上。從數據上來看,焦慮症與抑鬱症一樣,已經成為不可小視的問題。
  • 永遠別對「焦慮症患者」說這些話
    永遠不要對焦慮症患者說這些話:「你要克服它!」焦慮症的恐懼思維和軀體反應,是無法克服它。 讓患者去克服痛苦的人通常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如果你無法理解,默默陪伴即可,請不要以自己的片面的觀點去指導患者。許多焦慮症患者很容易過於擔心自己的健康。如果暗示患者的焦慮可能會使他生病,只會增加他的焦慮。你可以幫助患者轉移話題以轉移注意力,或者跟他一起散個步以減輕焦慮。「你放輕鬆點」說這種話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無法放鬆就是焦慮症的症狀之一,讓焦慮患者放鬆等於叫骨折患者去跑步。
  • 焦慮症患者託起一片天,誰在為她們吶喊
    情急之下,姐姐叫來醫生,醫生批評小趙老公:「焦慮症患者更需要親人的關懷與照顧,這有利於她們的恢復,你看阿麗的姐姐就做得很好。」哪知,姐姐看不下去了,她指著小趙老公說:「有你這樣照顧病人的嗎,你理解病人的感受嗎?以你這種照顧方式,病人說不定會加重病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