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瀕死感?一個焦慮症患者的自述

2020-12-18 陳以蔡視界

任何疾病的產生都有其原因,作為心理障礙當中的焦慮症也不例外,焦慮症形成的原因複雜且多樣,究其根源,無非來自於生物性因素、心理性因素與社會性因素三方面。

有的患者病因單一,可能是單純的生物性因素,又或者是心理性因素所致,但更多的焦慮症患者往往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可能側重於其中某一種因素。

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已有半年的周女士,向精神科醫師闡述道:「有個周末在家做家務時,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莫名地恐懼不安,整個人都顫抖了起來,不知所措,就好像大難臨頭一般,那一刻感覺自己快要死了,真的好痛苦。」

聽了周女士的傾訴,精神科醫師繼續深入交流,了解到周女士這樣的情況已有三個月之久,期間已經發作過十幾次,有兩次都打了急救電話,送往醫院作了一番身體檢查,但都沒有檢測出任何軀體疾病。

因為隔三差五地發作一次,並且發作前毫無徵兆,也沒有規律,不論在散步、購物、做家務,還是上班時間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最後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精神科就診。

精神科醫師通過對周女士的詳細了解,做出了診斷結果,並告知周女士本人患上的正是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又稱為急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類型,與慢性焦慮症(廣泛焦慮症)相對而言,驚恐障礙起病迅速,持續時間短,症狀明顯並且十分強烈,患者除了會有心悸、震顫、多汗等植物神經症狀外,還會有一種失控感和瀕死感,雖然這種體驗極為主觀,與現實情境不符,但患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驚恐萬分,甚至大呼大叫大跑。

精神科醫師試圖尋找周女士的病因,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經過多次交流發現,周女士的父親曾經也有過焦慮症史。

據周女士透露,其父親年輕時也出現過心悸、氣促、出汗、恐懼等症狀,只是症狀來得沒有周女士那麼強烈,也不曾出現大難臨頭的瀕死感。

為了明確病因,周女士再次就診時讓父親陪同前往,在精神科醫師的了解下,其父親曾經確實患過焦慮症,因病情較輕得以控制,便也沒有經過系統的治療。

但父親的這種容易焦慮的性格特點依然尚存,由此可見,周女士的驚恐障礙與父親的焦慮症不無關係,因為焦慮症也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根據相關研究報導,一級親屬當中患有焦慮症的子女,要遠遠大於沒有焦慮症史的父母所生養的子女的患病率,這更加肯定了遺傳在焦慮症致病因素中的重要地位。

當周女士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精神科醫師建議其父親也一同前來治療,即使病情已控制或症狀輕微,也最好能和周女士一同了解焦慮症。

因為與家人同住的周女士,驚恐障礙不僅有著來自遺傳的因素,更有可能與父母親的相處過程中,相互習得有關。

畢竟,誘發驚恐障礙的因素可能只是一次不經意的應激事件,但如果個體本身不是易感素質,或者沒有一個長期為焦慮症形成提供成長的環境,也無法導致驚恐障礙的發生。

要治癒或減輕驚恐障礙的症狀,就要周女士以及周女士長期生活的家庭入手,尤其是當周女士的父親也有過焦慮症史的時候,就更應該讓一家人參與到治療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驚恐障礙發作時,患者本身無法自制,即使意志力再頑強,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畢竟個人的力量無法對抗環境的力量,而理性的力量又通常小於情感的力量。

相關焦點

  • 一個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強迫自殺思維、瀕死體驗者的自白
    一個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強迫自殺思維、瀕死體驗者的自白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7-06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
  • 一位焦慮症患者的親身經歷自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在這個壓力如此巨大的社會中,患有焦慮症抑鬱症的人很多,輕重程度各有不同,下面這位患者的自述,希望能通過他的故事,獲取一些有用的辦法幫助到大家。患者化名小文:說一下我之前的症狀,失眠,情緒激動,莫名其妙哭,經常哭,到下午三四點左右恐慌發作,意識開始模糊,不認路,極度在意別人眼光,覺得別人都要害我,必須立刻回家,家人必須都回家,覺得他們不回家就是出事了。
  • 怎麼判斷自己患上了焦慮症?
    如今焦慮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正常的一種情緒,當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過長的時候,就得注意是否患上了焦慮症。那麼判斷是否患上焦慮症的症狀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解讀焦慮症的5症狀。1、情緒症狀患者往往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和難受感,嚴重時出現瀕死體驗。常常表現為極度不安,在高度驚恐狀態下甚至會大聲呼救。
  • 一個焦慮症患者的自白
    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焦慮症患者?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美國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在 18% 左右,是抑鬱症患者的兩倍。這種恐懼,使得任何社會交往都充滿了焦慮:在公眾面前講話、外出聚餐、與異性交往、向他人提出要求等,在任何一個場景裡,都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人批評。社交焦慮症患者更可能來自那些壓制內部矛盾的家庭,比如家庭中氣氛很緊張,但沒人被鼓勵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這種症狀與父母、尤其是母親有很大的關聯,他們往往更挑剔和更有控制欲,對孩子給予的支持卻很少。
  • 認知療法丨治療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的方法
    ——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強迫自殺思維康復者,瀕死體驗者。——全球首位將超心理學——量子力學+心理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用於治療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並取得成功。——致力於幫助全人類擺脫一切心理痛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
  • 瀕死到底是什麼感覺?大腦缺氧...
    瀕死到底是什麼感覺?大腦缺氧... 有些人在遭受嚴重疾病或創傷後,又被意外救回來,那他們就可能會經歷所謂的瀕死體驗。根據醫學雜誌《急救護理》(Critical Care)曾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報告自己有過瀕臨死亡體驗的人,在此過程中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並可能遭受缺氧。
  • 焦慮症應該如何預防?焦慮症產生的3種誘導因素
    臨床上通常把焦慮症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一、急性焦慮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且多發生於夜間人們處在睡夢中的時候。當驚恐樣發作的時候,患者會有一種瀕死的感覺,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有憋悶的感覺,喉頭出現堵塞感並伴有呼吸困難。而且,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呼吸會造成呼吸性鹼中毒,同時又會誘發四肢麻木、口周發麻、臉色蒼白以及腹部墜脹等一系列軀體反應。
  • 「焦慮症」患者自述:焦慮可怕嗎?
    一直以為是身體哪兒生病了,到各個醫院做各種檢查,卻有都查不出什麼病來。後來在那位「愛情」的建議下去看了心理科醫生,確診為焦慮症。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天天渾渾噩噩、頭昏、失眠、食欲不振,整天籠罩在這種緊張之中,大家都知道突然要摔倒時那一瞬間的緊張感,普通人在那瞬時之後便恢復正常,而患焦慮症的人就是那種感覺已經二十四小時籠罩在他的全身,四周的一切都往你身上壓迫過來,哪怕陽光明媚也會覺得陰暗、發抖,這些不適就像一條大黑狗,越是想甩它追得越緊。所以,看到那些抑鬱症患者輕生的新聞,我非常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 焦慮症去上海哪家醫院診斷
    上海新科腦康醫院一直重視醫護人員的醫德培養,堅持做到「不收黑心錢」「不做昧心事」,堅持以患者為重,以療效說話的重要原則。在院治療期間一切醫療費用全部符合國家標準不多收患者一分錢。
  • 急性焦慮症和慢性焦慮症,你屬於哪一種?就診時要注意什麼?
    焦慮症會增加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嚴重負擔,甚至影響身體健康,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困擾和不便。心理調節是治療精神病的重要方法,在治療和調節焦慮症之前,先要認清焦慮症的類型,對症治療才能事半功倍!焦慮症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前者多見於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的人,後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係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分患者誘因不典型。臨床上醫師常把焦慮症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
  • 遇事憂慮,萬事恐慌,焦慮症患者的自我對照
    具備以上種種情況的朋友們,小心焦慮症的悄悄到來。接下來就是焦慮症患者的自我認知和測評時間。焦慮症分為兩種形式,請注意區分:慢性焦慮症又稱為廣泛性焦慮,患者首當其衝的便是想法的消極,萬事問一個結果,往往會將事情想像的非常極端,例如:飛來橫禍、
  • 爆發焦慮症後身體的各種反應
    ,而我們百分之80的人焦慮的程度都屬於焦慮情緒的範疇,身處於這個範圍的人一般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處理,自我調節一下就不會有任何不適或者隱患存在,有的甚至根本不用做出任何反應,正常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影響,這就是為什麼這類人雖然有焦慮情緒但卻沒有任何不適的情況,至於焦慮後面的一個範疇,,焦慮症,,的出現卻要明顯比之上述的焦慮情緒要嚴重的多,或許有朋友會提出疑問,難道就相隔這麼近的兩種症狀帶給人的影響與痛苦會有如此的天差地別嗎
  • 一個焦慮症患者談獨處:獨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
    確診焦慮症與憂鬱症已經有五年了,作為一個很需要有人陪的人,要獨處起來格外的困難。在獨處上,還有一個迷思,就是人要懂得獨處,才能有伴侶,要先學會一個人過得好,才能兩個人過得好。但是,一個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當中,什麼事情都自己來,就是獨處的精華所在嗎?
  • 焦慮症患者常具有哪些人格特點?
    第06節–焦慮症之人格心理因素不論是軀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都更容易指向那些具有易感素質的人群。例如一個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引起傷風感冒。一個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患上溼疹等各種皮膚疾病。有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發現,不少分裂症患者的前身都屬於分裂型人格,常有情感淡漠、孤僻等特點。而一些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的人格,多屬於抑鬱質,常有多愁善感、敏感謹慎的特點。
  • 一個急性焦慮症患者,竟出自這樣的家庭
    第13節–溺愛中成長的人易患焦慮症方梓靜(化名)是一名高一在讀生,進入高中不久後,便因為對住校生活不習慣而心情焦躁。就在一次課上,方梓靜忽然感覺心慌氣促,內心莫名地緊張起來。不一會兒,緊張感持續高漲,心跳仿佛躍至了喉嚨。方梓靜乾脆趴在了桌子上,雙手捂著頭。老師見狀,便從講臺走至方梓靜桌旁,輕輕拍了拍肩膀,詢問緣故。接著又扶起方梓靜,同學們也都將目光投向了她。只見方梓靜眼裡嵌著淚珠,啜泣著回應道:「我好害怕,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覺得非常緊張害怕,心慌。」
  • 想多了這個習慣一定要改,小心發展為焦慮症
    男性更年期出現焦慮症該如何調整男性更年期合併焦慮症,一般是首先去補充睪酮治療。補充睪酮治療一般通過三到六個月治療。如果要是出現產前焦慮,我們應當首先正視焦慮,明確產前焦慮的原因,你到底在擔心什麼,然後和家屬和醫生多做溝通,解決她焦慮的原因所在,如果還是不能緩解就建議到心理衛生門診去做檢查,甚至是治療。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辦急性焦慮障礙發作應該這樣應對:在家裡面一定要及時的告知家長,家裡邊的成員或者是呼喚朋友,了解這種情況。
  • 「健康科普」焦慮症的急性發作
    讓我們通過兩個典型的臨床案例認識「驚恐發作」 【案例一】 33歲的小陸認為自己有心臟病,最近兩周來病情明顯加重,自述有「心慌胸悶瀕死感」,多家醫院急診就診未發現明顯異常,甚至多次在醫院急診科走廊度過了幾個晚上,醫生均建議小陸到心理醫學科門診就診。
  • 【疾病科普】急性焦慮症和慢性焦慮症,你屬於哪一種?就診時要注意...
    30秒簡便預約掛號丨諮詢醫師 丨心理諮詢 焦慮症會增加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嚴重負擔,甚至影響軀體健康,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困擾和不便。
  • 連線心理專家——告訴你焦慮症是什麼?
    焦慮症患者就像是被一場大霧吞噬從而迷失方向,走不出自己內心的「死胡同」。明明一轉身就「柳暗花明」,但是焦慮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判斷能力就像是被剝奪了一樣,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什麼也做不了,自我價值感受到嚴重的威脅。
  • 焦慮症患者的自救
    有一次熬夜後發生了驚恐發作,進了醫院急診室,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後來又由於熬夜導致了再一次驚恐發作,這次自己在家硬扛了過去,也是這次以後,自己內心確認了自己的病就是焦慮症。找了焦慮症的書來看,經典的就算《焦慮症患者的自救》了吧,喜馬拉雅也有語音版本。首先大家要確認自己的焦慮症,搞清基本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