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醫路向前巍子
最近國內疫情越來越趨於平穩,各地也陸續開學複課。但接二連三發生在校園裡的悲劇卻為所有人敲響警鐘。
4月30日下午,在湖南長沙,湘郡未來實驗學校一名學生上體育課中猝死。初步懷疑是因為在初三體考一千米時戴著n95口罩,呼吸不暢引發的猝死。
4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15歲男生體育課上戴著口罩在操場上跑步時,突然後仰著摔倒,再也沒有醒來。
4月14日,浙江溫州,16歲男生在跑中突然倒下最終猝死。
醫學講究循證,孩子跑步猝死,是不是戴口罩造成的,在未做屍檢之前,誰也無法下這樣的死論。但我想說,戴口罩跑步別說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可能會造成實實在在的損傷。運動的時候,人體的耗氧增加,需要吸入非常多的氧氣,戴口罩後氧氣的吸入不及時,會造成嚴重的缺氧,這一行為不僅會對人體的肺部造成損傷,還會對人體的全身造成損傷。
看完以上這些,如果僅僅告訴大家跑步不能戴口罩,這篇科普還不夠深入,關於跑步引發的悲劇,今天就多說一點,尤其是在疫情隨時可能捲土重來的當下,跑步沒有你想的那樣簡單。
在急診科工作快十年了,最揪心的就是看到那些年輕的生命終結在搶救室的一號病床上。
一號床是我們搶救危重病人用的,常年跟死神賽跑,在這張床上留下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
曾經有一次,我下夜班像往常一樣,交完班、查完房後,就進了手術室,給兩天前預約會診的病人做手術。剛做完第一臺手術,電話鈴聲響了,一看是科室夏劍副主任,接通電話,那邊就傳來了急迫的聲音:「你在哪裡,有個呼吸心跳驟停的年輕人,可能要上機(這裡指的是ECMO),在搶救室,你趕快去看下。」
夏主任當時正在別的醫院講課,我剛掛電話,電話鈴又響了,是護士長的電話:「你在科室嗎,有個人可能要上機,你趕快去搶救室」。
本來剛下夜班做一臺手術的我有點懵,一下子警醒起來,趕緊跟手術室外等著的其他的預約手術病人解釋要他們等等,然後跑向了搶救室(搶救室離我們急診手術室大概30米)。
到了搶救室,就看見一號床躺著個很帥的小夥子,看看瞳孔已經散大,一群同事圍著他正在實施胸外按壓,氣管插管已經插上,呼吸機輔助通氣,教辦的陳志橋主任也在(陳志橋主任是老急診人),內科羅冠冠醫生也在,我們ECMO小組的龐卓彥也在。這時心裏面只有一個念想,一定要救活他,我想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
「腎上腺素1毫克靜推」
「按壓先停下,看看回來沒,室顫了,快除顫,大家都離開......開始按壓」
「再停下,看回來沒」
這時,心電監護上顯示出了自主心率,但很不穩定,忽快忽慢,一下130次/分,一下200次/分,生命體徵極其不穩定,隨時有可能再停,我趕緊跟陳主任和龐老師說:「你們跟著快去做CT,看腦袋有沒問題,我去手術室做準備,沒問題就直接推手術室」。然後趕緊跑回了手術室,讓ECMO小組的張利娟和謝丹預衝機器,塗小朋和我準備器械。
一切準備就緒,CT確認腦袋沒問題後,病人推到了手術室,這時所有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床邊心超看到右心室不大,考慮很有可能是心臟上機,ECMO啟用V-A模式,上機。在B超引導下快速股動靜脈置管,連接機器,轉機,這個過程大約耗時15-20分鐘。
隨著機器的運轉,漸漸的,男孩的瞳孔縮小了,對光反射有了,有規律的自主心率穩定在了100次/分,四肢也開始有了活動,此時此刻,在手術室裡的所有醫護人員開心的笑了,因為這個年輕的生命被我們從鬼門關拉回來了。
這時夏主任也趕回來了,來到手術室,我們ECMO小組成員互相握了下手(我們每次成功上機後,都會互相握下手,算是一個小小的慶祝儀式吧)。
我之所以把這次搶救經歷寫下來,就是想告訴所有人,小感冒也是能引發大搶救的,就是這很多人眼中不起眼的小感冒,往往就可能因為自己的疏忽而隱藏著致命危機。
這個被我們從鬼門掛拉回來的小夥子叫小萬,16歲,在武昌的一所中學讀高二。身體一向很好的他熱愛運動,經常和家人一起參加跑步活動。然而,當天他在學校參加八百米賽跑的過程中卻突然倒地。學校老師和校醫緊急檢查發現,他不僅失去了意識,還沒了呼吸心跳(小萬一周前有喉嚨疼、咳嗽的症狀,因為平時感冒基本上都是自愈,當時也就沒有在意)。
檢查發現,小萬的EB病毒抗體呈陽性,左心室增大,結合其感冒病史和心肌損傷表現,初步診斷是感冒引起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運動後誘發呼吸心跳驟停。
一個小小的感冒,為何會鬧到致人死亡的地步?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十分兇險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具有「急、重、差」3個典型特徵。而感冒與心肌炎的相關性,主要在於病毒 。它們對心肌細胞「情有獨鍾」,特別容易對心肌組織發動攻擊,造成病毒性心肌炎。
人在感冒後,自身抵抗力會有所下降。若不注意休息,依然進行劇烈運動、熬夜、高強度工作等,則可能導致病毒「侵犯」心臟,引發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感冒後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一旦出現明顯氣促、胸悶、心悸、胸口有輕微疼痛等症狀時,應引起重視並立即到正規醫院檢查,因為這可能是在提示病毒已經對心臟展開攻擊。(本文首發於三甲傳真,相關病例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提供,該院急診科醫生沈俊博士對此文有重要貢獻)
請把醫生的提醒轉發給所有人看到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