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號,在我的童年記憶裡,這是一個我非常抗拒的日子,因為我不想暑假結束,不想開學。
但仿佛什麼都阻止不了時間的前行,抗拒著抗拒著,還是到了9月1號,開學的日子。
十幾年後的今天,這對我又成了一個特殊的日子,我的孩子上小學了。
上了小學,成績不可避免是我們家長最為關注的焦點。
一個教室,一起聽課一起學習的30幾個孩子,為什麼有的能考雙百,有的60分的及格線都難過,為什麼呢?
絕大多數原因來自於家庭教育因素。
1965年至1968年,美國政府投入30億美元給學校,以幫助「處境不利兒童」的學習,結果收效甚微。最後結論是~影響學生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還是家庭。
——資料來源於《關於教育機會平等的報告》詹姆斯·科爾曼(美)
可見,家庭教育的影響力超乎想像。
重視家庭教育的愛德華茲家族,人口數,1394人,其中100位大學教授,14位大學校長,70位律師,30位法官,60位醫生,60位作家,300位教師、神學家,3位議員,還有一位副總統。
無視家庭教育的馬克•尤克斯家族:人口數,903人,其中310個流氓,130位坐牢13年以上,7個殺人犯,100個酒鬼,60個小偷,100個妓女,20個商人,其中10個是在監獄中學會經商的。
有些專家提出:在三位一體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分佔,6、3、1,更有甚者提出了7、3、2的佔比論斷。
我們不管哪個佔比結論更科學,這樣的兩個佔比結論,充分體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重視。
01
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們開學班會上,請了一位家庭教育教授,陳教授他說「家長要做的,不是努力讓孩子成為教授,而是努力成為教授的爸媽」。
聽起來沒區別對吧,細品一下,區別大了。
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對自己卻毫無要求,覺得自己就這樣了不能改變了,這就是嚴於律娃,寬鬆對己。
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不起自己的威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話會越來越沒有說服力。
所以,想比較來說,做孩子的榜樣,更會讓孩子信服,從而尊重家長,言傳不如身教,非常有道理。
02
家庭關係要和睦。
我老家是農村,記得小時候村裡建新房子的,大門的匾額上都會貼瓷磚的字,感覺就和春聯的橫批差不多,貼的最多的就是「家和萬事興」。長大了才發現,這不只是一個標語,而是真理。
試想一下,一個家庭氛圍寬鬆快樂,一個家庭氛圍壓抑充滿吵架聲,兩個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我們外人稍微一接觸就能識別出來。
我小學的時候我爸媽經常吵架,我爸我媽一吵架我和我弟只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就怕觸到爹媽的黴頭,從而使他們把怒火發向我倆,他們吵完架最常做的就是冷戰,我真的受夠了那樣壓抑的生活氛圍。
所以,現在的家長們,真的,一定要做到家庭的和睦,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裡長大,並給他買任何玩具都要好。
03
學習的「苦」,得讓孩子吃。
有個問答問「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點讚最好的回答是「大概因為懶。學習的苦需要主動去吃,生活的苦……你躺著不動它就來了……」
學習的苦可以避免,只要不學習逃避就可以了,但是生活的苦,逃無可逃,避無可避。請一定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現在不吃苦學習,將來生活會讓你很苦。
04
好的學習習慣要早養成。
一年級,就算孩子能上到本科,有16年的時間。
有一個比喻,教育孩子就像是拉弓射箭,一年級是做拉弓準備動作的時候,這支箭要穿過16年的時間到達孩子大學畢業的點,我們必須在一年級拉弓的過程中,把所有動作都做對了,差之毫厘 ,繆以千裡。
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就要把射箭的準備工作做好了,做對了,箭才會到達我們中意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