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雞頭」還是「鳳尾」?擇校中的學問

2020-09-05 明錟說家庭教育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本文章為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轉眼,2020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一,又到了這一年的升學季。

很多家長都問我:「 明老師,對於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你怎麼看?」

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話題。

1.看似「合理」的邏輯

這句話流傳已久。放到升學情境中,說的無非就是,一個孩子如果去了一所好的學校(班級)排名靠後,還不如去一所普通學校(班級)當前幾名。

很多人普遍認同這句話,主要因為如下兩點:

  • 一個孩子如果一直做鳳尾,就會沒有自信;所以,不如選擇一個可以做雞頭的群體,維持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
  • 做鳳尾意味著「求關注」的概率較小,但做雞頭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賞識,也就可以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這樣的邏輯對不對呢?看上去的確很有道理。

事實是,如果僅限於此,那麼只見其一,未見其二。

為什麼這麼說?

2.對「自信」的誤解

自信,心理學上也稱之為自我效能;通俗說,就是個體對自己社會角色的一種自我評價,即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我能行」。

作為個體成長中核心的要素之一,自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決定孩子能否具備較強抗挫折能力的基礎。

篤定雞頭和鳳尾理論的家長,實際上對自信的理解是錯誤的:

  • 孩子的自信雖然來源於「他信」,但最關鍵的「他」始終是父母。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受到老師、同學的影響,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正確評價
  • 如果一個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之外的他人才會認可自己,只能說明,父母給予孩子的肯定、欣賞是嚴重匱乏的。
  • 真正的自信,是面對不同的環境時仍然可以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的能力。這種與挫折相關的調適能力,更多取決於個體內在,而不是外部環境的恆定。

如果不了解這三點,一旦孩子在群體中不能保持優勢的時候,他將會產生嚴重的自我認識危機。如果這個時點,出現得越晚,對孩子的打擊也會越大;因為他原本的「自信」就是空中樓閣,他要重新認識自己也變得異常困難。這也是很多大孩子,會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一蹶不振的原因。

3.對「關注」的短視

原因有二。

  • 一是優質環境(學校或者班級)通常帶給孩子的影響符合「水漲船高」定律。當然,孩子能不能因此受益或者受益程度卻取決於家庭教育的質量,而不是平臺環境。(詳見文章:)
  • 二是這種「關注」都是暫時的,具有階段的不確定性。相信這一理論的家長,對孩子一般都抱有很高的預期——希望孩子在某個階段的名列前茅,是為了以後有機會能進入好平臺。那麼,即使願望實現了,孩子依然能保持優勢嗎?答案是「無法保證」。

因為,越好的平臺,越是牛孩扎堆的地方,競爭越激烈,排名靠前的不確定性越大。

這就陷入了一個悖論,選擇「雞頭」的最終結果很可能還是要面臨「鳳尾」的窘境。

實際上,即使環境不變,因為學習曲線的普遍存在,絕大部分孩子也不可能一直做常勝將軍——他不可能所有的學科都擅長,他的學習能力需有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變化是永恆的主題。

4.「以不變應萬變」

儘管如此,變化中仍然存在著某種「不變」。

這是因為真正的自信來源是不變的;學習能力的本質與個體成長的規律也是不變的。

  • 在孩子未成年階段,父母始終用欣賞、肯定和鼓勵,為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並幫助他們具備不斷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動態調整能力。
  • 了解學習能力的本質,充分抓住孩子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打造好孩子的學習能力,建設好孩子的學習生態。

具體而言,學習能力的本質是從保護和激發學習興趣出發,建立以獨立思考為核心,輔之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綜合系統

這個系統的搭建是從幼兒階段為起點,在小學六年裡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到了初中和高中,會根據學科與知識難度增加,逐步過渡到偏學術研究的深度學習

那麼,不論一個孩子是「雞頭」還是「鳳尾」,只要從自身出發,致力於學習軟實力的提升,即使身處不同的環境,一定可以為未來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更像是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儘早面對真實社會的藉口,也像是家長害怕面對孩子落後的心理安慰劑。

人生的過程,就像一滴水終將匯入大海,而每個人也終將踏入這個大社會,在真實的大風大浪裡接受生活的洗禮。

只有讓孩子以真正的自信為底色,有真正的學習能力作保證,讓他們經歷該經歷的一切,在不同的環境中歷練和認識自己;即使是挫折,一定會成為他們一生寶貴的財富,也才有可能成就一個強大的自我。

另外,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的生長能力,因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我們一起加油!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親子關係現狀,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歡迎與明錟老師聯繫(請最好註明「家長」)。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明了父母課堂(公眾號同)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盡在「明了父母課堂"。

相關焦點

  • 小升初擇校,雞頭還是鳳尾?
    對的,你沒看錯,就像是搖彩票號碼一樣,搖中什麼,全看運氣了。可想而知,學霸即使到了差的學校,依然可以是學霸;但是學渣到了名校,在學神雲集的名校中,他大概率會墊底了。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說不定也會逆襲。我們這裡不去討論個別的情況,就絕大多數情況而言,環境的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在小升初擇校中,最主要的選擇標準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畢業擇校,雞頭or鳳尾?
    畢業擇校,雞頭or鳳尾? 對於分數線不是很理想的同學來說,如何選擇學校就成為了一個難題。究竟是選擇差一點的三本學校還是好一點的專科學校?在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面前,「雞頭」or「鳳尾」,你選哪一個?其實 我個人還是覺得本科學校是好的,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小升初擇校:雞頭鳳尾,家長如何抉擇
    雞頭鳳尾怎麼選?雞頭鳳尾是指在學校(班級)裡的定位,在普通班裡當尖子生,還是在重點班裡當後進生?學校眾多,選擇還有很多因素,例如今天所說的雞頭與鳳尾的事,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還是只願做鳳尾,不甘當雞頭?希望看完本篇你會有更清晰的想法。
  • 影響孩子三年乃至一生的擇校,你會選雞頭還是鳳尾?
    關於雞頭與鳳尾的討論是每一年小升初,家長們都要爭論的問題。這幾天,一直有家長在後臺問,「到底是重點學校的平行班好,還是普通學校的重點班好?」先不急著下定論,我們先來比較比較兩種班型的利與弊。重點學校平行班: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 寧做雞頭,勿做鳳尾
    四次模擬均達到A+,可離重點班差20分左右,中考之後做何選擇,頭痛。這是在網上看到家長發出的感嘆。孩子的事,真的是什麼時候都有父母操不完的心呀。從幼兒園開始就不停地擇校選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當你回頭的時候發現,很多事情都是事與願違。
  • 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尖子班當「鳳尾」?聽聽資深教師的建議
    前一種家長經常說的話是:「寧當鳳尾,不當雞頭」,後一種家長卻常說「風光的雞頭,勝過落魄的鳳尾。」這兩種言論都有道理,不過放在不同孩子身上結局也會不一樣。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尖子班當「鳳尾」?這個問題是否也曾令你糾結?我們可以先來看個案例。
  • 孩子選班時「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鳳尾比雞頭更「香」
    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自認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其實誰又知道背後真的是不做鳳尾,還是做不了鳳尾呢!你和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學習她身上的優點,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但是如果你和不如你的人總是混在一起,做你口中所謂的「雞頭」,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會被他身上的惡習所「同化」,真正能夠同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又有幾人呢?本來你是想去做「雞頭」,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就可能會「墮落」,最後只能淪落為「雞尾」。
  • 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重點班做「鳳尾」?看看這幾點建議
    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重點班做「鳳尾」?看看這幾點建議疫情影響之下,學生們不能正常開學,目前為止也是各個學校畢業年級複課復學,由此又關聯到畢業和升學的問題。有畢業就有升學,開始一段新的學業旅程,不說孩子們成績如何,家長們已經開始進入瘋狂的學區房、重點班選擇工作中了。
  • 你的孩子入學,你是選擇去普通校做雞頭,還是重點校做鳳尾?
    大大咧咧還是敏感脆弱?活潑還是內向?堅強還是脆弱?好勝心強不強?」親屬有些發愣:「上什麼學校跟性格有關?」我點點頭:「有時關係可能還很大。」其實擇校的問題早已被人分析得清晰明了,但是很少家長去從孩子自身特點去入手,但這往往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
  • 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重點班當「鳳尾」?老教師說出大實話
    兩個觀點:觀點1: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實力稍弱一點的普通班,好學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針對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重點班當「鳳尾」這個問題,小葵媽媽特意諮詢了一個教齡30年的老教師,不愧是有經驗,老教師說出大實話。
  •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還是反之?
    關於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我理解為一種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結果。當然,不乏很多人認為當雞頭沒什麼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考量。下面,我分享一下對於雞頭鳳尾的看法。(僅表個人觀點)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沒錯,今天同事講的)她說「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我們區的尖兒,小升初的時候是全區第一,一直到後來也是名列前茅,但我仍然遺憾,沒有去(別的區)名校。」我:「那不是挺厲害嗎?
  • 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重點班當「鳳尾」?資深教師說出良心話
    2、名列前茅足夠自信,壓力相對較小老教師說,在學校,衡量一個孩子最主要的標準還是成績。成績好的孩子,自然受到的關注會更多,自信心也相對更強。做普通班的「雞頭」,面對的是比較舒適放鬆的環境,擁有的也是相對輕鬆自信的心態。
  • 升入高中後,你會選擇做「雞頭」,還是選擇做「鳳尾」?
    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雞頭」和「鳳尾」的選擇,但是很多家長都選錯了。學生上高中後面對「雞頭」和「鳳尾」的選擇學生上高中後面對「雞頭」和「鳳尾」,應該怎麼選?雞頭」還是選擇做「鳳尾」,並不是只看「雞頭」和「鳳尾」的區別就可以了,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分析,一些學生就適合鼓勵教育,而一些學生就適合打擊教育,對於不同性格的學生,選擇的結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可惜很多家長都選錯了。
  • 做普通班的「雞頭」,還是重點班的「鳳尾」,老教師給出答案
    有句俗話說的好「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一般是說寧願在一個較弱的團隊裡做一個領導者,也不再一個較強的團隊裡面做差的那一個。從上面這個例子難道就可以說寧願當「雞頭」,也不願意做「鳳尾」嗎?我想說的是無論是作為「雞頭」,還是「鳳尾」,都應該根據他們的情況出發,上面這個情況也只是一種。
  • 為什麼寧願孩子在普通班做「雞頭」,也不要去重點班當「鳳尾」?
    為什麼說寧願孩子在普通班做「雞頭」,也不要讓孩子去重點班當「鳳尾」?普通班做雞頭,孩子永遠是老師的關注重點,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進度,教學計劃都會為尖子生傾斜,畢竟這類孩子是教育的重心,但是這些待遇鳳尾卻享受不到的。
  • 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尖子班當「鳳尾」?老教師說到根上了
    孩子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尖子班當鳳尾老師分析認為,雖然說寧當「雞頭」不做「鳳尾」,但是尖子班裡的師資力量雄厚、學習氛圍濃厚,孩子們互相競爭之下也有助於彼此不斷進步。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尖子班當「鳳尾」?老教師的分析可以說是說到根上了,何先生當即決定讓兒子進入尖子班。
  • 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重點班做鳳尾?不妨聽聽老教師是怎麼說的
    孩子是每個家庭中未來的希望,因此,父母都會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重點班做鳳尾?不妨聽聽老教師是怎麼說的。讓孩子在普通班當雞頭,還是去尖子班當鳳尾?小王的兒子奇奇去年剛讀高中,分班考試的時候成績不錯,雖然是尖子生中的「倒數」,但也被分到了重點班。
  • 在普通班做「雞頭」,還是去尖子班做「鳳尾」?老教師說出大實話
    那麼究竟是在普通班做"雞頭"好,還是去尖子班做"鳳尾"好呢?老師說出大實話。婷婷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婷婷的媽媽很重視婷婷的學習成績,希望在升入初中之前,婷婷的成績能再提升一些,可用了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婷婷的媽媽便想給婷婷轉一個班級。
  • 是當「雞頭」還是「鳳尾」
    是當「雞頭」還是「鳳尾」  每年高考填報志願,分數中等的同學來說也是非常糾結的,分數能夠本科線,但是只能上一個普通的二本,如果去專科的話可以選擇最好的。那對於這些同學來說是選擇一個好的大專還是去一個普通本科?  好大專就好比是「雞頭」,普通二本就好比是「鳳尾」,那是去當「雞頭」還是「鳳尾」呢?
  • 高中在普通班做雞頭,還是在重點班當鳳尾?這樣選對你有好處
    在普通班做「雞頭」,還是在重點班當「鳳尾」?讀完這篇文章,或許你就會有答案。另一方面,重點班畢竟是重點班,即使你是「鳳尾」,你也是重點班的一員。在重點班裡,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得到很大的鍛鍊,在高考中更有優勢。